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勿以善小而不為」

作者:Cristal  於 2012-2-7 06:40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流水日記|已有86評論

 何為「勿以善小而不為」?它的意思就是「不要以為好事小就不去做」。

這是劉備臨終前給其子劉禪的遺詔中的話,全句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在遺詔中他勸勉兒子要進德修業,有所作為。好事要從小事做起,積小成大,也可成大事;壞事也要從小事開始,防微杜漸,否則積少成多,也會壞大事。所以,不要因為好事小而不做,更不能因為不好的事小而去做。小善積多了就成為利天下的大善,而小惡積多了則足以亂國家
 
劉備對兒子的遺訓又何嘗不是我們每一個人對下一代的殷切期望呢?
 
一個人從小便知善惡並憎惡從善,從小事做起,那麼將來,當他長大成人,一定是一個道德高尚、智慧超群的人。在荀子的《勸學》一文中就有經典之句: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意思是:土堆起來成了高山,風雨就從這裡興起;水流匯積成為深淵,蛟龍就從這兒誕生;積累善行養成高尚的品德,自然就會達到最高的智慧,具備聖人的精神境界。這段話中有兩層意思:第一層,從自然界來看,風雨的形成產生於土堆起來的高山,而生命的產生又源於水流彙集的深潭,因為水是孕育生命的搖籃。第二層,從人的德行看,只有積累善行才能達到聖人的精神境界。很顯然,第二層是第一層含義的深化。我們的先人早已明確指出了一個人在精神上的最高追求便是——「積善成德」,才會「聖心備焉」。與此同時,先人們從理論上簡潔地闡明了「勿以善小而不為」的道理。
 
可是,幾千年過去了,在物質文明高度發達的今天,我們在精神上的追求都做到了先人教導我們的「積善成德」而「聖心備焉」嗎?
 
還是讓我們先回到現實生活中來體悟這個「勿以善小而不為」的道理吧。
 
有人說,「我又不想當什麼聖人,只要不做危害社會的事情就行了。」其實,作為一個普通人,「做好事」的含義並不是要你天天向雷鋒學習,而是在日常生活中培養良好的習慣、積極向上的心態,不斷提升個人的修養。這種教育絕非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而是日積月累有意識、有目的的培養出來的。
 
這就是我要在文中重點談的養成教育。
 
一個孩子從一出生開始就面臨著養成教育這個問題。在哺乳期,母親和孩子就有了直接的溝通。他餓了或身體不適時會哭,母親給他餵奶或吃藥;他吃飽了或身體舒服時會笑,母親便逗他玩;看到新鮮的東西他會去抓,母親得先洗乾淨了,才敢給他;吃藥時他會本能地吐出來,母親要千方百計地灌進他的小嘴裡。然而,母親和孩子的這些溝通的不同方式(強硬的或委婉的)都會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著孩子。譬如:當孩子死活不肯吃藥時,母親是惡狠狠地說「你給我吃!」然後,強行地將葯灌進孩子的嘴裡呢,還是先逗孩子玩一會兒,轉移他的注意力,在他走神的一剎那,把葯飛快地送進嘴裡?兩種不同的方式會帶來截然不同的結果,前者孩子最終還是把葯吐出來了,後者葯吃了,孩子哭了一會兒也就算了。長此以往,兩種不同的教育方式必然導致孩子的兩種不同性格的形成——一個倔強、固執,一個隨和、平易。
 
當孩子上幼兒園以後,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便成為他們也是家長們的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早上七點起床,穿衣、整理被子、刷牙、洗臉、吃早餐,上幼兒園。這些都是孩子自己要獨立完成的事情。在最初上幼兒園的時候幾乎沒有幾個孩子能做到自己獨立完成這些事情的,起碼要半年以後,他們才可以做到大部分的事情。但早上可能還是要爸媽叫他們起床,要爸媽幫他們穿衣服、整理被子,還要把飯喂到嘴裡,然後送他們去幼兒園。偶爾生病了就不去幼兒園,在外婆或奶奶家住上一段時間。有些孩子不想去幼兒園,於是一哭、二鬧、三撒嬌,這時,有些父母心軟了,算了,還是讓孩子的姥姥帶著吧,不然,孩子也太可憐了。而有些父母卻做得相反,不管孩子怎麼哭鬧,還是堅持把孩子送到幼兒園,並告訴孩子幼兒園有老師能學知識,有很多小朋友可以一起玩,天天都有新鮮事,多好啊!久而久之,孩子自然明白了幼兒園才是他們應該去的地方。
 
別以為「早起」、「穿衣」、「刷牙」,「按時去幼兒園」等一系列的事情容易做。對於大人是容易,但對於一個三四歲的小孩談何容易?一天兩天還可以,天天如此就不易了,真需要家長的堅持。這就是養成教育!孩子有一個良好的生活習慣是養成教育的第一步。有人說,真是廢話,這些小事還拿出來說。對,就是這些三歲小孩都會做的小事,而二十幾歲的年輕人卻做不到。
 
