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一隻頭重腳輕的軍隊、政府、國家:像龍蝦,還是像軟腳蟹?

作者:婆娑男  於 2009-5-9 00:55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軍事問題|通用分類:其它日誌|已有6評論

軍隊的結構應該是金字塔型的,尉官多、校官少、將官更少。如果是倒金字塔式的頭重腳輕會怎樣?設想一隻軍隊里(按三三制),相當於連級的每100人中各種軍官就有22人;幾乎兩個將軍才指揮一個團的兵力(1000人),而其中的軍官就有220人;6個將軍指揮一個師(3000人),其中軍官有將近700人;將近20位將軍指揮一個軍(1萬人),其他軍官總數已經多達2200人,足以單獨編為兩個「軍官團」。 這樣一支軍隊,將星雲集,肯定都在打嘴仗是摩拳擦掌,可真要是真刀真槍地干,您說,它將會是如何下戰場的?
 
據台灣省中時電子報報道,根據台監察部門一份調查報告指出,至今年元月1日止,台軍共有將官430人,以實際現有員額20萬人為基礎計算,每1000人有1.94位將領,為全世界最高比例。報告並指出,台軍現行官士兵配比嚴重扭曲戰力,校官與尉官幾乎人數一樣;依2009年度預算員額中,校官有2.1萬人,尉官僅有2.5萬人,再扣除義務役的預備軍官,同屬志願役的校官與尉官員額已不相上下,計劃及指揮的軍官太多,執行及作戰的士官兵太少,不僅浪費人事成本,甚且基層嚴重不足,部隊戰力堪虞。報告並指出,台軍官比例占軍隊的22%,也相當高。
 
台灣省是自己培養將軍自我消化,比例龐大,已屬可笑。但是,如果大陸上自己生產的官僚,一旦東窗事發,是要斂財外逃的。至於究竟有多少中國貪官「落跑」到國外?新華社早在2001年曾報導,中國有超過4000名貪污、賄賂犯罪嫌疑人攜帶人民幣50多億元公款逃到國外,其中絕大多數是貪官。貪官+「裸官」,是否比台軍官兵比例對中華民族危害更大,笑話更多? 頭重腳輕,不僅表現在官兵比例、官民比例上,還表現在人口老幼比例上。
 
美國官民比例1:15的啟示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14日13:31 國際先驅導報
 
  關於縮減官員系統的問題已經困擾了中國人整整20年有餘。改革的結果是越改人越多,一時間,各路專家學者,有識無識之士紛紛發表言論,對於中國官員系統的「減肥」提出汗牛充棟的意見,然而問題還是擺在那裡,似乎成了一個無解之題。
  或許到了這個時刻,我們應該跳出「當局者迷」的困境,重新審視官員系統膨脹和政府效率低下之間的必然聯繫,從建立在這種判斷之上的各種意見中走出來,尋找官員系統的解決之道。
  人多就意味著低效?
  有人曾經從橫向上作出比較,1999年中國的官員與普通民眾的比例是1:30,印尼是1:98,日本是1:150,法國是1:164,美國是1:187。
  但是,美國2000年出版的《公共行政之技藝(第八版)》一書發現,根據美國勞工部勞工統計局1996年的統計,美國共有政府僱員1823.6萬人,其中聯邦僱員289.5萬人,州僱員471.9萬人,地方僱員1190.6萬人,而美國的人口總數約為2.8億人,按照這組數字,美國的官民比例則創紀錄地達到了1:15左右,事實上,2001年「9·11」事件后,這個比例應該更高。從這個角度來看,中國的1:26的官民比例並不嫌多。
  而從財政支出來看,1996年,美國聯邦政府的年度財政支出是16000億美元,州政府的年度財政支出是8500億美元,地方政府的年度財政支出是7500億美元,而當年美國的國內生產總值(GDP)是70000億美元,三個層級的政府年度財政支出幾乎花費了當年美國國內生產總值的一半。與之相比,中國在官員系統運作上所投入的財政支出也不能稱之為多。
  1:26與1:15的本質不同
  美國官民如此的一個構成比例似乎並沒有招來其國內對於政府行政效率的批評。為什麼?
  為了解開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再看另外一個比例:在中國,負責人和辦事人員之比為1:0.84,而在美國這一比例是1:1.17,日本是1:3.6。
  再看美國政府工作人員佔比重較高的主要集中在公共服務部門。政府僱員不僅有聯邦政府僱員、州政府僱員、地方政府僱員,還有教師、環境衛生人員、灌區管理人員、公共圖書館管理人員、公園管理人員、公共安全人員如警察、消防人員、證券管理人員以及公共交通人員、公共服務人員等。
  這些人員在平常的工作中都是處於社會的最基層,起到一個公共服務的目的,而中國的官員則大多以坐辦公室為主,在美國,公共消防人員在「9·11」事件中給人留下深刻印象,而中國在抗洪搶險救災中則是出動軍隊、武警消防人員,官員更多的是站在發號施令,統籌工作的位置。救災需要指揮,但是如果指揮的人過多,則效率低下就清晰可見了。
  再看美國政府財政支出的大部分,主要是用於為納稅人服務的公共安全、醫療保障、社會保險、教育項目、貧困救濟等領域,政府僱員自身的支出和日常的管理費用支出比例卻較低,而在中國,政府部門不僅自身運轉的支出佔到了相當高的比例,甚至出現了許多鄉鎮、縣級財政實質上已經破產的情況下,仍然不改大手大腳花錢的毛病。去年的審計風暴就為這個弊病提供了很好的註解,政府部門不僅花錢多,而且連正常的公共服務支出還存在著大量截留的情況。
  所以,當人們在質問中國官員比例高的同時,一些深層次的,更為重要的話題卻被忽略了。現有官員比例背後的比例問題如何得到解決,或許可以為中國官員系統膨脹找到一條不一樣的解決之道。    【作者】王聞
 
