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天人之際話教條--羅素與基督教神學的對立ZT

作者:sousuo  於 2012-12-7 21:43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網路文摘|已有3評論

玄野

羅素是一位數學家,也許是唯一獲得諾貝爾獎的數學家,他最為著名的成果是羅素悖論。與史上諸多偉大的科學家如牛頓愛因斯坦等人相似,經歷了青少年時代在某個狹小文化範圍的尖端成就,中年以後的羅素將時間基本放在哲學思考,宗教批判和信仰追求領域上。羅素在基督教範圍內名聲甚隆,倒不是他對宗教有何貢獻,而是因為他對基督教的批判而成為教廷和教會眼中的第一反面典型。歐洲人對自己在中世紀的苦難是刻骨銘心的,就象當代中國對文革之類的運動一樣,所以羅素對宗教的狂飆批判也就贏得了許多歐洲人的贊同,於是就有了這位唯一的作為數學家的諾貝爾獎獲得者。一個偉大的文化必然是具備充足反省能力的文化。羅素對其本文化的宗教批判雖然過激,但也是歐洲文明的重要元素。我十分欣賞敬仰羅素的哲學造詣,但在此處不談此位先賢的成果,而只分析他在宗教問題上的偏頗。

羅素的偏頗根源首先在於上世紀的世界歷史大潮。二十世紀是科學與技術應用迅猛發展的時代,同時也是自然生態急速惡化的時代。物質至上與人類自我中心是最為顯著的表現,更簡單的說,就是人被慾望所驅使。因為這個時代中人從自然界掠奪資源的能力爆增,人們習慣於奢談對大自然的征服。當然,這種錯誤的根源在於西方文明的單面發展,人對自己在自然界中的定位出現幻覺。西方世界,包括絕大多數科技成果在內,將人看作是獨立於自然之外的開放系統,自己因為生活需求可以對自然界隨意改造踐踏。實際上,人對自然的關係並沒有改變,依然是如中國文化所定位的,人是自然生態中的一個環節而已。因此,人類在二十世紀中對自然犯下的累累罪行最終都要危害到人類自己頭上。

當我們反觀自身的現代史而發現既往的荒謬時,人們開始向傳統宗教與信仰回歸。這個過程註定是坎坷的。許多人因為現代的各種危機而徹底將現代哲學思考拋棄,完全退回到古代宗法時期的教條中去,各類迷信各類神靈統治了一切。另外一些人則因為對這些靈異事件的排斥而全盤否定傳統宗教。其實,如果我們追溯古代聖賢而不是將宗教等同於一二教條就會解決這種宗教哲學層面上的尖銳對立。在各大宗教的最高聖人那一層面,哲學信仰與當代科學是一體而沒有矛盾的。

否定傳統宗教,質疑古典信仰,是當代人過分倚重科學和邏輯推理的必然結果。實際上,科學的推動只是人類發展的動力之一,另一個動力就是信仰的虛靈牽引。信仰領域的思維方式與科學不同,多是直覺與靈感。很多人以局限視野的邏輯思辯去評判開放視野的靈感直覺,從而自命清高地認為當代的科學無所不能,或者具有無所不能的光輝前景。當他們發現竟然有那麼多的聖言超出科學邏輯之外時,他們的解釋不是科學的局限,而是聖人的荒謬。於是當代人從對教條與靈異的顛覆,發展到了對聖人的輕蔑甚至摒棄。

羅素對宗教的誤解是當代典型,其宗教觀點對世人影響巨大。羅素在其名著<西方哲學史>中對科學哲學與宗教做了一個相對籠統的定義:"一切確切的知識--我是這樣主張的--都屬於科學;一切涉及超乎確切知識之外的教條都屬於神學。但是介乎神學與科學之間還有一片受到雙方攻擊的無人之域,這片無人之域就是哲學。思辨的心靈所最感興趣的一切問題,幾乎都是科學所不能回答的問題;而神學家們的信心百倍的答案,也已不再像它們在過去的世紀里那麼令人信服了。"顯然,羅素對宗教與神學的定義過於偏頗了。基督教的教條不是超乎確切知識之外的東西,而是基於確切知識之上,在長遠和整體價值上必然會對人類起到積極作用的東西。這樣的教條並非產生與某人的一時之選,而是人與社會的自然本性通過多層次多渠道的直接與間接作用確立下來的最佳生活方式。

