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生命需要什麼 —— 一個癌症病人的體悟(轉載)

作者:樂倫  於 2013-9-11 23:56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營養健康|通用分類:健康生活|已有3評論

最早的時候,聽到的是我朋友的朋友的朋友得癌症了;後來,聽到是我朋友的朋友得癌症了;再後來,看到的是我的朋友癌症了;2003年,我親戚中第一個癌症病人誕生了——我小妹夫患了直腸癌;我父系和母系三代家族中第一個患癌症的竟然是我,那年是2005年;但在2010年,我83歲的老母親也被查出患了癌症。
癌症,離我們不是越來越遠,而是越來越近。近到就在我的至親好友周圍,近到甚至就發生在我自己身上。
 疾病雖然會威脅我的生命,但也提供了我認識生命的絕佳時機,並讓我獲得潛入生命核心的機會。
我無數次地思考:生命需要什麼?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第三代心理學的開創者亞伯拉罕·馬斯洛說,人的生命有五大需要:它包括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實現的需要。這就是著名的馬斯洛五大需求層次理論。
 生物學家說,人的生命需要:陽光、空氣和水。
 營養學家說,人的生命需要: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礦物質和維生素。
    養生專家說,人的生命需要:愉快的心境、合理的營養、適當的運動、充足的睡眠。
 專家們從不同的角度回答我的問題,完全正確。但我更多的是關注得病了,如何根據生命的需要,更快地修復生命、呵護生命、綻放生命。在高於一切的生命原則面前,我梳理了生命需要的三個法:信仰法、減法和加法。
     1、生命需要信仰法
    對待疾病,對待生命,人們想到的治療方法一般是手術療法、藥物療法、食物療法、經絡療法、營養療法、運動療法等。當然,現在心理療法也開始走入我們的治療視線了。
    心理療法包含主動式和被動式兩種。由專業心理諮詢師來疏導患者的是被動式心理療法;由患者自身激發的是主動式心理療法。而我講的「信仰法」是一種主動式心理療法。因此,她是目前被公認的生命最神奇的力量。
    信仰,其原本的含義是指對某人或某種主張、主義極度相信和尊敬,並以之作為自己行動的榜樣或指南。它強調的是人所持抱的一種極度虔誠的態度或信念,並用之指導自己的實際行為的一種精神境界。與「信仰」聯合最為密切的,當屬宗教無疑。人們常常把「宗教般的虔誠」看作是干某件事成功的條件之一。
    「信仰法」作為一種主動式心理療法,它包括三個層面:信仰、信念、和信心。信仰是最高層面的心理療法。
    有一實例佐證:
    2007年9月12日,美國《環球時報》刊登了舊金山一個11歲的女孩叫安琪,得了一種神經系統方面的怪病,情況是越來越不好了,醫學上判定要終身癱瘓了。於是她被進入了一家康復醫院。為她治療的那位康復師非常好,每天早上給她做2個小時的理療,而且在幫她做理療的時候就對她說:「安琪,醫生給你做完理療,你回到床上就想:理療做完以後我就馬上會動了,我馬上就會站起來了,我馬上就會出去跳舞了。」 11歲的安琪很聽話,她天天做完理療后就這樣想,盼望自己很快就能站起來。
    有一天,安琪突然感覺床動了,一會兒發現房子也動了,還發現走廊裡面一片嘈雜聲,半小時以後,醫生進來了,小女孩說:「醫生,我會動了,我會動了,真的,床也動了,房子也動了。」
    醫生非常愛護她的說法,說:「是,你再堅持想下去,你就真的很快會好起來的。」其實剛才是舊金山發生了地震,但是醫生不想告訴她災情,而是告訴她,就是你想了之後你才動起來的。在這種信念的支持下,大概沒過幾年,這小孩真的能坐起來、能走、能跳了。這是一個非常好的「信念療法」的案例,也是「大腦決定健康」的有力舉證。
   「大腦決定健康」,這種說法,一般是要經過很長一段時間才能起效果的。如果是在短時間,有沒有這麼好的效果呢?
