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謝謝你,香港!!

作者:8288  於 2022-7-3 07:45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網路文摘-雜談|通用分類:熱點雜談|已有29評論

今天,香港回歸25周年。
作為一個正常的普通人,首先要說一句話:
謝謝你,香港Hong Kong!
毫無疑問,這是一座偉大的城市。
無論歷史長河如何翻湧,無論宵小之輩如何聒噪,香港都擁有無與倫比的地位。
百年來,它猶若飄零孤葉,與這片古老土地一起承載著困厄與災難。
這個亞細亞的孤兒,在南方風暴中抱緊自己。
它的成功本是「極小概率C」,它的失敗本是「大數定律
」。
然而,自強不息逆熵前行,終於成就正和博弈。
1991年,羅大佑發布那首知名的五聲音階之歌,確定它「東方之珠」的美名。
1996年起,費沙爾學會發表自由經濟體系報告,長時間將香港評為全球NO.1。
2008年,美國《時代》周刊發明新詞「Nylonkong」,中文譯成「紐倫港」,此時的香港,站在世界的巔峰……
很長時間,香港只是偏隅南方的小城,生存一直處於「量子不確定性」中。
然而,改革開放之時,這座彈丸之地,卻給一個國家帶來巨大的發展確定性。
它處於東西交匯,這個小小的「信使」,散發出巨大能量,成為一個大國的「前行引擎」。
因為以下12點,香港,我向你致敬!
1、抗戰時期,為中國保留火種

1937年11月,上海淪陷。
1938年10月,廣州淪陷。
當時,除了香港,內地到處硝煙瀰漫、戰火紛飛。
在太平洋戰爭爆發前,香港是最後一片寧靜之地。
因此,香港成為諸多文化名人避難的首選地。
蔡元培、許地山、梁漱溟、茅盾、戴望舒、蕭紅、鄒韜奮、邵荃麟……相繼南下香港,香港為內地一大批文化精英提供了庇護。
這些文化名人彙集香港,香港成為中國抗戰前期的文化中心之一。
鄒韜奮主辦的《大眾生活》;
茅盾主編的《筆談》和《文藝陣地》;
宋慶齡主辦的《保衛中國同盟》……
在抗戰期間,香港也是對外宣傳抗戰的重要窗口。
許多文化名人前往香港,不僅是為避難,更是為支援抗戰。



這些抗戰刊物,都成為對外宣傳的重要陣地,有力地配合了國內的抗戰。
當時,由於戰火不斷、交通閉塞,國際社會對中國的抗戰知之甚少。
所以,這些遷到香港的文化機構,對內地抗戰的宣傳十分重要。
香港一時成了群英薈萃、名揚海內外的抗日文宣大本營。
香港不僅讓國際社會能更多了解中國抗戰實情,也有助於爭取更多國際社會的援助。
2、抗戰時期,中國的生命線

你經常看到了一些抗戰電影,很多地下黨員從香港購買救命藥物。
這樣的故事並非虛構,香港是抗戰初期中國獲取國際物資的重要通道。
1937年—1941年,從全面抗戰到太平洋戰爭爆發,是中國最為艱難的時期。
在上海等內地主要港口相繼淪陷后,香港成為中國與歐美各國貿易的重要中心。
當時,侵華日軍控制著各地交通要道,並切斷物資補給渠道。
香港正是在這一時期,成為內地獲取國際物資的最重要通道。
在抗戰期間,抗戰所需資金、急缺物資三分之一以上源於海外華僑捐助。
只是,這些資金和物資如何能穿過日軍炮火封鎖線到達抗日前線?只能通過香港這唯一一條國際通道。
正因此,香港為中國的抗戰,提供了一條至關重要的運輸生命線。
3、「大逃港」時期的守護者

1950年代到80年代,內地出現了「大逃港」事件。
當時兩地的經濟差距過大,廣東沿海地區一個普通人一天的收入為0.7-1.2元左右。
而香港的普通百姓,則可以達到60-70港幣。
隔海相望,卻有如此大的差距,讓人對香港趨之若鶩。



在兩次集中的大逃港中,有數萬民偷渡者被香港警方抓捕遣返。
香港市民表現出高度的人道精神,自發給邊境的逃港群眾送衣、送食、送水。
「六二」大逃港期間,香港《明報》發表的社論中寫道:「最寶貴的是人的生命!最大的仁政,是救人的生命!」
在香港華山聚集有三萬多偷渡者時,十幾萬人次的香港市民,帶著食品和飲水趕到華山,與港英政府的強行遣返政策「對抗」,將越境者保護、接走或藏匿家中。
只有我們的同胞,才會這樣對待我們。
4、改革開放的「經濟引擎」

