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利比亞,一場沒有贏家的戰爭

作者:WilliamLiao  於 2011-8-26 05:59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政論|通用分類:政經軍事|已有1評論

利比亞,一場沒有贏家的戰爭    (ZT)

  隨著823日利比亞反對派武裝攻入象徵卡扎菲政權的阿齊齊亞兵營,統治利比亞42年的「卡扎菲時代」基本告一段落。這場突如其來、持續時間達5個多月的戰事跌宕起伏,數次出現戲劇性場面,以致令眾多學者屢屢大跌眼鏡,以致對戰爭結果再不敢妄下斷言。但利比亞戰爭最終結果表明,奇跡只是個傳說。一貫善於製造驚奇的卡扎菲這次也未能再現神奇。在苦苦鏖戰近半年後,仍落了個國破家亡的悲慘結局。 
  毫無疑問,卡扎菲是此輪利比亞戰爭的最大輸家。其最終命運類似當年的薩達姆,以及最近的穆巴拉克,共性特徵都是「善始」卻未能「善終」。這些領導人當年上台執政時,意氣奮發,勵精圖治,曾贏得民眾廣泛支持,因而在相當長時期內代表著歷史進步力量。 
  如果這些領導人懂得急流勇退,在轉換為歷史阻礙力量之前及時退出政治舞台,或許將名標青史,流芳百世。但即使打著阿拉伯社會主義旗號,以中東政治進步勢力自居的卡扎菲之流,最終也未能抵禦權力誘惑,走上了終身執政、家族統治,乃至子承父業的反潮流道路。據報道,卡扎菲八子一女,分別涉足石油、燃氣、酒店、媒體、流通、通信、基礎設施等產業,基本控制了國家的經濟命脈。據估計,每年有數百億美元流入他們的私人腰包。這種狀況顯然是導致部分民眾奮起反抗的重要原因。 

  而從國際範圍看,卡扎菲政權遭受西方國家「群毆」,卻無人肯出手相助,很大程度上源於其對國際自身處境缺乏清醒認識,以及應對上的前後失據。上世紀90年代初蘇聯解體,使維繫了半個世紀的冷戰格局,日趨轉向西方主導的「後冷戰時代」。卡扎菲的國際平衡感比薩達姆也好不到哪裡。其前期推行激進主義外交,四處點火,幾乎得罪了可以得罪的力量:企圖顛覆君主制,得罪了沙特為代表的阿拉伯溫和國家;奉行國家恐怖主義,成為英美等西方大國的死對頭。甚至連中國和俄羅斯也被其徹底得罪。 
  雖然卡扎菲後來投靠西方,主動銷毀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但由於其天性反覆無常,經常在給予西方巨大經濟利益好處同時,又無謂地得罪西方,因而使西方始終無法將其視為「自己人」,並最終在此輪「中東波」中率先成為被打擊對象。卡扎菲國破家亡的慘痛命運,值得所有後來人警醒。不過,在這場戰爭中,卡扎菲雖處境險惡,內外交困,仍鏖戰到底,不愧為中東梟雄。 
  其次,利比亞民眾同樣是這場無妄戰爭的受害者和輸家。正所謂「興,百姓苦;亡,百姓苦」。這場持續近半年的內戰,使該國傷亡人數超過2萬人,70多萬人淪為難民,大量基礎設施遭受戰火破壞,民眾生活艱難,昔日令人羨慕的「非洲首富」,短時期內淪為人間地獄。從長遠看,利比亞民眾面臨的苦難才剛剛開始。 

