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五十年代的歌

作者:瀑川  於 2022-1-22 07:24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時代的歌|通用分類:音樂欣賞|已有3評論

五十年代的歌  (摘自作者文集《爽籟清風》)

 

我生在舊社會,長在紅旗下,屬於和新中國一起成長的那一代。上世紀五十年代的我像一台新組裝的計算機,內存(memory)和外存(hard disk)都是空白的,於是所聞所見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五十年後還難於忘懷。那個時代雖然貧窮,卻有希望;雖然是過渡階段,但講道德;雖然生活儉樸,但有歡樂。歡樂的一個具體體現就是我們唱過許多的歌。

 

一個六億人口的國家在十年裡唱的歌是個宏大的課題,年近古稀的老朽要跨越半個世紀,在自己的硬碟里苦心搜索,所能得到的也不過是百花園裡的幾株花草,的確有點不自量力。人們在謙遜時常說拋磚引玉,如今我拋出的連磚也算不上,最多是塊土坯。按照記憶我把那個時代的歌曲分門別類,做個簡單地回顧。因為我不是音樂工作者,免不了露怯失手,還請讀者們海涵。

 

首先說說與形勢相關的歌,帶有時代的色彩。五十年代初期有不少歌曲來自解放區,有的和土改相關,有的與抗美援朝、戰爭相關,有的與生產建設相關,有的在歌唱祖國和中蘇友好。

 

建國初期破舊立新,百廢待舉。在新歌新曲問世之前,引進了根據地的邊區文藝,以陝北民歌為主。諸如《東方紅》《南泥灣》《高樓萬丈平地起》《邊區十唱》等。收音機里常放的是《12把鐮刀》,街上的演的是《兄妹開荒》,鼓勵生產,支援建設。陝北民歌的特點是寬厚質樸,帶有黃土高原的氣息。曲中多用245(簡譜),有時還帶7。與西藏的五聲樂不同,他們用的是七聲音階。大概受了新疆音樂的影響。不過新疆音樂像是綴在馬脖子上的幾枚銅鈴,抖來抖去,叮噹亂響。陝北音樂卻像一頭辛勤勞作的黃牛,敦厚樸實。

 

上次回京,帶來幾張光碟。在一百多首歌里,我最欣賞《月亮走來我也走》。旋律按照一對難捨難分的青年男女在月下的腳步鋪墊開來。在唱到「月亮月亮」的時候,旋律是5665,歌手蘇紅使用了倚音和水音,襯托出少女的痴情與青澀。前奏里有個4度滑坡,25251-7L616565432-(L表示低8度。後邊的H表高8度。) 7L后的那段旋律,如果從G 調變為C調,應當是2421217L6L5L-。 它多像東方紅里的最後一句,「他是人民大救星」呀。窺豹一斑,不難斷定這首歌的陝北風味。與董文華將軍「如果我這樣,如果我那樣」的矯揉造作相比,更感到這首歌的青純與真誠。 在當今幾十萬一桌的宴席前,她像一 朵荷花,美麗動人。

 

此外還有《解放區的天》《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八月里桂花》《三月里桃花開》《一杆子紅旗半天飄》等,包括了紅軍時期的幾首歌。「青天藍天這樣蘭蘭的天,這是什麼人的隊伍上了前線。」, 這首歌讚揚了「一心抗日」的八路軍。

 

《老黃牛》是一首配合土改的歌,「老黃牛呀,肥又大,土改以後到我家。」用的是老曲兒。還有一首《大軲轆車》,大意是:「三呀么三頭牛呀,一呀么一匹馬呀,大軲轆車呀,咕嚕咕嚕轉哪,轉到了咱們的家。」反映了翻身農民在獲得土地和農具后的喜悅。當時宣傳婦女解放的有《婦女自由歌》,「舊社會,黑咕隆咚的天。」也是陝北風格。用57L23217L6L5L6L215L--控訴了婦女飽受壓迫的悲慘遭遇。 

 

時值抗美援朝,志願軍跨過鴨綠江去保家衛國。代表作有周巍峙的軍歌,「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以戰爭與和平為題的有女聲獨唱《王大媽愛和平》和《英雄的陣地鋼鐵的山》。揭露細菌戰的有「美帝國主義你萬惡滔天」, 這首歌被小孩們唱成了「美帝國主義你屁眼朝天」。當然了,既然是敵人,怎麼罵都不過分。還有一首《反對武裝日本》,詞、曲都不大出色,開頭是句口號,「反對武裝日本,」曲子是5.6 32 126L

 

