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楞嚴 「雖成九次第定。不得漏盡成阿羅漢」 經文之初探

作者:真源湛寂  於 2012-4-26 22:12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真源湛寂|通用分類:信仰見證|已有22評論

關鍵詞:滅盡定, 阿羅漢

經云: 佛告阿難。世間一切諸修學人現前雖成九次第定。不得漏盡成阿羅漢。

很多網友對此有困惑, 疑點在於, 行者既然證得九次第定, 滅盡定,  乃三果以上, 也就是至少要四果羅漢。

《大乘百法明門論直解》
滅盡定者。三果以上聖人。欲暫止息受想勞慮。依於非想非非想定。遊觀無漏以為加行。
乃得趣入。入此定已。前六識心及心所一切不行。第七識俱生我執及彼心所亦皆不行。
惟第七識俱生法執。與第八識仍在。不離根身。依此身心分位假立。
《百法明門論纂》
言滅盡定者。六識王所已滅。及七識染分心聚皆悉滅盡。乃此定相。
問。此二定差別如何。
答。修無想則作出離想。謂外道修有漏定。伏住想心不行。如夾冰魚。如石壓草。不知微細生滅。命終生無想天。得四百九十九劫中想心不行。此無想唯屬外道所修。
而滅盡。乃作止息想。謂二乘修無漏定。六識不恆行心聚。與七識染分恆行心聚。皆悉不行。故滅盡唯屬四果聖人。故不同耳。
但是, 為什麼佛卻說是 《不得漏盡成阿羅漢》?

我為大家細細道來。

首先, 看看經文:

爾時世尊。開示阿難。及諸大眾。欲令心入無生法忍

於師子座,摩阿難頂,而告之言:如來常說諸法所生,唯心所現。一切因果,世界微塵,因心成體。阿難,若諸世界,一切所有,
其中乃至草葉縷結,詰其根元,咸有體性。縱令虛空,亦有名貌。何況清凈妙凈明心,性一切心,而自無體。若汝執吝,分別覺觀,所了知性,必為心者。此心即應 離諸一切色香味觸諸塵事業,別有全性。如汝今者承聽我法,此則因聲而有分別。縱滅一切見聞覺知,內守幽閑,猶為法塵分別影事。我非敕汝,執為非心。但汝於 心,微細揣摩。若離前塵有分別性,即真汝心。若分別性,離塵無體,斯則前塵分別影事。塵非常住,若變滅時,此心則同龜毛兔角,則汝法身同於斷滅,其誰修 證,無生法忍。

即時阿難,與諸大眾,默然自失。

佛告阿難。世間一切諸修學人,現前雖九次第定,不得漏盡成阿羅漢,皆由執此生死妄想,誤為真實。是故汝今雖得多聞不成聖果

阿難聞已。重複悲淚,五體投地,長跪合掌,而白佛言:自我從佛發心出家,恃佛威神。常自思惟,無勞我修,將謂如來惠我三昧。不知身心本不相代。失我本心。 雖身出家,心不入道。譬如窮子,舍父逃逝。今日乃知雖有多聞,若不修行,與不聞等。如人說食,終不能飽。世尊,我等今者,二障所纏。良由不知寂常心性。惟願如來,哀愍窮露,發妙明心,開我道眼。


各位大德, 行者看清楚。 佛此段經文開示的目的, 是「欲令心入無生法忍」, 非為小乘極果。 無生法忍, 乃不退轉地之菩薩
 《楞嚴經長水疏》曰:「真如實相,名無生法。」, 忍者, 智慧也。 無生法忍者, 真如之智也。 四果人遠未通達此智, 謂之有漏!
所以, 楞嚴的這段經文中所說的不得漏盡成阿羅漢,並非指小乘四果羅漢, 而是指佛果, 即大阿羅漢。
其次, 請看各位古德對這段經文的解釋:

首楞嚴經疏序
長水沙門子璿集

佛告阿難。世間一切諸修學人現前雖成九次第定。不得漏盡成阿羅漢。

四禪四空。及滅受想。名為九定。通名次第者。若入禪時。智慧深利。能從一禪入一禪。心心相續。更無異念可間雜故。然修此定。能成無漏。今 言不得漏盡者。乃通指世間有漏心修欲界未至及四禪四空定耳。凡夫修禪。多生味著。隨禪感果。不出三界。故非無漏。非別指於滅盡等九。亦可別斥前之九定。雖 通無漏。俱是不了。問既修此定。能得無漏。何故經雲不得漏盡成阿羅漢。答此明不得大乘阿羅漢也。纓絡經中。初歡喜地名鳩摩羅伽。秦言逆流。乃至七地名阿羅 漢。秦言過三有。故知。今言不得漏盡。乃指不斷二障之漏不證大乘羅漢也。況究竟無學。佛地始稱。故佛三號有阿羅訶也。



