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2017年俄國版電視劇「安娜。卡列尼娜」,有趣的續集

作者:諧和。  於 2018-1-22 02:48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影評樂評|通用分類:流水日記|已有5評論

關鍵詞:影視, 電視劇, 續集

列夫。托爾斯泰的不朽名作「安娜。卡列尼娜」在影視世紀的20-21世紀,在被翻拍成電影和電視劇方面,可算世界第一。

 據我所知,各國翻拍此名著的數量不下13部,其中俄國5部,美國4部,英國2部,西班牙1部,芭蕾舞1部,其中有八部我都看過。

 各國的影視劇「安娜。卡列尼娜」里大導演,大明星雲集,都想拍出最好的安娜。單就美國好萊塢, 1935年版電影「安娜。卡列尼娜」由葛麗泰。嘉寶出演女主角;1948年版由費雯麗主演;2012年由著名英國導演喬。萊特導演,凱拉。奈特莉主演,還有一部由克里斯托弗。里夫(演「超人」那一位男演員)出演男主角沃倫斯基的版本是2000以前的。

 應當說,女主角們都很美麗動人,演技一流。我覺得最像「安娜」的,當屬1997年英國版本。由蘇菲瑪素主演的安娜,內心豐富,激情四射,令人同情。劇中那場重要的舞會由肖斯塔科維奇1930年作曲的Second waltz 伴奏,更令人津津樂道。翻拍得最差的是2012年好萊塢版的安娜,英國導演基本上不顧19世紀俄國的社會現狀,將安娜拍成一個骨瘦如柴的英國上流社會潑婦和女權主義者。

 俄國和前蘇聯一共翻拍了五次托翁原著,由於語言和宣傳上的隔閡,我們很難記住那些主角演員的名字,目前公認比較成功的翻拍是1967年蘇聯莫斯科電影製片廠的版本,男女主角的內心活動刻畫得很好,場面也很「俄羅斯」。在理解托翁原著方面,俄羅斯的導演處理得更加「俄羅斯」,美英導演基本上忠於原著中安娜-沃倫斯基這條線而刪去基蒂-列文這條線,而後一條線正是托爾斯泰所希望表現的他的人生理想。在俄國翻版中,俄羅斯特有的暴風雪,美麗的大自然,林中狩獵和田間勞作加深了對人物的刻畫,而英美版本基本在沙龍里進行,這種沙龍里的愛情可以在歐美國家任何地方發生。

 現在要特別講一講我昨天剛剛看完的俄國2017年版的「安娜。卡列尼娜」,一共八集,應當算是電視劇。俄國的電視劇集都比較短,一天可以追完,不像咱們的電視劇,一來就4050集,有時拖拖拉拉的,讓人直想按快進鍵。

 這部電視劇的基本內容符合托翁原著,女主角美麗動人,男主角英俊瀟灑,值得一看。不過,和所有以前的影視劇「安娜。卡列尼娜」不同的是,此版本加上了一個「續集」,在每一集開頭,中間和結尾里都加上了沃倫斯基的「後半生」。電視劇說的是安娜卧軌自殺后,沃倫斯基逃離了傷心地彼得堡,遠離上流社會,懷著一死的心情,到世界各地流浪,為沙皇打仗。在托翁原著的結尾,沃倫斯基自己出錢組織一支志願兵連隊,去塞爾維亞打仗,幫助塞爾維亞人趕走土耳其統治者。原著到此結束。

 可是,2017俄國版本的編劇和導演卻寫了一個新的續集,說此續集錦上添花也好,狗尾續貂也好,反正和「紅樓夢」高鶚的后40集續集一樣,各人褒貶不一。這種續集,只有俄國人才有權利去做。

 這個版本其實應當稱作「沃倫斯基的前世今生」,安娜還是那個安娜,但是已經由主角降到了配角,沃倫斯基才是故事的主角。在電視劇里,在世界各地流浪打仗了20年的沃倫斯基,40多歲的男人,鬍子拉碴,頭髮灰白,穿著破敗但仍舊英俊瀟灑。與日本人打仗受傷的他,手術后養傷,在中國滿洲里一間破敗的農民小屋裡向朋友敘述他年輕時和安娜。卡列尼娜夫人的一段傷心情史那麼,也就是說,托爾斯泰讓沃倫斯基在安娜自殺后的1885年,傷心欲碎,主動跑去塞爾維亞打仗送死卻沒有死,編劇和導演讓他時隔20年後,在1904年出現在中國的滿洲里,去為沙皇打「日俄戰爭」,爭奪「中東鐵路」。

