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國記錄: 4,蘇州的交通

作者:新鮮人  於 2013-6-7 23:11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回國記錄|已有56評論

蘇州的交通:

老戴網友說,中國各個城市交通都是一個大問題,蘇州怎麼樣?

 總的來說,蘇州公交系統比較發達,但是由於古城保護的需要,道路無法及時修繕,擴寬。加上最重要的主幹道人民路正在修地鐵4號線,所以古城區交通壓力十分重大,每逢上下班高峰和節假日,城內交通不堪重負;城市私家車數量迅猛增長,又同時是交通和工業樞紐,經常出現交通阻塞的情況。

蘇州的市內交通情況種類繁多,自行車,電瓶車,摩托車,三輪車,公交車,有軌電車,計程車,地鐵,組成了複雜的交通網路。

自行車已經很難得看見,大部分被電瓶車及摩托車所代替。

三輪車價格不比計程車便宜,在找不到計程車又無公交車的地方,也還是一種補充交通工具。(如在宮巷)

公交車是蘇州的主要交通工具,全市共有公交線路265條,不可以說少,而且在非高峰期間坐車,大都能找到座位。為了鼓勵市民坐公交車,蘇州市還發行了公交優惠卡。持卡的乘客乘坐蘇州市區內的所有公共汽車享受6折優惠,乘坐軌道交通享受9.5折優惠。除了觀前街,太監弄,宮巷等少數繁華地區(步行道),幾乎公交線路都可到達。票價也不貴,基本上不論站數一個票價,空調汽車二元,無空調車一元。也很便宜。部分車型為殘障人士專門設計,車輛進站時,車身會向車門打開方向傾斜方便輪椅和其他殘障人士上下車。

但是由於蘇州市民大多比較富裕,私家車擁有量極高。20125月底調查,蘇州已有私家車223萬輛;(蘇E),排名全國第六位。超過杭州:211萬輛;(浙A8、深圳:209萬輛;(粵B9、成都:205萬輛;(川A10、青島199萬輛;(魯B、魯U),在地級市中穩坐第一。

大量私家車無疑增加了蘇州的交通阻塞。如平時從我的公寓處到東山,大概需時間35-40分種。525日我們到東山采批把,來回幾乎均走了近3個小時。汽車幾乎是走不動。

反過來看,地鐵因不受地面車輛的干擾,就快多了。524日我的親戚請我去園區松鶴樓吃飯,(周末,園區有免費彩色噴泉表演。)吃完飯正好欣賞。我就謝絕了他們私家車送我而選擇了地鐵。地鐵從買票,進站,上車全自動化

上圖是地鐵的自動售票,只要識字,人人都會應用。地鐵的兩側各有這樣的自動售票飢四台。

也有座位。運行也極平穩。可惜的是居然站台和地鐵車廂的門卻有約2厘米的差距(站台比車廂門低)。這差距雖小,但有可能使老年人袢倒。

地鐵的出入口,基本不佔新地,或在原來街頭的空處,或是某個公共場所。

這個站的進出口在蘇州文化藝術中心,即所謂的小鳥巢。

這個站也是在幹將路樂橋的一個空檔,不佔民地。

我覺得地鐵完全避免了地面的交通阻塞,目前近期規劃有5條地鐵線路,總長度200公里,車站105座;遠期規劃9條地鐵線路,總長度約380公里,車站181座。另外在蘇州新區建設6條有軌電車線路。第一期5條地鐵已有一條通車,四條正在建。

" border="0">

蘇州的紅綠燈,在主幹道,都有時間標誌。

還有11秒鍾轉綠燈

人行橫道也是如此:

這兩個年青人輕鬆的走過人行橫道,標註還有17秒鐘轉紅燈。

這位老人過了一半馬路,突然轉為紅燈,只能在安全島等待下一次綠燈。大概是剛轉紅燈,居然要等89秒。所以過人行橫道時要看好綠燈時間,估計自己的速度。以保安全。

 

沒有仔細研究過其他城市,不知這種紅綠燈的時間標註是否在中國普遍實行,如果是,那這一點好像做得比美國好。

有一點要特別說明,蘇州坐計程車很困難。馬路上很難找到空車。有一種電調車,就是電話叫汽車,大部時間得到的回答是此刻無空車。有一次我反覆打了六次電話都沒有叫到。不過第七次終於叫來了。普通計程車是11元起步費,而電調車起步費是15元。以後的里程費也比普通計程車高。但坐公交車的確很方便,部分道路,還有公交專用車道,以保證公交車能快速運行。

蘇州的小汽車主,大多在古城外,這個我公寓河對面的小區底層都是車庫。樓頂上很多太陽能電池板。

這個底層全是車庫的小區,路上還是停了不少小車。

建議外地人到蘇州遊玩,先買一張公交地圖,還是公交最方便,蘇州政府也鼓勵。

發表評論 評論 (56 個評論)

