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親歷德國基礎教育

作者:謝盛友  於 2010-5-15 02:49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流水日記|已有10評論

關鍵詞:

親歷德國基礎教育

作者:謝盛友


我們這代人生來就挨餓,上學就停課;該讀書的時候,我們在修理地球;該出成果的時候,我們卻在嘗寒窗苦;該有作為的時候,我們必須養家糊口。
我來德國自費留學時已經三十歲,第二年兒子沒有報到就進入我們的家庭,成為家庭的第三成員。當時我太太也是自費留學生,我們輪流帶小孩輪流上課,輪流打工,這就是我們當時的邊工邊讀邊養的「三邊」政策。

環顧周圍的德國同學,他們當中的年齡一般比我們小十歲左右,但是,也有不少同學也已經有了小孩,有些同學已婚有些未婚,他們遇到和我們一樣的問題。後來,我們幾個要好的同學一起商量找辦法,結果我們決定創辦「大學託兒所」。只要有七個人成為會員,我們就可以創立協會,章程通過後在法院登記註冊,在稅務局審查通過後,所有開銷可以免稅。
校方非常支持我們,市政府青少年局也十分關懷。我們這些學生家長生活困難,青少年局給給予補助,青少年局還出資給我們聘用一位專職幼兒教員(也是我們大學教育系的碩士畢業生),比較麻煩的是,這個位置的教員每年更換一次。下午我們這些沒有課的家長輪流值班,包括打掃衛生和做飯等。

小孩滿三歲以後,就可以進幼兒園了。幼兒園是免費的,每個組大約十五個小孩,一個幼師(必須是碩士畢業)一個助理。德國那時的幼兒園一般只是到下午一點,我們這些學生家長特殊,可以讓小孩在幼兒園裡待到下午四點,多出來的費用,生活困難,經過申請審批,青少年局也給予補助。

我們這個城市百分之九十都是天主教,兒子出生滿月後,我就決定給他洗禮,當時只是出於這個考慮:我們是外國人,已經跟德國人不一樣了,我們在人家這裡生活,應該努力使我們跟人家一樣。至少小孩上學時,讀宗教課的內容一樣,不能讓他一個人去讀倫理道德,他一孤單,就會自卑,會覺得被德國人隔離似的。關於兒子洗禮信教對他成長的好處,以後慢慢敘述。

我兒子進的是天主教幼兒園,如果你是新教,應該進新教幼兒園。在德國,小孩滿六歲后可以進入小學。德國中小學教育體制在制度設計上與世界上多數國家存在著較大的差別。上小學,德國基本上不存在家長想方設法為孩子擇校的現象。

德國的小學(Grundschule)也叫「基礎學校」,學制一般為4年。由於沒有重點與非重點之分,孩子上學不存在選擇學校的問題,一般就近入學。無論是本地人、外地人、移民還是外國常駐德國工作人員的子女,只要達到上學年齡,憑兒科醫生測試證明就可申請進入附近小學讀書。小學當然是免費的,我們這些學生家長生活困難,青少年局給予適當的補助。

以上當然是一般情況,但是,一般情況下,德國人居住也是分區分塊的,醫生律師教師往往居住在同一個地區,土耳其人東歐移民往往集中在一塊。德國不存在選擇學校,但是,我選擇學校。根據我的觀察和考慮,醫生律師教師居住區附近的小學,生源比較好,我就想辦法讓我兒子擠進去。
我這個人一生是一個窮光蛋,但是,我每到一個地方,就會有很多知心朋友。我找醫生朋友幫忙,把我們的戶口安置在他家,這樣,我兒子滿六歲時就可以通過划區劃地段,規劃到醫生律師教師的後代比較集中的小學。果然有效,我兒子小學四年級畢業時,他全班進入高級文理中學(Gymnasium)。

我有很多德國同學畢業后從事教育工作,德國的教育從小學到大學,總的給我的感覺是:寬入嚴出。「寧願賠錢教育千萬個,絕對不讓一個諾貝爾獎潛在者漏網」。 這就是德國教育給我的大概印象。

德國小學階段作業很少,下午沒有課,老師經常組織學生踢球、看電影、參觀博物館或到野外散步。學生通過這些活動,掌握了很多課本上學不到的知識。最讓我震撼的是,德國小學的地理課本是從家門口開始,我兒子不像我,先學習祖國的大好河山,而他先學習本地有哪些教堂,哪些河流,多少博物館,多少麵包店, ……
寬鬆的教學方式並不等於放任自流,每個孩子的平時表現和成績都會被老師記錄在案。到學期結束時,家長會收到孩子的成績單,成績單里除各科成績外,還有老師的評語。

我的總結:德國小學教育方針是,不要過多不要過早開採、剝奪兒童的資源。這讓我想起在國內礦山工作時的情景。一個銅礦就這麼多資源,你早開採、剝奪,礦山資源也就早點枯竭。所以,德國的小學教育,盡量讓小孩享受童時的陽光和快樂。但是,我說過了,不是放任自流。
小學里注重培養小孩的動手能力和注重開發小孩的想象力和創意,學校里的老師經常會上這樣的課,我們中國人家長可能覺得無聊。老師通知家長,明天別忘記了給小孩帶來碗碟和餐具,做飯用料等,教育小孩如何做飯吃。手工課是德國小學最注重的,難怪德國的男人個個「天生」的「工程師」,每家每戶每個地下室,幾乎是一個小工廠,每個家庭男主人都是「天然」的電工、鉗工、汽車修理工。我兒子現在就是我家裡的電工和修理工。