在改革開放的四十多年裡,香港一直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1978年提出改革開放時,並非一帆風順。
對於西方企業來說,這副開放的東方面孔是陌生的。
同時它還存在著許多亟需解決的問題:
投資環境差、政策不完善、法律不熟悉、前景不明朗……
這時,同文同種的港商打響了「投資第一槍」,為內地經濟發展帶來第一桶金:
1978年,中國內地第一家來料加工廠由港商在廣東東莞開辦;
1980年,香港企業家伍淑清註冊北京航空食品有限公司,成為中國第一家合資企業;
1983年,由港商霍英東與內地合資的白天鵝賓館在廣州正式開業,成為內地首家五星級賓館……


白天鵝賓館

在那樣一個百廢待興的時代,沒有第一推動力是很難的,幸運的是香港帶來急需的資金和人才,助推中國改革開放,成為960萬平方公里的重要「經濟引擎」。
5、中國的貿易紐帶
香港作為紐倫港金融中心之一,作用遠遠超出我們的想象。
它的戰略意義是全方位的,作為一個世界級金融之都、一個公認的自由經濟體,一個世界認可的單獨貿易區。
為大陸的貿易布局贏得極大轉圜空間,也為中國上萬家出口企業贏得更多機會。



香港就像是一個交易的橋頭堡,它有很多優勢:
1.資金進出自由2.沒有外匯管制3.資金到賬速度快4.人民幣可自由兌換、出入
香港消化了大陸14%的貿易出口。
除了美國外,香港是大陸對外最大的貿易地區。
為什麼?很簡單,香港是大陸對外貿易的中轉站。
香港作為自由港,進口除了個別產品之外是沒有關稅的,清關也極快。
所以,大陸可以通過香港,合法合理繞過各種貿易壁壘的透明通路。
僅僅用GDP這個指標來評價香港很顯然過於偏頗,國內的其它任何城市都沒有辦法承擔這樣的地位。
因為在歐美國家看來,香港是一個中立的自由貿易區。

6、中國的最大「投資者」

在過去幾十年時間裡,香港一直是內地投資最大的「支持者」。
據商務部統計,2020年,香港對內投資(不含銀行、證券、保險領域,下同)1057.9億美元,占內地吸收外資總額的70.8%。
全年新設港資企業15,602家,占內地新設立外資企業數的40.4%。
截至2020年底,內地累計設立港資企業49.04萬家,占內地累計設立外資企業數的47.1%。
截至2020年末,內地累計實際使用港資1.3萬億美元,占內地累計實際使用外資的53.3%。



另外有一項數據也值得玩味。
在2018年,單從出口來看,整個中國出口額接近2.5萬億美元,而香港出口額就佔了5692.4億美元,約20%。
香港從內地購入約2743.6億美元商品,其中大部分是轉口,只有少部分是香港本地居民消費。
這意味著香港出口的5692.4億美元中,約一半是大陸借香港通道出口到國外的。
這樣的投資,不僅強大,而且非常值得信任。
香港在切切實實地利用自身的優勢,為內地解決貿易和市場問題。
根據以往資料,香港對中國內地的投資,一直排在全球首位。
7、中概股的「避風港」
中美貿易戰開打以來,已經有上百家中概股被SEC列入預摘牌名單。

京東、拼多多、網易、嗶哩嗶哩等都在其中。
而香港,成了中概股面臨退市危機時的避風港。



為什麼是香港?
因為中國其它城市沒有「普通法」,也不可能成為全球性的金融中心。
這就是自由港的魅力,雖然香港的經濟體量不大,但它作為世界性的金融之都,世界性的財富渠道,卻可以為中國跨國企業打開一個新出口。
可惜,很多人根本就不明白,以為沒有香港還有上海呢,沒有上海還有海南呢,真是昏瞶愚蠢。
甚至有人對「回港上市」提出了一個很樂觀的說法:
為什麼要回香港上市?因為進可攻,退可守。
自瑞幸咖啡事件后,美股對中概股監管越來越嚴,回港上市還可以規避美股市場風險。
如果沒有香港這一避風港,中國的企業想要找到另一個成熟的融資渠道並不容易。
百濟神州、小鵬汽車、理想汽車、知乎、貝殼等中概股,均已經陸續通過雙重上市的形式返港。
8、大陸企業走向世界的跳板
香港作為全世界最有活力的經濟體,也是中國知名企業的孵化地。
中國許多已經走向世界的企業,都和香港有關。
知名企業華潤自誕生之日起,便是通過香港一步步走向世界。
1938年,楊廉安赴港創辦「聯和行」(華潤前身)。
1948年,華潤在香港組建華潤集團總公司。
此後年間,華潤參與和見證了香港的建設和發展。
同時受益於香港獨特的區位優勢,華潤從一家小商號發展為世界五百強企業。
中國太平保險集團,是我國第一家跨國金融保險集團公司。
21世紀30年代在香港設立機構,80多年來紮根於香港。
2000年,成功在香港聯交所上市。
2018年,中國太平進入《財富》世界500強。
基於香港這一國際化都市平台,中國太平走出一條民族保險品牌振興之路……
目前,已經有超過2000家中資企業在香港設立公司。
其中近600家以香港作為地區總部和地區辦事處。
作為一個國際平台,香港幫助大陸企業實現了「走向世界」的夢想。
9、沒有香港,就沒有深圳

