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水滸傳和平妖傳---描述北宋民眾起義的姊妹篇

作者:lixixing  於 2011-6-20 10:34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隨筆札記|通用分類:文史雜談|已有4評論

關鍵詞:

水滸傳和平妖傳

描述北宋民眾起義的姊妹篇

李西興

2011-6-20

    在中國歷史上,宋代農民起義的發生的數量之多是空前絕後的。有記載的農民起義中,從宋太祖乾德三年(963)的第一次農民起義,到南宋末年(1275)最後一次農民起義,宋朝前後300余年中爆發了433次農民起義,其中230次發生在北宋,203次發生在南宋,平均一年就有1.4次。現存反映北宋農民起義的明刊長篇小說有兩部,一是羅貫中(c.1300-c.1400)據施耐庵的本編的《水滸傳》(書中含有江南的方臘起義),一是羅貫中編次,馮夢龍(1574-1646)擴展的《平妖傳》(書中提到嶺南的儂智高起義)。馮夢龍《警世通言》第十二卷范鰍兒雙鏡重圓》,只是一個描寫忠貞愛情的短篇,其中有描敘南宋建州范汝為起義的片段。

    近日讀侯會先生的《水滸源流疏證》(北京:華文出版社,2002年版),頗有獲益。他在書中談到《水滸傳》故事情節的結構時說:

    按照中國傳統敘事習慣,一部《水滸》以梁山起義為題材,開篇總該先寫義軍領袖晁蓋、宋江才是。然而小說以高俅發跡開篇,一路寫王進、史進、魯達、林沖、柴進……直至第十四回,梁山的開山領袖晁蓋才粉墨登場,又過了三回,另一位領袖人物宋江也才姍姍來遲。這似乎不符合中國人的敘事風格和審美習慣(279)

    其實,《水滸》這種安排,正如許多其他的傳統小說一樣,開場白往往先講一段得勝頭回,然後再講述正文,這恰恰是中國傳統小說的敘事習慣。正如金聖嘆所說:

    《水滸傳》不是輕易下筆,只看宋江出名,直在第十七回,便知他胸中已算過百十來遍。若使輕易下筆,必要第一回就寫宋江,文字便一直帳,無擒放。

  (《水滸傳匯評本》載金聖嘆「讀第五才子書法」,北大出版社198116)

    因為林沖火併王倫是梁山泊在鄆城集團領袖帶領下發展壯大的開始,所以從王進出走引出史進,從史進尋師引出魯達,由魯達出家避禍到東京引出林沖的故事,恰恰是《水滸》敘事的高明之處。如[]馮夢龍四十回本《新平妖傳》,引首之後,先講《燈花婆婆》的故事,引出袁公比劍到偷竊天書等故事。從第三回起,從趙大郎追蹤狐妖,引出狐仙聖姑姑及其子女的故事,也是中國古典小說的傳統敘事習慣。王平在《中國古代小說敘事研究》一書說得好:《水滸傳》敘事是綴段式的結構。

    所謂「綴段式」結構,是指一連串的故事是並列關係。「這些故事或者由一個幾個行動角色來串連,或者由某個主題把他們統攝起來,它們之間不存在因果關係。」(該書引石昌渝《中國小說源流論》三聯書店1994年版第32)

    《水滸傳》的結構之道在於揭示「官逼民反」的社會現實,在於上演一出忠奸之爭的悲劇(《中國古代小說敘事研究》河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348)

    直到今天,一些當代的武俠小說,還繼承著這種古典文學傳統。如金庸的《天龍八部》五十回,書中的中心主角北喬峰到第十四回「劇飲千杯男兒事」出場,和他齊名的南慕容到第十七回「今日意」里,才假以李延宗的面目出場(書中的另一個中心人物虛竹,則到第二十九回「蟲豸凝寒掌作冰」即將結束時才露面)。港版和張紀中版的天龍八部,將之改編為一開始就讓北喬峰、南慕容亮相,恰恰是現代影視藝術的主角先亮相的觀念之反映。特別是張紀中版,以蕭遠山的雁門關血戰開場,固然可以先聲奪人,但是在敷衍第十五回「杏子林」丐幫發生內訌時,就如同一部偵探故事預先漏了謎底,失去原作想要讓讀者欲知喬峰身世的懸念效果。最近上映的新版《水滸傳電視劇》,也是先讓宋江、公孫勝、晁蓋等先出場。給許多熟悉水滸故事的觀眾造成的不過是困惑而已。所以我認為,把中國的傳統小說搬上銀幕,應該著重於提高影視藝術的表現效果,而不是對原故事本身的任意變更和大幅度調整。

    金聖嘆模仿漢儒解說《春秋經》的方式,對《水滸傳》故事情節的結構解釋說:

    一部大書七十回,將寫一百八人也。乃開書未寫一百八人,而先寫高俅者,蓋不寫高俅,便寫一百八人,則是亂自下生也;不寫一百八人,先寫高俅,則是亂自上作也。亂自下生,不可訓也,作者之所必避也;亂自上作,不可長也,作者之所深懼也。一部大書七十回,而開書先寫高俅,有以也。(見《水滸傳匯評本》第一回「王教頭私走延安府  九紋龍大鬧史家村」里的金聖嘆總評,北大出版社198154)