(附錄:以下附錄字跡太小而數量太多,您可以不用讀了)軍隊人員編製 2008年09月10日本文地址:ttp://qzone.qq.com/blog/278789613-1221059787
軍隊人員編製 軍師旅團營連排班在解放軍部隊裡邊,一個連一般有三個排組成.而一個排一般有三個班組成,一個班一般有十個人左右.所以這樣算來,一個排有30人左右.再加上炊事班,通信員,司務長,三個排長、副連長、連長、指導員。大約在120人左右。
在武警內衛部隊中,尤其是在武裝守衛重要建築等守衛部隊,每個中隊的兵力是不一樣的。比如說武裝守衛橋樑的武警中隊,要按照橋樑的長短來分配兵力,有的中隊有三到四個排,但是有的中隊只有兩個排。所以人數也就不一樣了。
一個營配有四個連左右,人數大約在500人左右;一個團配有三個營,一個標準團人數事1500人;一個師包括五到六個團,再加上隸屬於師後勤處的二線非戰鬥單位,比如養殖場等,隸屬於師偵察處的特種偵察連、雷達站等,再加上師部以及其他單位,所以這樣算來一個師是一萬人左右,而一個標準師的兵力也就是一萬人。一個旅比一個師少一個團左右,而一個標準師是10000人,所以旅人數大約在7000人左右。每個軍的兵力是不一樣的,重點的快速反應部隊,比如說三十八軍曾轄三師二旅;而西部的一些軍有的曾經只轄三個旅。現在我軍在1985年裁軍以後組建了合成化集團軍,每個軍大都包括坦克旅、高炮旅、陸航團(陸軍航空兵部隊)等合成化兵種。所以人數都是不一樣的。
還有我軍現在也在實行師變旅,這也是在裁軍後為了適應新的軍事變革,比如鄧小平同志領導的白色起義的紅軍團,現駐遼東的原隸屬於64軍的191師,在裁軍后就變成了191旅。但是有些兵種,比如說二炮就都是旅級建制。另外,現在的旅是副師級單位。
以前的部隊編製大都是「三三制」,我軍在1985年百萬大裁軍之後組建了合成化的集團軍了,所以現在的部隊已經不是「三三制」了,下面以前關於「三三制」的情況。「三三制」指每個上一級單位由三個下一級單位組成。
軍隊編製隨著軍隊的出現而出現、發展而發展,經歷了由簡單到複雜、由低級到高級的發展過程。
中華民國時期,進一步改革軍隊組織編製,陸軍實行軍、師、旅、團、營、連、排、班的序列編製和「三三制」的編製原則。中國人民解放軍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部隊分散於各革命根據地,組織規模不同,編製裝備不一,一般按軍團、軍、師、團、營、連、排、班的序列和「三三制」的原則編製。解放戰爭時期,人民解放軍規模不斷擴大,武器裝備明顯改善。194811月,全軍實行統一的編製,縱隊改稱軍,軍之上設兵團,其下統一按師、團、營、連、排、班序列和「三三制」原則編製。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后,中國人民解放軍進入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建設的新階段。在部隊編製上,按集中統一與因地制宜相結合的原則,分別確定陸軍、海軍、空軍以及第二炮兵的編製序列和各級建制單位的名稱,幾經改革,形成了利於作戰、便於管理的比較科學的合成軍隊的編製。世界其他國家軍隊的編製也都經歷大體相同的發展過程。冷兵器時代,軍隊編成主要有車兵、步兵和騎兵,編製與通常的作戰方式——密集方陣緊密相聯。15世紀以後,隨著火器的大量使用,在歐洲,步兵成為主要兵種,連、營、團、旅等成為正式的編製單位。1719世紀,許多國家軍隊分為正規陸軍和海軍。陸軍中,炮兵和工程兵成為獨立兵種,部隊出現師、軍等編製單位。20世紀初,飛機出現並用于軍事,很快產生新的軍種——空軍。之後,新的軍種、兵種不斷出現,軍隊編製日趨複雜,並逐步向規範化方向發展。