生產建設方面有《我們和時間賽跑》,「火車在飛奔,車輪在歌唱。裝載著木材和食量,運來了地下的礦藏。多裝快跑快跑多裝,把原料送到工廠,把機器送到農莊。我們對力量排山倒海,……。」歌詞直接了當,歌曲按著車輪的節奏展開。還有時樂蒙先生寫的《歌唱二郎山》也很有名氣。七十年代,在一部越南反美戰爭的紀錄片里,有個北越的戰士在戰壕里用口琴吹奏「二呀么二郎山高呀么高萬丈。」,可見此歌流傳之遠之久。《克拉瑪依之歌》在五十年代風靡一時,李文科先生唱過此曲。後來馬國光先生也唱過,但他的唱法反覆太多,有點油腔滑調。六十年代初我在首都劇場聽張樹楠老師唱過此歌。文革中有人批這首歌為吃現成飯。看到一片荒蕪,他撥馬就走;到了綠樹紅旗,他又催馬跑了過來。不過話說回來,那位牧民要是有本事建設油田的話,也犯不上饒世界去找草地了。

 

另一手歌是:「黑啦啦啦啦嘿啦啦啦,天空出彩霞,地上開紅花,全國人民力量大,打垮了美國兵呀。」小孩子在衚衕里卻唱成了「黑啦啦啦啦嘿啦啦啦, 白天拉屎黑天擦。」看來我們這些窮街僻巷的兒童太不可愛了。在國難當頭的時候,還打哈哈。現在回想起來可能是階級敵人在背後搞鬼。還有一支歌是蒙古風味的《蘭蘭的天上白雲飄》,1956年的了六一兒童節,我在長安劇院聽解放軍文工團唱過。

 

歌唱祖國的首選當是王莘老師的《歌唱祖國》,莊嚴肅穆節奏平緩。六十多年,百唱不煩,百聽不厭。還有一首歌是「勝利的旗幟嘩啦啦的飄,全國人民呼聲地動山搖,毛澤東,斯大林,……,像太陽在天空照。紅旗在前面飄,全世界人民路一條,……」到了九十年代由於俄國不再有男兒,十月革命的路被中途斷送。只有中國還在高擎著「馬列的大旗」奮勇直前。五十年代後期,有一首歌,「歌聲震蕩著萬里山河,山河也唱起歡樂的歌。這支歌獻給親愛的黨,獻給我親愛的祖國。」後邊還有副歌。前兩句的曲是1.76553165 5331H-65253-。早期歌唱祖國的還有「在祖國和平的土地上,生活天天向上升。」但是同改革開放後有車有房的小康生活相比,當時上升得也忒慢了,三十斤定量吃了幾十年。

 

歌頌中蘇友好的代表作是《莫斯科—北京》,可惜是外國人寫的。這位作曲家惜音符如鑽戒,頗為吝嗇。在第一句里,只用了兩個音符3 4,相差只有半度。歌詞是「中蘇的人民是永久弟兄」,旋律是3343343343-,同一旋律反覆用了三次。以A1 12音律為基準,3 4的頻率差是,(25/12-24/12*440,大約33赫茲。在鋼琴上是一個白鍵和相鄰的黑鍵,只需用20%的手指彈奏。在五線譜上則幾乎是一條直線。

 

一首偉大歌曲的起始竟是如此的簡單, 無異於用雞刀宰牛,令人欽佩。第二句稍微大方一點,3376376376- ,三個音符 由3始高跨5度,又降回一度到6,又是三次重複。高潮是「莫斯科北京」,55i-, 55i-, 又只用了兩個音符。這首歌深沉穩健,頗有伏爾加船夫曲的風格。由此看來一首優秀的作品不必非得寫成像《新疆之春》那樣華彩艷麗,當然要看場景和氣氛。可惜十年後,社會主義陣營的分裂把這樣的一首好歌扔到了字紙簍中,中蘇兩黨翻轉成仇敵。

 

五十年代還不曾有神童這樣的特產,乃至我到了八歲才考上小學。一年級學的第一個歌是《大紅花》「大紅花呀,開滿地,小朋友拍手笑嘻嘻。」561H5.61H635-, 31H1H653216L2-。邊唱邊舞,唱大紅花時把雙手托在胸前,鋪滿地時,雙手自上向左右翻去同時下蹲。如果把那時的我派到今天的民工子弟學校去做彙報演出,他們一定會問:「你爸爸是不是還不如農民工呀?」是的,穿著帶補丁的衣服和打著包頭的布鞋,我們當時確很土氣。 

 