讀二年級的時候,我們還沒有買房子,他可能看出我人到中年,做夢都想擁有自己的房子,那年父親節那天,他讓我先閉上眼睛,然後在我眼前放置一個精美的木製房子,他半年的業餘時間的投入。三年級的時候,母親節那天,他給他媽媽送「有價證券」:修理三次自行車。我們驚喜,問他為什麼這樣,他說,老師教育的,小孩沒有錢,但是,可以幫助母親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工作。

在德國的學校里,非常講求家長和教師的互動,家長委員會十分重要。這個家長委員會的頭頭,都是通過民主選舉產生的,都是干那些吃力不討好的事,比如同學家庭的聯絡、課外活動(郊遊的安排)、假節日的安排、聖誕節給老師送什麼禮物,等等。
當然,家長委員會的最根本的職能,還是監督學校的教學,監督老師教育的質量,有時候還會發起更大的活動,爭取更大的權益,比如參與推動聯邦州的教育改革,這樣的事往往都是由家長委員會出面,爭取聯署,提案遞交給州教育廳。當然,教育廳不僅僅是聽家長委員會的意見,但是,畢竟也是一種參考意見。

我們這些大忙人家長遇到最大的麻煩是,德國中小學下午不上課。那麼我們的小孩下午幹什麼呢?這是最大的難題。諮詢了一些先進意見,得出的結論是,必須讓小孩的下午時間充實。所以,兒子三歲時我就開始動腦筋,讓他學習音樂。我說過,音樂和哲學,世界上沒有一個民族能超過德意志。身在德國,不學習音樂,不白白浪費?兒子三歲開始音樂啟蒙,私人音樂學校和市政府音樂學校都是要付費的。一般情況下,德國的小孩都懂兩門樂器,我兒子學習小提琴、電子琴和鋼琴,他上中學以後五年級開始,加入中學交響樂團,音樂課就免費。

另外,下午時間就是去教堂,參加禮儀培養、司儀培訓,參加教會的義務工作,培養他的紀律性、忍耐性、同情心,等等。後來他長大以後,每年假期里參加教會組織的活動,比如到羅馬尼亞的貧困地區「扶貧」,協助建立學校,與當地紅十字會一起做社會義工。

在小學期間,我把兒子星期一到星期五的下午安排得滿滿的:音樂、教會、體育運動,不讓他有空動壞腦子。建議沒時間的父母,最好託付給別人教育,教會是最好的辦法。

德國學校採用6分制,1分最好,6分最差,4分及格 。小學階段的主科(德語、數學、常識)成績是選擇中學的關鍵,但學生日常提問、回答問題和與同學合作的情況及其反應能力和動手能力等同樣是決定他們所升中學的重要因素。
小學4年級畢業后,學生根據自己在小學階段的表現和成績,選擇進入不同類型的中學。
在結束小學階段後進入此層級,主要分為三個類別:
職業預校Hauptschule、實科中學Realschule、高級文理中學Gymnasium。

在小學的一、二年級並沒有各科成績單,而是以老師評論來作為學習成果的考量。

德語3分、數學3分、常識3分(或更差)只能上職業預校。
1) 職業預校Hauptschule,5年制:
德語2分、數學3分、常識3分(或3、2、3或更好)可以上實科中學。
2) 實科中學Realschule,6年制:
德語2分、數學2分、常識2分(或更好)可以上高級文理中學。
3) 高級文理中學Gymnasium,9年制 (現在改為8年制):
4) 特殊類型:綜合中學Gesamtschule(只有北部部分地方有這類學校):

德國教育很靈活,在高級文理中學里,成績變差了,會掉到其他學校;但是,哪怕在職業預校,成績變好了,也可以改進入實科中學或高級文理中學。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0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10 個評論)

回復 ewpp 2010-5-15 02:50
好文,謝謝介紹啊,正是我需要的
回復 鐵道釘 2010-5-15 02:52
寬進嚴出,「寧願賠錢教育千萬個,絕對不讓一個諾貝爾獎潛在者漏網」 -- 厲害!

覺得德意志是個最NB的民族:挑起了兩次大戰,敗了兩次都不倒;其它小事也多,比如原子彈技術,領先蘇美多少年。。。
回復 swiper 2010-5-15 07:35
德國是厲害,兩德統一好像也順利得很
回復 rongrongrong 2010-5-15 10:04
回復 國內某大學生 2010-5-15 10:55
千秋大業,教育為本。
回復 weidongge 2010-5-15 11:29
謝謝介紹
回復 xqw63 2010-5-15 13:23
看到了西方教育的縮影
回復 春苗 2010-5-16 02:42
謝謝介紹。
回復 陳營 2010-5-16 04:59
感謝樓主的分享,真不知道德國的教育形態是這樣的,德國有戶口制度?社會主義的理念在德國的卻是有的,你們組織的帶孩子互助組政府還會資助,你們和孩子當然會感謝國家了。從小到大一直受到國家的恩惠,再加上天主的洗禮,天真的孩童終能成為國家忠實的兒子。
回復 紅妹子 2010-5-16 06:13
支持!
好詳細的介紹,家有小學生,走的路還很長,多謝提供!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4 22:05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