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第一身份中國人還是德國人?

作者:謝盛友  於 2020-4-12 16:19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流水日記|已有6評論

第一身份中國人還是德國人?

我把楊安澤的話援引如下:

「We Asian Americans need to embrace and show our American-ness in ways we never have before. We need to step up, help our neighbors, donate gear, vote, wear red white and blue, volunteer, fund aid organizations, and do everything in our power to accelerate the end of this crisis. We should show without a shadow of a doubt that we are Americans who will do our part for our country in this time of need.」

這些,正是我們華裔應該做的事情,當然華裔德國人沒有必要wear red white and blue。

2016年母校中山大學派人來採訪我,我說:「我的血管里既流淌著孔子的血液,也流淌著耶穌的血液。《聖經》的十誡和「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始終是我為人、為文、為官的標桿。」

文化謝盛友,第一身份中國人

謝盛友很崇拜晏陽初(1893年10月26日-1990年1月17日),幼年時中華傳統經典教育和日後的教會教育以及美國的民主教育對晏陽初思想的形成和發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晏陽初本人曾經提到,「三C」:孔夫子(Confucius)、基督(Christ)和苦力(Coolies),影響了他的一生。「三C」同樣影響我的人生。

作為中國人基督徒,對於我來說更重要的是,把聖經中所啟示的以心靈和誠實來愛主愛人的真理與中國傳統文化結合起來,特別是孔子所提倡的「仁者愛人」和王陽明所提倡的「心學」更是中國文化的精髓,這樣,我在文化上不至於成為無根的人。

融入德國不是容易的事情,我們是儒生儒商,儒家文化對德國「距離產生美」,而且「天高皇帝遠」,對德國人沒有任何威脅。從嚴格意義上來講,儒教不是宗教。儒家不是要讓人們信某個神,而是要讓人們生活在一種健全的狀態中,成為君子,成為真正的人。傳統上,儒家並無一個嚴格意義上的一神教教會組織,如基督教會。它沒有在一般社會治理體系之外,另行建立一個自足的信仰體系,因為儒家沒有排他性的神。

中國人在德國基本上是「融而不入」,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德國社會容納了我們這些中國人,改變國籍或沒改變國籍的,在德國生活,就是被德國社會容納,但是,我們並沒有真正進入德國社會。

如上所述,中國人與德國人之間因為沒有宗教的衝突,所以在德華人基本可以相安無事地和平共處。但是,要真正融入德國社會,並非容易。首先,你的德文要好,會說會寫,通過閱讀而逐漸了解德國文化,尤其是你居住城市的當地文化,當然你必須持「既來之則安之」的態度,認同德國的價值體系和法律制度,這是最基本的前提條件。

同時,作為一個中國人,對自己傳統的中國文化,最起碼要保持自信,有時要具備一定程度的優越感。哪怕你已經入籍德國,加入德國人的基督教會,你這「黑頭髮黑眼睛黃皮膚」,德國人永遠視你為中國人,不會因為你擁有德國護照,就認為你是德國人。如果你把傳統中國文化也丟掉了(其實,是中國人,你就無法丟掉),德國人就更看不起你了,這時,你就成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流浪者,至少是一個文化漂泊者。諳熟德國文化,在中德文化的比照中,感受差異,回望「自己」,反思「自己」,發現「自己」,定位「自己」。這是融入德國社會的一個必要條件。

中國文化說入鄉隨俗,但到底怎麼才能融入當地?你德文好,會讀歌德席勒,即便後來入了籍當了議員,你還是外國人。班貝格當地人很保守,內心看不起你,但好在他們表面上還是很懂禮貌很尊重人。我要融入就要找突破口。在小孩的中小學都有個家長會圈子,你可以為小孩為學校做點事情,很容易被接納。這個圈子很好,家長有不同職業不同黨派,有大小企業家。我們德文好,在一起說小孩的事情就很自然。從學校家長會的圈子裡,我結識了許多朋友,後來也從這裡找到了突破。

 

政治謝盛友,第一身份德國人

「入國問禁,入鄉隨俗。」要融入德國社會,權利和義務是結合在一起的。有一個安定的環境,讓你經商,賺錢了,也不好好納稅,怎樣融入德國社會?長久下去,你參與和服務德國社會的願望,就越來越降低,最後是麻木做人。

除了盡義務外,融入其實就是奉獻。比如說,當地殘障小孩的讀書問題、養老院問題、本地的公益性團體和體育俱樂部,你參與多少,奉獻多少。參與和奉獻,又是懷著什麼目的和心態,這些都是融入德國社會的「雞毛蒜皮」細節。

