倍可親

「當今世界大部分科技文明都是建立在中國古代發明創造基礎上的。」 西方人如此說 ..(

作者:天同星  於 2012-4-6 08:03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文史雜談|已有9評論

關鍵詞:中國文明, 世界, 中國人, 中國古代, 日常生活

「當今世界大部分科技文明都是建立在中國古代發明創造基礎上的。」 西方人如此說(原創)                          

天同星

洋奴者,極度崇洋而致奴也,指某些中國人,比西方人還崇拜西方文明,比西方人還鄙視中國文明。

中國文明五千年,博大精深,當然我也不否認其中的糟粕也是博大精深。比如奴性文化,就是其中之一,其實這些人的奴性心態恰好證明了他們是中國人(更準確地說是明清以後的中國人)。他們缺乏以理性,獨立的精神去思考自己的祖宗文化(這恰好是西方文明所提倡的)。

洋奴們總是說,中國人稱讚中國文明好,是自吹自擂,有政治目的。那麼,外國人說中國文明好呢?很想知道,當西方人也說中國文明很了不起時,不知這些人臉上的表情是如何的精彩?

畢竟洋奴們也是中國人,為了讓他們能多了解一下中國文明,我只好盡量引用西方人對中國文明的說法。

1,有人說,看不出中國文明對我們的現實生活有什麼意義?

先確定一下,你想說的是現實,而不是歷史,想說的是我們的日常生活而不是什麼學術界研究的東西。

那麼,請問,現在我們生活中所使用的東西有多少是「MADE IN CHINA」?很多吧,這不是中國文明對世界的貢獻么?

「什麼?你說的是文明?」
憑什麼地下挖出個東西就叫文明,現代工廠生產出來的就不叫文明?

「這些東西都是用西方人的科學技術產生出來的?」
你不講現實了?要開始研究其來源了?

好吧,我們也開始研究文明的起源,那麼這些科學技術又是從哪兒來的?現代的西方科學興起,自文藝復興時期開始,那麼請問達芬起,米開朗基羅這些人的工作對我們的現實生活有何影響呢?

你可以把我上述話當作一種調侃。我想說的,文明本身就是一代一代地延續下來,沒有上一代,哪來的下一代?儘管,下一代人的生活方式未見得能感覺得到上一代的成果。

同樣,我要問,四大文明古國的文明對現實生活有沒有影響?幾萬年前,某原始人突然發現自己可以生火,這一發現,對現代生活有沒有影響?

要想了解中國古代科技對世界文明的貢獻,請各位最好了解一下英國人李約瑟及其著作《中國科學技術史》。

 「儘管希臘人和羅馬人曾創造了燦爛的古代文明,但李約瑟認為,在文藝復興前,中國人在科技上的發明創造領先於世界上許多國家。中國人不僅擁有四大發明,還是現代農業、航運、鋼鐵、能源和火箭技術的早期奠基者。李約瑟試圖告訴世人:當今世界大部分科技文明都是建立在中國古代發明創造基礎上的。」

還有英國人羅伯特•坦普爾寫的《中國一百發明》講了中國古代一百條影響世界重要的發明。(維基百科,詞條,中國一百發明)

「坦普爾在《中國的天才》一書的前言《西方欠中國的債》寫道:「歷史上一個不為人知的最大的秘密,就是我們生活於其中的現代世界,乃是中國文明和西方文明結合的產物,現代世界以之為基礎的發明和發現,可能多半來自中國。但是這個事實卻不為世人所知,對此,中國人和西方人同樣地無知。從十七世紀西方傳教士來華之後,中國人被西方的技術所震驚,犯了對自己成就的健忘症。」

在這個論壇上,我不只一次看見某些人說,中國古代科技很落後,很想笑。事實是,中國古代科技一直領先於世界上千年,直到明朝中期才開始落後。要說中國近現代科技落後還差不多。

順便糾正下某流行觀點, 「中國人發明了火藥,可惜只是用來做煙火,而西方人學了,用來造槍炮打中國人。」

中國人在明初就有大規模使用火槍的軍隊,更發明了三段輪射的方法,在平定雲南時立了大功。後來戚繼光、余大酋發明了可以在車上放槍的正偏廂車陣,一為進攻,二為防守,這已經有了坦克的影子。

2、中國有五千年的文明嗎?
前些天,有人說,相信中國有五千年的文明是可悲,無知的。在前面的討論中,有人大量引用維基百科的東西,那俺也只好跟著引:

「黃河文明:發源於黃河中、下游地區,形成於公元前2500年左右。從新石器時代的仰韶文化與龍山文化發展出夏朝、商朝與周朝。
長江文明:發源於長江在四川、兩湖與江南流域等地區,是這些區域文明的總稱,形成大約於公元前1000年左右。最後發展出巴蜀、楚國、徐國與吳越等國。」 (維基百科,文明一詞)

「華夏文明,亦稱中華文明,系指中國歷史文化的源頭,是世界上持續時間最長的文明之一,由此延續所產生的文化總匯則稱為中華文化。而所謂文明,即是人類建立的社會體系。

考古上雖然目前僅發現中國文明有3500多年,但中國學術界普遍主張中國文化已有5000年(按,難中國學術界都是無知,可悲?)。華夏文明直接源頭有兩個,即黃河文明、長江文明,長江文明與黃河文明等中國各大古代文明長期相互影響融合 ,形成了華夏族 。由於秦的統一中國,黃河文明進一步與別的區域的文明相融合,融合過程經歷至今便為中華文明。」(維基百科,華夏文明一詞)

這裡要說明一點,對於五千年文明,從史學上看,毫無疑問。但在考古學上不能完全確定,有爭議,這很正常。既然是爭議說明尚未定論,為什麼爭議的某一方就成了無知,可悲?俺不明白。