深圳與香港,僅有一河之隔。
身處深圳后海,從窗口望去,對面便是香港。
兩座城市有太多的羈絆,也有太多的故事連接。
在中國五大經濟特區,只有深圳最終崛起。
有一個重要因素:深圳毗鄰香港。
從一個小漁村,躍遷為一個國際大城市。
深圳的成長,離不開香港。
10、血濃於水的同胞之情

無論是災區救援,還是捐款重建,港人從未缺席。
1998年,長江流域爆發特大洪水,香港各界捐款6.8億。
在全球捐款當中,香港捐款位居第一。
2003年,SARS爆發。
香港同胞捐贈給內地對抗非典的款項超過一億元。
2008年,汶川地震,香港各界捐款超過200億。
香港一地,遠遠超過了全世界捐贈的總和。
地震發生后不到10小時,香港就組建了第一支醫療隊奔赴四川。
不到48小時,香港立法會就通過了3.5億港幣賑災撥款。
隨即又成立了救災專屬基金,撥款90億港幣。
據統計,當年香港的賑災捐款超過230億,僅民間捐款就高達130億港元…………



還有許多香港的個人捐贈,很多人並不知道。
田家炳先生,他一生在內地就捐建了93所大學,166所中學,41所小學,19所專業學校及幼兒園,1800多間鄉村學校圖書館。
黎明先生,作為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第一位華人特使,他至今保持著幫助8000萬兒童注射小兒麻痹疫苗的世界紀錄。
還有古天樂先生,他捐助了數百所小學。
李嘉誠先生,也為國內的教育捐助了數百億。
迢逸夫先生,也為內地捐助了數千座樓……
從來沒有另外哪個地方,能像香港這麼慷慨。
身處兩地,卻是血濃於水。
每逢災厄,一直風雨同舟。
11、香港音樂,幾代人的精神支柱

紐約再繁華,和我們關係好像不大;
新加坡再先進,和我們關係好像也不大;
而香港,它和我們的靈魂息息相關,帶領我們走進陌生又熟悉的精神故土,安慰著我們曾經貧脊無比的心靈家園。
港樂興起要追溯到抗戰時期,而在五六十年代有了許多膾炙人口的歌曲:《月兒彎彎照九州》、《今宵多珍重》、《獅子山下》......
到了七十年代,香港誕生了影響深遠的「粵語流行音樂」。
許冠傑、羅文、徐小鳳、汪明荃、林子祥等人都有非常經典的粵語音樂作品。
八九十年代,黃家駒、張國榮、譚詠麟、葉倩文、李克勤、四大天王……
一首首金曲為兩地繫上一條情感的紐帶。光輝歲月香港的音樂帶著濃厚的文化印記,它啟發了一批又一批年輕人。
它給我們帶來了無數經典的作品,甚至是許多人的音樂啟蒙。
在旋律與歌詞的結合下,港樂如同訴說著一段又一段香港的歷史。
「船兒彎彎入海港,回頭望望滄海茫茫。」
香港的音樂,曾經撫慰著無數大陸青年的心靈創傷。
12、香港電影,永恆的青春回憶

香港,曾被譽為「華人流行文化之都」。
不僅將流行文化帶入華人世界,也向全球輸出東方之珠的魅力。
這座多元化的現代都市,有種令人沉醉的多元文化魅力。
在黃金時代,香港每年要拍攝200多部電影。
輸出數量僅次於好萊塢,是名副其實的電影大工廠。
所以,香港也被稱為是「東方好萊塢」。
香港的電影史有一條很明確的時間軸。
二十世紀初期的沉澱,五十年代的發力。
六十年代「邵氏」打開香港電影全盛時期的大門。
七十年代「嘉禾」與李小龍共創經典動作片。
八十年代邁入全盛時期,進入二周一成時代。
「成龍的打戲、周潤發的墨鏡與背頭、周星馳的無厘頭」。
九十年代后越加多元,同時開始與內地完成合拍。