    那我們再看一個案例:一個旅館裡面,住著兩個人,其中一個人有哮喘的病史。一天晚上,那個有病的人突然感到胸悶。他對另一個人說,「老兄啊,你趕快去開窗,我悶死了!」那老兄就摸黑爬起來去開窗,可不知道窗子的插銷在哪裡,怎麼也打不開。床上那個人說,「你快一點快一點,我憋死了!」那人想,救命要緊,先把窗戶砸碎,空氣進來再說。於是,隨手拿起一把椅子,「哐!」玻璃被砸碎了。床上睡的那個人說:「好舒服,好舒服啊,」慢慢地兩個人就睡著了。第二天早上起來一看,那窗戶仍舊好好的,沒砸碎啊。原來昨天摔碎的不是窗子而是穿衣鏡啊。
    這個例子屬於「明示式」的心理作用,雖然比「信念」低一層,但也有恩寵細胞的效果。玻璃被砸碎的聽覺、相信空氣進來后我就不憋氣了的「信念」,使緊張的細胞得到恩寵,人就放鬆了,癥狀緩解。
    醫學知識告訴我們:人的生命,可以分成兩個系統:一個是信息系統,它有很強的自我組織能力;一個是意識系統,它又具有非常的自我控制能力。每個人的生命中都具備這兩種既相互矛盾又相互幫助的能力。
    例如餓了要吃飯。飯吃到胃裡,胃中就會自動產生許多消化酶,把吃下去的東西消化成食糜,自動地流到下一站小腸;而後,營養被小腸吸收;水分帶著毒素排入膀胱,作為小便排出;渣滓排到大腸,作為大便排出。這些工作都是信息系統自動完成的,它不受意識系統控制。這就叫做自我組織能力。
    而「人逢喜事精神爽」,開心愉快的事情使人頓覺神清氣爽,整個身體的五臟六腑都沉浸在「恩寵」狀態中。那你會覺著吃飯味道特好,消化能力也增強了,此時,人的整個信息系統的運作格外順暢;反之,如果你突然遭受精神打擊,寢食不安,消化能力就受挫,而此時,人的整個信息系統的運作就會出亂。可見,人的信息系統在很多時候也是受意識系統影響的。
   「信仰法」就是人體意識系統中的一種精神療法。現代自然醫學和傳統中醫都認為,意識對生命有很強的影響力。
    古人說:「恬淡虛無,真氣從之,正氣內存,病安從來。」就是指人只要思想淡泊,不糾結、不沮喪、就不容易生病。所以,有些病是不能去多想的。這就是我們平時說的「心理作用」。心理作用會有一種指向性。比如,如果你常常想自己會生病,病就有可能被你想來。因為,你的心理上已經指向生病了。
     現在有一種奇怪的疾病叫做假性懷孕,就是一個很想生個孩子的女人,有時候會突然停經,肚子也會脹大,但是卻經不起檢查,因為,肚子裡面是空的。女人的月經,雖然是信息系統按照生理周期而自行組織的,但它也會受思想意識的影響,突然遭遇不測,精神遭受打擊,就會突然停經,對女人來說是常有的事。
   心理學家說,信仰是人類文明中,被疏忽的卻是最強大的部分。眾所周知,政治信仰、宗教信仰都體現了這種精神力量的強大。如今,對待疾病,我們找到了另一種有效的治療方法,就是「信仰療法」。堅定一種信仰,最大的作用就是能激發我們自身蘊藏的生命潛力。我將這一「生命潛力」稱之為「神性」。
    當人遇到絕境時,需要一種超自然的力量幫助。這種超自然的力量就是神性。
   「神性」是人性當中最具建設性最有生命力的力量,每個人身上都有,但我們卻渾然不知。
   人性有六個面,前三個面是正面,叫:真,善,美;后三個面是反面,叫:假,丑,惡。這六個面構成整個人性,而人性的最深層就是「神性」。她是需要我們在信仰的指導下挖掘出來的。這種最具建設性最有生命力的力量,一旦被激發出來,其堅韌和活力是人在常態下無法想象的。這是一種超然的堅韌和活力,它恩寵細胞的能力超強! 
     2005年至2008年,我遭遇連環絕症,有腿不能走,有手不能提,身心也一度陷入低谷。可我最後能如此滋潤地活著,靠的就是我始終堅信的一種信念——我是在命運的跑道上跨欄桿,咬咬牙,跨過這道坎,跨過去就是艷陽天!
    就是這種「信仰療法」,將自身那股最具建設性最有生命力的力量——「神性」給激發出來了!於是,全身的細胞得到充分的恩寵,感到渾身充滿活力,自愈力大大提升,我堅信自己就是贏在這股「神性」上的!
    我在思考:每個人都有「神性」之說,是不是與禪宗「人人皆有佛性」的觀點異曲同工?
    佛學研究頗有造詣的上海作家沈善增先生曾對「人人皆有佛性」作過詮釋:「佛性即是生命力」。如果是從這一層面上開分析,那就與我說的「神性」是一致的。沈善增先生的話說得更言簡意賅。這就是生活的真理、生命的真理,不管我們稱謂它什麼,其實我們都非常需要它。
    由此看來,上帝其實給所有絕境中的生命都留下了最後一道出口,這也是上帝送給人類的最後一件禮物,只是這一張終極底牌,人不走近生命的盡頭,往往看不到它。
   所以,那些因為患絕症而整日憂心忡忡,活在痛苦絕望中的患者,則失去了一次激發自己「神性」的機會。我真誠地建議,面對大病要做到三點:一、要有一個治療思路,不要盲從、不要跟風、不要亂方寸,因為思路決定出路。二、要有一個信仰、或一個信念,解決生死問題、解決心態問題,因為心態決定狀態。三、要換一個環境、或換一種方法,徹底改變自己的生活模式,因為方法決定成敗。堅信自愈力的力量!
