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流派只是一件合適的外套》

作者:brianttt  於 2019-4-30 05:38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詩文|通用分類:詩詞書畫

關鍵詞:寒山老藤

《流派只是一件合適的外套》


流派就是一種抽象的文學或藝術主張的具體表現。

流派就像一件外套,適合穿著的場合都是相對有限的。流派沒有最好的,只有最適合的,採用最合適的表達方式才是最重要的。在不同的場景或心境下,應該有不同的表現手法,無須墨守成規。當王維前往涼州,塞外的環境自然而然地使他產生了一種豪情,詩風也隨之一變。「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這邊塞派的千古名句便潑墨而就。此時的詩人絕不會有在田園生活的那種悠閑情調,自然就不會用「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這樣的田園派筆觸去抒發塞外感受。

我們肯定某種流派,是肯定這種流派在自己的領域中對特定題材的表現產生了獨樹一幟的藝術感染力,甚至這種藝術感染力是無可取代的,但絕不是全覆蓋的無可取代。同時,流派始終是多樣性的存在。可以選擇唯美的古典主義;也可以選擇清新的極簡主義;還可以拋棄傳統的載道言志的詩學理論,讓小資情調過把癮。詩人徐志摩的手法和悟性全落在了浪漫主義上,如果讓他用穆旦的手法寫詩勢必弄巧成拙。今天有很多詩人推崇穆旦,以為徐志摩的那套浪漫主義早已過時,而「穆旦更像是中國現代詩歌的一個有著絕對分量的壓艙石。」(藏棣語)

曾經,現實主義一反浪漫主義的虛無縹緲,予人深刻的生活體驗。然而,在大量的優秀的現實主義作品湧現后,人們卻在思變。當想到如何打破時空,將現實與禪宗融合以達到一種虛實相生的境地時,超現實主義便誕生了。從此,可以隨意將意象組合,甚至異質關聯或並置,極大地開拓了創作疆土。如果說現實主義為人們打開了深刻認識世界的一扇門,那麼超現實主義可以說是拆除了一堵牆。

現實主義的消亡以及超現實主義的興起並不是流派層次之勝負。流派有與生俱來的局限性,而人對至善至美的追求是無限的,相應的多種流派的共存或轉換的空間也是無限的。還可以看到,很多流派間有著相同的基因。當代詩歌中廣為推崇的隱喻手法里就明顯有著中國古代詩學里「興」的影子。龐德更直截了當地認為現代派詩歌的通感就是取自於中國古典詩歌。同樣,為何象徵主義詩學對中國現代詩歌有如此廣泛的影響?因為法國的象徵主義和中國傳統的感物有異曲同工之妙。劉勰寫道:「詩人感物,聯類不窮。」差異或許就在於前者多用於闡義,後者多用來抒情。

西方近代詩潮對中國古典詩學傳統的衝擊可以說是巨大的,甚至是致命的。穆旦是個標誌性詩人。在他主要作品里幾乎看不到中國古詩的影子,如果隱去作者,很可能被人誤以為是翻譯詩作。正如他自己說的,「傳統的寫法是具體地寫出景物時事,卻抽象地抒寫詩意」,所以他要「具體清晰地寫出繁複的詩意」。很明顯,穆旦看到了中國古詩的弊端。當今國內很多人推崇的理由多是認定他的是擺脫了舊詩的束縛。

也許這種看法帶有普遍性,乃致於當今的華文詩歌幾乎都是西洋詩的中文版。長期浸泡於傳統詩學的中國人似乎都被擅長表現知性和哲學的西洋詩打通了任督二脈,詩性蛻變。我並不要認為中國古詩學神聖不可侵犯,我甚至不提倡寫古詩。我很贊同李劼所說的話,「有些藝術是無法重複的。唐詩宋詞更是無法重複。格律詞牌俱在,但唐人宋人,不再。」

