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資本經濟的吃人原理

作者:mali50  於 2018-12-11 05:27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政經軍事|已有14評論

資本經濟的吃人原理   馬力

文章《薄利多銷可以多得嗎?》指出在滿足經濟學中所謂需求原理的市場上,某件物品的銷售量不是銷量越大就越大,而是在某個銷量和價位上達到最大。這是因為特定貨物的市場總是有限的。當市場有限時,為了多銷而降低價格會在物價降低到一定程度后,銷售額開始減小,而不是隨銷量增大而繼續增大。因此薄利多銷只有當市場無限大時才會產生更大的利益。由於特定市場是有限的,獲利最大的營銷策略不是薄利多銷,而是找到銷售額處於極值時的銷量和價格。

需求定理是對需求彈性較大的商品而言的(有時稱馬歇爾商品,相對於吉芬商品而言),想想如果是剛需商品的話,市場將會怎樣變化?

所謂的剛需商品主要指維持生活和改善生活的必需品,包括:一、維持生存的生命資源,如基本食物、衣著和住房條件以及醫療服務等。二、法律要求的法定商品,如法定保險和滿足法定標準的住宿和安全設施等。三、跨越階層的消費需求,如優秀的教育、體面的衣著、必要的交際和良好的居住環境。這裡把改善生活的必需品也包括在內、主要是對底層民眾來說的。底層人民嚮往更加體面的生活是人之常情,因此也是一種生活必須。這與追求奢侈的享樂完全不同。

上面所說的前兩種剛需商品可稱為第一類剛需,第三種可稱為第二類剛需。在發達國家,許多剛需商品由壟斷資本所控制。剛需商品雖然必不可少,但消費量與人口對應。多數剛需商品並不需要重複購買或使用。很少有人需要同時購買兩份醫療或駕車保險,也不需要上兩次付費小學、中學和大學,更不需要付兩次殯葬費。對需求彈性較小銷量比較固定的剛需商品來說,壟斷資本是否還可以依據前面所說的極值原理追逐最大利益?這便是以下所要討論的問題。


一、新的生育率統計

1、全球變化

先來看201811月的一篇文章《女性生育數比70年前減半 全球人口總量或迎拐點》。據原文,這是《柳葉刀》上刊登的《195個國家地區人口與生育率報告》一文中的主要內容。文章寫到:

「這份報告追蹤了1950 - 2017年195 個國家地區的婦女生育率變化趨勢,結合死亡率、人口、移民數據等繪製了人口模型圖。研究發現,將近半數的國家正面臨著和「嬰兒潮」(baby boom)相對的「嬰兒低谷」(baby bust)問題,即出生的嬰兒數量不足以維持現有人口規模 」

「在1950年,女性在一生中平均生下4.7個孩子,到了2017這個數字降至2.4,即減少了49.4%;低齡母親正在減少,每1000名女性中,由10-19歲媽媽生產的孩童數量從37降至22;儘管195個國家和地區之間的總和生育率存在懸殊的地域差異——從1.0(塞普勒斯)和7.1(尼日)——總和生育率下降是它們都在經歷的。」

「研究還提出一個跟全球人口總數有關的拐點數字2.1。如果生育率低於2.1,人口將最終開始縮水。1950年時,沒有一個國家低於2.1,如今卻有近半數面臨這樣的危機。報告作者之一、華盛頓大學健康指標與評估機構的克里斯托弗·穆雷教授對BBC 說:『我們已經達到了一個分水嶺,一半國家的生育率都在人口替代率(replacement rate,指為了維持人口規模不變所需要的生育率)之下,如果什麼都不管,那些國家的人口註定要下滑,這是一個重要的拐點。即便對於我這樣的人來說也很震撼,沒想到會是半數國家。』」

二戰後經歷了不到二十年的「嬰兒期」,世界的人口生育率便迅速下滑。這段時期也是全球資本經濟快速擴張的時期。歐美髮達國家原屬居民的生育率早就低於所謂的人口替代率2.1,所以非移民人口長期不增,靠移民來滿足低端就業的需要。本地人口保持增長和增長較快的國家是大多數社會主義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因為在那裡,壟斷資本要麼不存在,要麼還沒能控制剛需市場。西方學者想要掩蓋這些事實,所以他們在該文中閉口不談資本主義國家生育率的減小,或者語焉不詳地一筆帶過。

