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關於9月3日舉行另一場閱兵的公告

作者:網路遊戲  於 2015-6-24 03:56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時事幽默小說|通用分類:原創文學|已有2評論

關於93日舉行另一場閱兵的公告

習總日記(2015624

昨天上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93日上午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閱兵等方面情況。

今天上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再次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93日下午中國人民解放戰爭勝利66周年紀念閱兵等方面情況。

93日下午,以中共中央、全國人大常委會、國務院、全國政協、中央軍委名義在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紀念中國人民解放戰爭勝利65周年閱兵。習近平總書記出席並作重要講話。

總參作戰部副部長曲睿介紹,這次閱兵安排了曾參加過解放戰爭、現在仍健在的老兵、支前模範和英烈子女代表參閱,充分展示對老兵和支前模範的敬重,對英烈的敬仰。

這次閱兵有幾個鮮明特點:首次組織紀念解放勝利專題閱兵,首次設計日本籍解放軍戰士方隊、朝鮮籍解放軍戰士方隊、台灣籍解放軍戰士方隊、前蘇聯籍解放軍戰士方隊和中華民國籍解放軍戰士方隊接受受閱。首次展示的武器裝備方隊中,有參加解放戰爭的蘇軍武器裝備方隊、日軍武器裝備方隊、美軍武器裝備方隊。首次安排將軍領隊參閱,首次邀請戰敗方中華民國國軍代表參加,是一次揭秘蘇聯紅軍日軍在解放戰爭中的作用、溝通海峽兩岸、傳遞祖國統一的閱兵慶典。

新聞發布會開放記者提問。

中新社記者:俺頭一回聽說中華民國籍解放軍戰士。這代表啥意味啊?

宣傳部副部長王世明1949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前,所有解放軍戰士的國籍,皆為中華民國。大家知道,中華民國是由革命先驅孫中山先生所締造,是亞洲第一個共和國。我們黨的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都是中華民國之人,都曾經視中華民國為祖國。他們年青時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生為中國人,死為中國鬼。那個時候,中國指中華民國。

路透社記者:最近常聽到一個說法,吃飯砸鍋。請問中國共產黨人是不是屬於「吃中華民國的飯,砸中華民國鍋」?

宣傳部副部長王世明:這位先生,那都是過去的事了。現在我們提倡「吃新中國的飯,不砸新中國的鍋」。

中國國際廣播電台記者:請解釋「日本籍」、「前蘇聯籍」、「朝鮮籍」、「台灣籍」解放軍戰士?

總參作戰部副部長曲睿:抗日戰爭結束之後,解放戰爭開始之初,我共產黨軍隊無論是人員總數、武器裝備、後勤保障、軍火供應、財政支持、訓練素質、制空權等各方面,無法與中華民國政府軍相比。畢竟僅僅是一個黨的軍隊嘛。解放軍最初才5萬人。為了推翻國民黨政權,顛覆中華民國,共產黨人的祖國前蘇聯提供了大量武器裝備,並移交了東北、朝鮮境內的日本軍隊擁有的武器裝備,同時蘇聯紅軍、日本俘虜,包括日本軍隊內的朝鮮籍台灣籍官兵,大量加入解放軍。

所以,解放戰爭的勝利,離不開這些外籍解放軍戰士的英勇作戰和犧牲。在紀念解放戰爭勝利的閱兵儀式上,他們是理所當然的英雄,理應得到他們應該得到的榮譽和掌聲。

解放軍報記者:請問為何邀請戰敗方中華民國國軍的代表參加?

總參作戰部副部長曲睿65年前,共產黨政權與國民黨政權的內戰,導致了今天中國分裂的局面,責任在我。今天,我們意識到,分裂不得人心,統一才是正途。所以我們邀請當時中華民國國軍參加,就是為了製造和平友好氣氛,宣示我們的和平統一願望。

日本朝日電視台記者:為何有美軍武器裝備方隊。難道這中國解放戰爭時期,美國偷運武器給解放軍,幫助共產黨打敗中華民國國軍?

宣傳部副部長王世明:二戰期間,德國法西斯入侵蘇聯后,美國曾通過各種方式,軍援前蘇聯紅軍。這些美式武器裝備的一部分,后隨蘇聯紅軍進入中國東北,最後裝備解放軍東北野戰軍,為戰勝國軍發揮了強大作用。

台灣世界日報記者:這麼說,中國內戰也是一次多國軍隊協同作戰的戰例。是一場力量懸殊優勢明顯的戰役?

總參作戰部副部長曲睿:是中國人民選擇了共產黨,而不是軍事力量的強弱對比。為了領袖毛主席教導我們,決定戰爭勝負的是人,而不是武器。

朝中社記者:照你這麼說,是朝鮮人蘇聯人日本人打敗了中國人。

總參作戰部副部長曲睿:不對。正確的說法是,朝鮮人、蘇聯人、日本人、大陸人聯合起來,打敗了台灣外省人,或稱新台灣人。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2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2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2 個評論)

回復 jinbaicao 2015-6-24 22:20
共黨的厲害,以前能夠把強大的國民黨趕到台灣去,現在又把落魄的國民黨拉回大陸來。國民黨真是記吃不記打啊
回復 網路遊戲 2015-6-25 00:33
jinbaicao: 共黨的厲害,以前能夠把強大的國民黨趕到台灣去,現在又把落魄的國民黨拉回大陸來。國民黨真是記吃不記打啊
國民黨,一群混蛋。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3-28 17:01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