大佛頂首楞嚴經疏解蒙鈔
海印弟子

佛告阿難。世間一切諸修學人現前雖成九次第定。不得漏盡成阿羅漢。

〔長慶說文〕涅槃雲。九種三昧。所謂九次第定。 四禪四空。及滅盡定【疏】九定通名次第者。智慧深利。 能從一禪入一禪。心心相續。更無 異念。可間雜故。 (〔釋禪門次第雲〕行者定觀之法。修練既熟。能從一禪心起。次入一禪。心心無間。不令異念得入。 乃至滅受想定。名九次定。亦名鍊禪) 然修此定。能成無漏。今言不得漏盡。 乃通指世間有漏心。修欲界未至。 及四禪四空定耳。凡夫修禪。多生味著。隨禪感果。不出三界。 故非無漏。非別指於 滅盡等九。亦可別斥前之九定。 雖通無漏。俱是不了。問。既修此定。能得無漏。 何故云不得漏盡。成阿羅漢。答。此明不得大乘阿羅漢也。 纓絡經中。初歡 喜地。名鳩摩羅伽。秦言逆流。 乃至七地。名阿羅漢。秦言過三有。故知今言不得漏盡。 乃指不斷二障之漏。不證大乘羅漢也。 況究竟無學。佛地始稱。故佛 三號有阿羅訶也(〔私謂〕長水初解。 不依台家法界。除滅盡定。而指欲界未到地定。及四禪四空為九。次解。則別明九次第定。雖已得滅受想定。 不得漏盡成 阿羅漢。准妙玄及四教義等文。阿羅漢不得滅盡定者。但是慧解脫。得滅盡定者。名俱解脫。釋籤雲。 得滅盡定。但名俱解脫人。以未修緣念處。終非無〔疑〕解 脫也。慧俱並小。無〔疑〕乃名大阿羅漢。 此言不得漏盡。似正明俱人。但得滅盡定者也。涅槃師子吼品。明奢摩他。復有九種。所謂九次第定。 四禪四空及滅 盡定三昧。證知此文。是明奢摩他中九次第三昧也。又下經四空天人。不能成阿羅漢者。即九次第定中。 從非有想非無想。入滅受想定者也。與第九卷天趣。階位 相通。張無盡謂不必廣引。亦不違長水次解耳)。 
(△〔融室雲〕四禪四空。凡夫禪定。滅受想定。小乘禪定。故皆不得漏盡聖果)。 
(○〔引證〕〔惟識第七〕滅盡定者。 謂有無學。或有學聖。已伏惑離無所有貪。(無所有已下諸貪滅)上貪不定。(已上貪未滅也) 由止息識想作意為先。令不恆行六識。恆行染汙第七。心心所滅。(上二識俱不行)令身安和。故亦名定。由偏厭想受。 故名滅彼定)。 
(△〔顯揚第一〕滅盡定者。謂已離無所有處。或入非非想處定。或復上進。入無無想定。或復上進。 由起暫者想。作意前方便故。止息所緣。不恆行心心法滅。及恆行一分諦心心法滅也)。
皆由執此。生死妄想。誤為真實。是故汝今。雖得多聞。不成聖果。 
【疏】若了真實。達法界性。見與見緣。似現前境。 元我覺明。終不誤執生死根本。以為真實。由是不辨。 認妄為真。久處輪迴。不成聖果。然阿難亦得初果。 以未究竟。故云未得。若入大乘。故無所惑(按阿難已入預流。 教有明文。疏雲已得初果。可訂近師之謬)。 
(○〔私謂〕此中結過之文。結歸九次第者。 蓋專指第九定之滅盡定也。由前文雲。縱滅一切見聞覺知。內守幽閑。猶為法塵分別影事。內守幽閑者。小乘修定。 灰心滅智。 求證涅槃之行相也。在獨散位。六識不行。息滅見聞覺知。趣進乎四禪四空。上進不已。不過得滅盡定而止。 滅盡定之行相。能令六七二識。心心所 俱滅。終不能斷盡二障。作無漏大阿羅漢。則所證之果。 即內守幽閑之極位。所滅盡之受想。亦滅盡一切見聞覺知之頂地而已。故曰滅盡定。亦曰二乘滅盡定。肇 公曰。 小乘入滅盡定。大乘入實相定。經言未得漏盡。剋指小乘滅盡定而言。即上文所謂諸修行人。不能得成菩提。 乃至別成聲聞緣覺等。錯亂修習者。是也。 若知奢摩他路。得首楞嚴大定。能出生死。則八定九定。 皆屬邪定。此如來所以克責行人。誤為真實也)。 
([○@║]二破妄見顯真見。躡上破妄顯真科中第二子科。 從此去盡第二卷破和合經文。是中生起第三約破計執廣辨見性。又為母科)。 
([○@(│*?)]生子科二)。 
([○@│]一略示見性惟心。 二廣約諸相辨釋。第二科又生起母科三)。 
([○@(│*?)]一對境粗明真見。二破倒漸明真見。三約緣廣顯真見。 第三科文重生母科四)。 
([○@(│*?)]一顯緣心非性。二示真見無還。三約體用重明。四就疑難廣破。第四科下生起子科五)。  
([○@║]一破見性縮斷疑。二破見性離身疑。三破因緣自然疑。四破見見非見疑。五破和合非合疑。 齊此破妄見顯真見一科方盡。上來正顯心見以破顯。本分中大子科。亦盡於此)。 
([○@║]〔疏〕二破妄見明真見者。由前佛問入道發心。遂答因睹如來勝相。由眼觀見。心生愛樂。洎乎舉拳再問。 復雲耀我心目七處徵詰。三疑拒抗。但且 論心。未言其見。蓋心為萬法之源。見為六根之首。心有真妄。 見具正邪。故前破妄心。顯如來藏。即一真法界。離緣絕相。是所觀境。境既已說。次明能觀之 智。智即是慧。 慧用差別。說名為見。見有正邪。故須料揀。故下文雲。惟願如來開我道眼。得清淨眼等。此蓋先體後用。 法如是也。然體用二法。不相捨離。 體是即用之體。用是即體之用。故前後經文。明心則約見而辨。 顯見則就心而論。故知一法。義分二也)。 
(△〔天如雲〕上破妄心竟。此破妄見。以至會見歸真也。妄心本。無自性。 依真發現全體即真。所謂破無所破。無明即明。真無別真。一念即是。如鏡現像。全 像是鏡。此經之圓旨也。 佛言不知常住真心。用諸妄想。又言執此生死妄想。誤為真實。妄想果非真心耶。若根利惑薄者。了達妄想之體。 直下便是真心。是猶 因像悟鏡。無像而不是於鏡。因鏡悟像。無鏡而不具於像。阿難示迷。大似不識鏡體。 即認去來之像。執以為鏡。故假重重破斥。掃蕩物情。以會妄而歸真也。文 三)。 



