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美國為何高調反對印度反衛星試驗?

作者:Doug2  於 2019-4-10 12:27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熱點雜談

  今年3月27日,印度總理莫迪宣布印度成功進行了首次反衛星試驗,用導彈擊落一顆高度300km的在軌衛星。並稱這使得印度成為繼美國、俄羅斯和中國之後第四個具備反衛星能力的國家。接著於4月1日印度又成功發射1箭29星.。印度媒體歡呼印度已躋身太空四強。多數國家的媒體也認為,印度的航天技術和實力不可小覷。
  對於印度進行這樣一個規模不大的反衛星試驗,各國媒體和專家學者的意見貶褒不一。但除美國外大體上說來反應是平和的。負面的意見主要是認為「不能排除注水的成分」,「初級水平實驗」,「離武器還有很長一段距離」等等。至於美國,開始時批評印度此舉將「掀起新一輪武器競爭」。這一說法自然太滑稽。美國一直積極進行反衛星試驗,現在又積極籌劃建立太空軍,美國自己才是一直熱衷於「掀起新一輪武器競爭」!後來美國改為在碎片問題大做文章,先是國防部代理部長親自講話批評,后又有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指責印度反衛星試驗製造太空垃圾,說美國至今已探測到400碎片,並正在跟蹤其中60片;這將威脅太空安全和世界各國和平利用空間云云。美國和印度是戰略夥伴關係,二國還訂有軍事協議。印度又是美國「印太戰略」的重要環節,二國在遏制中國這點上是一致的。現在美國如此高調指責一個戰略夥伴(儘管是國防部代長和NASA出面),這在過去是罕見的。
  印度此次反衛星試驗水平究竟如何?美國為何要高調反對印度反衛星試驗?碎片問題為何如此敏感?美俄的反衛星試驗有沒有碎片問題?這些可能是讀者和網友最希望了解的問題。
  美國衛星數量最多,軍隊對衛星的依賴性最大。所以他極力反對其他國家也具有反衛星能力
  截止2018年初,據權威部門統計,全球衛星數量大約有1000顆。其中美國衛星最多,約593顆;中國其次,192顆;俄羅斯135顆。美國的600來顆衛星中至少有三分之一直接用于軍事目的,包括偵察,導航,通信,指揮,導彈預警等等。在歷次海灣戰爭和局部戰爭中美軍的衛星起到至關重要和無可替代的作用,既使美軍嘗到甜頭。也使美軍認識到,萬一衛星失效,海陸空三軍絕大多數武器裝備都會變成聾子和瞎子。
  美國國家安全和空間管理組織委員會有一份報告,內稱當前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像美國這樣依賴空間系統,因此美國必須有能力「保護太空資產免受敵方攻擊」,「使敵方不能利用太空來威脅美國利益」。這和特朗普提出的要組建太空軍,要「美國必須主導太空」是一致的。所以美國不但極力反對別的國家進行反衛星試驗,不允許其他更多國家躋身太空領域,而自己卻不遺餘力在進行反衛星試驗和發展反衛星武器。因為只有把別的國家衛星統統打掉,太空中只剩美國的衛星,美國獨霸太空,對美國言是最安全的,也是美軍和政客們追求的目標。
  美國為了「主導」太空,一直在積極進行反衛星試驗。早期一些試驗,產生碎片比現在的印度嚴重得多多
  早在上世紀60年代初,美國就進行反衛星試驗。1960年10月,美軍用一枚中程導彈,上載100萬噸核戰鬥部,爆炸后能使1000km範圍內衛星都被摧毀。但在附近軌道正常運轉的其他國家民用衛星也嚴重受害。因此立即受到英國首相和很多國家政府的強烈抗議,被斥為「近乎瘋狂的行為」。此後美國的反衛星試驗和武器不敢再公開使用核彈,而改用常規彈頭,採用動能直接碰撞殺傷方式來攔截目標衛星。
  1985年9月13日,美國首次成功地用反衛星導彈擊毀一顆在500多km高軌道上的軍用實驗衛星。導彈由一架在12000米高空飛行的F-15噴氣戰鬥機上發射到太空,並擊中了一顆美國在太平洋上空軌道運行的舊衛星。結果將舊衛星撞擊成數千塊碎片。至今仍在太空運轉。碎片具體數字無從知曉,因為至今只有美國擁有能探測和跟蹤碎片能力的巨型雷達。
  不過美國(和原蘇聯)畢竟技高一籌。經過不斷摸索和改進,美國在上世紀90年代初步解決了碎片問題。據說辦法之一是這種新型反衛星導彈從地面發射,在導彈與衛星遭遇時,展開一張巨大的聚酯板拍打衛星,使衛星內部的儀器失靈,而衛星仍保持完整的外形,從而可以減少空間碎片。所以上世紀90年代美國進行的二次反衛星試驗,只產生284塊碎片。至於原蘇聯,一開始也是每次都產生大量碎片,但由於它基礎科研比較紮實,很快掌握改進的門道。據美國雜誌報道,從1968年至1982年,蘇聯共進行20次反衛星試驗,總共碎片736片。而且不斷減少(可能是有的反衛星高度較低),至本世紀僅剩300片。因此無論美國還是原蘇聯,早期試驗的碎片問題比起印度來嚴重得多多。現在美國指責印度,有「只許州官防火,不許百姓點燈」的味道。