班:由若干名士兵編成的軍隊最基層一級組織。通常隸屬於排。設班長,由軍士擔任。一般在排的編成內遂行任務。班的編製人數,根據所擔負的任務、配備的武器裝備和便於管理、指揮的原則確定。
排:由若干個班編成的軍隊一級組織。通常隸屬於連。為戰術小分隊。設排長,由軍官或士官充任。一般在連的編製內遂行任務。依任務、裝備和編成,區分為步兵排(摩托化步兵排、裝甲步兵排、步兵戰鬥車排)、坦克排、炮兵排、工兵排、偵察排、雷達排、通信排、修理排、汽車排、勤務排等。
連:由若干個排(或班)編成的軍隊一級組織。通常隸屬於營。為基本戰術分隊。一般在營的編成內遂行任務。直屬團以上單位的連稱獨立連,多擔負技術和勤務保障任務。依任務、裝備和編成可分為步兵連(裝甲步兵連、摩托化步兵連、機械化步兵連)、坦克連、炮兵連、導彈連、工兵連、通信連、防化連、偵察連、雷達連、電子對抗連、汽車連等。
營:由若干個連編成的軍隊一級組織。通常隸屬於團和旅。為高級戰術分隊。一般在團或旅編成內遂行戰鬥任務。直接隸屬於師以上單位的營稱獨立營,多遂行戰鬥勤務、技術勤務和後勤保障任務。按任務、裝備和編成,分為步兵營(摩托化步兵營、機械化步兵營)、坦克營、炮兵營、導彈營、空降兵營、電子對抗營、工兵營、通信營、雷達營、防化營、汽車營等。戰鬥營通常轄3-5個戰鬥連及戰鬥、勤務保障分隊。設有營部,有的國家軍隊的營設司令部,編有參謀長和參謀。
團:由若干個營(或連)編成的軍隊一級組織。通常隸屬於師(或旅)。直屬於軍(集團軍)以上單位的稱獨立團。為基本戰術部隊,是具有一定職能和許可權的教育訓練、行政管理單位。設有領導機關,編有戰鬥勤務保障分隊。由統帥部授予番號和軍旗,有的還有自己的獨特標誌。依任務、裝備和編成,區分為步兵團(摩托化步兵團、機械化步兵團)、坦克團、炮兵團、航空兵團、空降兵團、導彈團、工兵團、通信團、防化團、雷達團、汽車團等。通常在師或旅編成內遂行作戰任務。
旅:由若干個營(或團)編成的軍隊一級組織。通常隸屬於師或集團軍(軍)。為戰術兵團。設有領導機關,編有戰鬥、勤務保障分隊。一般在上級編成內遂行作戰任務,亦可獨立作戰。依任務裝備和編成,分為步兵旅、坦克旅(裝甲旅)、炮兵旅、反坦克旅、高炮旅、防空旅(防空混成旅)、戰術火箭旅(導彈旅)、空降旅(傘兵旅)、工兵旅、舟橋旅、海軍陸戰旅、航空兵旅、雷達旅等。
師:由若干個團(或旅)編成的軍隊一級組織。設有領導指揮機關,編有戰鬥、勤務保障部隊、分隊。通常隸屬於集團軍或軍。為基本戰術兵團。一般在上級編成內遂行作戰任務,亦可獨立作戰。按任務、裝備和編成,可區分為步兵師(徒步步兵師、摩托化步兵師、機械化步兵師、山地步兵師、重裝步兵師、輕裝步兵師)、坦克師(裝甲師)、炮兵師、高射炮兵師、防空師、空降師(空降兵師)、航空兵師、空中突擊師、海軍陸戰師(海軍步兵師)等;按戰備程度的不同,有滿員師、簡編師、架子師、動員師等。師是構成戰略戰役軍團的基礎,也是計算戰略戰役力量對比的基本單位,其數量和質量是衡量軍隊作戰實力的主要標誌。
軍:由若干個師(或旅)編成的軍隊一級組織。通常隸屬於軍區、方面軍。設有領導指揮機關,編有戰鬥、勤務保障部隊、分隊。為戰役戰術兵團。一般在上級編成內遂行作戰任務,亦可獨立作戰。依任務、裝備和編成,分為陸軍軍(步兵軍)、坦克軍、空軍軍、空降軍等。
集團軍:由若干個軍(或師)編成的軍隊一級組織。通常隸屬於軍區或方面軍、集團軍群。設有領導指揮機關,並直轄一定數量的戰鬥、勤務保障旅(團)、營。為基本戰役軍團。一般在上級編成內遂行戰役作戰任務,亦可獨立擔負作戰任務。依任務、裝備和編成,可區分為諸兵種合成軍團(有的稱野戰集團軍)、坦克集團軍、空軍集團軍、防空集團軍、戰略火箭集團軍等。集團軍通常在戰時編設。一個國家的軍隊平時是否編設集團軍,主要取決于軍隊規模、領導指揮體制、作戰方式和地理環境、歷史傳統等因素。平時編設集團軍的國家,集團軍一般為部隊的最高編製單位,戰時則可為方面軍(集團軍群)編成的基礎。集團軍通常編製不固定,規模有大有小,一般依據集團軍的性質、戰役使命、所擔負的任務、戰區的地理環境和敵方軍隊的編製等條件而定。
