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美國的自行車和我對自行車的技術調整

作者:qwxqwsean  於 2012-6-26 23:25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我的車車|已有37評論

美國人騎自行車是個笑話。美國人生活在概念中,他們眼睛里看到的不是實際的物品,而是他們自己腦中的概念。他們選用自行車的依據不是實際需要,而是他們腦海中關於自行車的概念,而這個概念是通過看電視等宣傳品得來的。

 

美國人騎自行車很少, 在紐約市等人口密度大的城市,人們不騎自行車因為笨。 在人口稀少的小城鎮,則社區被故意設計得很分散,在日常交通上自己為自己製造麻煩。 美國人不會反省迫使自己開汽車幾十公里去上班或購物這樣的社區設計是否正確。   

 

自行車特別適合5公里以內交通,而以自己住宅半徑5公里畫一個圓,面積是785平方公里,是澳門半島91平方公里的86倍。

 

澳門51萬人口大部分住在澳門半島,澳門半島建設得像內地的小縣城,沒有高樓,有幾個綠地公園,有幾個基本不住人的商業區,而51萬人在澳門生活,覺得還算方便,不覺得擁擠。 澳門人日常交通靠騎摩托和公交車,但不騎自行車,這也說明了大眾的不可改變的偏見。 而美國人即使以十分之一的澳門人口,用掉8.6個澳門半島的土地面積,也不能解決基本的上班上學購物問題,這不僅是愚蠢,而是自找麻煩。

 

美國的自行車基本上是比小兒玩具大的成人玩具,不太適合作日常交通工具使用,需要技術調整。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2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2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37 個評論)

回復 tsueict 2012-6-27 02:05
美國的自行車基本上是小兒玩具,  成人的 tools for exercice and family recreation. Higher gasoline price pushes them switcing a little bit in city.
回復 qwxqwsean 2012-6-27 23:00
荷蘭人多騎自行車, 我和兩個德國人聊天, 他們說在德國, 基本上家家有自行車。

自行車成為時尚而很多人用, 或因不時尚而人們拒絕用, 這是問題的根源, 因為大眾是愚昧的, 大眾總是把自行車這樣的實用交通工具, 當做領帶這樣的無用的時尚品, 大眾把騎自行車當作戴領帶。 看別人掛領帶, 自己也掛上一條, 還要百般炫耀自己掛的是鑲著八公斤黃金和玉石的名牌天價豪華領帶。 看別人不掛領帶, 那麼自己也不敢掛。
回復 qwxqwsean 2012-6-27 23:01
我是個流浪漢, 當洗碗工, 月收入1500元。

我的一個並肩工作的白人同事, 工作內容和收入和我一模一樣, 他每天開車上下班往返50英里。 單是為了養他的車, 他每年就要支付6000元以上。 這是典型的美國人的日常交通狀況, 這不僅是一個普通美國工人每年有6000元作為無意義的交通費被竊的問題, 而且生活根本就不方便。

作為典型的美國人, 這小子根本就不會吃, 我和他聊什麼東西好吃, 他什麼都數不出來。 也不會玩, 美國到處荒村野嶺, 開車出去也沒地方可去, 這小子沒去過幾個地方。

在工作上, 如果我和他合做一件工作應該各完成50%的工作量, 他通常完成40%, 我完成餘下的60%。
回復 qwxqwsean 2012-6-27 23:01
按我印象, 美國成年人騎自行車的佔5%, 紐約市和我呆的這個小雪城都是這樣。 這5%的人自稱有自行車並且經常騎, 實際上,我看他們也不怎麼騎。

這5%的騎車人里 , 70%騎山地車, 25%的人騎公路賽車, 這95%的騎車者騎的都是不符合城市道路情況的車, 他們選擇這些不實用車型, 是因為他們看到電視節目里的自行車是這樣的。 主要問題是無擋泥板無貨架, 騎車的時候把背包背在背上,增加了腰與屁股和座位之間的壓力 。 適合走土路的山地車輪胎在普通公路上阻力略大。 公路賽車是設計為軀體和地面平行的, 而在城市裡騎車要經常剎車經常暫停, 又要常轉動腦袋觀察四下情況, 公路賽車很笨拙。
回復 qwxqwsean 2012-6-28 01:23
認為騎自行車是窮的標誌,這本身就是傻冒的標誌。
不過傻冒們不孤單,因為現實中95%的成年人口,由於大眾的糨偏度普遍高,都可以劃為傻冒, 雖然並非所有的傻冒都認為騎自行車是窮的標誌。