小時候我喜歡的歌有《卡吉德洛古老森林》,這是一首三拍子的俄羅斯民歌,用口琴吹奏,八度合音,悠緩自如歡快如舞。另一首歌「小鳥在前邊帶路,風啊吹著我們,我們像小鳥一樣,來到花園裡,來到草地上。鮮艷的紅領巾,美麗的衣裳,跳啊跳啊跳啊,親愛的父親毛澤東同我們一起過呀過這快樂的節日」。可見,五十年代的孩子已經開始歌頌自己的領袖了,稱他老人家為父親。電影《小貓釣魚》插曲也很可愛。「太陽光金亮亮,雄雞唱三場,花兒醒來了,鳥兒忙梳妝,小喜鵲造新房,小蜜蜂采蜜忙,……」這首歌教育我們熱愛勞動,克服懶惰。曲子也輕快活潑。5ii5665 35132-5ii5665 53H2H5i-   

 

一首難忘的歌是電影《祖國的花朵》插曲,喬羽先生填詞,「讓我們盪起雙槳。小船兒推開波浪。」歌曲由一個1/8拍的休止符0612開始,與往後拉漿的動作同步。唱到「小船兒輕輕」兩句時,3-|6·6|54 3|2-|3·5|6L12|54 36L12似乎在模仿著收槳的一刻,槳梢輕輕地挑起一朵水花。歌詞如詩如畫,歌曲輕鬆流暢,的確是首好歌。我到了1956年夏天才有幸在北海的湖面上盪起雙槳,身臨其境地體會到祖國花朵的榮耀。

 

過隊日時要唱郭沫若先生作詞的隊歌,「我們新中國的兒童,我們新少年的先鋒。」。其中「團結起來,繼承我們的父兄」一句,曲和詞不夠搭配,把繼和承給切斷了。不如把繼字放到曲子的後半部和承銜接。十年後一首《我們是共產主義接班人》把隊歌取代,那首歌配著軍鼓,少先隊員們如同行進在天安門廣場,接受毛主席的檢閱,比隊歌要氣派多了。

 

《夏令營之歌》在當時也很流行。「穿過綠色的大樹林,我們來到美麗的地方。可愛的小鳥伸開翅膀,對著我們歡樂地歌唱。微微的風迎面吹,紅領巾在飄蕩,穿過海島旅行去,我們的心裡樂洋洋。可愛的夏令營歡樂的家,……」唱完這首歌,儘管你還傻獃獃地坐在教室里,可是你的感覺卻跟著那些幸運的孩子,在夏令營里享受了一段美好的時光。我還學過羅馬尼亞歌曲《喬治參軍》,俄國歌曲《牧童短笛》。「朝霞里牧童在吹小笛,露珠兒散漫了青草地。」在我們年幼的大腦中,開闢了一塊清新濕潤的園地。

 

大躍進時期的代表作出自一位工人老大哥之手,「戴花要戴大紅花,騎馬要騎千里馬。唱歌要唱躍進歌,聽話要聽黨的話。」旗幟鮮明,口號鏗鏘。瞿希賢先生寫過一首公社社員的歌,「向前看,向前看,我們是人民公社社員。」 五十年後,大家都改成「向錢看」,人民公社又變回到包產到戶,應了一句豪言壯語,「敢教日月換新天」。另一首課堂歌也帶上時代的氣息,「年年我們要唱歌,比不上今年的歌兒多。」22356532216L2 123221615L。歌唱了大躍進時期人人亢奮的精神狀態。「荒山野嶺種植松杉果樹,河邊路旁種起柳樹白楊」。這首歌是初中一年級學到的,當在58年附近。雖說是大躍進的產物,但這句歌詞到現在依然正確。植樹造林,綠化祖國。

 

1958年唱得最歡實的是李煥之先生詞曲的《社會主義好》,「社會主義好,社會主義好,社會主義國家人民地位高。反動派被打倒,帝國主義夾著尾巴逃走了。」文革時后兩句挨批,宣揚了劉少奇主席的階級鬥爭熄滅論。帝國主義人還在,心不死,怎能讓他跑了。大躍進時已經成名的馬玉濤老師以一首《馬兒啊, 你慢點走》響遍中國。第一句馬兒唉的「唉」字拖了八拍,的確很慢了。難怪後來有人批她和一天等於二十年的速度唱反調。是啊,大躍進的千里馬理應快跑,她卻宣揚讓馬兒慢走。豈有此理?