西方哲學家對神學的批判雖有過激之嫌,但主要原因還在於基督教自身的錯誤。基督教神學來源於兩個完全不同的文化--希伯來和古希臘。一神論教條的不容置疑和理性主義分析的孜孜以求融合一處,結論的先入為主和分析過程的明察秋毫對神學家是巨大的折磨。同時,神學家們還有證明耶穌絕對權威神聖的使命,這令神學家們不得不用盡所有抽象玄思的工具。教條本具有簡明的現實意義,摩西為便於推行,就蓋上了耶和華的印章,這教條和現實之間的自然聯繫就被切斷了,而換以神聖的不容分析的色彩。一神論與理性主義融合成基督教神學,其結果十分複雜。從負面效果上看,這造成神學的永恆焦慮。教條的神聖化造成了宗教教條人為捏造的假象,從而成為近現代哲學家的主要攻擊靶子。從積極意義上看,這也的確促進了自然真理向人類的逐步深入顯現。一神論和理性主義二者對於當代科學的存在是缺一不可的。

僵化的教條往往製造麻煩。但頗值得思考的是,各偉大宗教的教主往往沒有教條傾向,他們的本意並非創立什麼宗教,甚至身體力行地反對權威與教條。摩西立約十誡,是方便猶太人遵行的教條。但是到耶穌那裡,他卻要捨命破除那些僵化的教條,只強調愛神愛人這兩大誡命。這與孔子的忠恕異曲同工。至於日後基督教何以變得那等僵硬,就只能說是耶穌的遺憾了。孔子因材施教,法無定法,必求透人心靈,不用有限的語言為無限的自然確立生硬的定義。如果我們設身處地地還原理解孔子與門徒的交流場景,會被孔子教學的生動活潑所感染,斷非後世人所附加的等級感強烈的孔夫子形象。佛陀作為一個教師遊歷印度,也斷沒有立約立教條的傾向,而後世衍生出無窮齋戒,就是無奈了。

既然教條製造麻煩又歪曲了聖人本意,為什麼還要教條呢?而且古今中外各個國家民族總在周而復始地重蹈教條覆轍。其中必然存在教條賦予人們的巨大方便。宗教是對人信仰追求的關照。人們無法輕易得到明確信仰的情況下,為達到有信仰的好處,宗教教條是代用工具。人們在現實生活中對各種複雜情況不經過慎密的推理思考而能及時做出長遠意義上的正確反應,不外乎兩種途徑,或者用教條來決定自己的行為,或者內心靈魂已經具備了足夠諧和一體的智慧,用一種本能式的方法來應對。后一種情形是信仰與智慧通達的境界,史來達者寥寥。而最普遍的情況是遵循道德規範或者宗教教條。儒家所說聖人修道立教便是這層意思。各大教主如孔子佛陀耶穌等,其所教誨多發人靈命,自不用教條。數代之後,靈命漸暗淡,遂有諸般教條興起。這就是中庸所言"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當然這裡的"道"不是道德經的天道,而是泛指人的生活方式--人道。教條只在人道,基督教神學的焦慮就因為混淆了簡明的人道與玄妙的天道。

當然,人類歷史向前邁出一大步之後,都必須用很長的時間做細緻的調整,如今正是二十世紀物質生產大發展之後的必需調整時刻。辯證唯物主義,物質至上,過度關注慾望層面的平等,和科學與應用技術的迅猛發展,等等諸問題,最終導致人類的掠奪式開發。羅素等既往先賢在那樣的歷史背景下對宗教做出那樣的評價是正常的。對宗教的批判導致了文化界整體在信仰層面的粗陋。作為邏輯分析學派,羅素顯然對邏輯和理性之上的通天之孔重視不足,從而導致了他忽視了宗教的追求在於信仰,從而對宗教教條錯誤定位。

宗教是教條,但是這些教條的來源是什麼?絕對不是宗教聖人們心血來潮自己杜撰的東西,而是充滿了巨大的智慧。因為這些教條的存在,即使人們沒有能力尋找到最真切的信仰,無法理解真實的神,卻也能夠通過遵循教條來完善個人精神,達成個人的也是人類精神整體的最佳利益。宗教是人關照精神的捷徑,雖然並非理想的道路。

限於篇幅,不對具體的宗教教條一一分析,簡單舉例拋磚引玉。為什麼儒教要求人們行孝道,為什麼基督教要求徒眾處理好鄰里關係?這不是人們在某個時刻選擇了這樣的生活方式,而是人的自然屬性和世界的自然狀況限定了人必須走這樣的路,否則就是滅亡。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1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1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3 個評論)

回復 fanlaifuqu 2012-12-7 22:31
很聰明有獨特見解的偉人!
回復 iamcaibird 2012-12-8 14:58
羅素對宗教的批評完全是客觀冷靜理性的,而追討所謂羅素的偏頗的根源,其實是無法面對其理性批判,只能追究其歷史淵源。
回復 sousuo 2012-12-9 03:59
大家批判的都是自己理解意義上的宗教,而宗教自己的言說,其實批不批都沒有意義,因為它從來沒準備和任何人討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18 04:05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