慢著!在托爾斯泰原著里,完全沒有這樣的故事,這段情節是俄國編導們為他們偉大的文豪寫的續 「安娜。卡列尼娜」。

 在戰爭中,他的左腿被打斷,送去臨時被用作「戰地收容所」的骯髒的農民土屋裡,頭頂是茅草,睡的是爛乾草,土牆破窗戶,四周是流血的傷兵和痛苦的喊叫。他在這裡,窩在乾草鋪上不能動彈,回憶著美麗的安娜和年輕時與她的那段情事,栩栩如生。這部電視劇就是由沃倫斯基在收容所里的回憶作為線索展開的。他回憶中的安娜除了美麗動人以外,還聰明剛強,甚至有些專橫,讓人難以對付。而托翁原著中那個多情的花花公子沃倫斯基在電視劇里卻是一個純潔專情的好青年,不懂世事只知道愛情,像安娜的小弟弟似地崇拜著她,無條件地愛著她。這對於一個40多歲的過來人,確實是一段美好而痛苦的回憶。

 電視劇中還加了一個刻畫沃倫斯基性格的人物 ---一個長得很像孫紅雷的中國男孩,12歲左右,當地農民的小孩,在俄國人和日本人打仗中失去了父母。小男孩穿一件大人的長棉袍,腰間扎一根草繩,一頂破氈帽,帽子下面兩根大長辮子。他用普通話對沃倫斯基說:「我叫春生。」 他先是在傷兵中乞討,後來不知從哪裡得到一批木製煙斗,就在傷兵中兜售煙斗,非常有禮貌而懂事的孩子。他常常站在院子一角唱唱「小白菜」歌曲:「想起爹娘,淚汪汪喲。。。。。。「。他成了沃倫斯基的朋友,教他說中文」你好「,」很好「。最後,在日本人炮火猛烈轟擊戰地收容所時,沃倫斯基不顧自己的安危和傷痛,到處尋找」春生「,一邊用中文說著」很好「,一邊將他送上馬車逃命。

圖:沃倫斯基躺在病床上,看著窗外的小朋友「春生」

 滿頭灰白頭髮的沃倫斯基最後命運怎樣,劇中沒有交代,只見他滿頭灰白的特寫鏡頭在炮火中晃來晃去,也許陣亡了?不過,最後的這個「前世今生」與安娜。卡列尼娜「已經沒有關係了。

看完電視劇,我不太明白俄國人2017年拍這樣一個續托爾斯泰「安娜。卡列尼娜」的電視劇是什麼意思,與眾不同?人生苦短?世事無常?戰爭殘酷?反對侵略?同情弱者?像前面所說,在這個劇中,主人公好像不是安娜而是沃倫斯基,對安娜的同情好像也轉為對沃倫斯基的同情。

 我有個不太「政治正確」的一己之見:現在的世界和世道,人們的道德觀念和19世紀俄國文豪托爾斯泰所處的時代已經大大不相同。彼時的安娜。卡列尼娜時代,道德觀念保守,女性受約束受歧視,「婦道「嚴厲,安娜在那種社會裡的行為違反道德規範,驚世駭俗,她的死也會震人心靈,博得同情。可是現在的西方世界,道德觀念反轉,女權興起過頭,各種」政治正確「讓人噤聲。以前的」小女人「如安娜者,需用性命去挽救」大男人「的愛情,而現在時興的大姐大嬸飛撲」小鮮肉「卻有些令人難堪。於是乎,對沃倫斯基這樣的」小鮮肉「的同情,使得托爾斯泰的後代文人,對他的名著來了這樣一個改編和續集,錦上添花也好,狗尾續貂也好,畫蛇添足也好,各自評說。

 整部作品不錯,人物,演技,場景,高清技術,21世紀的,第一流。建議去網上看看。可惜是俄語字幕,讀過原著的人,看起來應當不會太費勁。

鏈接在此: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bd1RKI5szc&list=PLFwn5mqJn1suPy8oVJUF0t7OEWJXW2wdt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6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6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5 個評論)

回復 綠野仙蹤 2018-1-22 17:38
原來在國內看過李梓配音的,不知是哪國拍的,相當不錯。。
回復 諧和。 2018-1-23 08:27
綠野仙蹤: 原來在國內看過李梓配音的,不知是哪國拍的,相當不錯。。
應當是1997年的英國版或者是2012年好萊塢版吧?猜的。前者最好,後者最差。我都是看的英文版,不知國內翻譯版是哪一個   好像還有一個歌劇版,不過我還沒有查到。
回復 Duffy 2020-4-13 21:41
諧和女:

您好。 很長時間沒有到村裡來了,最近偶然才看到您的這篇Long time ago的作品, 很高興認識您這位同樣是喜歡安娜*卡列尼娜「,同時又喜歡「第二圓舞曲」的朋友。很同意您的看法:97版英國蘇菲*瑪索主演的安娜是所有十幾部「安娜*卡列尼娜」電影中最好的。那些絕世佳人的好萊塢影星們出演的安娜,雖有無限光鮮,和無與倫比的演技,但是, 只有蘇菲*瑪索的眼睛讓人一看,就是托翁原創的絕佳造型和最理想的神似。