    很有意思的是世界上有四位赫赫有名的「第一夫人」都患乳腺癌。美國前總統福特的夫人貝蒂和另一位美國前總統里根的夫人南希;中國前國家主席劉少奇的夫人王光美和另一位中國國民黨前主席蔣介石的夫人宋美齡。她們四人面對疾病都能泰然處之,居然都長壽。其中數宋美齡最長壽,活了106歲。曾有記者問及宋美齡如何看待自己患了乳腺癌,她說:「上帝讓我活著,我不敢輕易去死,上帝讓我去死,我決不苟且活著」。這就是信仰+心態,提升了自愈力。
     自愈力真的能讓世界性極品病——癌症得以康復?是文學語言,還是鼓勵語言?怎麼能讓我們相信,這並不是個別的概率,而是具有普世價值的?有醫學上的依據嗎?
    我終於可以理直氣壯地回答以上一系列的問號,因為我有來自美國醫學界有力的證據:
2008年3月17日,美國南佛羅里達大學健康科學研究中心的首席科學家威斯里教授向全世界宣布:心臟可以分泌救人最後一命的荷爾蒙,它不僅可以在24小時內殺死95%以上的癌細胞,而且對其他絕症也有極好的治療效果!並指出,癌症自愈源於心臟。
2003年初,威斯里的好朋友韋德患了嚴重的冠心病;更為不幸的是,韋德的妻子安妮不久也被確診為患有晚期乳腺癌,兩人都已沒有太大的治療價值。
    醫生預測韋德和安妮都只有3個月的生命,兩人在傷心中列出了死前要做的50件事,準備用三個月的時間去一一完成。2003年4月,當他們的生命進入一個月的倒計時時,他們只剩下最後一個心愿:週遊世界。因為此時金錢對他們已沒有任何意義,兩人將4萬英鎊慷慨地交給了旅行社,只向旅行社提出了這樣一個要求:因為不知道哪一站是人生的終點,旅行社不得限制他們的旅行時間,直到他們中的一個離開人世,旅行合同才自行終止。旅行社通過調查了解得知他們確已時日無多,極可能生命的持續時間不足一月,而4萬英鎊足以支付兩個人以最豪華的標準週遊世界一年的費用,於是欣然簽下了這樣一份特殊的旅行協議。他們選擇了5月7日從英國出發,乘坐豪華游輪到世界各地旅行。
    這期間,韋德夫婦音訊全無,威斯里悲哀地意識到他們恐怕早已不在人世。然而,2004年11月7日,威斯里突然接到一個從英國打來的越洋電話,竟是韋德的聲音。韋德在電話里興奮地告訴威斯里,他跟安妮剛剛結束環球旅行,如果按照合同兩人繼續旅行下去,旅行社可能要破產了。因為他跟妻子回到英國后在最權威的倫敦皇家醫院檢查發現,不僅安妮體內的癌細胞全部消失,就連他的冠心病也處在沒有危險的穩定期。威斯里驚訝極了,他決定親自前往英國,將這件不可思議的事情弄個水落石出。
     11月9日,威斯里經過近10個小時的空中飛行,終於在當天晚上11時抵達了倫敦。韋德和安妮早已等候在機場,看到兩人容光煥發、精神矍鑠的樣子,威斯里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這對早已在心理上經歷過「生死別離」的老友久久擁抱在一起,為命運的悲悲喜喜感嘆不已。
     當天晚上,威斯里詳細詢問了韋德夫婦旅行過程中的身體情況。韋德直言,兩人當時只貪戀旅途中的美景,根本沒空想自己的身體狀況。兩人在北冰洋的冰川,極地不落的太陽中盡情體驗生命的美好和世界的奇妙,只想讓這一刻長久再長久,不知不覺就活過了醫生預言的最後期限,後來在夏威夷的海灘邊度假時,他們都感覺自己身體的種種不適似乎都不見了,而且精力越來越充沛.此後兩人乾脆不把自己當病人了,他們只把自己當成是世界上最幸運最划算的遊客,因為一年後他們在旅行中產生的費用已遠遠超過了出發前交的4萬英鎊,而只要他們不提出終止旅行,旅行社就不得不繼續為他們按最高規格提供環球服務。
    一直到11月7日,已繞地球一周,重新回到英國倫敦的韋德夫婦才主動提出了終止合約。旅行社這才如釋重負。而這時,距離他們出發前的2003年5月,時間已過去了整整一年半。
     回到家鄉的韋德夫婦迫不及待去倫敦皇家醫院做全面身體檢查,隨後,他們被告知發生了奇迹:兩人竟雙雙擺脫了絕症的威脅!他們當天晚上就將這個天大的好消息告訴了所有的親人包括老朋友威斯里。
     聽到這裡,威斯里心裡已經非常有數了,發生在老朋友身上的,正是人類一直沒從「發生學」上揭開謎底的「自愈」奇迹!正是這次旅行前所未有的合同方式帶來的「超值享受感」,正是夫妻二人在這次對壯麗大自然的美好體驗中渴望生命長久再長久的意念,讓他們的身體細胞結構產生了奇妙的變化,成功擊退了醫學手段無法解決的病魔!