3。用甲骨文教中文。

我們教孩子中文,從漢字起源講起,自甲骨文開始。

有人說,這是死路一條,從未聽說中文學校這麼教。我很想自吹一下,說這是我們的獨創。不過,不太好意思,這種方法早就有了。私塾里有「小學」一課(不是現代的小學),就是講漢字的來源。

當我們開始有這種想法時,收羅了一大堆諸如《漢字的起源》這樣的書籍,其中有一本《漢字的王國》,是外國人寫的,作者中文名字叫林西莉,最後這本書成了我們教學使用的最主要教材之一。因為我們的孩子生活在西方,對他很適合,以下是該書序言的一部分:

「漢字為什麼是這個樣子?從我50年代末,跟高本漢(Bernhard Karlgren)開始學習漢語起,這個問題一直吸引著我。高本漢每教一個字都要解釋它的結構以及人們所知道的它的最初形式。他講漢字的來龍去脈,使它們變得活生生,很容易理解。當時他本人作為世界最知名的漢語語言家之一已有幾十年,但是他對漢字的熱愛仍然充滿青春的活力,他以似乎永不枯竭的激情在黑板周圍的粉塵中進行著漢字分析。

1961年至1962年我在北京大學學習漢語,後來在音樂學院學習古琴。我驚奇地發現,即使一些受過很高教育的中國人對自己的語言的根也知之甚少。人們在小學,中學和大學機械地進行著漢語教學,卻很少加以解釋。

我在旅居亞洲和拉丁美洲之後又回到了瑞典,於70年代初期開始從事漢語教學。我發現我的學生的反應跟我過去完全一樣--我對漢字的結構和早期的形式講授得越多,他們越容易理解和記住這些漢字。當我同時也講解這些文字所來自的那個世界,講述古代中國人的日常生活--他們的房子、車輛、衣服以及他們使用的工具,講述產生這些文字的自然場景--鄉野、山河、動物與植物時,效果就特別好。」

。。。

(「人們在小學,中學和大學機械地進行著漢語教學,卻很少加以解釋。」 這就是目前大多數中文教學方法上最大的弊病。)


關於李約瑟及其著作,網上可查到。想看熱鬧的,可看以下視頻《源·探索中國》(這裡面有很多讓人震驚的發現),
http://kejiao.cntv.cn/history/tansuofaxian/classpage/video/20110503/100018.shtml
http://jishi.cntv.cn/yuantansuozhongguo/classpage/video/20110504/100074.shtml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2

支持
2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4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9 個評論)

回復 陳營 2012-4-6 09:04
支持樓主一下。這村裡有些人的討論方式近乎狡辯,你講現實他講歷史,你說歷史他談政治,你談事實他說你不懂民主,不一而足。
回復 walkalongg 2012-4-6 10:02
文明進步實在是各領風騷數百年的事。

當初西域商人見到長安城時以為是神跡而膜拜,現在我們見到西洋人在近幾百年大佔上風時有些落後的感覺其實也沒什麼。不過人家洋人就有一個馬可波羅回去侃。我們這裡卻有一大幫藍東陽,不把自己老祖先的東西貶個一錢不值不算完,自強呢?自覺呢?自醒呢?

奴才,不是被人奴役就是奴才,而是自覺差人一等,好象不攀個高個自己就站不直似的,才真是奴才。
回復 天同星 2012-4-10 09:53
陳營: 支持樓主一下。這村裡有些人的討論方式近乎狡辯,你講現實他講歷史,你說歷史他談政治,你談事實他說你不懂民主,不一而足。 ...
謝謝支持!
回復 天同星 2012-4-10 09:59
walkalongg: 文明進步實在是各領風騷數百年的事。

當初西域商人見到長安城時以為是神跡而膜拜,現在我們見到西洋人在近幾百年大佔上風時有些落後的感覺其實也沒什麼。不過人 ...
說得好呀!
回復 祝君平安 2012-5-2 13:57
謝謝你的介紹。作為一個中國人權俺很慚愧,俺以前只聽說過Joseph Needham和中國的淵源,但沒有看過他的書。中國現在除了政治體制外,一切都在向西方看齊,甚至比西方遠遠走得更極端(在物慾、色慾、權欲方面),早把祖宗忘得一乾二淨了,我等小民從小被洗腦,一直學就忙著學習政府規定的東東,趕著上大學,中國史多是講階級鬥爭(更朝換代、政權更換等),哪裡知道真正的中國歷史啊?從現在開始,俺要補一補了,也要趕快上咱們的下一代從小開始學習真正的中國史。
回復 祝君平安 2012-5-2 13:57
作為一個中國人俺很慚愧。
回復 nierdaye 2012-8-27 05:43
後來戚繼光、余大酋發明了可以在車上放槍的正偏廂車陣,一為進攻,二為防守,這已經有了坦克的影子。:  這已經有了坦克的影子  -  ???
回復 天同星 2012-8-27 11:19
nierdaye: 後來戚繼光、余大酋發明了可以在車上放槍的正偏廂車陣,一為進攻,二為防守,這已經有了坦克的影子。:  這已經有了坦克的影子  -  ??? ...
你可以查一查《明代戰車——木製的坦克》和偏廂車陣了解一下!
回復 nierdaye 2012-8-27 15:35
天同星: 你可以查一查《明代戰車——木製的坦克》和偏廂車陣了解一下!
為什麼我認為用坦克類比並不合適,主要原因在於坦克的作用在於利用裝甲防護和火力突擊、突破,而不是固定火力點。從坦克第一次投入實戰就是這樣的目的。偏向車陣更類似於一個防守的可移動堡壘。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0 08:22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