不過,在97版里,您所說的電影中那場著名的舞會,採用的是柴科夫斯基的芭蕾舞劇《天鵝湖》中的《天鵝圓舞曲》,而不是肖斯塔科維奇著名的「第二圓舞曲」。奇妙的是,我曾經看到過一個關於「第二圓舞曲」視頻,視頻中正是蘇菲*瑪索和沃倫斯基在劇中的舞會表演。那是我所聽過的最優美的「第二圓舞曲」和見過的最震撼的圓舞曲舞蹈。我不知道是不是後來有人把兩者Pose到一起的。我原以為,圓舞曲大王施特勞斯已經把圓舞曲發揮到極致,繼施特勞斯之後, 不可能有人把」維也納森林的故事「再超越了,但是肖斯塔科維奇的」第二圓舞曲「,可以說是集大小施特勞斯父子三人的所有圓舞曲作品的精華,匯聚在一首之中的傳世之作。它真無愧於被稱為「The Second Waltz」。因為世界上,從沒有過The First Waltz。有趣的是,」第二圓舞曲「,原名「肖斯塔科維奇」第二爵士樂組曲「。人們絕對想像不到,創作出列寧格勒保衛戰交響樂,帶著一副學究式圓框眼鏡的肖斯塔科維奇,會創作出什麼」爵士樂「。其實,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美國爵士樂團訪問前蘇聯,曾掀起一批蘇聯爵士樂團的興起,當時年輕的蕭斯塔科維奇,曾為爵士樂團創作過一組爵士樂曲,短暫的風靡之後,這種資產階級音樂及其作者,受到嚴厲的批判。

二十年後,有一位大提琴演奏家,非常喜歡組曲中的,后被稱為」第二圓舞曲「的曲目,把它改編成大提琴曲,並且想當然地稱之為第二爵士樂團組曲,(其實,它與爵士樂已經毫不相干)一下子出了大名。後來,又被英國管弦樂團介紹到世界,仍然沿用此名稱,直到70年後,人們才發現真正的肖斯塔科維奇的第二爵士樂團組曲的原稿,但是因為這首圓舞曲太有名了,於是只好將錯就錯,(正如人們所說,名人的錯誤不能叫犯錯,那叫創新)但這首圓舞曲仍被廣泛稱為」第二爵士樂團組曲「。直到1956年才被正名為The Second Waltz, 並被許多電影採用作為電影音樂(最著名的是湯姆*克魯茲和妮可*基曼主演的」Open Eyes Shut「)。

第二圓舞曲在每個段落的配器上,都採取不同的樂器組合。把單簧管,低音提琴,法國號的音域,特色發揮得淋漓盡致,。在演奏上,把小提琴的彈弓,跳弓,撥弦發揮到無與倫比,不但音色差距強烈對比,配以震撼的輕重交替,加之許多恰到好處的升降音轉換,以及兩處夢幻般的變調,給人以無限的想向空間。拉管號的滑音,以及配弱音器的小號,又給人以嬉皮搖滾,玩世不恭的感覺。(也只有此處,才和爵士音樂骨子裡有那麽一點兒相通)

每次,在不同的環境,不同的心境,聆聽不同的樂團和指揮家的演奏,都會有完全不同的感受。如果你在音樂中聽到了熱情奔放,飛翔跳躍,那你就基本超越初級理解了,如果你感受出了情感壓抑,如泣如訴,那你就屬於中級享受了,如果你還進一步領略到滑膩輕佻,淫慾瀰漫,那你就屬於最高級領悟了。難怪那部瀰漫淫慾,充滿夢幻般的著名電影「Open Eyes Shut",片頭和片尾,兩次把它作為背景音樂。
回復 諧和。 2021-4-15 23:24
Duffy: 諧和女:

您好。 很長時間沒有到村裡來了,最近偶然才看到您的這篇Long time ago的作品, 很高興認識您這位同樣是喜歡安娜*卡列尼娜「,同時又喜歡「第二圓舞曲
Duffy朋友,

我已經好多年沒來倍可親了,今天來搜索我的舊文章,發現時過三年多,你給我的短文一個這麼高水平的回復,真的很感動。想來你是這方面的專業人士,向你學習。

你這麼一講,我又要回去聽聽這首肖斯塔科維奇的不朽名作了
回復 Duffy 2023-3-8 14:34
諧和。: Duffy朋友,

我已經好多年沒來倍可親了,今天來搜索我的舊文章,發現時過三年多,你給我的短文一個這麼高水平的回復,真的很感動。想來你是這方面的專業人士,
諧和女:

您好。一晃,我 也是三年來首次回村一瞥,見到您的回復,其實,無論對電影,還是對音樂,我都只是個初級愛好者。有史以來12部「安娜.卡列尼娜」影視劇,您就已經看過8部,足見您不是一般的愛好,而是潛心研究了。
您現在還在村裡嗎?還是另謀高就?很想再看到您的作品 。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3-29 19:03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