     從11月10日起,英國各大報紙都以「夫妻創奇迹,環遊世界癌症自愈」為題對發生在韋德夫婦身上的事極盡報道,還被世界各大報紙轉載。威斯里也選擇了「旅行療養」,親自體驗韋德夫婦體驗過的那種大自然的壯麗奇觀。在那種被大自然的壯美震撼的忘我體驗中,威斯里真切體驗到了心情的愉悅對身體產生的正面調節和影響。為期一個月的北歐之旅結束時,威斯里的抑鬱症也得到徹底緩解,身心的一切不適都自行消退。他立刻投入到了緊張的課題設計過程中,這一次,他準備將人的情緒是如何對疾病產生作用這一課題列為自己的研究目標,也就是他要揭開人體疾病自愈之謎。他要搞清楚,絕症自愈究竟只是個案和特例,還是只要在條件滿足時,就一定能成立的普適原理。
     在此之前,人們只知道身患絕症之後應積極採取各種康復措施調動和增強機體免疫力,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保持樂觀的情緒,這樣可以促使體內分泌更多的有益於健康的激素、酶類和乙醯膽鹼,使免疫系統和各器官功能調節到最佳狀態,從而戰勝疾病。但究竟是哪一種物質,運用什麼原理,通過什麼渠道殺死癌細胞的,人類並不清楚。
    對心臟功能的研究一直是威斯里的工作重點,他此前獲得的所有榮譽都與這一項研究相關,這一次他更是將研究的對象鎖定為心臟。因為心臟在他心目中是那麼神秘,自古以來人們就在使用這諸如「心病」、「心情」、「心緒」、「心愛」之類的辭彙,他堅信心臟的功能決不僅僅只是輸送血液的生物機器。果然,他擁有自己的實驗室后相繼發現了三種由心臟分泌的荷爾蒙。此前,他以為其中兩種荷爾蒙只會對腎的活動產生影響,另外一種則只能夠促使血管擴張。但現在,他認為這幾種荷爾蒙對人體產生的影響應遠遠不止這些,說不定癌症的自愈之謎就可以從中找到答案。
     2005年3月,威斯里和他的同事將從人體心臟分泌物中提取的四種荷爾蒙全部注入到實驗室培養的人體胰腺癌細胞中,發現癌細胞的增長速度明顯減慢。他們又將這四種荷爾蒙分別作用於胰腺癌細胞,發現單獨使用效果更好,其中一種名叫縮氨酸荷爾蒙——也叫血管舒張因子的心臟分泌物可以在24小時內殺死95%的胰腺癌細胞!最難能可貴的是,那僅剩的5%的癌細胞,其DNA的合成速度似乎也由此受到影響,它們將不會再擴散出新的癌細胞。這就意味著,心臟分泌的荷爾蒙能起到徹底控制人體癌細胞的作用!
     在此後長達10個月的時間裡,威斯里的實驗小組幾乎對所有惡性腫瘤細胞,包括前列腺腫瘤、卵巢腫瘤和大腸腫瘤等都進行了反覆的荷爾蒙滅癌細胞實驗,最後他們得出了如下結論:心臟分泌的荷爾蒙通過直接殺死癌細胞和抑止癌細胞DNA合成以及癌細胞的生長來發揮效力,而非加速癌細胞的自我解構。並且這四種縮氨酸荷爾蒙還有助於降低人體血壓並提高排泄人體內過量的水和鹽分的能力。這意味著它們不僅對治療癌症有效,對緩解冠心病的癥狀和腎衰竭都有療效。這就是為什麼安妮體內的癌細胞莫名消失,韋德嚴重的冠心病也能得到有效控制的根本原因。
    這個研究結果是如此令人驚訝和振奮,2006年6月20日在費城召開的美國內分泌學會的年度會議上,威斯里的這項全新發現成了最引人矚目的議題。但是他的研究任務還遠未結束,這四種荷爾蒙如用於臨床,對人體有無副作用,心臟在什麼情況下,才會分泌這種神奇物質,這是威斯里需要進一步研究的課題。
  此後,威斯里的實驗室立即著手在動物身上做活體實驗。在老鼠體內的實驗結果顯示,藉助荷爾蒙療法他們在短時間內治癒了66%-80%的人工胰腺癌和乳腺癌患病老鼠。同時,即使是在腫瘤沒有完全消失的情況下,老鼠體內的腫瘤也會大大縮小而且不會發生任何轉移。其中影響血管擴張的那種荷爾蒙抗癌效果最強。尚未發現心臟分泌的這種荷爾蒙對老鼠有任何毒副作用。
    威斯里還挑選了100個自願者,分別對他們處於各種情緒狀態下的心臟荷爾蒙分泌情況進行了跟蹤採集,發現人的情緒越高昂,心情越愉悅,人的心臟分泌的荷爾蒙就越充沛。反之,人處在痛苦、擔憂、抑鬱等消極狀態時,心臟幾乎完全停止分泌這種激素物質。由此,千百年來困擾人類的絕症自愈「底牌」被徹底揭開了,只有在身患重病時保持心情愉悅,積極求生的患者,心臟才有可能分泌救命的荷爾蒙,當這種荷爾蒙達到一定量的時候,才能殺滅體內的癌細胞或抑制它們的生長,從而達到不治自愈的生命奇迹。
    我之所以將這一病例的前因和後果長篇累牘地展現,因為她不是虛擬的文學語言,也不是泛泛的鼓勵語言,而是擲地有聲的醫學語言。醫學語言是科學語言、醫學語言是邏輯語言。對此,我們完全沒有理由質疑。由此,也讓埋在我心中的一個問號有解了:為什麼我在治癒自己乳腺癌的同時,我的心臟頑疾也能得以改善?