大佛頂首楞嚴經正脈疏
京都西湖沙門 交光真鑑述

佛告阿難。世間一切諸修學人現前雖成九次第定。不得漏盡成阿羅漢。皆由執此生死妄想誤為真實。是故汝今雖得多聞不成聖果。

前文普判眾生誤認科雲。一切眾生。生死相續。 皆由用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輪轉。 自判後即乃備破三迷。破迷已畢。故此仍以結歸前判。 以原其文也。世 間諸修學人。即前一切眾生。非但指於界內。 如此經以三賢四加尚名世間。 詳下文正指凡外小乘。而意該於權教菩薩。九次第定。 謂四禪四空加滅受想。小乘 法中。前八凡位所成。 第九無漏聖位所成。今雲不得漏盡成羅漢者。當知。 彼所謂無漏聖位。皆一時權許誘進而已。法華破雲。 汝當觀察籌量。所得涅槃非真 實也。既非真涅槃。 豈名真漏盡乎。故長水謂十地為漏盡羅漢。無可疑也。 極理而言。權教之佛。亦非以尚在圓之二行而已。 皆由下二句。正歸判辭。即前用 妄想而有輪轉也。 由是知前生死必兼變易。輪轉亦帶涅槃也。 末歸阿難。意猶可見。蓋小教許四果皆聖。阿難已登初果。 而謂非聖。豈破初而獨存於四乎。  決定以十地方為分證之聖果矣。此即破第五界外取證心也。斥破所執妄心以開奢摩他路已竟。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卷第一文句
明菩薩沙彌古吳智旭