 

歌唱工農兵的歌曲有馬可的《我們工人有力量》,在五十年代初天天都能聽到。「我們工人有力量,咳!我們工人有力量。白天黑夜工作忙。咳!白天黑夜工作忙。」有領唱與合唱,如同勞動號子一般渾厚豪邁。可惜到了我們這些愚頑不化的窮孩子手裡卻成了「我們工人長痔瘡,白天黑夜擓痒痒。」大人們忙於打工和家務,也沒人糾正不良傾向。農民歌有《我是公社的飼養員》,潑辣歡快,很有特色。「麥苗兒青來菜花兒黃,毛主席來到咱們農莊,」也是一首農民歌曲。

 

歌唱年輕人的有《我們年輕人有顆火熱的心 》。「我們年輕人有顆火熱的心,革命時代當尖兵。 哪裡有困難哪裡有我們, 赤膽忠心為人民。……」歌曲起於弱拍,節奏穩健,旋律剛毅。似乎有一支年輕的突擊隊不畏艱難,披荊斬棘,闊步直前。其氣勢有點像後來的《我們走在大路上》。但由於速度稍急,適合在執行任務途中的快步行進。

 

模範工人向秀麗為了搶救易燃物品二硫基丙醇獻出了生命,郭沫若先生寫了首詩又被譜曲,「向秀麗同志啊,你全身都化為了光。」老司機反映了一位五十歲的老師傅熱愛工作的優秀品質,勤勞樂觀, 以拉家常的方式唱出了勞動者的驕傲。郭頌老師在《新貨郎》里採用東北民歌,「鐵腳板嗖嗖嗖嗖,就好像踏上那摩托車唉咳呦」,記下了一個普通勞動者的時代腳印。

 

關於兵的歌自然離不開《我是一個兵》。 還有一首關於炊事兵的歌,「參加解放軍,當了個炊事兵。咱班上人五個,個個都年輕。」有說有唱,熱情歡快。另一首軍旅歌曲是「班長拉琴我唱歌。歌聲朗朗像小河。先唱咱家鄉風光好,再唱咱連隊好事多」歌聲隨著手風琴的伴奏,歡快輕揚。

「歡迎的晚會上,我拉起手風琴。想起了一件事,真是樂死人。」。這首歌的旋律是,5i7615365352, 歡快有節奏感,也是手風琴伴奏。十幾年後,這個曲子被一位朝鮮作曲家剽竊,在一首歌頌金剛山的歌里,前兩句寫成三拍子的51H-76iH5-- 36-5352--。旋律相同,只是節拍有了變動。剽竊的還挺巧妙。

 

說解放軍自然離不開鄭律成先生的解放軍進行曲,至今依然適用。然而值得一提的還是李劫夫先生《騎兵進行曲》。全曲高亢雄健,緊張激烈,把戰場上騎兵團的英姿描寫得栩栩如生,體現了一位傑出的作曲家對音樂語言駕輕就熟的境界。開頭時,15L115L1311315L1。後邊,用小號快速吹出 31235312353532135---, 噼里啪啦,清脆嘹亮,鼓舞著騎兵們沖入敵陣。56-54-324321似乎看到騎兵們舉著馬刀向敵陣殺去,短兵相接,蹄聲雜沓。全曲如衝鋒的號角隨風捲起,氣貫長虹,刀劍鏗鏘,大有雷霆萬鈞之勢。沒有扎紮實實軍旅生活的體驗,是寫不出這麼如臨其境氣貫長虹和的音樂的。可惜這首樂曲現在不大播放了,也許因為有了二炮以後,騎兵團的地位不那麼重要了。

 

除了《我愛祖國的藍天》,電影《赤峰號》有一首鞏志偉先生詞曲的海軍的歌,「銀色的月光,映照著無邊的海洋,人民的海軍,焦急地等待著出航。」,旋律隨著海浪起伏蕩漾,讓人難忘。十幾年後,蘇小明女士因一首海軍睡覺歌《軍港之夜》成名,5L331232-336L5L1 355365653233212--,手風琴的節奏十分緩慢,模仿著睡覺時有氣無力的精神狀態。這首歌流行一時,以致人們忘記了五十年代那批等待出航的水手。

 

當時社會流傳的還有不少進步和救亡歌曲,以聶耳和冼星海的作品為主,《畢業歌》《鐵蹄下的歌女》《賣報歌》《河邊對口唱》《黃河頌》。還有《延安頌》《團結就是力量》《跌倒算什麼》《五月的鮮花》《綉金匾》。上高中時,聽弦樂組的同學表演過提琴齊奏,「正月里鬧元宵,」 曲調是2162532321.6235321765425-, 他們還演奏了一首《 森吉德瑪》。這兩首曲子旋律簡單,節奏平緩,適合做小提琴的練習曲。當年清華附中的王玉田老師很有音樂天賦,可惜因病英年早去。