2、中國的變化

文章興緻勃勃地專門討論了中國和印度這樣的人口大國。這些大國的單位生命資源(可耕地和基本工業原料)養活了遠比資本主義國家更多的人口,並處在所能養活人口的上限,因此總人口和生育率的變化受自然災害等外部因素的變化較敏感。這就成了西方學者津津樂道的話題。這篇文章同樣不能免俗,特意製作了中國和印度自19602015年的生育率曲線,也就是以下的圖一。

圖一、1960-2015年間,中國、印度和世界人口生育率的變化

文章提到:「全球大部分地區30歲以上女性的生育率已經低於1。其中,中國中部和北部的生育率低於0.5;中國剩餘地區、歐美大部分地區在0.5-0.99之間;南美生育率最高的玻利維亞和秘魯,生育率落在1-1.49 區間;生育率超過2的地區基本位於撒哈拉以南非洲,拉高了全球平均水平。已經有33個國家在2010 - 2017年間進入了人口負增長,它們多數分佈在中歐、東歐和西歐。 」

這裡簡單提到了「歐美大部分地區(的生育率)0.5-0.99之間」以及有33個國家在2010 - 2017年間進入了人口負增長,它們多數分佈在歐州。既然重點討論了中國,就來看看中國的情況。這裡首先需要指出的是生育率的減小不等於人口的減小。受生命資源的限制,生育率不可能長期保持在高位上,人口也不可能無休止地增長。工業國家之間相互對比的一個重要方面是看工業化後人口的增長停止在什麼高度上,也即單位生命資源所能養活的人口。

就生育率而言,中國的生育率到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才下降到人口替代率。那時中國的人口已經達到十多億,而中國的可耕地卻不到美國的六分之一。美國的人口增長,算上移民,在短期內不超過四億。可見不討論人口和資源,只看生育率是說明不了多少問題的。對比多數工業國家,可以說九十年代的中國人口實際上已經達到了生命資源的上限。

九十年代后中國官方認為人口還在繼續增長缺乏可信度,因為中國的一胎化政策已經實行了許多年並沒有停止,而2010年的人口普查是用統計和估算代替的。中國是在2016年左右放鬆計劃生育的,但生育率並沒有恢復到人口替代率。至少在理論上可以說中國現在的人口要低於九十年代的人口,並且還在繼續減少。過去把中國的生育率過低歸咎於計劃生育。現在計劃生育已經放開,但生育率沒有顯著上升,可見還有別的因素限制著人口的增長。


二、限制總人口的主要因素

工業國家限制人口增長的主要因素是什麼?是生命資源嗎?不是或不全是。發達國家並不缺乏糧食和資源,有的還有大量的糧食出口。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和法國等都是糧食或其它農產品的出口國。是富人不想多要孩子嗎?有能力享受優越生活的富人為什麼不要更多孩子呢?即便工作緊張,他們可以一人工作或雇保姆來照顧孩子。奇怪的是西方國家什麼統計都有,也都想得出來,卻偏偏沒有生育率與收入和財富的相關統計。這如果不是想掩蓋什麼,至少是要告訴別人生育率的高低與貧富沒有關係。

說沒有關係,媒體會時不時地提醒你美國移民窮人最愛生孩子。先不說到底有沒有統計事實,貧困移民對後代的要求不同,只需要第一類剛需商品,因此養育的成本不同,有的家庭還得靠子女的福利來生活。因此拿他們為例沒有意義。問題最多不過是變得更具體點——在對子女有著合理期望的情況下,究竟是什麼限制了主流社會的生育率?這時很多人會想到孩子很少甚至是單親的中產階級和兒女繞膝的富有家庭。