佛告阿難。世間一切諸修學人現前雖成九次第定。不得漏盡成阿羅漢。皆由執此生死妄想誤為真實。是故汝今雖得多聞不成聖果。

九次第定者。四禪四空。並滅受想定為第九也。前之八定。惟是有漏。從有頂處。遊觀無漏。能令染末那相應之受想伏而不行。故名滅受想定。三 果聖人能入此定。亦名非學非無學定。 以其伏第七識俱生我執。故名非學。以出定時。非非想天一分微細我愛猶存。故名非無學也。由此非非想愛未斷。所以不得漏盡成阿羅漢。而非非想愛。亦即是此生 死妄想而已。又復應 知生死妄想。本無真實。如繩本非蛇。凡夫誤以為真。實而堅執之。故有三界分段生死。如乞丐之喜以為蛇。二乘誤以為真實而苦斷之。故有出界變易生死。如孩孺 之怖以為蛇。惟圓頓行人。了達妄想無性。則不生貪著。不須斷除。而狂心頓歇歇。即菩提矣訶。雲不成聖果。明知未證初果。舊雲證初果者謬也。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通議
明南嶽沙門憨山釋德清述

佛告阿難。世間一切諸修學人現前雖成九次第定。不得漏盡成阿羅漢。皆由執此生死妄想誤為真實。是故汝今雖得多聞不成聖果。

議曰。阿難一向誤執妄想六識攀緣之心為真心。 今被佛呵遂驚怖自失。乃以無心同諸土木為問。 世尊真慈欲令阿難大眾心入無生。恐其失措。乃摩頂撫慰。略示 其真而告之曰。汝何自疑無心同土木耶。如來常說諸法所生唯心所現。一切世間依正因果因心成體。此真心也。汝何不悟。且世界所有至微之物皆有體性。縱令虛空 亦有名貌。何況清淨妙淨明心為一切心之性而自無體耶。真心有體而汝不悟。但執分別妄想以為真心。豈不謬耶。若汝執吝此分別心為真心者。若果是真心即當離諸 六塵別有全體乃是真心。今離塵無體非妄而何。且如汝今承聽我法此則因聲而有分別。若我無聲則汝心亦無。此正緣塵分別之心。乃第六識分別妄想之心。塵亡而心 亦滅矣。此句正破想蘊無體以顯六識虛妄。下句帶顯七識非真。意謂不但六識分別妄想非真。縱汝滅卻一切見聞覺知六用不行內守幽閒猶為法塵分別影事。此正七識 執自內我為意識之根。正是生死根本。又豈可以認為真乎。佛意將破行蘊滅第七識故預以此句為張本。然我非斥汝所執者定非心也。但是妄想非真心耳。故令微細揣 摩。離塵有體即可許是汝真心。若離塵無體塵滅而心亦隨滅同於龜毛兔角矣。如此則法身同於斷滅。其誰修證無生耶。阿難被破妄想不真則失其固有而了無歸宿故默 然自失。世尊總斥其非曰諸修行人雖成九次第定不得成阿羅漢者皆由執此妄想誤為真實。是故汝雖多聞不成聖果者職此之由也。阿羅漢但滅六識得出三界。以此印定 足知是破想蘊。 前破妄心。後破妄見。


總結各位古德的註解, 稱四果羅漢位為無漏, 乃是一時方便權益的說法。 在楞嚴經中, 宗趣乃證得無上佛果, 所以佛說, 四果羅漢相對於證無生法忍的行者來說, 還是有漏啊!

這段經文的關鍵詞是:

欲令心入無生法忍 。。。
其誰修 證,無生法忍 。。。
現前雖成九次第定,不得漏盡成阿羅漢,皆由執此生死妄想,誤為真實。是故汝今雖得多聞不成聖果。

末學獻醜, 歡迎佛門各位大德行者斧正。

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

附言: 此篇文章的緣起是近來「天鑒」網傳出的關於非議凈空法師的一篇文章, 名為:

凈空邪師誹謗佛陀的「四禪八定」「都沒有智慧,出不了三界」

對此, 在下在論壇中曾撰文反駁:  說說四禪八定

摘抄如下:

先抄一段書, 說說四禪八定的定義。 看不懂的, 自己再去補補課。

四禪(梵語catvari-dhyanani),又作四靜慮、色界定。即色界天之四禪。色界天之四禪與無色界天之四無色定,合之而成八定,故知八定包含四禪。

四與八並舉者,蓋色界與無色界相對,則在色界為「禪」,在無色界為「定」;若以色界、無色界相對於欲界之「散」,則色及無色二界,皆稱為「定」。故合色界 之四禪定與無色界之四無色定,而稱之為八定。又若區別色界與無色界之禪定,則色界之禪定「定、慧均等」,無色界之禪定,其相微細而「定多慧少」。
四禪天(梵名 Caturdhyanabhumi)又稱四靜慮天、四靜慮處、四生靜慮、生靜慮。指修習四禪定所得報果之色界天,或指居於此界之眾生。即色界之初禪天、第二禪天、第三禪天、第四禪天。