    人說,大腦有兩個區域:美好區域和醜惡區域。而大腦美好區域和醜惡區域的信息儲存量之比,決定著一個人的幸福指數。腦子裡好的東西儲存多了,這個人便美好,至少心態如此。同理,壞的東西儲存多了,焦慮生狠且生病。
     當然,人的儲存能力取決於這個人對「美好」的認知能力。為什麼有的人會「身在福中不知福」?就是因為他不具備認知「美好」的能力;而有的人雖經歷種種苦難,但他卻能儲存比一般人多得多的美好信念。因為他有信仰、他有信念、他有信心。一個人的信仰、信念、信心是美好區域恆久與否的重要選項。所以,用信仰法來不斷建立和擴大我們腦海中的美好區域,就能恩寵細胞,改善細胞,提升我們身體的免疫力。
     我們健康的細胞需要信仰,身體的免疫力也需要信仰,人的生命更需要信仰。信仰療法是治癒疾病的第一大法。
     2、生命需要減法
     生命需要減法。減什麼?減少每天的進食量,即少食。
     「少食」,這一理念,顯然不符合我們平時的生命習慣。我們的習慣是「飯要吃飽,只有吃飽了,身體才會好」。這個習慣來源於我們曾經是一個以解決溫飽問題為目標的國家,以至於連我們見面時,互相的寒暄都是這樣的:「您吃了嗎?」其實這句話,根本不蘊含我想請你吃飯的含義,而只是一種打招呼的方式。足以可見,國人是如此重視「吃飽飯」的。
    我得病後,開始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慢慢地質疑這傳統的「吃飯」習慣,重新認識生命需要怎麼吃?首先給我新視角的是:日本醫生寫的、一本風靡全世界的書《空腹力革命》。
書中顛覆了我們許多「吃」的理念。他說,人類原本不怕空腹,試想,人們如果沒有空氣,3分鐘就不行;沒有水,3天就不行。但是如果沒有食物,只要有空氣和水,卻可以撐30天。所以,人類對付飢餓的本領是很強大的。
    但現在的人們,基本上不會有沒東西吃得情形發生。不僅如此,食物的豐富和美味,加大了我們放任進食的慾望,造成吃得過多。偏偏問題在於人類幾乎不具備任何可以應付飽食狀態的機能,於是,身體的各個臟器就出問題了。
    首先是胃和小腸,因為長時間有大量血液集中在此,使得負責排泄的大腸、直腸和腎臟里的血液流量不足,導致大小便的排泄變差。因為排泄差了,那麼體內的廢物就會囤積,從而使得血液變髒。另外,當你飽腹時,血液都集中在腸胃裡,還會造成骨骼、大腦、心臟以及其他器官和細胞里的血液供給量變少。醫生曾經告訴我,一些心肌梗塞和中風病人,幾乎都在發作不久前過量飲食。
    平時,為什麼飯後我們會很想睡覺?原來如此。
    這些分析,終於讓我明白了「終日飽腹」的後果:是因為吸收而妨礙了排泄,以至於身體產生很多毒素。而這些毒素最終致使我們的血液產生雜質。當下一些醫學專家明確表示:癌症是一種血液里充滿雜質的全身性疾病。這一觀點,西醫與中醫都沒有疑義,只是說法不同而已。西醫稱之為「血液雜質」;中醫稱之為「血瘀」。血瘀者,萬病之根源也。
    人體內的細胞,大致分為三種:正常細胞、變化中的細胞(不正常也不算異常的發展中的細胞)、癌細胞。現代醫學認為,只要提高免疫力,癌細胞是有可能中止異常分裂而轉成正常細胞的。而提高免疫力的唯一有效的辦法就是去除血液里的雜質。
    邏輯思維告訴我,下一步應該探究如何去除血液里的雜質?