方面軍:由若干個集團軍編成的軍隊一級組織。隸屬於統帥部或戰區。設有領導指揮機關。為諸軍種、兵種合成的戰略戰役軍團。通常在戰時組建,其編成主要視作戰方向的戰略地位、戰場容量、敵方可能投入的兵力和己方兵力情況及作戰企圖等因素而定。一般能獨立地進行一個戰役方向的作戰,還可與其他方面軍共同進行數個戰役方向或一個戰略性戰役方向的作戰。有的國家的方面軍還可用於完成陸戰區一個戰略方向或數個戰略性戰役方向任務。建立方面軍的目的在於對重要方向上作戰的部隊實施統一指揮,使之協調一致,共同完成作戰任務。有些國家將與方面軍性質、任務、編成相類似的軍隊組織稱集團軍群。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銜等級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官銜分為310級,即將官3(上將、中將、少將)、校官4(大校、上校、中校、少校)、尉官3(上尉、中尉、少尉)
根據軍官所屬的軍種和技術特點,在海軍空軍和專業技術軍官軍銜前分別冠以「海軍」、「空軍」、「專業技術」名稱。
現行軍官職務等級編製軍銜:
1.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不授予軍銜;
2.中央軍事委員會副主席和委員為上將;
3.大軍區正職為上將、中將,大軍區副職為中將、少將;
4.正軍職為少將、中將,副軍職為少將、大校;
5.正師職為大校、少將,副師職為上校、大校;
6.正團職為上校、中校,副團職為中校、少校;
7.正營職為少校、中校,副營職為上尉、少校;
8.正連職為上尉、中尉,副連職為中尉、上尉;
9.排職為少尉、中尉
專業技術軍官中,高級專業技術職務為中將至少校;中級專業技術職務為大校至上尉,初級專業技術職務為中校至少尉。
志願兵役制士兵按軍銜等級分為:高級士官(六級土官、五級士官);中級士官(四級士官、三級士官);初級士官(二級士官、一級士官)。義務兵役制士兵為最高軍銜。海軍、空軍士兵在軍銜前分別冠以「海軍」、「空軍」二字。
文職制度:
中國人民解放軍中的文職幹部是被任命為初級以上專業技術職務或者辦事員級以上職務,不授予軍銜的現役軍人,是國家幹部隊伍的組成部分。
文職幹部按照工作性質分為專業技術文職幹部和非專業技術文職幹部。
文職幹部編製範圍:軍隊中科學研究、工程技術醫療衛生、教學、新聞、出版、圖書、檔案、文化藝術、體育等單位的部分專業技術幹部職務,以及機關、院校、醫院等單位部分從事行政事務、服務保障的幹部職務。
文職幹部的職務等級:專業技術文職幹部的專業技術職務分為高級、中級、初級,專業技術等級分為1級至14級,1級為最高級;非專業技術文職幹部的職務分為正局級、副局級、正處級、副處級正科級、副科級、一級科員、二級科員、辦事員。文職幹部的級別設置為特級、1級至9級,特級為最高級。文職幹部的待遇基本與現役軍官的待遇相同。
文職幹部著制式服裝,佩帶帽徽、肩章、軍種符號、領花。根據工作需要,文職幹部可以改任軍官,並按照有關規定評定授予軍銜。
等級稱號:
在舊中國和現在的台灣地區稱作「軍銜」。軍銜在 15世紀一16世紀產生於西歐一些國家,所以習慣上稱為西歐式軍銜。
軍銜的等級,通常由將官、校官、尉官、士官和士兵構成,有的國家在將官之上還設有元帥,在尉官與士官之間還設有準尉。軍銜按獲得者的兵役狀況和所在部隊的專業性質在橫向上又區分為不同的類別。許多國家的法律規定,軍銜是軍人的終身榮譽,非經法律判決不得剝奪,不犯錯誤不得降低,具有一定條件的軍人退役后,在規定的場合有權者佩帶軍銜符號的軍服。實行軍銜制度的意義,主要是有利於提高軍人的榮譽感和責任心,加強軍隊的組織紀律性,方便部隊的指揮與管理,促進正規化建設。
 