融入德國社會,不僅僅是你有能力跟德國人一起讀小說,寫散文,最根本的是,進入他們的啤酒館,你能找到「家鄉茶館」的感覺,看來,我們這第一代移民,沒有能力做到。但是我們要努力,不然從政猶如「摸石頭過河」,有時侯看不清石頭,看不清,也許水太深,也許水太渾濁,如果不努力,也許連河都找不到。

班貝格市有18個區,每個區至少有一個教堂,一定有一個公民協會,公民協會就是代表區內居民的利益,或者為居民排憂解難,或者代表居民與市政府談判,我是18個公民協會的會員,為居民謀福利。

選擇加入什麼黨派,當時也有考慮。自民黨,基社盟或者社民黨,我看他們的黨章政策,畫了3個圈,發現還是基社盟的理念符合我的想法多一些。我開始還有顧慮,一個很保守的黨派會不會接納一個外國人?當時議會有朋友介紹我進去,問我你是想做一般的黨員還是想競選黨委會委員。我說,入黨就是要做事情的,所以2013年開黨委會的時候,我去做自我介紹,反響很好,得票最多。地區黨主席赫爾穆特是個牛津大學的博士,他認同我的理念,又覺得我善於推銷自己。他後來問我要不要競選市議員。

我沒有立即應允下來,而是說要等到5月份才能給答覆。那年5月班貝格舉辦一場馬拉松比賽,我為了測試自己在班貝格的知名度,決定去跑一圈。我當時一跑,沿途很多人跟我招手。當時心裡不禁想,一個小小的快餐店,可能班貝格50%的居民都來吃過,還有,18個公民協會的會員,平時開會或舉辦活動,大家相互認識的不少。於是我就告訴黨里,要選,並且預計自己會得到很多票。

外界普遍認為基社盟是較為排外的黨派。謝盛友競選市議員並取得理想的結果,會是基社盟回擊外界的一個有力舉動。2014年,當時班貝格共有9個黨派,每個黨派有44個候選人,謝盛友以班貝格最高票數當選市議員。當時全德國的媒體都報道,飛機場地鐵屏幕都是那句宣傳語,Ente gut,alles gut!德語諺語ende gut, alles gut 結果好,什麼都好。弗蘭肯地區人,t和d發音是分不清的,這個競選口號讓人們同我的身份(報人兼餐館老闆)結合起來。

真正融入很難。即使現在,我跟他們談論政治時會有共同話題,坐在一起閑聊還是很難聊到一起去。聊中國的東西他們不會感興趣,聊德國的東西我們知道的又不多。所以我拚命地學和寫班貝格的東西,我出版了三本德文書籍,介紹班貝格歷史和班貝格秘密。多學一點,和德國人在一起時至少可以吹牛。人在一起聊天,其實很多內容都是廢話,但沒有廢話講就很難和他們融入到一起去。

Ich bin fränkischer Chinese, mein Sohn ist chinesischer Franke, meine Enkelkinder sind fränkische Franken.

我把自己定義為「法蘭肯的中國人」,把其兒子定義為「有中國背景的法蘭肯人」,把其孫子稱為「具有法蘭肯背景的法蘭肯人」——真正融入德國社會需要三代人。

謝盛友(You Xie)1958年出生於海南島文昌縣湖山鄉茶園村,中德雙語專欄作家,CSU(基督教社會聯盟)市議員,歐洲議會議員候選人。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1

拍磚

支持
2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3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6 個評論)

回復 古久先生 2020-4-13 02:20
關鍵是你長著華人的面孔、黑髮黃皮膚。第一代東歐人例如第一代羅馬尼亞人、匈牙利人就容易融入德國。
回復 西部華人 2020-4-13 02:22
德國人在China生活也是一樣的。
回復 SAGFS 2020-4-13 06:06
===結果是大陸人, 永遠是大陸人...
回復 仲西仁 2020-4-13 06:06
就中國人愛融入這個那個。
回復 SAGFS 2020-4-14 02:05
===老兄你真當美國傻的,一臉無辜? 美國智囊團隊在後, 總統等則在前操作 , 中共則一貫見招拆招 ;
你真當德國人傻的, 讓你一個大陸人臨時當上市議員, 那是有社會原因的 ;
你真當台灣當局是傻的, 八九十年代以來提供在美的大陸職業民運錢讓他們給其他大陸相關人員吃上一二頓飯, 其餘部分大錢都入了自己腰包 ... ...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3-29 01:59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