今年春節前夕的一個夜晚,一位留學生突然打電話來,說胃不舒服,而且便血有三四天了。第二天,我去了他的寢室。剛一進門,一股刺鼻的異味撲面而來,很難聞。在餐廳和客廳里,各種盒子凌亂地扔在地上,煙灰缸里滿是煙頭。廚房的檯子上亂七八糟,似乎很久沒有清理了。廁所里一股騷氣,衛生紙裡面的硬紙殼、剪掉的碎頭髮滿地都是,地上到處是黑色的腳印,洗澡池裡髒得沒法看。走進這位學生的卧室,一股濃濃的煙味頓時把我熏得半天都沒緩過勁兒來,裡面的衛生情況就更不用說了。當我把這位學生送到醫院裡時,醫生說,他的病情很嚴重,失血過多,要直接給他輸血,當天不能回家,至少幾天不能上學。這下可好,不能回家,連學都上不成了。還好,輸了三袋子血后,醫生又給他打了點滴消炎。
 
在醫院住了一晚上,第二天,他病情有了好轉並穩定下來了。醫生又給他做了全面檢查,得出的結論是胃穿孔,並警告他,再不注意身體就得立即打道回府了,然後,開了一些消炎藥便讓他回家了。回家是我接的他。他老實告訴我,自從出國以來,他就沒好好吃過飯,飢一頓飽一頓,想吃的時候就吃,不想吃就一天甚至幾天不吃飯,睡覺也時常沒有規律,有時通宵不睡,有時睡一整天。不僅如此,他還經常空腹喝酒,一天至少抽半包煙。直到生病,他才真正意識到,如果在國外把身體搞垮了,就算完成了學業回國了也沒用了,因為整個人都廢了。於是,他下定決心要按時吃飯並且把煙戒掉。
 
據了解,留學生中男孩子60%以上都抽煙。在國外,不管是在校內還是校外都是絕對禁止吸煙的,宿舍里更是如此。可他們中的一些人還是偷偷地在宿舍里吸,而且吸得很兇,根本就不把這些規定當回事。相比之下,西方的學生在生活習慣和自理能力方面要大大超過中國學生。不用看卧室,只看廁所、廚房、客廳和餐廳等公共區就足以看到了他們在養成教育方面的確比中國孩子做得好,而且是好得多。
 
使人難過的是,中國學生(一部分)不僅不能認識到這是自己缺乏修養的表現,還覺得別人在小題大做。
 
這,又使我想起了前面講到的養成教育。其實,生活中的小事做起來都不難,難就難在天天做。譬如,「按時起床」、「穿衣」、「刷牙」,「洗臉」「吃飯」「上學」、「清理房間」這些看似三歲小孩都會做的事,其實做起來也並不那麼容易。再譬如,做完了飯要擦爐子,吃了飯要洗碗、清理砧板和檯子。公共區的衛生每個人輪流做。這是天經地義的事吧。但一些學生就是不做,一日復一日,日日何其「臟」!其實,大家對輪流值日的習慣,不應該陌生呵。從小學到高中,每天放學都要搞衛生的,而且每個學生都要輪到。那為什麼就沒有變成長期的個人的良好的習慣呢?
 
有人說,這是中國學校教育的失敗!這種結論未免有些武斷了。學校教育畢竟不是萬能的。學校教育還必須與家庭教育相結合,才能使對學生的教育更有效、更持久。一個在家裡嬌生慣養,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任性自私的孩子,在學校,光憑老師的教育就能夠改變嗎?不會。我以為,家庭是社會的細胞,也是孩子成長的最初環境,對孩子的影響是一輩子的。試想,一個上幼兒園就三天打魚兩天賽網的孩子,一個在家裡好吃懶做、橫行霸道的孩子,一個沒有良好的生活習慣的孩子,在學校又如何能嚴於律己、與人為善、勤奮學習呢?
 
