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中國新總理要做的第一件事

作者:mali50  於 2023-3-14 23:04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政經軍事|已有2評論

    中國新總理要做的第一件事  馬

中國近來的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任命了李強先生為新一屆總理。在中國經濟和外交面臨多重壓力的情況下,李強先生無疑是臨危受命。說危,危如壘卵,並不過分,只是許多人沒有認識到而已。在全球化時代,之前在一國之內經典的危機周期不再存在,而是代之以新興國家的崛起和繁榮,以比較優勢取代衰落國家的經濟復甦。原來的危機周期於是跨越了不同的國家,使衰落中的國家有可能陷於長期的經濟疲軟,從而失去幾十年。

由此可見,新總理必須能夠改變這種全球化的時代趨勢,避免重蹈亞洲四小龍和南美國家經濟停滯的覆轍,不使中國幾十年陷在中低等收入的陷阱中。實現這個目標的關鍵不是投資,不是人口,甚至不是市場不大的高新科技,而是市場本身,尤其是銷售量最大的普通消費市場和服務市場。市場經濟的要害是市場不是投資。這是許多熱衷於市場經濟的中國經濟學家至今沒有弄明白的道理,一心盼著外國資本來中國搶佔中國資本的市場。這不過是飲鴆止渴,即便產生大量的GDPGNP和利潤卻是外資的,因此是一種金融殖民經濟。

在越來越多的消費品市場被新興國家的廉價商品佔據的背景下,中國原有的資本經濟模式只能敗下陣來,除非退回到三十年前的物價水平和生活水平。西方國家可以通過資本輸出和金融殖民來搶奪海外市場,中國的人民幣卻沒有足夠的競爭力。而在中國國內的服務市場也被資本壟斷的背景下,多數中國人消費高價服務的能力也是十分有限,以至政府明令取消高價補習班之類的市場。而房價也會在疲軟的經濟中繼續下滑。可見不僅中國的外部市場正在縮小,中國國內的消費品市場和服務業市場也在萎縮。

從以上的分析不難發現,即便新總理在上任后的第一次記者會上信誓旦旦地表示要繼續改革開放,只要這種單一有價的資本經濟模式不變,中國經濟只會越陷越深。靠投資基礎建設不可能重回繁榮,只能解決部分失業問題。怎樣才能扭轉中國經濟衰退的整體局面?不是靠投資,也不是靠銷量不大的高科技產業,更不是靠粉飾經濟數據。只有一條路可走——改變依賴於有價消費的經濟模式。

經濟發展的最終目的是什麼?是改善生活增強國防能力和提高民族素質,而不是累積貨幣財富。目前的經濟模式需要首先積累貨幣購買力才能提高消費能力和生活質量。科學經濟學和所有資本經濟國家的經歷都證明了,資本積累與資本增值之間存在著不可調和的矛盾,單一有價的資本經濟必然導致貧富分化和持續性通脹。窮人無力消費,富人卻把大部分貨幣財富變成固定資產和證券投資。最後不是過剩危機就是利潤危機,最終阻礙了經濟的持續發展和大多數人的脫貧致富。

記得當年的改革開放是以實踐檢驗為理論依據的。但那時中國並沒有資本經濟的實踐,比較的是少數發達國家的現狀而不是增長率。更多失敗的資本經濟國家卻被忽視了。現在有了資本經濟的實踐,何不真正檢驗一下中國經歷過的不同的經濟模式?按照經濟學常識,用標準貨幣來檢驗,就是以過去某一年的物價為標準來計算真實GDP(Constant GDP)的增長率。這樣做是為了完全去通脹,而不是像每年公布的GDP增長率那樣,只去除部分消費品的通脹。

本人曾用美元GDP和黃金GDP比較過改革開放前後三十年的GDP增長率。結果差不多,即改革后的平均增長率只有改革前的三分之二。許多人不肯相信,但只要想想改革前是否也有那麼多企業破產工人失業就不難理解了。前面的三十年還是在西方國家嚴密封鎖下發展的。為了保證糧食能夠自產自足,中國那時只能種植很少高價值的經濟作物。

據此,新總理上任后所做的第一件大事還應是通過實踐檢驗獲得真知,完成四十年前沒能完成的使命。如果我們不知道哪種經濟模式更好,又怎麼可能找到正確的道路走出困境呢?前總理口口聲聲堅持改革開放,用大量的貸款扶持民營企業,造成今天天文數字的政府債務。中國經濟卻每下愈況,破產和失業不斷擴大,房地產近於崩潰,這樣的教訓還不夠嗎?這樣的路還要繼續走下去嗎?

我們不是要回到過去,歷史也不可能倒退。改革前不是中國想閉關鎖國,而是西方對中國實行了嚴密的封鎖,連糧食都禁運以致造成飢餓和死亡。今天西方解除了封鎖世界進入了全球化時代。大壞境變了,即便想脫鉤也不可能像那時那樣。何況第三世界和新興國家已經發展起來,也可以為中國提供原料、能源和市場。我們所要的是吸取和綜合不同經濟模式的優點,適應新的環境和形勢。在科學經濟學的指導下,不再盲目地摸石頭,而是因勢利導勇於創新,走出一條適合中國現代化的,保障經濟持續發展和全民致富的社會主義道路。

這就不能不說到耦合市場經濟,一種有價與無價市場相耦合的經濟模式。用無價市場吸收因國家和民眾的購買力儲存所產生的市場剩餘,轉而用作一種勞動報酬的形式或補償。這就消除了單一有價的市場經濟中資本積累與資本增值之間的矛盾,減少對海外市場的依賴。在人民儲蓄不斷提高的同時,國民經濟依然可以持續發展而不會產生過剩危機。也因為不需要通過提高物價和貸款消費來清除因購買力儲存造成的市場剩餘,物價可以保持長期穩定,從而又避免了利潤危機。由於無價市場的存在,市場是與產值同步增長的。因此不會造成飽和,也不會導致按資分配時的兩極分化,影響多數人的消費能力。

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懇請總理大人三思。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1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1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2 個評論)

回復 mali50 2023-3-15 01:17
市場經濟的要害是市場不是投資。
那麼為什麼中國的經濟學家會把投資看得更重要?
因為中國的市場經濟是畸形的,靠大量的外資外企。外資賺取了大部分利潤,只留給中國空洞的GDP,甚至不是GNP。留給中國的利潤又被資本家拿走送到國外。所以中國從整體來說是虧本的。因此年年賣地還要欠下巨債。這樣的市場經濟尤其缺錢。中國做夢都盼著外國投資,如吸毒上癮越吸越垮。現在投資少了只好變賣美債,稱之為報復性拋售。這種經濟模式轉不了多久了。
回復 mali50 2023-3-18 08:13
中國超大規模降准
https://youtu.be/f_IlQok6eNw
中國看來還是走老路加大投資。可是市場在哪裡呢?投資增加了產能卻擴大不了市場,除了用來補貼消費。但這也是暫時的。
美國矽谷銀行倒閉,外宣大呼過癮。其實銀行有中國大企業的巨額資金。這些錢回不到中國用於投資了,國家只好降准替代。只要資本經濟的模式不變,都改變不了什麼。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3 08:56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