    真是一箭中的,道出《水滸傳》作者揭示北宋末年「亂自上作」的初衷。

    被稱為《水滸傳》姊妹篇的《平妖傳》,也有類似的創作初衷。

    據記載,羅貫中在十四世紀編著《平妖傳》是二十回本,到明代末年(16世紀初),被馮夢龍擴充為四十回。《墨憨齋批點北宋三遂平妖傳》卷首載張無咎(據考即馮夢龍之筆名)《敘》云:

    王緱山先生每稱羅貫中《三遂平妖傳》堪與《水滸》頡頏。……余尤愛其以偽天書之誣,兆真天書之亂,妖繇人興,此等語大有關係。(見《平妖傳新注》附錄,美國科發20114月版301)

    所謂 「妖繇人興」見該書第第三十七回白猿神信香求玄女小狐妖飛磨打潞公」。該迴文中

    ……貝州城中一班妖人,驅神役鬼,不論日子作弄妖法。妖氣直透天庭,驚動了玉皇大帝,遣太白星李長庚查看。李星君把王則等一班妖人反叛始末,奏聞玉帝。玉帝道:「天書秘冊在白雲洞中,有白猿神看守。今被人盜法,生事害民,合當一體治罪。李星君奏道:「臣聞妖不自作,皆由人興。只因趙宋真宗聽信姧臣王欽若引誘,三遍偽造天書,矯誣上天,欺誑百姓。以此民間競尚妖巫,釀成妖釁。……此乃天數,非關白猿神之咎也……(《平妖傳新注》美國科發2011266-267)

    《水滸傳》中描述了多起民眾落草「作亂」的事,以宋江三十六人所敷衍出來的故事為主線,揭示出當時北宋朝政「亂自上作」;《平妖傳》中張鸞、左黜等用「妖法」懲治貪官污吏,並明確指出這是因為北宋君臣的失政而造成的「妖繇人興」。顯然二書都是讚揚民眾起來與貪官污吏抗爭的精神。馮本《平妖傳》說貝州知州張德,恁般胡做,激變了軍心,弄成大禍便是貪官的樣子。並指出:「若是氣運適然,地方合當有事,定然是箇貪官惹出禍來。這禍依還是他自家先當。(《平妖傳新注》美國科發2011239)

    中國大陸學術界長期以來,本著封建社會就是地主和農民兩大基本階級相對抗的原則,把中國封建社會爆發的民眾抗爭統稱為「農民起義」。然而在不同的歷史階段,每個具體的起義,其組織成分和抗爭目的均有所不同。北宋時期民眾抗爭的顯著特點是多與「兵變」相關。反映在《水滸傳》里,一百零八位義軍首領們幾乎難窺一位是純粹農民身份者。所以在1929年,鄧洛普(Geoffrey Dunlop)據愛林斯坦(Albert Ehrenstein)德譯本轉譯的英文水滸傳,就命名為《強盜和士兵》(Robbers and Soldiers)。這有點像《智取威虎山》李勇奇唱詞里的「自古來兵匪一家」。在《平妖傳新注》前言里,作者也客觀地稱王則起義為「民眾起義」。因為不論從歷史上看,還是小說里的描述,王則起義含有的「兵變」性質很明顯;其次,小說里說王則等起事殺了貪官張德,擄掠張家的貪污所得,「到知州宅裏搬出金銀錢,綾羅緞疋,在下堆積如山 王則提出的分配原則是:「這許多財物,都是貝州人的骨髓。今分做三分:把一分散與營中有請的;一分給還鋪行欠賬,及知州詐錢被害之家;一分散與窮經紀人,教他安心做道路。(《平妖傳新注》美國科發2011242)

    大家看,這個分配原則所體現的是士兵和城市商販的利益。難怪後來投奔王則的三個小頭目,任遷、張琪和吳旺,均為東京的小商販。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3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3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4 個評論)

回復 putongren10 2011-6-20 10:52
sf
回復 門外照斜陽 2011-6-20 13:26
晁蓋,宋江為首的梁山反北宋政府集團,主要成員多為黑道上的人士,或政府里失意的官員,說是農民起義,實在有點勉強。而且,水滸傳里的正面人物如李逵,武松,殺人如麻,對平民百姓的生命毫無憐憫之心,在任何社會裡,恐怕都不會容忍這種人的。
回復 liuyushi18 2011-6-21 08:10
門外照斜陽: 晁蓋,宋江為首的梁山反北宋政府集團,主要成員多為黑道上的人士,或政府里失意的官員,說是農民起義,實在有點勉強。而且,水滸傳里的正面人物如李逵,武松,殺 ...
我感覺並不能單純怎麼看。比如李逵,作者既然安排他為「天殺星」,顧名思義就有點殺人如麻的那個意思。這樣寫前後呼應,更能體現得此人名副其實。而且從起義軍的角度來看殺人在這個時候是必要的,為了解救更多水深火熱中的老百姓。就像英文說的For the greater happiness,雖然對這些個體而言並不公平,但單憑「婦人之仁」恐怕難以達到起義的目的。當然,這只是我個人的看法,歡迎討論
回復 liuyushi18 2011-6-21 08:12
樓主的文章寫得頭頭是道,非常仔細、用心,辛苦了!有機會我找找《平妖傳》閱讀一下~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0 13:38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