  印度在武器問題上歷來採取獨立自主研製和從多國採購相結合方針。所以美印雖在印太戰略等問題上是戰略夥伴,且訂有軍事合作協議,但單邊主義的美國,從來就對印度這一政策和武器來源多樣化的方針不滿,甚至刻意抹黑。例如印度和俄羅斯聯合研製的布拉莫斯超音速巡航導彈,就是個例子。這種導彈在開始階段曾遇到一些困難而停滯不前。美國就大肆渲染,說布拉莫斯是巡航導彈超音速失敗的一個典型例子。這一說法傳到中國,一些專家還把它寫進科技讀物書內(至今還在)。實際上後來很快就解決技術難關,並定型、生產。至今它是印度海陸空三軍通用主要武器。所以對於國外的宣傳,需要我們多加分析和判別。
  從報道看,印度此次試驗是很謹慎的。並考慮到碎片這一敏感問題,力求負面影響最小。
  碎片問題是反衛星試驗一個敏感問題。目標衛星被擊落後造成大量碎片,對空間大量正常運行的衛星構成威脅,對各國人民和平利用空間構成威脅。因此受到世界各國、團體和人民的反對;同時也反映發射技術不夠成熟。我國於2007年月進行第一次反衛星試驗。反衛星導彈直接碰撞850km高度的衛星將其摧毀。由於是第一次試驗,經驗不足,使導彈和衛星二者頭對頭髮生超高速碰撞,產生的空間碎片很嚴重。據美國空間目標監視網(SSN)稱,它的赫斯台克雷達(Haystack雷達,Ku波段。帶寬2GHz,2012年前號稱具有世界上最高解析度的成像功能)對其中5cm尺寸以上碎片進行編號和長期跟蹤。因為從理論上講,850km高空(基本上是真空)的空間碎片將長期存在下去。
  大家知道,反衛星技術是基於反彈道導彈技術。印度此次反衛星試驗,高度為300km。而根據印度目前導彈、反導和一箭多星等的實力來看,更高的高度應該是不成問題的。所以沒有打更高高度,我認為是印度吸取中國經驗教訓后一種謹慎做法。因為300km是臨近空間,含有極稀薄空氣。對碎片有微小阻力,隨著時間高度有可能逐漸下降,直至墜入大氣層被燒毀。印度科學家自稱,碎片將在45天內全部墜落。此話有一定道理。同時也不至於影響處於400km以上的國際空間站。根據美媒報道,直至目前為止,美軍跟蹤結果發現碎片有400片左右。比我國第一次試驗情況要好。當然更遠好於美蘇當年的結果。
  此外也並非所有碎片都是威脅。據國外專家分析,最需要關心的是1.5-20cm的碎片。因為破片大,破壞力大,5cm碎片碰撞衛星可使它失效,10cm碎片可摧毀衛星。對於小於1.5cm以下的微小碎片影響不大,可以靠衛星自身防護措施來解決,可忽略不計。所以美國的巨型目標跟蹤雷達雖然實際能力可分辨5mm以上碎片,但只對1.5-5 cm以上碎片進行跟蹤和編號。此次美國宣布正在跟蹤印度碎片中的60片,估計這60片碎片尺寸當在1.5cm以上。
  印度現正處在大選前夕。莫迪既要靠反衛星試驗討好選民,又要穩妥以避免出不必要的洋相。所以實驗是謹慎的。他的講話同樣也較謹慎。有的媒體稱他的講話「不能排除注水的成分」,這就是人感到「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不知是指哪一部分注了水?。
  從反衛星試驗到武器研製生產到裝備作戰部隊,還有很長路要走
  我一直認為,所謂太空戰實質上就是反衛星戰。你把敵方偵查衛星,導航衛星,通信衛星統統擊落(或失效),就使對方整個海陸空部隊癱瘓而自行潰敗。所以世界各軍事大國都在不遺餘力開展反衛星試驗,發展反衛星武器。此次印度實驗成功,國內有專家稱,印度的反衛星能力距離真正的反衛星武器要求還有很大的差距。這一說法是完全正確的。但我覺得,用這句話來描述目前世界各國反衛星現狀,或者說激勵我們自己都何嘗不可。我們要使自己成為未來太空戰強國,恐怕得走很長一段路程。例如2007年我國第一次反衛星實驗前,美蘇(俄)二個大國就早已進行幾十次成功的試驗。而且每次試驗產生的碎片都較少。又譬如俄羅斯在2014年11月8日,用裝車的A-235反導反衛星系統,邊走邊發射「弩刀兒」反導導彈,成功攔截一枚衛星目標。但美俄二國專家仍認為目前水平離實戰要求還有差距。都在大力發展用微波和激光殺傷衛星技術;這樣無需碰撞就可使衛星失效;最為理想。但具體實現還有一些關鍵技術需要解決。拿激光技術來說,有人會說目前激光技術已有很高水平,甚至可達生數百兆瓦以上巨大功率,但那是指地面激光武器而言。要把激光武器搬到導彈上或衛星上,用作彈載,星載,應用於實戰,使敵方衛星失效,還有相當長一段距離。所以2018年美國導彈防禦局表態,要大力加強對高功率激光武器的投資。並相信近年內激光技術將有重大突破。我們不能老陶醉於自己是世界老二,國外這些新動向很值得我們密切注意,並迎頭趕上。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5 10:15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