八定,定即收攝散亂之心而歸於凝然不動之狀態。色界、無色界各有四定,故稱為八定。何等為八定?一、初禪天定。二、二禪天定。三、三禪天定。四、四禪天定。五、空處天定。六、識處天定。七、無所有處定。八、非想非非想處定。


簡單說,往白了說, 四禪八定就是修定。 比如, 你盯著一個杯子, 把念頭專註在杯子上, 這樣過幾分鐘, 假如沒有其他妄念生起, 恭喜您, 您修成了幾分鐘的杯子定。 所謂的四禪八定, 和這個杯子定, 沒什麼本質的區別。

大家注意, 這個四禪八定, 是共法。 這是相對與小乘解脫三界而言。 也就是說, 解脫三界之前, 無論您是正法佛弟子, 還是外道邪師, 只要您修這個四禪八定, 在定中所見, 所受, 統統一樣,沒有任何區別。

這裡沒有什麼悲智同學所說的所謂的 「正見的四禪八定」和「邪見的四禪八定」. 為什麼? 因為四禪八定是界內共法, 與解脫三界的智慧沒有直接的必然關係. 也就是說, 四禪八定對於斷三界惑儘管很有幫助, 但是它卻不是必須的.  要斷盡三界惑, 關鍵是有出世的智慧: 如四諦法。

估計版內學凈土的網友不少, 我給大家舉一個例子:

行者 A, 從來不知道有西方極樂世界, 也不知道什麼帶業往生, 也從沒發願要往生極樂世界. 但是, 他看到有人唸佛, 自己也跟著唸. 結果唸的天花亂墜, 無時無刻不是佛號, 巨牛無比. 但是, 他絕不能往生凈土. 因為他沒有這個智慧, 只有定功, 這僅僅是功夫.   這就那個不知道出世法, 而修成四禪八定的外道.

行者 B, 知道有西方極樂世界, 知道什麼帶業往生, 發大願力要往生極樂世界. 但是, 他的定力不如A, 唸佛的功夫不如 A, 但是, 卻可以往生。與四禪八定相比, 這就那個知道出世法, 不修(或者沒修成)四禪八定的正見行者.

所以, 悲智同學在這裡跟自己開了一個玩笑。 他堅持四禪八定與解脫無關, 卻有堅持說有一個《佛陀的「四禪八定」》。  

正確的說法(以斷三界惑為角度)是: 佛陀的四諦法, 因為四諦法不是共法, 乃佛門獨創, 又為出世(三界)所必需, 此時才能說是《佛陀的四諦法》。 而修成四禪八定的行者甚至早於佛陀, 怎麼能說是《佛陀的「四禪八定」》?

更有趣的是, 悲智同學在自己的網站上貼了一篇標題為《凈空邪師誹謗佛陀的「四禪八定」「都沒有智慧,出不了三界」》並加以所謂的批判。  既然四禪八定與解脫無關, 也就是說, 單單修成四禪八定之行者, 不具備解脫智慧, 那麼, 以出三界智慧的角度看, 這個標題所說的「四禪八定」沒有智慧, 應該是正確的啊!

我們現在回頭搞科研, 先不討論悲智同學的大字報了。

話說有行者X, 修成四禪八定之後, 不能解脫三界惑。 於是遍訪明師。 結果, 有一天遇到 絲毫不懂禪定的老者。 老者剛剛從寺院聽佛法回來, 遇到行者X, 於是把聽到的四諦法跟他說了。 行者X 依教奉行。 於是, 依照四諦法, 入1,2,3,4禪, 併入滅盡定, 並修成滅盡定, 斷盡三界惑而解脫。

話說有行者Y,從寺院聽四諦法回來, 然後,依教奉行, 單以慧力, 斷三界惑, 不修禪定, 得慧解脫;  若依教奉行, 修成四禪八定,成滅盡定, 斷盡三界惑而得具解脫。

又, 話說慧解脫行者, 很牛, 但是, 三界惑雖斷, 但是此身不由己。 拖著個死屍, 儘管沒煩惱, 但是也沒神通。 也不知自己何時死。 於是, 儘管他有出三界之名, 卻還得呆在這裡等死。 不過為了獎勵他的智慧, 大家都叫他入有餘涅磐。 呵呵。 有點象小學校里的神童。 明明所有的課程都滿分, 可是還得整天跟著上課, 下課。於是, 他又重新修定, 從杯子定開始, 1, 2, 3, 4 禪, 入滅盡, 成滅盡, 成具解脫行者。以此定力, 的神通。 此時, 知自己的因緣, 可隨時灰身入涅磐, 入無餘涅盤。三界之內消失了, 找不到他了。