    我們已經明白,「終日飽食」是形成血液雜質的重要原因。所以,空腹力革命就是必須的。因為只有空腹才可凈化血液。換言之,空腹不會積聚身體的毒素,就能降低生病的風險,讓人活得更健康。所以,「空腹力能提高免疫力」的推理成立。
    那麼,我們如何來規劃自己的「空腹」呢?4個字:適度飢餓。
    什麼叫適度飢餓?就是每天必須要製造一次空腹的狀態,即三餐飯之間要有一次像樣的飢餓感。
   適度飢餓能增強人的體質,這又是中醫和西醫高度一致的觀點。西醫認為,免疫力,簡單地說,就是吞噬細胞(即白血球)的力量。吞噬細胞是人免疫細胞中的一種細胞。吞噬細胞一直都自由地流動在血液的大海中,它主要負責吸附我們身體里的毒素,就像清道夫一樣,是身體內負責打掃的人。所以,我們身體內吞噬細胞的活力越強,血液就越乾淨。如果我們吃飽了、喝足了,吞噬細胞也隨之飽腹了,那它就不出來幹活了,它也休息了。所以,吞噬細胞只有在人飢餓的狀態下才出來吸附毒素的。這好比,我們家裡養的一隻貓,你如果把這隻貓餵飽了、喝足了,它就不出來逮老鼠了。所以,我們要讓貓有飢餓感,它就會到處去找老鼠吃。
    同理,中醫認為,如果有飢餓感的人,那就證明你的脾胃已經將上頓吃的東西基本上運化光了,腹中空空,你又可以迎接下一頓的美食了。
    學習,讓我走進了醫學知識的殿堂。我似海綿吸水,不斷吮吸著養料。在我認識了生命中的「清道夫」——吞噬細胞后,又一重大發現是生命中還有一些「建築工」——代謝酶。
要知道什麼是代謝酶?首先要弄明白「酶」。
     酶是一類具有特殊生化功能的蛋白質或核酸。酶雖然不負載能源,但它卻承擔著一種重要的工作——催化,也就是加速人體內的化學反應過程。
   人們常說,食物造就了我們。其實更準確的說法是,我們能夠從食物中消化吸收的成分造就了我們。我們吃下去的食物只有被轉化為可吸收的狀態時,才能給我們提供營養。這一轉化過程是靠「酶」來完成的。酶是一種可以使大塊的食物變成小的單元並完成消化過程的化學物質。從這一層面上說,酶意味著生命,酶就是生命。
    酶是個大家族,種類很多,我們比較熟悉的有消化酶、食物酶、輔酶Q10等。而代謝酶是其中的一類酶,以往我們對它並不熟悉。
   醫學專家告訴我,不管你的飲食多麼健康,不管你體內吃下了多少高質量的營養素,如果沒有代謝酶,這一切都等於零。我聽不明白,為什麼是這樣一個結論。於是,專家就跳出枯燥的醫學推理,用比喻來解釋:如果你想蓋房子,你就得把所有要用的材料拿來,比如木頭、釘子、水泥、磚、電線、鋼筋、石子等等。但是,僅僅把這些材料放在一起並不能使房子建好,除非有建築工人把所有的材料按規定組裝起來,房子才能建好。不管材料有多麼豐富,也不管材料的質量有多好,沒有建築工人的勞動,就不會有房子存在。而「代謝酶」就是你體內的「建築工」。沒有它們,什麼也做不了。
    作為非醫學人士的我,終於對「代謝酶」有了一些認識。但要全面了解,還須繼續聆聽。
專家讓我明白代謝酶另一個簡單、卻非常重要的事實——人體內能夠產生的代謝酶的數量是有限的。這好比在你出生之際,你得到了一個銀行帳戶,裡面有你整個一生所需的一定數量的錢,你可以從裡面取錢,但不能往裡面存錢。你可以謹慎地使用那筆錢,並使它盡量維持很長一段時間;你也可以大肆揮霍它,並儘快用完它。代謝酶也是如此,這是一個極為簡單的等式。你索取和消耗的代謝酶越多,你就會越不健康,你的壽命也就越短。你索取和消耗的代謝酶越少,你就越健康,你的壽命也就越長。此時,專家重申:生產代謝酶的這個機制正是決定你壽命和生命質量的同一個機制。
    我這才真正明白:如果我們能減少對代謝酶的消耗,這無疑是最明智的增強生命力的舉措。所以,要適度飢餓。
    殘酷的事實是:我們很難做到「適度飢餓」。
    第一,因為人性本貪。「貪」是人的一種本能。但凡碰到自助餐,人的下意識是想把自己下一頓的一起吃掉的。想想也是,進了一個星級賓館,近200元錢的自助餐,不吃得撐點,不合算。於是,脾胃就受罪了。身體內代謝不掉的蛋白質,就成為一種毒素,污染了血液。但如果是工作餐,限量供應,一般很少有這樣的情況發生。吃完后,胃很舒服,到下一餐飯時,就會有飢餓感。
   第二,擋不住的誘惑。人以「吃」為天,特別是美食的誘惑擋不住。這方面我也會有,雖然我是如此地注重養生,但有時候碰到美食,筷子的頻率就高了,也經常犯這類低級錯誤,將脾胃弄得很不舒服,後悔已經來不及了,說明自控力還是差。
   第三,大腦信息滯后。我們在吃飯時,當你發現吃飽了,停止進食了,可幾分鐘后,居然還會覺著越來越飽,胃裡撐得很。什麼原因?經研究發現,我們的大腦傳遞「飽」的信息是滯后的。所以,我們得提前踩剎車。在自己還沒有「飽」的意識時,放下碗筷,離開餐桌、停止進食。
   第四,因為胃強脾弱。有人說,我胃口特別好,吃東西很香,所以,耐不住飢餓。這又是現代人的一個特點:胃功能特強,但脾功能顯弱。於是,形成兩種狀況,要麼吸收不好,人就顯瘦;要麼排泄不暢,人就臃腫。