 

電影插曲也是流行歌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高如星先生寫的《柳堡的故事》插曲,《九九艷陽天》,唱遍街頭巷尾。八十年代初,一個朋友的錄音帶激發了我的思想之感。332123522-3767675656111,前奏剛一開始,我就流出了眼淚,勾起了我對祖國和家人的思念。一個獨處異國的學子多麼渴望回歸到屬於他自己的文化,哪怕是幾首歌。它們像窩頭、豆汁和大白菜一樣,都是陪我長大的伴侶,沒法忘記。

 

1959年暑假,我們到大興縣支農。外邊下雨,我們在大屋子裡唱歌,由我領唱。唱的也是一首電影插曲。歌詞大意是:「共產黨號召把山治,人民的力量大如天。盤龍山上,鎖盤龍啊,要保住那水土不下山。要保住那水土不下山。」風格有點像號子,但它又是支歌。

 

還有不少膾炙人口的電影歌曲,如《夜半歌聲》插曲,「空庭飛著流螢,人兒伴著孤燈」6165365  61212621 ,「追兵來了,無奈何,娘啊,我像小鳥兒回不了窩。」 王丹鳳主演的《護士日記》里,「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來這裡。」,香港電影《搶新郎》,「走四方,到四方,」, 「明月正正呀么正頭,對紅燭欲言又含羞。」

 

《馬路天使》里的《天涯歌女》和《四季歌》也風靡一時,李亞林、金迪和王洸主演的《我們村裡的年輕人 》的插曲「櫻桃好吃樹難栽」,《鐵道游擊隊》里的《彈起我的土琵琶》。當然,還有《我的祖國》《洪湖赤衛隊》和《英雄兒女》的插曲,它們都貼印上了時代的標記。

 

印度電影《流浪者》插曲《拉茲之歌》非同小可,在廁所里都有人哼哼「大媽拉姑」(到處流浪),2343 2343。 但是,從頭到尾唱完的我沒見過幾個。麗達之歌如翩翩起舞的吉普賽女郎,搖曳多姿。這首歌曲難度很高,我曾試著記下曲譜,但總也得不到原汁原味。大概因為我分辨不出樂曲里過多的升、降半音。

 

地方和少數民族的歌曲有東北的《丟戒指》,后因荒淫小調被否。新疆的《解放軍同志請你停一停》,「早上我走出了帳房, 解放軍同志你去向何方。」「美麗地姑娘見過萬萬千,唯有你最美麗」,《亞克西》等。《庫爾班大叔你上哪?》歌頌了軍民的情誼。不得不提的還有風靡一時的《冰山上的來客》插曲和五十年代初的《我們新疆好地方》,十年後,後者被《邊疆處處賽江南》取而代之。西藏有《北京的金山》《逛新城》和幾首歌頌金珠瑪米的歌曲。來自西南的歌曲有《蘆笙戀歌》《遠方的客人請你留下來 》等。還有一首趕馬人的歌,「風和日暖好天氣,趕著馬兒進山區。」 也別有特色。

 

當時的外國歌曲以蘇聯歌為主,《莫斯科郊外的晚上》《一條小路》《近衛軍進行曲》《白樺樹》《三套車》等。古巴歌曲  《西波涅》《鴿子》和《726頌歌》 ;還有印度尼西亞的《寶貝》和《年輕人就是這樣相愛》;朝鮮歌曲《小白船》《海蘭江》,旋律簡樸纖細,宛如兩維坐標中由單個pixel連成的曲線。還有蒙古歌曲《柯達麗泰》《敖包相會》。外國名歌二百首在當時很普及,裡邊有不少歌曲為大眾喜歡。六十年代初,我在民族宮聽過中央樂團劉秉義先生演唱的《跳蚤之歌》,還聽過東方歌舞團表演的《馬利諾之歌》。

 

時代的歌自然離不開時代的氣息,也離不開時代的人民。儘管這些歌摻進了不少政治因素,但從那個時代走出的我,還是眷戀那樣的風貌。我喜歡這些歌,因為它們會把我帶進童年的夢幻,回到天真爛漫的時段。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3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3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3 個評論)

回復 qxw66 2022-1-22 08:56
這裡的歌也不錯。。。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57SfumDvm4&t=1053s
https://www.bilibili.com/s/video/BV1VK4y1a78o
還有蘆笙戀歌
回復 scripting 2022-1-22 15:18
"內存"應該叫RAM:Random-access memory
回復 longislander 2022-1-23 19:28
很多提到的經典歌曲至今仍是百聽不厭!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18 16:22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