所以, 上面說四禪八定與解脫無關, 這是從「斷三界智慧」的角度 – 如凈空法師所說。其實, 四禪八定和解脫還是有關的, 這是從「定能幫助斷三界智慧的生起」的角度。 佛法雲, 由戒生定, 由定生慧。 四禪八定的修成, 有助於斷三界惑。大家都說慧解脫行者不需要禪定力, 其實, 慧解脫行者也需要一定程度的定力。 不然, 佛法的四諦法, 你也懂, 也知道, 請您斷一下三界惑試一試看, 看看能斷嗎?  所以說, 天天蹲馬步不能成為武林高手, 而要成為武林高手, 一定要有蹲馬步的基礎。大家不要小瞧這個四禪八定。

這個話題就到這裡。 下面說說楞嚴經裡面的一段:「世間一切諸修學人,現前雖成九次第定,不得漏盡成阿羅漢」。
先把經文附上, 以便說明:(請注意加色部分)

爾時世尊。開示阿難。及諸大眾。欲令心入無生法忍

於師子座,摩阿難頂,而告之言:如來常說諸法所生,唯心所現。一切因果,世界微塵,因心成體。阿難,若諸世界,一切所有,
其中乃至草葉縷結,詰其根元,咸有體性。縱令虛空,亦有名貌。何況清凈妙凈明心,性一切心,而自無體。若汝執吝,分別覺觀,所了知性,必為心者。此心即應 離諸一切色香味觸諸塵事業,別有全性。如汝今者承聽我法,此則因聲而有分別。縱滅一切見聞覺知,內守幽閑,猶為法塵分別影事。我非敕汝,執為非心。但汝於 心,微細揣摩。若離前塵有分別性,即真汝心。若分別性,離塵無體,斯則前塵分別影事。塵非常住,若變滅時,此心則同龜毛兔角,則汝法身同於斷滅,其誰修 證,無生法忍。

即時阿難,與諸大眾,默然自失。

佛告阿難。世間一切諸修學人,現前雖九次第定,不得漏盡成阿羅漢,皆由執此生死妄想,誤為真實。是故汝今雖得多聞不成聖果

阿難聞已。重複悲淚,五體投地,長跪合掌,而白佛言:自我從佛發心出家,恃佛威神。常自思惟,無勞我修,將謂如來惠我三昧。不知身心本不相代。失我本心。 雖身出家,心不入道。譬如窮子,舍父逃逝。今日乃知雖有多聞,若不修行,與不聞等。如人說食,終不能飽。世尊,我等今者,二障所纏。良由不知寂常心性。惟願如來,哀愍窮露,發妙明心,開我道眼。


注意第一句話,《爾時世尊。開示阿難。及諸大眾。欲令心入無生法忍。》這句話點明了佛陀下面開示的目的, 就是「令心入無生法忍」。無生法忍, 什麼境界? 那是七地菩薩證, 八地菩薩得的境界, 比起四果羅漢, 簡直牛的一塌糊塗。 為啥牛?佛在首楞嚴三昧經中說:
人寧作五逆重罪。得聞說是首楞嚴三昧。不入法位作漏盡阿羅漢。所以者何。五逆罪人聞是首楞嚴三昧。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已。雖本罪緣墮在地獄。聞是三昧善根因緣還得作佛。世尊。漏盡阿羅漢猶如破器。永不堪任受是三昧。


呵呵, 看出楞嚴三昧的宗趣了吧?

接著看一段唯識論:

此染污意無始相續。何位永斷或暫斷耶。
阿羅漢滅定出世道無有。阿羅漢者總顯三乘無學果位。
此位染意種及現行俱永斷滅。故說無有。
學位滅定出世道中俱暫伏滅。故說無有。
謂染污意無始時來微細一類任運而轉。諸有漏道不能伏滅。


這段比較重要, 我們一句句來看:

《此染污意無始相續。何位永斷或暫斷耶》: 這些惑, 染污, 無明等等, 無始以來, 相續, 什麼時候徹底斷絕, 又什麼時候暫時斷絕呢?