既然對經濟條件避而不談,就只有老調重彈了。於是該文說到:穆雷特彆強調的一個因素是,女性受教育程度、參與工作率提高,從而從傳統性別角色中解放。「受教育的女性越來越多,她們也更多地參與工作,並且能夠得到醫療服務,所以生育率劇降一點都不奇怪,對於年輕女性來說尤其如此。」 原來是女人書讀多了又要工作,沒時間養育孩子。禍水啊禍水,真是「女子無才便是德」的西洋版。為說明這一點,文章不厭其煩地列出「女性受高等教育和參與工作的情況」的統計隨年代的變化。

但是該文沒有直接給出受教育與生育率之間的統計相關,而只是分別列出兩方面的事實來暗示兩者的相關性。這是西方學者常用的搗鬼心術或暗示法。這樣的獨立事實可以說要多少有多少,如工業化水平、貧富分化程度和地球氣溫上升等。即便兩者存在統計相關,如果不能從原理上找到因果關係,也不一定就真地就因果相關。從該文的圖表來看,受教育的女性逐年增加,但奇怪的是參與工作的比重從20042005年後出現了明顯下降的趨勢,而生育率並沒有上升。

事實上,韓國的統計早就打臉了穆雷先生。2018年9月有一篇報道,題目就是《韓統計廳:學歷水平越低,越不結婚與生子》。其中說到:「有分析認為,一般進入低生育社會時高學歷女性的生育率會變低,但更為明顯的是,隨著孩子養育費用的增高,低收入低學歷女性生育率相對會更為低下。」因此韓國統計廳表示,「原來的陳舊觀念認為高學歷、職業女性的增加是低出生率問題的罪魁禍首,現在該觀念已不能反映現實」,「不同教育水平的調查顯示,學歷是收入水平的間接指標,從此次的調查結果來看,影響婚姻和生育的主要原因是經濟實力」。

由於其它國家沒有相反的統計結果,韓國的統計因此具有很強的說服力。中低收入者為了接受高等教育而降低了生育率,但「低收入低學歷女性生育率相對會更為低下。」 這就直截了當地把生育率與經濟實力聯繫了起來。一句話道出了資本經濟最大的秘密,也是西方世界許多年來極力掩蓋的事實。這一結果在經驗和邏輯上也都合情合理。對於富裕家庭來說,接受高等教育應不會降低生育率,因為這不過是他們代代相承的傳統。他們一般沒有早生的習慣,正常生育可以在完成高等教育之後。

貧困不僅影響生育率和家庭規模,還影響死亡率。貧富與壽命的統計就很多了。金錢可以買到時間。據報道美聯社內政部幾個月前公布了關於台灣人平均壽命的新統計。結論是最富有的台北市,平均壽命83.6歲居全台之冠;台東75.5歲排在最後,兩者相差了約8年。貧富差別更大的美國壽命差距也更大。據報導美國富有的鄉鎮北卡羅萊納州的Fearrington,居民平均壽命97歲;貧窮的奧克拉荷馬州的Stilwell,居民平均壽命與東非國家索馬利亞相同,只有56歲。兩者相差了41年。史丹福大學經濟學者Raj Chetty說,平均而言,美國最窮的1%的女性比最富的1%的女性早10年離開人世。男性則是少活15年。


三、西方高消費生活的秘密

那麼貧困是如何影響生育率和總人口的呢?首先需要解釋何為貧困。生育率低或人口減少的國家反而多數是發達國家。這些國家不缺乏生活必需品。由於人口少,在政府的補貼下,維持生命的基本生活品,如食品等第一類必需品的價格不高。有些國家的政府對窮人的住房、取暖和醫療還有補助。這些國家的貧困通常不是因為不足以維持生存,而在於缺乏擺脫貧困融入更加體面和尊嚴的中產社會所需要的代價和成本。雖然有公立學校可上,但公校的文憑對改變他們中間大多數人的階層沒有很大的作用。富人家子女有家產和生意可以繼承,他們只能繼承貧窮。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不是為了福利,對嚮往更好生活的人來說,多子女對無論是改變自己還是改變子女的未來,只會帶來更多的困難。