自行車可以作為一個例證來說明大眾普遍的傻冒特徵。
可以通過解剖自行車來看社會。
回復 qwxqwsean 2012-6-28 01:23
雪城幾年前已經有自行車道,但貌似很長一段時間只有我一個人在使用,現在多了些騎車人, 比如現在雪城大學的騎車學生比2005年多了十倍(按我目測和模糊記憶)。

顯然有個別思想比較先進的美國人認識到了美國大眾的愚昧,也認識到美國的社區設計被汽車廠商誤導。 而且這一小撮先進的美國人已經在努力通過改變政府政策來引導更多的人騎行車, 顯然沒有經過民主,由幾個或幾十個自行車積極分子就改變了雪城政府的政策。我認為在美國推廣自行車,是一個由一小撮人組織的全國範圍的政府行為。

雪城是個17萬人口的城市,按我記憶,前幾年我一直是雪城的唯一一個把自行車當作交通工具並正確使用的人,現在騎車人多了些,也可以說是為湊熱鬧騎車的人多了些。

在雪城騎自行車還算方便,雖然有令人討厭的山坡,冬天雪也大。

比如我現在上網的圖書館,距我上班的地方2.0英里,我昨天11:42從圖書館出發騎自行車去上班, 11:59打卡上班,中間要去掉約5分鐘的放車鎖車和在樓內步行的時間, 雖然我不開車, 但我相信開車不會在方便程度上有優勢。
回復 qwxqwsean 2012-6-28 01:38
說了半天我還沒轉上如何在結構上調整我的自行車。

不過以前我發過一個「我給中國自行車發展的建議」的貼子,技術指導意義很大,也關
乎民生,但很冷無人回復,說明至少海外這些中國人是不關心自行車的,認為自行車是
清末要割掉的辮子,都在想著怎麼用汽車擺闊呢。
回復 qwxqwsean 2012-6-28 02:30
我那個每天開車50英里上下班的洗碗工同事,貌似並沒有把汽車作為擺闊的道具,他認
為他每年掏6000美元開車上下班是沒辦法,但他也和美國大眾一樣混混噩噩,認識不到
導致他的問題的社會原因。

我一個舊帖子說過日常交通問題是美國人身上的一個流膿的瘡,雖然有些人以能供養這
樣的瘡為美。

對於一個月收入1500元的白人洗碗工來說,每月只為上下班都要花500元開車,這該算是流血的瘡了。
回復 qwxqwsean 2012-6-28 02:30
雨雪天騎不騎自行車,我覺得這不是個問題。

首先,問這個問題的人絕大多數並不騎車。

其次,把自行車當玩具的人一般不會雨雪天騎車,但把自行車當交通工具或體育運動的
人,雨雪天也會騎車。

中國很大,冬天下雪的地區很多,雪天一樣騎自行車。

我2007年一月在錦州看望老同學,一個女同學,以前的團支書,由於買的房和上班的廠
距離約十公里,我去看望她時天氣零下十幾度,也有小雪,她如往常一樣每天騎20公里
電動車上下班,那輛電動車已經很舊快騎爛了。

在錦州街頭,有很多「神牛」--人力客運三輪車,冰雪裡照常營業。  


另外,歐美人不太把雨雪當回事,大部分歐美人在雨里不打傘,在雪裡穿短褲拖鞋。
反而我這個南方中國人對被雨水和雪污染衣物很忌諱。
回復 qwxqwsean 2012-6-28 02:45
人在國外的中國人,大多原先在中國都騎過自行車多年,但出國后,全都把自行車像割掉清朝的辨子一樣割掉了,學美國人,很多美國人不開車,在1-5公里的路程上,要麼走路,要麼花半小時乘公交車,但絕不騎自行車。

中國人在美國, 通過裝作自己從來不會使用筷子,通過高呼橫紋激素牛排, 木栓豬排,和棉絮雞胸肉是世界上最好吃的東西, 通過不洗手抓著沒洗過的生蔬菜往嘴裡塞,並大呼好吃,來表明自己已經脫掉黃皮加入歐美主流了。
回復 qwxqwsean 2012-6-28 03:03
我記得2007年1月在錦州街頭觀看修車者,市中心區經常每隔兩百米路邊就有個中年男子擺攤修車,零下十攝氏度的氣溫,修車者熟練地操作,那雙手好像一點也不覺得冷,也不長凍瘡。 補個車胎全程好像也就是5分鐘就弄好了,  收費2元。美國人沒這本事。