所以,孩子的養成教育一定是在家裡而不是在社會或學校完成的。
 
要想做好孩子的養成教育,以下幾點十分重要:1)父母要為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所謂「上行下效」,「上」就是指父母,「下」是指孩子。父母做了什麼,怎麼做的,孩子都看在眼裡,並在不知不覺中效仿。所以,父母的一言一行十分重要。而往往「身教重於言教」。說了一火車的道理,有時,還不如你做一件事給孩子看來得更直接、更具說服力。如果您要孩子勤奮學習,積極思考,而您自己長期不學習,無所事事,天天「修長城」,您的孩子會勤奮學習……嗎?您要孩子在外出言謹慎,而您自己卻是傳播小道消息、扯是非的專家,您的孩子會言語有度嗎?您讓孩子尊重長輩,包括您自己,可您卻當著孩子的面頂撞您的父母長輩,那您的孩子又怎能尊重您呢?您不讓孩子抽煙,可您當著孩子的面一根接一根的抽,您的孩子長大了,學會了抽煙,您如何教育他?所以,教育孩子首先要從「我」教育起,養成良好的習慣和修養。2)要嚴格要求孩子。對孩子提出了要求后,孩子必須執行,在任何情況下(除非極特殊的情況)不能姑息和妥協。例如,說好了下午放學后,孩子只能看一集動畫片。每天都是一集,雷打不動。但如果正在看的這集設置了懸念,孩子很想接著看下一集。於是,央求你只再看一集。這時,你是妥協呢,還是堅持原則?當然要堅持原則了。一集就是一集,決不妥協!這樣,孩子知道了,你是有原則的,他就不會觸犯你原則。3) 要持之以恆。很多時候,這種「持之以恆」都是對父母而言的。孩子畢竟很小,要孩子堅持良好的習慣和養成優良品德,實際上是父母的一貫督促、叮嚀和堅持。父母自己要長期的身體力行,還要教育孩子堅持不懈,其實,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能一貫地嚴於律己,嚴格要求孩子的家長,的確很了不起。
 
因此,在我看來,很多小事其實不小,它能真實地反映出一個家庭對一個孩子的教育是不是到了位。各種細節都到位了,那麼孩子的好習慣就養成了,做什麼都會一步一個腳印的扎紮實實的做好。這就是養成教育的必要性和現實意義。
 
「勿以善小而不為」……
1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2

難過

拍磚
12

支持
33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48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86 個評論)

回復 fanlaifuqu 2012-2-7 06:41
倒不知道還是劉備遺言。
回復 Cristal 2012-2-7 06:49
fanlaifuqu: 倒不知道還是劉備遺言。
翻老真快,我還沒改完,您就到了……
回復 kylelong 2012-2-7 07:06
好文!
回復 Cristal 2012-2-7 07:09
kylelong: 好文!
還在改呢……謝謝了!
回復 kylelong 2012-2-7 07:11
Cristal: 還在改呢……謝謝了!
  
回復 pengl 2012-2-7 07:12
很好的教育篇!元宵節圓滿!
回復 小溪流 2012-2-7 07:16
又豈止是孩子,首先應該是父母的自我教育。
回復 RidgeWalker 2012-2-7 07:17
The best gift one can give to one's child is....well...one's self.
做好自己。
回復 Cristal 2012-2-7 07:21
pengl: 很好的教育篇!元宵節圓滿!
謝謝鵬哥支持!
回復 Cristal 2012-2-7 07:21
小溪流: 又豈止是孩子,首先應該是父母的自我教育。
是的,文中談到了。
回復 Cristal 2012-2-7 07:21
RidgeWalker: The best gift one can give to one's child is....well...one's self.
做好自己。
就是嘛。
回復 tangremax 2012-2-7 07:27
學習了。
回復 shen fuen 2012-2-7 07:45
言教不如身教
回復 陳營 2012-2-7 07:47
這老生常談的道理早已熟視無睹充耳不聞了,凡為人父母者皆可講出此類道理,在下妄猜無人能做好這類事情,如此皆因人類社會的事務太過繁複,又無法清楚的量化界定,而且善惡多是相對而言。重要的是這是一次性產出,養成之後改都改不了了。中國傳統道德的很多不可謂不善,到了現代,自打認識了美元,錢就成了首善必先為之事物了。教育孩子無私幫助別人是愚蠢的,凡事必有報酬才是正道,此中的善惡何解?
回復 Cristal 2012-2-7 07:56
tangremax: 學習了。
謝謝欣賞!
回復 Cristal 2012-2-7 07:57
shen fuen: 言教不如身教
恩師所言極是!
回復 Cristal 2012-2-7 07:58
陳營: 這老生常談的道理早已熟視無睹充耳不聞了,凡為人父母者皆可講出此類道理,在下妄猜無人能做好這類事情,如此皆因人類社會的事務太過繁複,又無法清楚的量化界定 ...
金錢至上的社會最危險……
回復 衛靈 2012-2-7 07:58
陳營: 這老生常談的道理早已熟視無睹充耳不聞了,凡為人父母者皆可講出此類道理,在下妄猜無人能做好這類事情,如此皆因人類社會的事務太過繁複,又無法清楚的量化界定 ...
照你的道理,你一定不會讓你家孩子做任何沒有報酬的志願者吧?
回復 衛靈 2012-2-7 07:59
小溪流: 又豈止是孩子,首先應該是父母的自我教育。
父母意識到了,就會言傳身教給孩子了。孩子身上都有父母的影子。
回復 小溪流 2012-2-7 08:05
衛靈: 父母意識到了,就會言傳身教給孩子了。孩子身上都有父母的影子。
是,父母就是模子。潛移默化太厲害了,我不得不服。
元宵節快樂,衛靈菜幫主。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19 01:29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