   一位養狗的朋友告訴我,他讓狗長壽的經驗就是「少食」。狗的祖先為狼,飢餓為狼的生命驅動力,一旦飽食,則僵卧不動。狗若日日飽食而卧,將活不過10歲(人的壽命是狗的7倍)。
   醫學專家曾用老鼠做試驗,他只是讓老鼠的消化系統每周休息兩天,就使老鼠的壽命延長了一倍,老鼠的健康狀況也大大改善。
   人類和動物一樣。當我們餓著肚子的時候,血液中的養分會不足,使得吞噬細胞也跟著餓肚子。於是,它們就會活躍起來,到處去吸附體內的毒素。最重要的是我們減輕了消化過程的負擔,節約了代謝酶的消耗。
   可見,我們要利用空腹來增強吞噬細胞的活性,藉以提升免疫力。只要免疫力提升了,自然就不宜生病,即便原本已經生病了,也能提高自愈力。所以,我們提倡吃六成飽,即希臘人所謂「黃金分割」(0.618)之數即可。這樣,我們就能推遲代謝酶活動的衰退時間,讓「老齡」有可能變成生命中的全盛時期。
    我們的血液需要凈化,凈化血液需要適度飢餓,適度飢餓能提升免疫力,免疫力強,則生命之樹常綠。所以,生命需要減法,生命需要減少攝入過多的食物,生命需要我們減少消耗太多的代謝酶。
    空腹力即免疫力!
 
3、生命需要加法
     自從我研究起「酶」以後,我的飲食養生思路豁然開朗,以往一些似是而非的養生問題,有解了,似乎覺著拿到了一把生命的鑰匙。
   「酶」的醫學知識,讓我知道了生命需要減法——少食;「酶」的醫學知識,又讓我知道了生命需要加法。加什麼?每天必須增加活性植物酶。
     活性植物酶哪裡來?它在新鮮的生的蔬果中。
     難道生命需要生食?一開始,我對這一結論大惑不解。查閱了許多資料,發現對這一問題,專家們有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熟食說」和「生食說」。熟食說,無須討論。而生食說,必須討論。
    主張「生命需要生食」的專家說,「自從農業技術和烹調技術出現以後,人類的總體文明獲得了空前的進步,而人類個體的退化卻從此開始。」 這觀點與我從小接受的教育正好相反。自幼,歷史老師就告訴我們,自從學會使用火之後,人類開始熟食,文明才獲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然而,現在的專家卻說,這只是一種表象。實事是:「生食使人類進化,熟食使人類退化」。聳人聽聞啊!連小學生都知道:因為站立行走、勞動和熟食,這三大進步使古猿終於進化成為人。怎麼就反倒退化了呢?
    專家舉證:人類與動物最大的區別是大腦。大腦主要是由歐米伽3家族中的成員DHA(學名二十二碳六烯酸,是大腦營養必不可少的高度不飽和脂肪酸,俗稱「腦黃金」)組成的。我們的先祖曾以狩獵和捕魚為生,從野生動物,尤其是從魚類中攝入豐富的DHA。與此同時,他們學會使用木石工具,砸開動物的頭顱和骨骼以及堅果(例如核桃),食用動物腦、骨髓和堅果仁,從而攝入更多的DHA。DHA的大量攝入和集中分佈,創造了大腦形成的條件,最終使地球上綻開智慧生命之花,部分靈長類動物從此進化為人類。
    而今天的人類,尤其是我們中國人,以糧食和熟食為生,極大地減少和破壞了DHA的來源。我們不是吃糧食,就是吃用糧食飼養的動物,這使食物中的DHA含量微乎其微,而加熱烹調又把絕無僅有的DHA破壞殆盡,中國人喜歡煎炒烹炸,更使食物中的DHA蕩然無存。DHA的嚴重缺乏可以增加得心臟病、糖尿病、癌症和免疫衰退等50多種退化性疾病的機會,對於重腦力勞動者更是如此。
   原來「退化之說」源於此。
   專家還說,我們如今飲食結構的變化天翻地覆,但我們的基因結構卻基本上依然如故。在過去4-5萬年間,人類的基因只改變了不到萬分之二。這樣,舊基因和新飲食二者之間便出現互相矛盾。我們知道:人吃熟食時,血液和腸道中的白細胞立刻增加;而吃生食時白細胞卻沒有變化。與常識相反,我們的免疫系統熟悉生食,還不大熟悉糧食和熟食。免疫系統視糧食和熟食(還有化學品和藥品)為入侵者,並派遣免疫大家來抵抗,導致血中白細胞迅速大量增加。長期吃糧食和熟食會使免疫系統疲於奔命,提前衰竭。如果DHA再貧乏,長此以往,免疫力會嚴重下降甚至全面崩潰,輕則頻繁感冒、呼吸道感染和皮膚過敏,重則發生代謝障礙、血液污染和慢性病,甚至癌症。
     發人深省的是,今天最長壽的人群(這裡講的是「人群」,而不是「個體」),不是生活在工業文明的地區,而是生活在原始的島嶼或山村。但是一旦引入工業文明后,他們的體質和壽命急劇下降。例如,在巴基斯坦的罕什,居住著世界上最長壽的人們。他們生活在與工業文明隔絕的喜馬拉雅山的山谷里,沒有醫院、藥店和超市,80%以上的食物生吃。然而,他們原本健康的體質,在引入化學農業和加工食品后6個月就迅速下降。