我記得在這樣的寒冬里在錦州街邊觀看一個「賣藝」的中年男子展示魔術,幾個碗幾顆豆,讓人猜碗下面扣著幾顆豆,旁人無論怎麼覺得自己看得很清楚,無論怎麼猜結果都是錯的。而那個賣藝者無意向路人收一分錢,全是免費表演。 我想難道是當時的錦州公安局長王立軍撥款讓他在寒冷的街邊免費表演?原本由賣藝者在路邊表演收錢謀生,改成了由政府出資僱用他們在街邊免費為路人表演?
回復 qwxqwsean 2012-6-28 22:49
在「我給中國自行車發展的建議」的貼子里我推薦了適用於不同情形的幾種車型。

這裡在技術細節上講自行車, 我做為一個外行, 只能講我自己是怎樣選擇和調整自行車的。 我的用車環境是: 每天在城市路面騎10-20公里, 隨身帶10-20斤行李, 有1/5的路程是山坡, 一年四季騎, 夏天多雨冬天多雪。

我是個流浪漢, 選擇自行車的餘地不大, 我拿到的是很便宜或免費的舊車, 不能夠在網店找出幾十種不同型式的從中選購。

我選用的是26寸公路車, 括弧形車把, 有擋泥板貨架, 類似於中國的最常見的車型。 對這樣的車做調整。

例圖:http://www.google.com/imgres?q=brittany+free+spirit+bike&um=1&hl=en&sa=N&biw=1024&bih=616&tbm=isch&tbnid=W89mWxAvuQaVvM:&imgrefurl=http://thickbikes.com/blog/%3Ftag%3D52cm&docid=kDKYywzzKtQv3M&imgurl=http://thickbikes.com/blog/wp-content/uploads/2011/02/52cmFreeSpiritBrittany-1024x768.jpg&w=1024&h=768&ei=j2jrT7PEDYiq2gWDtuzZAQ&zoom=1&iact=hc&vpx=91&vpy=251&dur=577&hovh=194&hovw=259&tx=157&ty=118&sig=111767474066524966553&page=1&tbnh=128&tbnw=165&start=0&ndsp=15&ved=1t:429,r:10,s:0,i:107
回復 qwxqwsean 2012-6-28 22:49
洋人這邊, 我看雪城大學的學生, 大太陽天都在草坪上脫半光曬太陽.

洋人不怕太陽不怕雨雪, 我在陽光里如果走路的話是打傘的, 沒洋人能理解我。

中國人那邊, 在國內, 嚴寒酷暑都一樣騎自行車, 中國人幾年前發明在自行車上裝雨傘, 滿街可見裝著傘的自行車和摩托車, 雖然我並不太同意這樣的裝置的適用性。
回復 qwxqwsean 2012-6-28 22:49
人之愚蠢, 與收入高低沒大關係, 不要以為豬只要有錢,就進化成人了。 參看一兩周前我取笑大醫生的貼子。
回復 qwxqwsean 2012-6-28 22:50
關於冰雪天騎自行車, 我在這裡再說幾句。

美國人雖然普遍不善用自行車, 但還是有個別人把自行車研究得很透,關於雨雪天騎自行車的特點和要點, 有美國人寫過書, 各位如果感興趣, 可以從圖書館找, 像我所在的雪城公共圖書館就有, 我讀過一本。 人家研究的結論是在雪覆蓋的道路上, 自行車的通過能力比小汽車強。

在雪地里, 汽車, 步行, 和騎自行車都很困難, 但相對來說, 騎自行車是個稍好的選擇。 步行太慢, 而在雪地里, 小汽車不敢開快, 如果雪很厚, 汽車被架空無法前進, 而這時, 自行車仍可前進, 當然, 自行車畢竟很費力去踩, 你如果騎越野摩托,一兩尺深的雪根本擋不住你 。

在冰面上, 騎自行車比步行穩定, 人是左右兩足著地, 站在冰上不動不會滑倒, 但抬起一隻腳往前邁時, 人體重心偏移, 可能滑倒。 自行車前後兩點著地, 並且很容易調整全車的重心落在前後著地點的連線上。 如果是在平滑的冰面上, 人每走兩步就摔倒, 如果騎自行車在這樣的冰面上勻速前進(剎車會導致打滑, 所以要保持勻速前進), 摔倒的可能性會很小。

另外, 自行車之所以叫自行車, 是因為它有自動保持穩定的能力, 我在一個舊貼里討論過這個話題。 在冰雪上騎自行車的要點之一, 就是盡量放鬆車把(我在冰雪上騎車, 只用兩條手指輕按在車把上, 手掌不碰車把, 是為了避免自己過多干預自行車的工作), 自行車就像馬或驢一樣, 知道自己應該怎樣做才不倒, 充分發揮自行車自動維持平衡的能力。