回復 豬扒戒 2013-6-7 23:39
好。謝謝。
回復 小辣辣 2013-6-7 23:40
地面公交和地鐵應該是解決交通問題的主要辦法,但地鐵造價高,不可輕易向蘇州學習。
回復 前兆 2013-6-7 23:42
上面有一張圖說:"還有11分鐘轉綠燈",可能是11秒鈡吧?     
回復 新鮮人 2013-6-7 23:54
前兆: 上面有一張圖說:"還有11分鐘轉綠燈",可能是11秒鈡吧?        
謝謝糾錯。是11秒。已改正。
回復 ·八戒· 2013-6-8 00:17
蘇州這樣的古園林城市不應發展私家車,尾氣、噪音都嚴重破壞了園林的原本意境和環境。地下交通是個好辦法,既然來旅遊,應該多發展人力交通,既可以體驗古風,又環保,還能創造更多就業機會。一般來說,來旅遊的多花幾個錢在交通上不是問題。
回復 ·八戒· 2013-6-8 00:21
小辣辣: 地面公交和地鐵應該是解決交通問題的主要辦法,但地鐵造價高,不可輕易向蘇州學習。
地鐵造價是高,但對蘇州這樣的城市還是合適的。可以分檔收費,旅遊者收費高些,長期居民低一些,既可以籌集資金,又可以環保。是否可以造一些符合文化背景的仿古豪華車廂?既可以多收費,又可以滿足遊客的好奇心。
回復 ·八戒· 2013-6-8 00:24
比如,在豪華車廂里設蘇州評彈,名人字畫,歌舞等。
回復 新鮮人 2013-6-8 00:26
·八戒·: 蘇州這樣的古園林城市不應發展私家車,尾氣、噪音都嚴重破壞了園林的原本意境和環境。地下交通是個好辦法,既然來旅遊,應該多發展人力交通,既可以體驗古風,又 ...
蘇州市政府十分開放,已改為服務型政府。對購買私家車沒有干預,而且蘇州和北京,上海在上牌照時也是明顯的是服務態度。上一塊牌照,只收手續費及成本費100元。而上海一張牌照值8萬元。間接鼓勵了蘇州私家車的發展。的確不是好現象。
回復 路不平 2013-6-8 00:27
廣州市的交通也有很大改觀。進了地鐵站,我都變"劉姥姥"啦
回復 ·八戒· 2013-6-8 00:30
新鮮人: 蘇州市政府十分開放,已改為服務型政府。對購買私家車沒有干預,而且蘇州和北京,上海在上牌照時也是明顯的是服務態度。上一塊牌照,只收手續費及成本費100元。 ...
這就是問題,為民服務是好事,但要以保護蘇州古城特色為基點。為了短期「方便」而造成古文化特色的消失,太可惜了。
回復 新鮮人 2013-6-8 00:36
·八戒·: 這就是問題,為民服務是好事,但要以保護蘇州古城特色為基點。為了短期「方便」而造成古文化特色的消失,太可惜了。 ...
我想蘇州也許會學習北京的搖號政策。買了車,上不了號,必然會抑制買車的積極性。
回復 新鮮人 2013-6-8 00:37
路不平: 廣州市的交通也有很大改觀。進了地鐵站,我都變"劉姥姥"啦
無疑中國在進步。
回復 路不平 2013-6-8 00:45
新鮮人: 無疑中國在進步。
而且進步還比較快。
回復 新鮮人 2013-6-8 00:49
路不平: 而且進步還比較快。
真實的觀察遠比網上的胡說八道強。所以奉勸逢中必反者回國看看。
回復 ·八戒· 2013-6-8 00:54
新鮮人: 我想蘇州也許會學習北京的搖號政策。買了車,上不了號,必然會抑制買車的積極性。
主要要收取城市保護費,對私家車進入古園林區的,收取一定的費用。對一些道路限制私家車通行。這固然要挨罵,但對保護古迹和文化有好處。現在很多官員也掉錢眼裡了,對文化保護是不在乎的,因為古迹損壞是緩慢的,不影響現在自己的政績。
回復 路不平 2013-6-8 01:02
新鮮人: 真實的觀察遠比網上的胡說八道強。所以奉勸逢中必反者回國看看。
對,那些逢中必反者應回國看看,多用腦子想想。
回復 新鮮人 2013-6-8 01:11
·八戒·: 主要要收取城市保護費,對私家車進入古園林區的,收取一定的費用。對一些道路限制私家車通行。這固然要挨罵,但對保護古迹和文化有好處。現在很多官員也掉錢眼裡 ...
我想你對蘇州的實況還不夠了解,蘇州老城區由於城市保護,除了幾條主幹道擴寬以外,基本上都是小街,小巷。汽車開不進去。有汽車階級基本都在古城外面。如我住的酒店式公寓對面一個小區,底層都是車庫,我住的公寓,門前就有一個地下車庫。所以如不讓小車進古城,或進古城收古城保護費,必然要設卡,無疑會加重交通阻塞。我想你的建議,可能不會被蘇州政府所採納,而我的上牌照限制,倒有實現的可能性。總之,我們都同意,蘇州應限制小車的過快增加。請參看我在文後新添加的二張圖。
回復 瘋瘋顛顛 2013-6-8 01:40
蘇州不差錢,建地鐵是解決交通阻塞的重要方法。
回復 珍惜眼前 2013-6-8 01:46
蘇州進步比較快。
回復 寒冬開梅 2013-6-8 01:47
好文,這個回國記錄,實際上已成為一篇真實的社會寫真,希望博主繼續寫下去。愛看。
123下一頁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3-29 23:58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