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80後面臨的10大心理問題

作者:luckxt  於 2010-5-18 13:19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網路文摘|已有1評論

關鍵詞:

80后心理問題的盤點,可以讓我們看到共性,你面對的,大家都在面對……這些問題,其實並沒有什麼了不起,如果你可以放輕鬆一些去悅納,就算是西天取經式的心靈旅程,你依然走得瀟灑。

 

     

 

      心理問題一:戀愛受挫——分手卻不懂失戀

 

  80后的年紀,到2010年,最大的30歲,最小的20歲。根據心理學家埃里克森的人生八階段學說,18-30歲,正值練習愛的人生階段,需要解決的主要矛盾是親密孤獨的矛盾。也就是說,在這個年齡段上,我們必然遇到愛,經受它的考驗和磨練,從一個人的小小世界里探出頭來,學會用愛把自己和他人黏起來——為愛受挫和犯錯,都是這個年齡必然會面臨的問題。我愛的人不愛我愛為什麼那麼快就消失不見愛難道就是相互傷害愛情真是脆弱的東西我失戀后不再相信愛情」……這些因受挫而帶來的傷心,雖然令人心碎,卻也讓我們變成大人。我們都是在學會喪失后,才變成大人的。等到我們說分手時,不再畏懼失戀,我們的愛恐怕就練成了。

  安全風向標:80后習慣說分手,反正不愛了,就分吧。但很多人卻不懂得失戀也是需要學習的,處理悲傷,總結經驗,沒有戀愛受挫的人,並不懂得愛戀。既然這個問題人人都要闖,就請你闖得大膽一些吧。

 

 

  心理問題二:無愛症——我根本不會愛別人

 

  愛而不得固然難過,但根本沒有動情,才真讓人鬱悶。80后因為獨生獨處,產生了一批無愛症候群,到了適婚年齡,卻仍然對別人動不了情。不懂愛亦不會愛。相親族閃戀族等愛族」……都是無愛症的表現。無愛,往往是由於被愛泡大而導致的,從未失去過,自然不懂得如何爭取。80后中的大多數人,作為獨生子女,從來不用和兄弟姐妹去分享父母的愛,很多需要還沒產生就被滿足了,所以根本就不會換位去思考別人的需要,因此也就不會愛。
  安全風向標:失戀往往比自戀要好,至少可以教會我們如何去愛戀。先學習如何去滿足別人的要求,發現這些需求,是治療無愛症的第一步。

 

 

  心理問題三:社交恐懼——內向的罪,還是外向惹的禍?

 

  80后中的一部分人,已經踏進社會,家庭的庇護,和我是老大的優越感一下子全沒了。很多人都發現人際交往的問題:我怎樣才能讓同事都喜歡我?我無意中就讓上司不爽了在公司沒歸屬感」……內向的人覺得自己不合群,不會和別人說話;外向的人覺得自己的張揚讓人嫉妒,有人會暗中加害——猜不透別人的心,好像都是自己的錯。  

  安全風向標:社交問題,並不是80后才開始面臨的難題,我們的祖輩都遇到過。內向外向並不妨礙你四海通吃,關鍵是你如何給自己一個職場定位,社交都是有目的的職場活動,找好自己的位置,該說什麼就說什麼,無須看人下菜,只需做好自己,才是正道。

 

 

  心理問題四:擇業混亂——不知道自己到底要什麼

 

  80后的跳槽問題,一直令長輩們頭疼。似乎我們可以很輕易的說出我不幹了」……沒有耐性,意志力不堅定,似乎的確是我們的問題。但導致擇業混亂的,並不是意志力的問題,而是我們不知道自己要什麼?80後面對的世界,只要看看近年發生的大事就知道——快速、多變、信息龐雜,壓力巨大……大事越多,我們就越覺得自己渺小,渺小的人就算有需要可能也是白搭。何況80後生來就不愁吃喝,不愛看新聞聯播,只喜歡貓起來跟自己玩兒——基本需求都滿足了,所以大多不知道自己到底要什麼?對80後來說,似乎更清楚自己不想要什麼:我受不了朝九晚五上司看不到我的與眾不同我憋屈,不能一展拳腳我換了9份工作了,又想辭職了」……人生、職業發展都在不想要里反襯需要,沒有主動的規劃,走一步看一步,當然沒有耐心和毅力。  

  安全風向標:找到自己最想要的,是非常難的事。首先要從了解自己開始。先了解過去的自己,再問問將來的自己,職業規劃,要從人生規劃開始。

 

 

  心理問題五:性困惑——我很開放,也很傳統

 

  80后對性問題,已經可以侃侃而談。但在自己的生活里,做得就不能像說得那麼輕鬆了。筆者主要接到這樣的一些求助:自己或男友有處女情結,有怪怪的性幻想,對婚前性行為猶豫不決,未婚先孕身心受傷……從大家的問題可以看出一個規律:如果對性的態度極端開放或傳統,都不太會有心理困擾。但如果困在開放還是傳統的矛盾中,就容易引發心理問題。我們從小接受的教育,就是半開半不開的,但因自詡為新新人類,所以總覺得自己該大膽地做點讓父母瞠目結舌的事,加上青春對性的正常好奇,往往一衝動就做了,做完了就爆發心理衝突。