 
 
 
 
台灣「省」軍隊編製——之「國防部」


依據新的軍事體制,「國防部」下轄軍政、軍令、軍備三個體系,分別由軍政、軍備副部長、參謀總長督導。軍政體系即「國防部」,編設六個司六個室和兩個委員會。六個司是:戰略規劃司、人力司、資源司、法制司、軍法司、後備事務司;六個室是:部長辦公室、史政編譯室、督察室、整合評估室、人事室、會計室;兩個委員會是:訴願審議委員會、國軍官兵權益保障委員會。「國防部」所屬機關有:總政治作戰局、主計局、軍醫局、軍備局和中山科學研究院、國防大學。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國防部」系台灣當局主管台灣地區軍事行政事務的機構。其職權為:對於各地最高級行政長官執行該部主管業務,有批示、監督之責;就主管業務,對於各地最高級行政長官之命令或處分,認為有違背法令或逾越許可權者,可提經「行政院」會議議決后停止或撤銷,但若有緊急情況,可呈請「行政院」院長先行令飭停止該項命令或處分之執行。


  「國防部」是1946年6月1日在南京國民政府時設立的,但其組織法未公布。1949年國民黨政權遷台後,「國防部」也隨之去台。1950年時,台灣當局「國防部」僅設辦公室、參事室、審計司、人事司、物資司、法規司等六個單位。1970年11月,「國防部組織法」公布。1978年7月,相關之「參謀本部組織法」亦修正公布。


  「國防部」下設部長辦公室、軍事發言人室、人力司、物力司、法制司、軍法局、主計局、人事局、會計室、戰略計劃研究委員會、軍事工程委員會、作戰綱要編輯委員會、研究發展處、訴願審議委員會等機構。


  「國防部」置部長一人,為文職官,特任;副部長一人,特任或二級上將;常務次長三人,十四職等或中將;參事若干人,十至十四職等或中(少)將;主任一人,司長三人,局長二人,均十至十四職等或中將;副主任、副司長、副局長各若干人,均十到十四職等或少將;處長若干人,七至十一職等或少將;副處長若干人,七至十一職等或上校;技正、專門委員若干人,均十至十四職等或上校;參謀若干人,上、中、少校;科長、秘書、稽核、編審、專員各若干人,六至九職等或上、中、少校;軍法官若干人,上校;編輯、書記官各若干人,均四至六職等或中、少校、上尉;辦事員若干人,一至五職等或上、中、少尉;書記若干人,一至三職等;人事室、會計室主任各一人,均六至九職等或中、上校。


  


歷任「國防部」部長


何應欽:1948年5月—1948年11月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徐永昌:1948年11月—1949年1月


何應欽:1949年4月—1949年5月(兼)

(以上三任均系在國民黨統治大陸時期任職)


閻錫山:1949年6月—1950年1月(兼)


顧祝同:1950年1月—1950年3月


俞大維:1950年3月—(未到職)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郭寄嶠:1951年2月—1954年5月


俞大維:1954年5月—1965年1月


蔣經國:1965年1月—1969年7月


黃傑:1969年7月—1972年6月


陳大慶:1972年6月—1973年7月


高魁元:1973年7月—1981年12月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宋長志:1981年12月—1986年6月


汪道淵:1986年6月—1987年4月


鄭為元:1987年4月—1989年11月


郝柏村:1989年12月—1990年5月


陳履安:1990年5月—1993年1月


孫震:1993年2月—1994年12月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蔣仲苓:1994年12月—1999年1月


唐飛:1999年1月—2000年5月


伍世文:2000年5月—2002年


湯曜明:2002年—2004年


李傑:2004年—



  


歷任「國防部」副部長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袁守謙:1950年3月—1954年6月


  黃鎮球:1954年6月—1955年8月


  馬紀壯:1955年8月—1959年2月


  梁序昭:1959年2月—1963年12月


  蔣經國:1963年12月—1965年1月


  馬紀壯:1965年1月—1972年6月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馮啟聰:1972年6月—1978年6月


  鄭為元:1978年6月—1981年6月


  張國英:1981年6月—1987年12月


  言百謙:1987年4月—1987年12月


  郭宗清:1987年12月—1990年5月


  陳守山:1990年5月—1991年6月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庄銘耀:1991年6月—1992年5月


  汪多志:1992年5月—1993年10月


  顧崇廉:1993年10月—1994年4月


  趙志遠:1994年5月—1996年6月


  王文燮:1996年7月—1999年1月


  伍世文:1999年1月—2000年5月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陳必照:2000年5月


  


歷任「國防部」常務次長


  楊繼曾:1950年3月—1950年6月


  朱世明:1950年5月—1950年12月


  羅機:1950年12月—1965年6月


  江杓:1954年7月—1955年11月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唐君鉑:1956年4月—1958年8月


  張鼎彝:1956年7月—1961年1月


  徐鳳嗚:1958年10月—1961年1月


  蔣堅忍:1961年1月—1965年10月(退休)


  唐君鉑:1964年11月—1966年7月


  張國英:1965年10月—1967年4月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魏崇良:1965年7月—1966年4月


  毛瀛初:1966年4月—1967年5月


  汪道淵:1966年7月—1968年2月


  艾愛:1967年7月—1969年7月


  夏季屏:1967年6月—1970年7月


  蔣紹禹:1968年2月—1969年7月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雷開宣:1969年8月—1977年8月(退役)


  楊紹廉:1969年7月—1977年4月


  崔之道:1970年7月—1978年11月


  陳鍾秀:1977年8月—1983年


  丁恩元:1978年—1980年3月


  葛敦華:1978年11月—1980年4月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鄭本基:1980年4月—1983年7月


  顧傳型:1980年3月—1983年11月


  區小驥:1983年7月—1986年9月


  余燕生:1983年11月—1986年4月


  榮承恩:1982年—1985年4月


  陳家儒:1985年4月—1986年5月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馬緒援:1986年4月—1991年5月(退休)


  郭宗清:1986年4月—1987年11月


  周學春:1986年9月—1989年4月


  鄧維海:1989年5月任


  歐陽良:1989年5月任


  梁球芳:1991年5月—1992年12月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丁之發:1991年5月—1992年9月