因此發達國家的貧困主要表現在缺乏改善生活的第二類必需品。不是說窮人、如西方經濟學所說的那樣、沒有需求或需求意願(就像找不到合適的工作被說成不願工作一樣),而是沒有可以實現這些需求意願的購買力,尤其是沒有培養後代的投資能力。在資本經濟國家,這些改善生活的必需品遠比基本生活品昂貴。一個貧困家庭即便在政府的補助下可以養活幾個安於貧困的子女,也難以在好的學區找到住房並把一個子女送進好的學校;進了好學校也沒有錢參加各種課外科目提升自己的競爭力增加自身的價值。


相對而言,在資本經濟不發達的社會主義國家和其它發展中國家,因社會平等度高階層的流動性大且代價低廉,同樣的生命資源養活的人口反而多於發達國家,以至需要計劃生育來控制人口的擴張。昂貴的剛需消費是西方高消費國家的基本特徵。這些國家的基本生活費不高,但改善生活的支出很高。這樣的消費特徵是壟斷資本的貪婪造成的,而不是自由市場經濟的必然結果。為了說明這一點,將前文中求出的極值價位x1代入銷量函數y得出極值點銷量y1 = b/Ln(a)或b = y1Ln(a)。再將b代入前文中的最大銷售額Pmax並作出Pmax(y1)的圖像。


圖二採用前文中的參數給出最大銷售額隨極值點銷量的變化。不同於前文中的圖三,最大銷售額隨極值點銷量的減少而單調地增加。銷量越小,最大銷售額反而越大,而不是像前面所說的銷售額那樣在某個點上出現極值。最大銷售額與極值點銷量成反比的結果很有點讓人吃驚。雖然這些只是對假設的銷量函數而言,但具有很大的代表性。這是因為極值價位是隨極值點銷量的減小而上升的。在極值點上,銷量和價格同樣滿足前文中所說的需求定理和銷量函數。因此當極值點銷量減少時,極值價位被抬升。或者反過來抬升極值價位可以減少極值點銷量,由此擴最大銷售額。
 圖二、最大銷售額隨極值點銷量的變化

第二類必需品主要是服務型商品。一般來說這類服務業的市場主要在國內。一國的人口是有限的。根據前面的討論,在有限市場上,薄利多銷並不能多得。因此追逐利益最大化的壟斷資本不會實行薄利多銷的經營策略,而是通過多年的經驗找出極值價位、銷售量和最大獲利之間的平衡點來獲取最大利益。當第二類必需品要為壟斷資本創造最大利益時,沒有足夠能力改善生存條件的家庭只能縮小家庭規模,或者不結婚,或者只生一個孩子。當這樣的家庭足夠多時,全國的生育率就會下降,甚至出現總人口下滑的現象。


就這樣,昂貴的剛需消費形成一個門檻或天花板阻止低層民眾進入上層社會,而被冰凍在社會的底層。這就揭示了被西方高消費生活所掩蓋的可怕真相。上層社會光鮮富裕的生活是以壓縮窮人的生存空間換來的,以便讓壟斷資本實現利益最大化。也由此可見用發達國家有限人口的高消費生活來炫耀資本經濟的成就不過是一種新的倖存者法則——用優勝劣汰后倖存的富人來標榜資本主義的優越性。在這個表面優越的叢林世界里,不甘於屈居人下的窮人因階層固化而被迫降低生育率至人口替代率以下,使貧困人口不能保持平衡而自我淘汰。


西方經濟學認為自由經濟國家可以通過市場競爭來降低被抬高的物價。這樣的自由競爭在第二類剛需商品中卻不存在。當整個市場都被資本集團所壟斷後,可以形成一個巨大的產業鏈。產業鏈上的每個環節都同樣昂貴,使其他人無法通過價格競爭來插足其間。例如醫療保險高是因為醫療費高。醫療費高是因為醫生的收費高和醫療設備貴。醫生收費高是因為醫生的培養費高。醫生的培養費高是因為學費高。好學校的學費貴是因為教育設施和教授的報酬都不菲。而設施和設備的提供也被商業資本所壟斷。有人說私有制國家好學區的住房是個人自由買賣的。但是在大型資本抬高了房市、保險和貸款利息后,誰還願意低價出售自己的房地產?