  利比亞某種程度上是個部族國家,而不是現代民族國家。該國大大小小的部落有幾百個,中等規模的部落有20多個,其中較大的有三四個,該國社會結構如同一個口袋裡的馬鈴薯,看似渾然一體,實則每個部落都各自為政。即使是號稱中東強人的卡扎菲,也未能將一盤散沙的部族整合為一個國族,自己也落入部族政治窠臼,卡扎菲精銳武裝乃至貼身衛隊,均來自自己所屬的卡達法部落,石油利益也主要向本部族傾斜,位於東部、人口最多的瓦法拉部落,則長期被冷落。 
  由此導致該國部族間矛盾日趨激化。這次位於班加西的東部部落率先扯旗造反,很大原因就是國家政治權力和經濟權益,在部族間分配不平衡而導致的「部族間戰爭」,而並非外人想象的爭取自由民主。當年是代表西部部族的卡扎菲政權,取代代表東部利益的伊德里斯王朝,這次則是代表東部部落的「全國過渡委員會」重新奪取政權。從根本上說,這不過是一些部族代替另一些部族進行統治,這種「翻烙餅」式的政治更替,對經歷了巨大苦難的普通民眾來說,實在是意義不大。 
  需要指出的是,由於利比亞反對派是打著「反卡扎菲」旗號發難,而且其最終獲取權力主要靠西方鼎力支持,加上該派勢力內部有不少伊德里斯舊王朝支持者,因此,「後卡扎菲時代」的利比亞,很可能推行與卡扎菲政策側重照顧中下層利益、實現社會公平的政策截然不同的內外政策。簡單說,就是對內推行新自由主義,對外奉行親西方外交。而這類政策只會使少數人受益,多數普通民眾利益受損,同時使利比亞喪失國家尊嚴,淪為西方大國附庸和跟班。當年伊德里斯王朝被推翻,以及當前埃及、突尼西亞等阿拉伯國家的政局動蕩,都已表明這種政策並不具有可持續性。因此,如果說當前戰爭已經使利比亞民眾飽受了戰火之苦的話,那麼長遠看,利比亞當前的改朝換代,很可能使普通民眾「吃二遍苦,受二茬罪」,苦日子還在後頭。 

  第三,作為發動這場戰爭的幕後操縱者,英法等西方國家也未必能撈取多少實際好處。很顯然,這場利比亞戰事之所以迅速升級並持續蔓延,很大程度是英法等國武力干預催化所致。 
  當初英法等國急於挑頭髮動這場戰爭,其主要目的是想在美國在中東影響力衰退的大背景,藉助「中東波」趁火打劫,填補權力空白,重新染指北非,實現其地緣、能源和意識形態利益。但這場戰爭持續這麼長時間,遠遠出乎英法等國意料。高科技戰爭幾乎等同於燒錢。據報道,「陣風」戰鬥機飛行一小時花費3萬多歐元,「幻影」戰鬥機飛行一小時花費1萬多歐元,一枚戰斧式導彈一百多萬美元,英法美一周消耗1億美元。戰事拖得時間越長,對西方越不利。 
  歐洲本來指望藉助利比亞戰爭的速勝,提振士氣,對外轉嫁危機,但卡扎菲政權久攻不下,使本就未擺脫金融危機的西方諸國經濟狀況更加雪上加霜。而卡扎菲政權在內有反叛,外無強援的孤立處境下,頂住北約空襲長達5個多月的空襲,充分暴露出歐洲國家外強中幹的「紙老虎」本質。 

  未來,利比亞即使實現改朝換代,這些戰爭的始作俑者也未必能撈取太多好處,正如當年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未能按預期瓜分伊拉克石油蛋糕一樣。原因很簡單,現在畢竟不再是「誰打下來就歸誰」的殖民時代,不可能隨意進行強制貿易和直接控制。這種時代特性,決定了英法等國難以赤裸裸地進行直接掠奪,其未來很可能面臨為人作嫁的尷尬命運。 

  據報道,北約內部普遍用「災難性成功」形容利比亞戰爭的「勝利」。對一心計算成本收益的歐洲諸國來說,太晚來臨的勝利已經味同雞肋,實際意義不大。因此仔細盤點,英法等國更像是輸家,而不像這場戰爭的真正勝利者。 
  如果說這場戰爭有什麼教益,那就是戰爭教育了各國人民,使人們深切地感知到,和平與發展兩個任務一個也沒有實現,霸權主義是阻礙世界和平的最大障礙。在這個「靠墻墻倒,靠人人倒」的充滿不確定性的世界裡,唯有自助,加強國防軍備,才可能真正保障本國安全。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1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1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1 個評論)

回復 平凡的鵝卵石 2011-8-26 18:15
戰爭遭殃的總是老百姓,浪費的總是大家的資源,戰爭確實沒有輸贏。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19 20:30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