  許銘昌:1991年9月—1992年5月


  葉可蔚:1991年12月任


  灤勤:1992年5月任


  羅文山:1992年9月任


  郭達沾:1994年3月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黎克恕:1994年4月


  黃永厚:—1995年2月


  沈方祥:—1997年4月


台灣軍隊編製——之「參謀本部」


「參謀本部」主管台灣軍令事務,該部為軍事統帥系統,執行「總統」軍令,指揮三軍。該部置參謀總長一人,副參謀總長兼執行官一人,副參謀總長一至三人。參謀總長統帥三軍,為「總統」之幕僚長,「總統」依「憲法」行使統帥權時,作戰之指揮直接經由參謀總長下達軍隊,以副本送知「國防部」;參謀總長在行政系統為「國防部」長之幕僚長,負責對軍隊建立、編組、裝備、訓練、保育、運用諸事宜。由於台灣當局長期實行戒嚴體制,參謀總長直接對「總統」負責,因而架空了「國防部」,成為台灣軍事「領袖」。



  「參謀本部」管轄「陸軍總司令部」、「空軍總司令部」、「海軍總司令部」、「海岸巡防司令部」、「作戰訓練司令部」、「總政治作戰部」、「聯合勤務總司令部」等。下設部長辦公室、第一參謀次長室(人事)、第二參謀次長室(情報)、第三參謀次長室(作戰)、高級參謀室、人事服務處、國際情報處、福利總處、總務局、聯絡局、人事行政局、副官局、動員局、新聞局、軍事工程局、通信電子局、戰地政務局、軍醫局、軍法局、史政編譯局、情報局等機構。所屬機構有中山科學研究院。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參謀總長:


  陳誠:1945年12月—1948年5月(陳誠系在國民黨政權大陸時期任職)


  顧祝同:1948年5月—1950年3月


  周至柔:1950年3月—1954年6月


  桂永清:1954年6月—1954年8月


  彭孟緝:1954年8月—1957年6月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王叔銘:1957年6月—1959年6月


  彭孟緝:1959年6月—1965年6月


  黎玉璽:1965年6月—1967年6月


  高魁元:1967年6月—1970年6月


  賴名湯:1970年6月—1976年6月


  宋長志:1976年6月—1981年11月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郝柏村:1981年11月—1989年11月


  陳(上焱下木)齡:1989年11月—1991年12月


  劉和謙:1991年12月—1995年6月


  羅本立:1995年6月—1998年2月


  唐飛:1998年2月—1999年1月


  湯耀明:1999年1月—2002年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李傑:2002年1月


  


副參謀總長兼執行官:


  馬紀壯:1959年7月—1965年2月


  黎玉璽:1965年2月—1965年6月


  羅列:1965年6月—1969年7月


  鄭為元:1969年7月—1972年4月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王多年:1972年4月—1977年4月


  郝柏村:1977年4月—1978年6月


  馬安瀾:1978年6月—1981年12月


  烏鉞:1981年12月—1983年5月


  鄒堅:1983年5月—1986年7月


  郭汝霖:1986年7月—1988年7月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蔣仲苓:1988年7月—1989年12月


  陳堅高:1989年12月—1991年6月


  黃幸強:1991年6月—1993年7月


  羅本立:1993年7月—1995年6月


  唐飛:1995年6月—1998年2月



台灣軍隊編製——之「軍備局」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軍備局系「國防部」軍備體系。2003年元月3日,台「立法院」三讀通過了《軍備局組織條例》。「軍備局」下設五個處三個室,為「國防部長」掌理軍備決策事務的專業諮詢幕僚機關,並為軍備事務的主管機關,台軍武器系統的獲得、軍事採購、「國防」工業發展、軍備交流合作、營產管理和整體後勤支援等重要軍備整備工作,均由軍備局依專業分工原則管轄。


台灣軍隊編製——之「陸軍總司令部」


陸軍總司令部成立於1944年。國民黨政權去台後,陸軍總司令部為台灣當局沿用。該部負責組建和訓練陸軍,並通過其下轄各司令部統御指揮陸軍。


  陸軍總司令部設總司令一人、副總司令二人、參謀長一人、副參謀長多人。下設政治作戰部、後勤司令部(在龍潭)、訓練司令部(在鳳山)、空降特種司令部(在屏東)、***「救國」軍指揮部(在東引)、第10軍團司令部(在台中)、第6軍團司令部(在中壢)、總司令辦公

室、副總司令辦公室、參謀長聯絡室、第一署(人事)、第二署(情報)、第三署(作戰)、第四署(後勤)、主計署、軍醫署、政一處(人事)、政二處(心戰)、政三處(黨務)、政四處(保防)、政五處(民事)、政六處(政教)、陸光藝工大隊、新聞組、總務處、主計處、經理處、飛彈處、工兵處、化學兵處、裝甲兵處、兵工處、彈藥處、通信處、運輸處、動員處、軍法處、史政處、戰地政務處、軍眷管理處、福利處、航空總隊、特種軍情報隊、作戰計劃委員會、陸軍出版社等機構。