半個多世紀時間,香港誕生了無數經典影視。
《英雄本色》、《春光乍泄》、《射鵰英雄傳》、《甜蜜蜜》、《大話西遊》、《阿飛正傳》、《無間道》、《歲月神偷》......數不勝數。
如果我們這一代人沒有香港電影,那很多人來說失去大量的人生意義。
結束語:東方之珠,有晴有雨有風

今日香港,有晴有雨有風。
這片海風吹拂的熱土,迎來了回歸25周年紀念。
但不管世事如何變幻,作為一個頭腦正常的普通人,我還是要說一句:謝謝你,香港。
祝福你,這座偉大而美麗的城市。
耳邊又傳來那首熟悉的歌《東方之珠》:
東方之珠,我的愛人
你的風采是否浪漫依然?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9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9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29 個評論)

回復 虎山寨主 2022-7-3 07:54
香港為大陸做出巨大的貢獻,特別是90年代以前。
香港人很勢利的。在香港,你不講英語,人家就瞧不起你。
回復 8288 2022-7-3 08:07
虎山寨主: 香港為大陸做出巨大的貢獻,特別是90年代以前。
香港人很勢利的。在香港,你不講英語,人家就瞧不起你。
不會講廣東話吧?地域歧視那兒都有
必竟在英式治理下有百年歷史了.如不是租借.大概也和
新加坡一樣了
回復 虎山寨主 2022-7-3 08:27
8288: 不會講廣東話吧?地域歧視那兒都有
必竟在英式治理下有百年歷史了.如不是租借.大概也和
新加坡一樣了
我90年代經常跑香港。香港的經濟被幾個大家族控制。普通老百姓很窮的。
我喜歡台灣。
回復 ryu 2022-7-3 09:53
一句話:謝謝你,Hong Kong!
謝謝你,香港市民!
回復 8288 2022-7-3 10:45
虎山寨主: 我90年代經常跑香港。香港的經濟被幾個大家族控制。普通老百姓很窮的。
我喜歡台灣。
要住下來才有較深的體驗.
出差跟旅遊差不多.只是看到表面上的東西不一定真實
回復 虎山寨主 2022-7-3 10:51
8288: 要住下來才有較深的體驗.
出差跟旅遊差不多.只是看到表面上的東西不一定真實
是的。但去過人家。住房實在是太糟糕。
回復 8288 2022-7-3 11:40
虎山寨主: 是的。但去過人家。住房實在是太糟糕。
不能一概而論.也有好的
香港是做生意的地方你會經商.日子會好過些
其實那裡都有不同層次的人
回復 一切皆經濟 2022-7-3 12:38
第零、國民黨反動派屠殺共產黨的種種武器也是從香港運來的。

第一、歸根到底,要感謝的人是第一代領導人,偉大的領袖。是他老人家高瞻遠矚,留下了香港這個窗口。當時,拿下香港易如反掌。

第二、改革開放,香港投資大陸那是互利互惠,不是香港單向的施捨。資本是逐利的,哪賺錢往哪去。中國的強大是大陸人民奮鬥的結果,不是誰的施捨。

第三、香港資本主義、社會結構畸形。直到目前都是這樣:香港富人佔總人口7%,他們是住在山上的peak。山下永遠都有2%多的極其貧困人口。香港社會最大就業來源是:服務於那7%富人的服務業,佔56%,最主要行業就是房地產和金融。再有就是其他服務業,如餐飲,服務於其他普通人。製造業只佔不到6%。這是資本主義的通病。就像今天的美國國內一樣,內部問題永遠無法解決!。。。新中國建立伊始的積貧積弱不是中國人民的錯、更不是共產黨的錯,那是國民黨統治者的錯。號稱中華民國的統治者將中國從半殖民地變成了完全徹底的殖民地,使中國飽受列強踐踏的災難雪上加霜。新中國從那麼低的起點開始,要成長壯大有個過程。當新中國真正強大了,一層不變的香港自然也就黯然失色了。
回復 虎山寨主 2022-7-3 19:31
8288: 不能一概而論.也有好的
香港是做生意的地方你會經商.日子會好過些
其實那裡都有不同層次的人
是的。剛出國時心裡總有一股大鍋飯的思維。在美國呆時間長了,就理解資本主義的優越性了。
回復 SAGFS 2022-7-4 03:22
===香港還有多少人至今生活在" 鴿子籠 "里呢 ? 而撈到大錢的那些人為了自己一名之利卻在搞外捐免稅活動呢 ...