我只以為,我們在肯定穆旦對推動中國詩歌抒情方式做現代變革的同時,也不能否認中國古典詩詞的輝煌成就,不能抹去古典詩詞中蘊含的有價值的美學遺產。中國詩歌文化雖然格局不大,被朱光潛認定就是擅長抒情,錢鍾書也曾說,「唐詩多以丰神情韻擅長。」婉約詩風能流傳千年而不衰,除了符合愛情是永恆的主題這個說法,找到了永恆存在的空間外,更應歸功於古詩人已將移情手法發揮到了極致,讓讀者欲罷不能。如李商隱的「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李清照的「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柳永的「楊柳岸,曉風殘月。」

西方詩學把中國傳統詩文化從一口抒情的深井拽出來,帶入了西洋哲思詩文化的一灘沼澤。雖然眼界較之深井開闊,但沼澤一樣會使人深陷致死。

雖然,西洋流派豐富了詩人的表現手法,但詩人不能把流派當作一種時髦去追求:其一,重要的是詩人能根據自身的特質,為所要表達的訴求找到最合適的方式。如果趨炎附勢而放棄自身的特長,做自我閹割,非但失去自我,還是一種媚俗。其二,強迫自己的寫作去遵循某種流派的規則,無形中就限制了寫作上的自由。流派這是對表現手法的種類做了歸類和限定。這並不是說創作不要章法,任何一個成熟的詩人都會懂得拿捏表現的手法。其三,很多流派都是受到特定的環境或思潮的影響。康德的唯心主義哲學里的主觀作用,傅立葉的空想社會主義,都對浪漫主義的產生起過很大的作用,英國的哈茲里特也提倡:「詩歌是想象和激情的語言。」 其四,很多時候,流派是後人做學問研究的一種歸類整理行為,是形而上的產物。浪漫主義一說出現在18世紀,但後人還是把李白等也劃歸於浪漫主義詩人,把杜甫劃歸為現實主義詩人。《聊齋志異》算不算超現實主義作品?蒲松齡並不知道弗洛伊德的"潛意識"學說對滋生超現實主義起過重要作用。

如果盲目追求某種流派,可能會有水土不服的後果。一個詩人固定於某種模式,一方面是標誌著他的詩已經成熟了,另一方面也預示著他的創作即將死亡。如果說,一個流派是確立了一個標準的話,就像一副模具的產生意味著不斷的重複。流派並不代表著一種文學地位,更不代表成就。遠的不說,近幾十年來中國的詩歌有名的流派就很多,朦朧詩、莽漢主義、海上詩派、撒嬌派、非非主義、神性寫作、知識分子寫作、民間寫作、藍星詩社、第三道路、下半身、梨花體、羊羔體……。各個流派都是錦旗獵獵,猛將列陣。而針對流派的評說更是眾說紛紜,叫人無所適從。

詩流轉千年,其中流派生死無數,但詩卻沒有隨著流派的消逝而消逝。于堅說「詩是靈魂和靈魂的相遇,是心心相印。」流派只是外套,一種表現的形式,不是內核。

或許可以說,流派是在人們藝術追求過程中的衍生品,而意境是中國詩學中的瑰寶。我們有理由認為,對傳統詩學應該揚棄而不是廢棄。同樣展示女人的完美曲線,西洋畫多是採用裸體來展示的,而中國傳統美學講究含蓄,多運用聯想這種藝術的手法,這是東西方文化內在差異造成的具體表現。註定了有各自適合的領域。戴望舒的《雨巷》這首詩是運用了法國象徵主義的手法與中國傳統的詩歌意象完美結合的作品,雨巷、油紙傘、丁香散發著濃郁的古典風韻,丁香象徵著幽怨和柔弱。如何讓中國人的現代詩學具有本民族的特色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也是個一直被冷落的話題。

當人津津有味地大啖超現實主義時,也有清醒者如洛夫所指:「超現實主義的一個嚴重錯誤,就在於「過於依賴潛意識,過於依賴『自我』的絕對性,以致形成有我無物的乖謬」。這是否也印證了流派有著無法避免的局限性呢?詩人用詩傳遞的是心聲,而不是在為展現一個什麼流派而寫詩;所呈現出來的也是意境,而不是流派。如果重流派而輕詩意,那就本末倒置了。

當詩學主張明確后,可能「流派」也在其中了。

 

寒山老藤

2019123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1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1 人)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brianttt最受歡迎的博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3-29 16:18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