  台灣陸軍現有3個軍團、5個軍、27個師。1954年6月,台灣陸軍總司令部接受美軍顧問團建議,改采野戰軍團,以增加部隊機動打擊力,並仿美軍指揮體制,將全台4大防守區、12個軍、38個師縮編為南、北兩軍團,12個軍並編為8個軍,38個師改為21個師。1956年8月,再將8個軍縮編為6個軍,以為定製。至此台灣陸軍指揮體系為陸軍總司令部、軍團司令部、軍部、師部以迄於以師為基礎單位。1968年,陸軍總司令部接受蔣緯國建議,廢團設旅,陸軍指揮體系至此確立以旅為戰術單位,師為基本戰略單位。1980年,台灣當局裁撤陸軍訓練部與高雄軍,以縱深配置觀念,成立八軍團。至此,台灣陸軍的建製為3個軍團(第六、八、十軍團)、5個軍(台北、新竹、后里、嘉義、台南)、27個師。1990年,台灣當局將金門防衛司令部、馬祖防衛司令部和澎湖司令部改直屬於參謀本部為隸屬陸軍總司令部。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歷任陸軍總司令部總司令


  何應欽:1944年—1946年5月


  顧祝同:1946年5月—1948年5月


  余漢謀:1948年5月—1949年4月


  (以上三任均系在國民黨統治大陸時任期任職)


  顧祝同:1949年4月—1950年3月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孫立人:1950年3月—1954年6月


  黃傑:1954年6月—1957年7月


  彭孟緝:1957年7月—1959年6月


  羅列:1959年6月—1961年8月


  劉安祺:1961年8月—1965年8月


  高魁元:1965年8月—1967年6月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陳大慶:1967年7月—1969年6月


  於豪章:1969年7月—1975年3月


  馬安瀾:1975年3月—1978年3月


  郝柏村:1978年3月—1981年11月


  蔣仲苓:1981年11月—1988年6月


  黃幸強:1988年6月—1991年7月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陳廷寵:1991年7月—1993年7月


  李禎林:1993年7月—1996年7月


  湯耀明:1996年7月—1999年1月


  陳鎮湘:1999年1月—2002年1月


  霍守業:2002年1月


台灣軍隊編製——之「海軍總司令部」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海軍總司令部成立於1945年,當時的海軍是美國一手扶植起來的。美國不僅將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被淘汰下來或行將退役的軍艦「贈送」給國民黨南京當局,而且還為蔣軍訓練海軍官兵。國民黨政權去台後,海軍總司令部隨之遷往台灣。其主要任務是負責組建和訓練海軍。並通過其下轄之各司令部和各軍區來統御指揮海軍。


  海軍總司令部置總司令一人,副總司令二人,參謀長一人。並設政治作戰部,置主

任一人,副主任一人。海軍總司令部下設總司令辦公室、總值班室、侍從官室、監察室、督察室、聯絡室、人事署、情報署、作戰署、補給署、公共署、計劃署、後勤署、主計署、通信署、總務處、勤務處、運輸處、工程處、軍械處、軍法處、福利處、服務處、軍眷管理處、台北勤務處、作戰計劃委員會、法規委員會、經濟委員會、服務委員會、福利委員會。政治作戰部下設政一處(人事)、政二處(宣教)、政三處(黨務)、政四處(保防)、政五處(康樂)、政六處、幹部管理處、聯絡室、海光藝工隊。海軍總司令部所指揮的部隊有艦隊司令部(左營)、陸戰隊司令部(左營)、兩棲部隊司令部(左營)、後勤司令部、第一軍區(高雄)、第二軍區(澎湖)、第三軍區(基隆)等。


  


歷任海軍總司令部總司令


  陳誠:1945年9月—1947年3月


  (陳誠系在國民黨政權統治大陸時期任職)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桂永清:1947年3月—1952年4月


  馬紀壯:1952年4月—1954年7月


  梁序昭:1954年7月—1959年2月


  黎玉璽:1959年2月—1965年1月


  劉廣凱:1965年2月—1965年8月


  馮啟聰:1965年9月—1970年6月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宋長志:1970年6月—1976年7月


  鄒堅:1976年7月—1983年5月


  劉和謙:1983年5月—1988年5月


  葉昌桐:1988年5月—1992年5月


  庄銘耀:1992年5月—1994年4月


  顧崇廉:1994年4月—1997年4月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伍世文:1997年4月—1999年1月


  李傑:1999年1月—2002年


  苗永慶:2002年


台灣軍隊編製——之「空軍總司令部」


空軍總司令部成立於1946年,其前身為航空委員會,該部負責空軍的組建、訓練、作戰。空軍總司令部置總司令一人、副總司令二人,參謀長1人。下設政治作戰部、作戰司令部、防空炮兵司令部、訓練司令部、後勤司令部、第一署(人事)、第二署(情報)、第三署(作戰)、第四署(後勤)、第五署(計劃)、第六署(主計)、法規委員會、研究發展委員會、設計委員會、地面安全委員會、作戰計劃委員會、飛行安全鑒別委員會、飛行安全委員會、總務處、秘書處、副官處、財務處、工程處、通信電子處、氣象處、軍法處、軍醫處、軍眷管理處、

總司令辦公室、副總司令辦公室、參謀長室、聯絡室、督察室、軍紀糾察室、資料室、研究發展室等機構。政治作戰部之下又設秘書室、辦公室、行政室、主計室、政一處(人事)、政二處(心戰)、政三處(黨務)、政四處(保防)、政五處(康樂)、新聞組等機構。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歷任空軍總司令部總司令