《阿羅漢滅定出世道無有。阿羅漢者總顯三乘無學果位》: 阿羅漢成滅盡定, 即可得出世道, 就沒有了。 阿羅漢是指小乘無學阿羅漢, 大乘菩薩和佛, 都稱為阿羅漢。 小心這裡, 可以稱佛, 菩薩為阿羅漢, 卻不能管四果阿羅漢叫佛。 WHY?因為菩薩, 佛都是無學行者故!而四果阿羅漢所知障未斷盡, 相對於無上菩提, 尚屬於有漏, 故不能管四果阿羅漢叫佛。

接著, 分開四果和大乘道論述
《此位染意種及現行俱永斷滅。故說無有》:菩薩和佛永斷惑, 染污, 無明, 因此稱為「無有」;

《學位滅定出世道中俱暫伏滅。故說無有。》: 四果羅漢暫時伏住惑, 染污, 無明, 所以, 也可以說成是「無有」。  注意, 此處是未斷。 僅僅是伏住。

上面這段論講述了阿羅漢的稱呼, 以及斷, 伏業惑的不同位次。

最後, 看二障。煩惱障與所知障 – 不清楚的同學再去補補課。四果羅漢斷盡煩惱障, 但是所知障未斷盡,尚屬於有漏。

行了, 準備工作完畢, 現在說說這段經在講什麼:

佛祖說, 阿難, 我要使你入菩薩道。Blah, blah 一大堆理論。阿難都聽傻了。佛祖接著說, 修行人, 儘管修成滅盡定,超越了三界, 成了四果阿羅漢, 也不可能入大乘菩薩道, 成就無漏佛果。 呵呵, 然後就把阿難搞哭了。  哭是哭了, 他卻知道自己要除二障。

總結一下, 這段經文講述的是大乘菩薩道的修證, 並非講述小乘極果的修證, 否則, 不會提及無生法忍, 法界惑(所知障)

呵呵, 說了這麼多, 該領著還鄉團去找悲智同學了。

悲智同學說:
《三、凈空邪師所說的「阿羅漢所修的是『九次第定』,所以能超越三界。」同樣是大錯特錯的
  阿羅漢能超越三界與是否修的是「九次第定」完全沒有任何關係。所謂的「九次第定」只是在「四禪八定」后加修「滅盡定」,而「滅盡定」既不是無漏,也沒出三界,更沒有從此處入涅槃者。
首先,「滅盡定」不是無漏,與是否無漏成阿羅漢毫無關係。「滅盡定」只是暫時令心心所的功能處於無功用的狀態,並不能真正的斷煩惱得解脫。這種狀態只是與 涅槃相似而已,卻並不是佛教所謂的涅槃解脫境界。譬如,在《楞嚴經》中說:「現前雖成九次第定。不得漏盡成阿羅漢。皆由執此生死妄想誤為真實。」可見,雖 然成了九次第定也不一定能得漏盡成阿羅漢的。


悲智同學看來不是好學生, 人都說四禪八定是共法, 有人說四禪九定是共法嗎?
聽說過哪一個外道修成了滅盡定的嗎?

經云: 入滅正受者,順趣於離、流注於離、浚輸於離。順趣於出、流注於出、浚輸於出。順趣涅槃、流注涅槃、浚輸涅槃

悲智及同學們, 聽說過入了涅盤的外道嗎? -- 除非您把四果阿羅漢定義成外道  --- 這也正是楞嚴經所表述的。

A 凈空法師所說的「阿羅漢所修的是『九次第定』,所以能超越三界。」 沒錯; (小乘法門)
B 佛說「現前雖成九次第定。不得漏盡成阿羅漢「, 也沒錯, 因此之阿羅漢指佛果;(大乘法門)
C 悲智用 B 去說明 A   誤亦!

高興
1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5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6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22 個評論)

回復 sousuo 2012-4-26 23:11
看來學佛首先文言要精,不然還不是歧義橫生。

八戒兄在論壇欺負聖經文字淺白,到處要原文,若修佛,恐怕譯文都看不懂了。
回復 真源湛寂 2012-4-26 23:16
sousuo: 看來學佛首先文言要精,不然還不是歧義橫生。

八戒兄在論壇欺負聖經文字淺白,到處要原文,若修佛,恐怕譯文都看不懂了。 ...
人家欺負你, 你更要好好學習, 然後入理如法地把問題說清楚。

這是激勵你好好學習的一個動力, 不是嗎?
回復 sousuo 2012-4-26 23:21
聖經希臘文,比文言還難呀。

文言,多少有點底子在。

佛教,太難普及了,大眾所謂的佛教,算不得佛教吧。
回復 真源湛寂 2012-4-26 23:23
sousuo: 聖經希臘文,比文言還難呀。

文言,多少有點底子在。

佛教,太難普及了,大眾所謂的佛教,算不得佛教吧。
不用讀希臘文, 也能把問題理解清楚啊!
回復 sousuo 2012-4-26 23:27
八戒不幹呀。
回復 真源湛寂 2012-4-26 23:35
道理講清楚就行了    為什麼非要八戒干啊?
回復 sousuo 2012-4-26 23:37
真源湛寂: 道理講清楚就行了    為什麼非要八戒干啊?
  