   大陸人去港謀生除了廣東人會講粵語勉強可以生存之外, 北方佬普通話被歧視被外排哦 ......
回復 SAGFS 2022-7-4 04:15
===最有趣的佳話就是"補襪子"說法啦, 大佬中竟然田某和李某都會補襪. 市場上襪子一港幣兩雙都可買到, 竟然把時間化在補襪上.
   一方面勞資雙方工會組織常年存在衝突, 主要盤剝工人福利等. 另外一方面 , 卻在大肆渲染" 做好事"大捐學校和醫院等 . 絕妙諷刺.
   左手在捐, 右手在官方特定背景下大肆購入大陸土地,當然打折扣的啦因為已在大陸"捐贈". 不少人土地在規定年數內不開發會被市府沒收. 但大佬無事, 電話直通最上面... ...
回復 SAGFS 2022-7-4 09:36
南加大媽廣場舞爭位互毆!有老人被音樂嚇到嘔吐….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 小時前 |
華人生活網


表於 1 秒前 | 只看該作者
===他們在大陸都已撈到大錢並順利轉移到境外揮霍享受, 生活早已沒有了壓力, 繼續混日子同時還大肆影響他人生活. 而那批打餐館等苦力大陸人處於各種壓力之下,依賴其謀生絕對不會去消耗體力去跳什麼廣場舞的.
... ...
回復 kumar 2022-7-4 15:08
一句話,很簡單,香港和澳門的石屎森林、稠密的人口,擁擠的住房,見證著共產主義在大陸的失敗。
回復 皇太極 2022-7-4 23:54
香港、大陸是互利互惠的,沒有大陸在後面,香港一個孤島有多大重要性、能發展起來?
回復 SAGFS 2022-7-5 04:32
倪匡反共名句錄 超前三十年的香港預言(圖)
2022-07-05 00:10   看中國網站

鄧拉了金庸
1樓
===鄧拉了金庸,而當年沒有拉倪某.金也"反共"哦,可能其利用價值更大.
這才是真考驗,只有鄧小平當年拉了倪匡而其不為所動,那才是有說服力的.
大陸人"兩邊拿"文化,西方人不會相信大陸人真反共,只是條件沒到位而已.
... ...
2022年07月05日 04:29
回復 BANGZI 2022-7-5 14:34
從前大陸遇到災害港人捐款要謝。至於生意則是商業活動,沒啥謝不謝的,大陸閉關鎖國時期香港作為二道販子賺的盆滿缽滿,回報豐厚。等到大陸改革開放了香港的人才優勢不在,再往後連資本優勢也木有了。往前不知道,1990年第一次去香港說英文和說普通話得到的服務和尊重是完全不一樣的。疫情前連著20多年,年年去香港,這個情況也沒有多大改變,哪怕英文說的再爛也比說普通話待遇要好。這個的確是殖民地的遺風,香港人對西方人自稱中國人,對內地人則稱你們中國人,人格分裂的現象很明顯。
回復 8288 2022-7-6 02:24
BANGZI: 從前大陸遇到災害港人捐款要謝。至於生意則是商業活動,沒啥謝不謝的,大陸閉關鎖國時期香港作為二道販子賺的盆滿缽滿,回報豐厚。等到大陸改革開放了香港的人才
其實作者的意思是香港對於大陸的影響
HK的民主思潮會影響到國內的政權.國安法下的HK終於
把HK弄死了.就因為國內的制度沒HK的好.所以才會有一國兩制
回復 皇太極 2022-7-6 11:51
BANGZI: 從前大陸遇到災害港人捐款要謝。至於生意則是商業活動,沒啥謝不謝的,大陸閉關鎖國時期香港作為二道販子賺的盆滿缽滿,回報豐厚。等到大陸改革開放了香港的人才
香港人很少對西方人自稱中國人的,他們多數自稱是香港人。殖民統治和殖民教育150年,不少香港人並不認為自己是中國人。
回復 8288 2022-7-6 12:49
皇太極: 香港人很少對西方人自稱中國人的,他們多數自稱是香港人。殖民統治和殖民教育150年,不少香港人並不認為自己是中國人。
所言極是.香港人根本不認同是自己是中國人
若不是這塊土地是租來的話.如今就會象新加坡那樣了
回復 8288 2022-7-6 12:51
kumar: 一句話,很簡單,香港和澳門的石屎森林、稠密的人口,擁擠的住房,見證著共產主義在大陸的失敗。
應該是敢於抗爭的精神吧
12下一頁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19 12:13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