  安全風向標:你是開放,還是傳統,給自己唯一標準。如果是傳統,就堅持做你的處女處男吧;如果開放,情到深處,就自然而然吧。切忌把自己放在中間,兩頭都想拽著。矛盾在性這件事上,有害無益。大家都乾脆一些吧。

 

 

  心理問題六:抑鬱情緒——沒意思,真沒意思

 

  習慣性麻木、審美疲勞、新鮮感過度……這些詞都可以用來形容80后,我們是被刺激著長大的,所以習慣變化,也習慣適應變化。如果說抑鬱是現代病,生於現代的80后,怎麼跑得了?戀愛、學業、求職、人際……都可以鬱悶一下,開始有新鮮感,慢慢就覺得無趣了,無趣就是抑鬱的開始,不高興也會擊垮一個人。

  安全風向標:抑鬱情緒人人都有,關鍵是給抑鬱的自己一個空間,像防賊一樣防著抑鬱,反而讓它見縫就鑽。80后都離不開抑鬱,它讓我們在現代社會裡活得更自我,只要記住,你的抑鬱往往指抑鬱情緒,別老給自己扣抑鬱症的帽子。

 

 

  心理問題七:恐婚症——未婚改為已婚,接受不了

 

  80后至少有一半不敢結婚。首先是因為現在的結婚條件變高了,買房、買車、懂理財、心理健康……但結婚的意義變小了——一張紙而已。所以80后寧願同居,也不願結束愛情長跑。在心理上,婚姻讓80后感覺自己變老了,突然變成一個死板的大人。更重要的是,大多80后和父母組成的三口之家相當穩定,心理上不願意脫離自己的原生家庭,離開爸媽的家,創建自己的家,這是很難習慣的。所以婚姻的焦慮,往往是從這種脫離感開始的。

  安全風向標:戴上戒指的那一刻,相信的並不是對方,而是自己。恐婚,最根本的原因,是害怕自己不能承擔婚姻的責任。所以,面對恐婚最治本的方法就是先搞定自己。請問問自己,你準備好創造一個完全屬於自己的家並為它承擔責任了嗎?

 

 

  心理問題八:同性、雙 性戀——我是愛情里的異類么?

 

  中性美越來越成為主流。而80后也越來越多的接觸「*」這個詞。有一些人,就是被這個詞誘發了對同性的情感。 性戀「*」……筆者收到的信中,懷疑自己是不是遠遠多過於我是同志我該怎麼辦,也就是說,大部分80后,在性別問題上,被潮流弄暈了。同性之愛本來人人都有,並不是多看同性一眼就是*;真正的*必須要有生理喚起,心理上的好感與依賴是正常的同性情感。對於心理諮詢來說,真正的同性、雙 性戀的社會適應問題,才是棘手的心理問題。

  安全風向標:*、雙 性戀有一個重要指標,就是有沒有對同性有生理喚起,先衡量好自己的生理需要,再看自己的心理狀態。

 

 

  心理問題九:不想長大——讓我賴在童年吧

 

  不想長大,在心理學上有個詞,叫兒童自我當權,也就是說,在一個成人的外殼下,有一個兒童的靈魂,於是所做的事,都像是3歲小孩的行為。80后早當家的孩子概率很少,所以大多數都很習慣當孩子,偶爾帶點孩子氣是可愛的,但如果任何事都讓3歲的自己處理,就會產生適應問題。例如:有情緒就哭鬧,得不到就一直耍賴,自我中心……對一個人成人來說,放棄做成人的權利,等於放棄了心理成長,心理發展水平,也就會一直停留在3歲。

  安全風向標:每天多放成人自我出來一分鐘,你的心理就有機會長大。

 

 

  心理問題十:應激創傷——死似乎並不遙遠

 

  08年的四川地震、最近的玉樹地震,讓很多人都受了傷。80後向來是最具聯想力的一群人,馬上就有很多朋友加入了怕震怕死的隊伍。80后總被別人形容為心理脆弱的代表。其實生在和平世界,天災人禍基本沒經歷過,的確是幸中的不幸。生在溫室中,必然會脆弱,基本上沒見過死的我們,一下子見了那麼多,不適應,或者焦慮擔憂,都是正常的。我們只是不習慣面對創傷,不習慣這麼近得面對死亡。  

  安全風向標:害怕也是一種力量,可以幫人學習一種新的能力。面對死亡,可以幫助我們審視自己已經得到的,如果你可以把注意力放在做一件有意義的事上,死亡就會立即遙遠了一些。

 

                                                         -----轉自藍心網

 

                                        [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發表評論 評論 (1 個評論)

回復 wazhh 2010-5-18 14:07
最小的也20多了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17 01:08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