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居京港籍作家陳冠中解讀大陸人看香港的幾大誤區

作者:8288  於 2019-11-1 08:26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網路文摘|通用分類:政經軍事|已有2評論

居京港籍作家陳冠中解讀大陸人看香港的幾大誤區
  • 2019年 10月 29日

陳冠中

陳冠中出生於上海,在香港長大。生活在北京的時間超過20年,台北6年,是著名作家、評論家及電影監製。曾擔任出版人和總編輯,以及香港著名生活潮流雜誌《號外》的聯合創辦人。代表作包括《建豐二年》、《盛世》和《裸命》等。

香港自從6月發生反《逃犯條例》抗議運動以來,中國大陸的輿論中出現了幾種常見的看香港的觀點。陳冠中本月初在香港浸會大學做了題為「談不完的香港」講座,試圖逐條澄清,剖析矛盾焦點。

經授權,BBC中文整理了演講內容以饗讀者,下文中的「我」都是陳冠中。

香港街景圖片版權

香港不夠中國化,很西化嗎?

有一次,一個來香港很多年的大陸朋友跟我說,香港比中國更加中國。他說,香港保留了很多中華文明的東西,尤其是現代前的一些痕迹。比如很多古代的字,警察叫「差人」,警察局叫「衙門」。這不是沒有道理的。

中國大陸「新文化」運動時,香港沒有受到「五四」運動的衝擊。當時香港大學已經開設中文系,香港的港督金文泰推崇中國國粹文化,他想用中國的固有文化抵抗中國新文化。中國新文化是通過歐洲、日本進來的新文化,都變成中國式的新文化。他要做殖民地的特首,提倡古中國文化,來抵抗這種新文化。

1930年代,很多香港報紙上的色情小說、武俠小說都是文言文。到今天,香港的書面語裡面,文言成分都比大陸多。

到我們那一代,讀書讀的是英文學校,但必修課是中文課。老師都是有國學根底的人。而很多跟我同代的內地讀書人都沒有讀過。他們的課本里沒有孔子、孟子、莊子、老子等諸子百家的文章。在香港,六、七十年代長大的人都知道這些大的思想家、文學家。我們中小學聯考時,需要背很多唐詩宋詞,看很多文言文。香港不自覺的保留了古中國的東西。

中國歷史在香港回歸后董建華時代成了必修課。我們三、四十歲的人都讀過中國歷史。大家不熟悉的是中國49年後的歷史。但並不是說香港人不懂中國歷史,他們所知道的,是更久遠的歷史。

香港街景圖片版權

香港人很親英國

1911年建立香港大學之後,沒有見到什麼人親英國。我是讀社會科學系的。讀法律系的可能有一些。但跟我同代的年輕人,如果要留學,美國、加拿大可能是首選。反而很多內地朋友對英國有特別浪漫的想象,覺得英國還是牛津、劍橋那樣子。

我這一代人最喜歡香港,其次就是美國流行文化。60年代是美國流行文化影響全世界的時候。

有兩件事情影響了我們那一代人對英國的看法。1964年甲殼蟲樂隊離開英國,第一次全球演唱,香港是第一站。所有年輕人都瘋了要學。那一年是分水嶺。1971年,青春期結束,香港股市大漲,從100點到1700點。1973年又掉下來,有人為了這個要跳樓。於是我們完成了經濟教育。

我是「嬰兒潮」一代,香港1949年後土生土長的一代。同時深圳河以北是文革時期。大部分香港人見到很多屍體飄下來,非常反感。年輕人在這樣的環境長大,他們的態度怎麼形成,是可以理解的。大部分人對中國沒有興趣,也難怪。但你說香港人親英國,也不是。

香港是文化沙漠」?

1920年代,魯迅來香港青年會演講。有人說覺得香港人生活在文化沙漠裡面,就問魯迅有什麼建議。魯迅那時候寫文章說,香港總是唱老調子,提倡國學,抗拒新文化。他就回答,「我不覺得香港是文化沙漠,就算是,也會變的。」沒想到這句話本身就留下來了。

有些標籤進入腦子后,就無法去掉。一代一代,說香港是文化沙漠。但他們不知道,香港有各種各樣的小圈子,只是沒有形成社會的整體氛圍。

有一次朋友帶我去樓上的小店買唱片,他說我一生想買的唱片在這裡都找到了,從此我對香港的印象就改觀了,認為香港不是文化沙漠。

香港街景

香港要靠中國生存」?