    「生食說」專家們的層層推理,讓我徹底信服了。我們人類是地球上唯一一個將食物烹飪后才吃的動物。我們也是唯一一個遭受富貴病折磨的動物,看來這不是偶然的。我們因食「熟食」而付出了健康受損和過早死亡的代價。動物根本就不吃熟食,它們也不會得富貴病。但如果我們把它們當寵物養,喂熟食時,情況就完全不一樣了。
    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弗朗西斯.波延傑醫學博士曾對900隻貓進行了整整10年的控制飲食試驗。他只用生熟兩類食物來餵養這些貓,結果證明那些只吃活的、新鮮食物的貓每年都產下健康的小貓,從不生病,也無早死情況。然而,那些吃同樣的、只不過是烹飪過的食物的貓,卻患上了人類的富貴病,產下的小貓不僅有病,而且行為不正常,早死的多。
     接下來,我要探究的是為什麼吃熟食會導致患病?熟食不是更能殺菌嗎?熟食不是將蛋白質分解得更易吸收嗎?
     原來,食物經過烹飪,用於分解人體內食物的「酶」被破壞了。酶,相當的嬌嫩。食物一遇熱,不是某些酶被破壞了,而是所有的食物酶都被破壞了。那麼,堆積在胃裡的食物,就不能馬上處理掉。特別是一些消化功能差的人,飯後往往有飽脹感。在這關鍵時刻,聰明的身體立即採取行動,它召集體內生產代謝酶的機制,強迫生產消化食物所需要的消化酶。這種行動做得有點得不償失,因為你是去銀行取出你辛辛苦苦掙來的錢,但現在卻拿來將它當手紙用了。
     大量的事實,讓我覺悟:只有吃「生食」,才是提高身體「酶」能力的最好辦法,因為它含有豐富的活性植物酶。我們的生命離不開活性植物酶。
    美國生物化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阿圖裡.維爾塔寧教授證明,在咀嚼生蔬菜的過程中,蔬菜中的酶會在口腔中釋放出來,與食物接觸並開始消化過程。人體有一套保護酶的方法,可以使酶完整地經過腸道,有一半以上的酶一直能到達結腸。在結腸里,這些酶可以與活性氧結合,從而改變腸內菌群的平衡,減少腸內的發酵和腐敗,而這些正是與患結腸癌相關的因素。如此,它們還可以創造一個利於有益菌生存的環境。
     近年來,台灣很盛行生機飲食法,就是指在三餐中生吃不使用化學肥料和農藥所栽種出來的水果、蔬菜、芽菜、堅果等食物,使人體最大程度地攝取果蔬中的酶、維生素、抗氧化劑、纖維素、植物蛋白質等養分,促進人體環保和健康,為人體提供生命能量、促進身心健康。 
     雖然我已經完全同意「生命需要生食」的理念,但卻不能同意自己從此變成一個吃生食的人。當下,「生食」最大的風險來自於食品的安全性。其次,「生食」是違背中醫養生原則的。中醫講究:養生首先養脾胃。養脾胃就必須飲食忌生冷,因為我們的胃是喜溫惡涼的。所以,我認為,明知的做法是做「加法」,即在飲食中增加生食蔬菜的內容。
    每天的早餐,我開始生食一些有機蔬菜,並學著細嚼慢咽,讓寶貴的「酶」在我體內多一些,再多一些。不過,在天冷時,我的辦法是用溫水將生蔬菜浸泡一下,以此去掉一些涼意,這樣可避免太傷脾胃。事實證明,我如果是先吃生蔬菜,而後再進入吃飯程序的話,那麼,這頓飯即便是吃得多一些,也不會有飽脹感。身體也就不會去啟動我那寶貴的「代謝酶」來幫忙消化。
    生命需要加法,在我們的飲食中立即加上「活性植物酶」吧。科學家的研究表明:活性植物酶絕對是這個世界上最好、最純、質量最高的酶。雖然,現在大家這一生命的「真理」,還未完全認識,但我相信:不久,人們就會自覺地拿起這把生命的鑰匙,開啟科學飲食的大門,為自己健康長壽的生活感到喜悅。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1

支持
2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3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3 個評論)

回復 tsueict 2013-9-12 05:39
Valuable, practical idea covered many aspects of modern science and traditional experience applied in living, are worthy for us to ponder and practice.   
回復 nancyzhang 2013-9-12 10:14
學了,謝了。
回復 芸湛 2013-9-13 18:49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3 18:45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