回復 笑臉書生 2012-4-27 01:32
拜讀,佛法深大,俗人略解,再拜之
回復 追求永生 2012-4-27 02:46
謝謝真源兄盛情邀請,先來點個卯,再抽時間細讀。
回復 kylelong 2012-4-27 06:35
佛學高深,修行需要心靜。謝謝分享。
回復 禪心如月 2012-4-27 10:19
我極其認真的告訴你:你講這些有何具體用處呢?如來講的明白,前提是已經證入3果菩薩,也就是已經把意生身修成的人。你我是這樣的人嗎?

我經常給身邊的人講,要認認真真把佛學溶入自己實實在在的生活中去,佛法是要具體的出現在你我的生活中,才有真正的活力,可操作性的佛法才是對你我等眾生有現實意義的佛法,不要往玄虛里搞。如果你我一天還生活在飲食男女中,你把這些道理弄得再明白也毫無用處。

我從來不給六祖慧能大師磕頭,僅僅鞠一躬而已,因為他傳出來的法對我沒有任何可操作性。聽著怪令人神往而已。

我的修行就是拿這條老命持佛的楞嚴咒,如來在楞嚴經10卷的最後講的明明白白,我認為這個是對我而言具有可操作性的,具體的,現實的。

不要給咱來虛的,俺是老江湖了,修出5通的人也領教過,統統不如嚴持四大清靜明誨,修持佛頂無上楞嚴神咒的作用大。
回復 真源湛寂 2012-4-27 12:01
禪心如月: 我極其認真的告訴你:你講這些有何具體用處呢?如來講的明白,前提是已經證入3果菩薩,也就是已經把意生身修成的人。你我是這樣的人嗎?

我經常給身邊的人講, ...
那就請前輩給說說如何能嚴持四大清靜明誨。
回復 同往錫安 2012-4-27 13:29
好久不見呀,老朋友~~問好~
回復 真源湛寂 2012-4-27 21:39
大家都好!  
回復 禪心如月 2012-4-27 21:54
您是偏重於教理研究還是實打實的修行呢?如是前者,我們基本不同路。如是後者,我們基本是同一類別。

實修依戒而起,在楞嚴6卷中,四大戒的修法如來講的很透徹,他是人天道和解脫道的分水嶺。我們意根中的污染太重,只能先修起四大戒的粗戒相,尤其是第一誡,你能修起粗大的戒相,已經具有小乘的一定功德。而在意根中斷完,基本是大乘菩薩的修法,一點一點來吧。

7卷中如來幾乎用他的人格作保證來說明楞嚴咒的偉大力量,在我看過的所有經中,還沒見過佛祖講這麼重的話。

如果將這兩者同時修起,至於出家不出家,也就基本是個形式了。

前輩不敢當,我們大體而言都是佛子啊。
回復 真源湛寂 2012-4-27 22:07
那就簡單說說實修。 您是如何嚴持四大清靜明誨的? 能否介紹一下? 謝謝
回復 禪心如月 2012-4-27 23:05
老老實實給您說,意根的清靜不敢講,粗大戒相認認真真在持。我無兒,無女,邊上是清靜法侶。我的佛像供在卧室中,因為我儘管能力有限,但努力在做。你呢?
回復 真源湛寂 2012-4-27 23:22
在下反覆問您關於如何實修之事,

1. 您是如何嚴持四大清靜明誨的? 如何持「粗大戒相」?
2. 您是如何修持佛頂無上楞嚴神咒的?

謝謝!
回復 禪心如月 2012-4-27 23:43
本人已經反反覆復把我持戒的情況認認真真告訴了你,你聽不明白是你的事,(主要是您心裡比較糾結),你還要我怎麼告訴你呢?我都已經告訴了你我的佛像掛在卧室里,你自己不明白乾我何事?!!

楞嚴咒的修法分明修和密修,根本就不是在這種場合說的東西。好了,下了,請無須回帖。


祝早日功行圓滿!
回復 真源湛寂 2012-4-27 23:47
禪心如月: 本人已經反反覆復把我持戒的情況認認真真告訴了你,你聽不明白是你的事,(主要是您心裡比較糾結),你還要我怎麼告訴你呢?我都已經告訴了你我的佛像掛在卧室里,你自己不明白乾我何事?!!

楞嚴咒的修法分明修和密修,根本就不是在這種場合說的東西。好了,下了,請無須回帖。

祝早日功行圓滿!
還是說一句吧。 對不起, 師兄, 看來我有些笨啊。 希望您不要生氣。

因為, 您所介紹的實修, 對於大家有什麼可操作性嗎? 把佛像掛在卧室?
12下一頁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3 12:36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