  周至柔:1946年6月—1952年3月


  王叔銘:1952年3月—1957年7月


  陳嘉尚:1957年7月—1963年7月


  徐煥升:1963年7月—1967年7月


  賴名湯:1967年7月—1970年7月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陳衣凡:1970年7月—1975年6月


  司徒福:1975年6月—1977年8月


  烏鉞:1977年8月—1982年1月


  郭汝霖:1982年1月—1986年7月


  陳(上焱下木)齡:1986年7月—1989年11月


  林文禮:1989年11月—1992年9月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唐飛:1992年9月—1995年6月


  黃顯榮:1995年6月—1998年6月


  陳肇敏:1998年6月—2001年


  李天羽:2001年—2002年


  劉貴立:2002年—2003年


  李天羽:2003年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台灣軍隊編製——之「聯合後勤司令部」


聯合後勤司令部,執掌三軍軍工生產和三軍後勤支援,內設主要機構與直屬單位有:辦公室、聯絡室、政治作戰部、人事署、兵工生產署、工程署、測量署、經理署、物資署、財務署、主計署、留守業務署、美援物資接收處、軍眷業務管理處、總務處、主計處、採購處、管制處、分發處、綜合財務處、物資供應處、建築工程處、副食供應處、糧服生產處、營房管理處、軍品鑒定測驗處、軍法處、外事服務處、研究督察委員會等。直屬機構有三軍總醫院及兵器生產廠、儲備庫及運輸、油料支援指揮部等。



  


歷任聯合勤務總司令部總司令


  黃鎮球:1950年4月—1954年6月


  黃仁霖:1954年6月—1959年1月


  馬紀壯:1959年1月—1959年7月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石覺:1959年7月—1963年6月


  賴名湯:1963年6月—1967年6月


  劉廣凱:1967年6月—1972年6月


  鄭為元:1972年7月—1975年4月


  羅友倫:1975年4月—1977年6月


  王多年:1977年6月—1989年7月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蔣緯國:1980年7月—1984年5月


  溫哈熊:1984年5月—1989年11月


  羅本立:1989年11月—1993年7月


  王文燮:1993年7月—1996年7月


  丁之發:1996年7月—1998年1月


  謝抗中:1998年1月—2000年5月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謝建東:2000年5月


  陽德智


  高華柱:現任


台灣軍隊編製——之「憲兵司令部」


憲兵司令部:台灣當局主管軍隊紀律、協助治安之警察、特工機構。其職權是:主管憲兵警備,統一指揮台灣地區憲兵,協調督導軍事憲兵,執行聯合勤務、軍事和軍中司法警察勤務,維護軍紀,協助治安,支援作戰。內設主要機構與直屬單位有:政治作戰部、辦公室、研究發展室、人事室、情報處、訓練處、警備處、後勤處、計劃處、主計處、軍法處、總務處、通信處、補給處、勤務中心、憲兵訓練中心等。並設有憲兵指揮部、憲兵營、調查組、機動組、憲訓中心、軍人監獄等業務機構。



  


歷任憲兵司令部司令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黃珍吾:1950年4月—1954年7月


  羅友倫:1954年7月—1955年9月


  劉煒:1955年9月—1957年6月


  尹俊:1957年6月—1963年7月


  李運成:1963年7月—1965年3月


  吳輝生:1965年3月—1968年2月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王永樹:1968年2月—1972年7月


  汪敬煦:1972年7月—1974年6月


  孟述美:1974年4月—1977年6月


  劉馨敵:1977年6月—1984年5月


  柏隆鉕:1984年5月—1985年5月


  周仲南:1985年5月—1989年11月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王若愚:1989年11月—1992年7月


  曹文生:1992年7月—1996年7月


  王詣典:1996年7月—1997年7月


  楊雨村:1997年1月—2001年


  丘宗男:2002年1月


  余連發:現任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台灣軍隊編製——之「後備司令部」


後備司令部隸屬於「國防部」,其主要任務是


  〈一〉平時:策劃執行動員、管理、服務、民防工作,建立後備潛力。


  〈二〉戰時:指導地區及縣、市後備司令部,遂行警備作戰,維護社會安定,並持續動員作業,確保三軍後續戰力,以利全般防衛作戰。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發表評論 評論 (6 個評論)

回復 buweizhai 2009-5-9 01:01
哈哈。應該微笑著看。最好他們把所有軍人都升為將軍。
回復 borninheaven 2009-5-9 01:05
和解放軍和並, 那比例就對啦就像一家小公司給家大公司合併前一樣, 大家官升一級.
回復 tanghan 2009-5-9 01:20
太長,無法細看。不過據說官兵比例最高的是日本自衛隊,原因不是你說的這種,而是和平時期藏兵於民,一旦戰爭動員,兵力可以在短時間內10數倍增長。
回復 pcw 2009-6-26 00:58
share
回復 婆娑男 2009-6-26 01:33
pcw: share
good
回復 pcw 2009-6-26 03:46
婆娑男: good
THX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19 20:05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