四、資本經濟吃人方式的演變

資本主義雇傭經濟對勞工的剝削和資本主義宗主國對殖民地國家的掠奪,發生在資本經濟興起和發展的階段。當製造業的擴張停止進而走向衰落後,老牌資本主義國家的雇傭經濟因剩餘價值減小而逐漸被新的商業經濟和金融行業所取代。由於這些新的暴利經濟成本很低,職工的物質待遇超過之前的製造業勞工。同時倖存下來的高科技企業同樣利潤不菲,勞工的有價報酬也不錯。即便有大量的失業者並存,因失業者找不到合適的長期工作而被官方打上不想工作的標籤后從失業者名單和統計中除名。資本主義世界的這些變化被影視媒體粉飾成資本主義新的樂園,也為不知真相的發展中國家的國民所艷羨。

可疑的是雖然西方發達國家的平均物質生活水平較高,但人口不高,並且還在持續下降,不得不靠進口廉價勞力來解決本國人民不願從事的、最底層的臟活和累活的就業問題。這很像美國獨立后的南方種植園主需要買進大量非洲奴隸來從事辛苦的農業勞動那樣。西方媒體說這是因為生活水平提高后,人們不願生養更多的孩子。事實上富人家庭的孩子不比以前少,而許多中下層人民卻以容易飼養的寵物來填補家庭的空虛。西方國家無所不為的統計不可思議地極力迴避非移民人口的生育率與家庭收入的相關性調查,但其它國家不時流出的統計數據卻顯示了生育率與家庭收入之間的正相關,即收入越低,生育率也越低。這些事實說明發達國家的人口減少不是因為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可能是相反,與社會的兩極歸化以及中下層社會相對貧困的加劇以至無力脫離底層社會有關。

在西方經濟學中,生活水平是以有價消費的貨幣來衡量的。所謂的高等、中等和低等收入國家的劃分也是依據國民的平均有價收入來確定。這裡都沒有考慮所有階層的生活成本。然而有價消費究竟能夠買到怎樣的生活不僅取決於消費量,還取決於消費品的價格。換句話說金錢能買到怎樣的生活,即生活水平,要看不同檔次的生活所需付出的代價是多少。奇怪的是西方經濟學教科書從來不提這一點。但西方經濟學家其實知道這個道理。所以他們時不時地抖出靠政府補助的食品價格,或報道其它國家的高通脹等,以此暗示本國的生活成本不比那些國家高。那麼西方國家處心積慮地想隱瞞和誤導的究竟是什麼?是這些所謂發達國家低人口的原因,即如何用高昂的第二類必須品限制低端人口的秘密。

有人會反駁道:既然說這些低人口國家要靠進口廉價勞力來從事本國人不願乾的工作,為什麼卻要限制低端人口?這不是自相矛盾嗎?很好的問題。答案是資本主義國家限制低端人口的直接原因不是為了減少窮人人口,而是為了牟取最大的商業利益。人口的低下和減少只是資本家利益最大化的必然結果。又有人說:人口越多不是消費也越多嗎?西方國家不是還想利用海外市場來擴大消費嗎?怎麼會實行不利於消費的營銷手段?以上的研究表明在市場有限的情況下,消費量大不等於利潤也大,因為營業額不僅取決於消費者的數量,還取決於消費品的價格。按照供需原理,提高消費品的單價會壓制消費者的數量,兩者的變化對營業額的影響相反。這就可能存在某個特殊人口和物價的結合,使營業額及其利潤達到最大值。薄利多銷且多得的成見只有在無窮市場的情況下才有可能。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3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3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14 個評論)