如果你想在冰雪覆蓋的街道上逛街, 騎自行車逛街比走路要穩定得多。 所以說, 熟悉自行車的人, 根本不怕冰雪, 甚至越是在冰雪天, 越是騎自行車而不走路, 騎車既保護鞋子不被雪水弄濕, 又不容易摔倒。
回復 qwxqwsean 2012-6-28 22:50
美國的大眾不懂也不騎自行車, 但美國有少數自行車專家, 從自行車雜誌和自行車書籍上, 很容易找到他們的言論。

自行車自動維穩的能力, 在六七十年代有個英國人寫過文章專門論證過, 我讀過那篇文章。 這是個很簡單的機械問題。 自行車的前叉和地面的夾角是要點。車的前輪是主,後輪是仆。

運動中的自行車(或摩托車)本來就是很穩定而且能自動維持穩定狀態, 在普通路面上人誤以為是自己在維持車的穩定, 但在有難度的冰面上, 人如果過多干預自行車的運動反而會摔倒, 正確的做法是把控制車的權力下放給自行車, 自行車相當於一條有靈性的驢,儘可能讓它自己決定怎麼做。

你看熟練的越野摩托車手, 幾乎能通過任何崎嶇坎坷的道路, 兩尺厚的雪,或是光滑得步行走不了的冰面都不是問題。
回復 qwxqwsean 2012-6-29 00:19
1--5公里自行車比汽車方便

5--30公里電動摩托車比汽車方便

常開車30公里以上的人, 開車是謀生的職業

我那個每天開車上下班往返50英里的同事是傻冒
回復 qwxqwsean 2012-6-29 03:18
關於自行車的自動穩定性,你們可以讀一下我幾年前讀過的這篇  David Jones 的 'The Stability of the Bicycle' Physics Today (April 1970, pages 34–40), 此外還有不少新的文章,但我沒讀過。

我選用26寸車,一是因為除了前叉倒角之外,前輪的直徑越大,自動穩定性越好。二是因為我認為輪子越大,滾動阻力越小。 不選擇27寸車是因為我覺得車越大越重。  

我選擇26寸車只憑空想,沒有實驗依據。 中國的自行車的輪子越造越小,現在很多貌似只有22或23寸,如果造小些的輪子可以節約製造幾元成本,而對車的性能影響微乎其微的話,對中國這樣的窮國百姓也算可行。
回復 qwxqwsean 2012-6-29 03:19
我那個錦州的女同學本科畢業十幾年,2007年在國企當個小幹部,月收入900元,養汽車還是免了吧。

按我在美國當洗碗工我的同事每天開車十英里,每年為車的保養支付3000美元算便宜了的吧。

3000美元/年摺合人民幣為1575元人民幣/月, 每天開車往返不到20公里就得付這個價。

每天騎電動車20公里,本身就是個很好的選擇。 即使錢多燒不完,開坦克也不一定更好。

你免費送車給她用,並幫她付1575元/月的保養費,她肯定用。

不過在城市裡,汽車的機動能力比電動車差,她只是開車上下班,在路上開車比電動車多耽誤幾分鐘無所謂,如果她是個送貨的快遞員,你免費給她汽車她可能也不要,因為騎電動車送貨能完成任務,而開汽車送貨不能完成任務。 當然如果開坦克送郵包更慘。

如果一個快遞員騎電動車可以每天送50個郵包,改成開汽車送貨,就可能只送30個郵包,結果可能因工作不力而被開除,雖然你好心免費送這輛車給這個快遞員用, 但你卻幫了他倒忙。

一個士兵只需要一支步槍就可以完成任務的時候,你卻強迫人家用大炮,排場是大了不少,但可能反而完不成任務。

快遞員對車輛的要求比通勤上下班的人高,你也可以送輛三十噸空調軟卧豪華大卡車給我那個女同學上下班,氣派得多, 免費的東西不要白不要,但有時是幫倒忙。

自己開車在車流里鑽風險大啊,你願意幫她的話,不如給她1575元/月打計程車,相當於每天60元,雖然打的仍比騎電動車慢一些。
回復 qwxqwsean 2012-6-29 03:24
假如你母親在中國每天騎20公里電動車上下班,為了她的安全和福利,你認為送她輛汽車讓她自己開車,並給她1575元/月養那輛車好,還是每月給她1575元打計程車上下班好?

你可以把1575元交給一個特定的計程車司機,讓他定時服務,收30元人民幣跑十公里,又是每天固定生意,在中國市場上應該有吸引力。
12下一頁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5 22:46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