回復 mali50 2018-12-11 07:07
高消費可以創造高GDP。可見靠通脹創造的GDP實際上是吃人的GDP。這解釋了日本、南韓、台灣和俄國人口減少的原因。發展中國家務必注意這一點。
回復 農家苦 2018-12-11 08:01
丞相洞見, 無人能及。等我忙過這幾天, 我用事實來證明丞相的結論完全正確。
回復 mali50 2018-12-11 08:45
農家苦: 丞相洞見, 無人能及。等我忙過這幾天, 我用事實來證明丞相的結論完全正確。
很好。就像"我們不一樣"里唱的、我在這等你。
消費品貴了、女人也貴了。窮人結不起婚、只好去妓院、但無法生兒育女。
回復 qxw66 2018-12-11 11:18
那可以預計,現在有些人口增加的國家很快會人口減少---美國,印度。。。

但我覺得還有很多其他重要因素。。。比如女性解放,國家養老,最重要可能是養兒成本----當然這個可以和你說的原因銜接起來
回復 qxw66 2018-12-11 11:18
農家苦: 丞相洞見, 無人能及。等我忙過這幾天, 我用事實來證明丞相的結論完全正確。
你知道啥
回復 mali50 2018-12-11 11:29
qxw66: 那可以預計,現在有些人口增加的國家很快會人口減少---美國,印度。。。

但我覺得還有很多其他重要因素。。。比如女性解放,國家養老,最重要可能是養兒成本---
要孩子不只是養老的問題。父母為孩子命都不要、盼什麼養老?現在有多少兒女養父母?
回復 qxw66 2018-12-11 11:33
mali50: 要孩子不只是養老的問題。父母為孩子命都不要、盼什麼養老?現在有多少兒女養父母?
y因為現在不需要了
回復 mali50 2018-12-11 11:37
qxw66: 那可以預計,現在有些人口增加的國家很快會人口減少---美國,印度。。。

但我覺得還有很多其他重要因素。。。比如女性解放,國家養老,最重要可能是養兒成本---
性解放準確地說是商品化。衣食無憂的良家女幹嘛到處解放自己?即便想有情人也不等於不想要子女。男人不愛女人的話、女人也很難體會到性快樂。就是動物也不願隨便找個雄性性交。這是生物競爭的本能。
回復 qxw66 2018-12-11 11:43
mali50: 性解放準確地說是商品化。衣食無憂的良家女幹嘛到處解放自己?即便想有情人也不等於不想要子女。男人不愛女人的話、女人也很難體會到性快樂。就是動物也不願隨便
女性解放和性解放差別很大。。。   男人的經濟能力普遍弱化和沒有小孩關係最密切
回復 mali50 2018-12-11 12:08
qxw66: 女性解放和性解放差別很大。。。    男人的經濟能力普遍弱化和沒有小孩關係最密切
這是事實。
回復 qxw66 2018-12-11 13:11
mali50: 這是事實。
西方正常夫妻不結婚---女方可以單身母親領取福利--小孩還越多越好。很大程度抵抗了人口減少。東方沒有這事。
回復 mali50 2018-12-11 13:22
qxw66: 西方正常夫妻不結婚---女方可以單身母親領取福利--小孩還越多越好。很大程度抵抗了人口減少。東方沒有這事。
人口減少是統計事實、不是理論推測。單親家庭畢竟不多。有些華人故意不結婚、或者男方以此為借口拒絕結婚。由於生育率是對婦女而言的、單身母親也需要有2.1的子女才能維持人口平衡。但從總體來看、多數只有一個孩子。
回復 qxw66 2018-12-11 13:28
mali50: 人口減少是統計事實、不是理論推測。單親家庭畢竟不多。有些華人故意不結婚、或者男方以此為借口拒絕結婚。由於生育率是對婦女而言的、單身母親也需要有2.1的子
單親家庭很高,美國同樣 http://www.xinhuanet.com/world/2017-08/03/c_1121426183.htm
回復 mali50 2018-12-11 19:51
qxw66: 單親家庭很高,美國同樣 http://www.xinhuanet.com/world/2017-08/03/c_1121426183.htm
儘管給人的感覺是貧困化造成的、但就是不肯與經濟狀態掛鉤、不願作與收入的相關分析。西方學術的虛偽和惡意可見一斑。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3-29 20:25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