我剛到北京時,有少數人覺得,沒什麼理由給香港「一國兩制」,覺得不公平。但是聲音很微弱。大部分是對香港是有好感的。尤其是廣東人,他們從小看TVB,有很多「港粉」。有一個40多歲的朋友,以前專門根據TVB里拍到的地方來旅遊。那時候,就算沒有特別愛香港,也沒有負面的感覺。

97后,改革開放30年,香港有對改革開放有貢獻,很多制度都有香港人參與,比如金融、法律和會計。我自己知道很多電影、電視劇,都有很多香港人參與製作。

後來香港開放自由行,變化很大。香港出現對遊客不客氣的態度。我很不滿,說你們不要針對個別遊客,有些人是充滿熱情來香港的。

這幾年變化比較複雜。有人說,香港依靠中國生存。比如,供水、供蔬菜、自由行救了你們的經濟。這些本身沒有太大問題,但「靠」的詞有待斟酌。香港人會反駁,本地也在建立自己的水塘。對東江水的依賴令香港拆掉了很多水庫,但這是需要付錢的,是雙贏的商業項目。

有一位評論家說,只要斷水,香港就沒救了。這個是將香港當成敵人的說法,將香港敵對起來。有人說,不怕,中國也要靠香港,比如金融方面的貢獻。但為什麼要用「靠」這樣的思維。何況香港已經回歸,是中國的地方,是中國的光榮。兩邊都不是絕對的「靠」對方生存的。

陳冠中圖片版權GETTY IMAGESImage caption陳冠中

學生提問:香港回歸時,鄧小平說,保持香港的制度50年不變,而且50年後也未必改變,因為到時中國會變得越來越好。當時普通香港人是怎樣想他這句話的?

陳:說說我的印象。80年代我最早寫文章說,97問題需要解決。當時我覺得,必須讓香港人有自己的聲音,殖民地政府和北京政府不能對一百萬香港人的意見置之不理。這個方案當時叫三角凳,不理香港的意見,自己去做決定。

1984年,「一國兩制」方案一出台,我就完全支持,自己都想不到可以用「一國兩制」來做這個事。尤其是鄧小平說,五十年後也可以不變,我們都願意相信這個是很有創意的想法。所以我自己是接受的,接受起草《基本法》,有了香港的小憲法之後可以按憲法做事。所以很多民主派人士,包括李柱銘、去世的司徒華,都是《基本法》起草委員會的成員。

但很可惜碰上了1989「六四」天安門事件。《基本法》的起草這時已經到尾聲,「六四」事件出來之後通過了,只做了一點點修正而已,加了一點有關國家安全的法例。但精神還是反映了當時北京和香港很多人的想法,就是以後會漸進到民主制度、普選等等,其他香港的制度完全保留下來。這個基本上是80年代的心態。

所以本來一國兩制是最好的方式。但不知為何,有些當權者想偏離,本來形容是間接統治,不是直接統治,一國兩制就是間接統治。一開始,很多香港人理想中的一國兩制是強調兩制的自主性,但是現在越來越強調一國的重要性。

可以這樣說,一國兩制是一種厚的體制,慢慢走向薄的體制。然後到《逃犯條例》修訂,就是要在薄的地方穿一兩個洞,所以香港就覺得特別不放心了。如果我們還有比較厚的一國兩制,比如回歸后的前十年,可能香港與中央的互信會大很多。但是過去十年發生很多事情,越來越沒信心,所以出現這麼大的反彈。所以,一國兩制本來是最好的安排,如果做到中庸之道的一國兩制,可能是對整個中國、對香港本身都是有利的。

香港連儂牆圖片版權GETTY IMAGES

學生提問:關於五大訴求中的雙普選。英國殖民香港時並沒有給予香港普選,但在趙紫陽向香港承諾過後,香港似乎對中國給予普選的要求更加強烈一些,您對這個問題的看法是什麼?

陳:這個也是內地經常提出的對香港的看法,有點太粗燥了。

香港議會代表單一民主的提法在1945年已經有了,而且是英國人提過的。但他們後來回到香港打敗日本人之後,就想香港走向代議民主。但是冷戰開始了,計劃就放棄了。放棄之後,香港一直有知識分子談論民主。

80年代,更多人為回歸議題而思考民主,其中一派就叫民主回歸派,主張回歸到中國懷抱,消除民主。另外,香港主流建制派反對回歸,希望英國統治下去,用治權換主權,甚至主張在香港以外買一塊地重建香港,全部人搬走。

主張回歸的一派除了原本的左派之外,還有香港民主派。這個跟一般想象不一樣。但香港民主派那個時候沒有這麼大的力量,香港學生比較積極,比如當時的報人金庸做了一個回歸后的政治方案,叫查查方案,也是漸進民主的做法。當時香港大學生不接受,出現火燒《明報》事件。

最後一任港督彭定康來了之後,立法會馬上就開放做普選。但恰恰效果相反,因為他跟中方吵架,中方希望97過渡后再推漸進民主,而彭定康加快了。彭定康加快改革是不是外國勢力的陰謀呢?是不是千古罪人害香港呢?香港民主派支持他,因為他把香港的議會變成民主的,所以最後民主派跟中方的互相信任破裂了。

回歸之後,的確有爭取民主,因為《基本法》說2007以後就可以實現普選民主。但是到2007之後經過人大釋法說,是開始談論民主而已,並不是正式做民主。到上一次831方案,又推了10年了,還沒實現。所以為什麼這些民主派很受迫,推了20年了,831方案還是有篩選的,跟他們想象中的民主不一樣。所以他們不接受。

但很多人說,說不定接受了會好一點。當時有很多不同的方案,當時的香港民主派等了這麼多年,《基本法》都說可以做的事,到20年後還沒做。所謂篩選,如果不是50%選舉委員會的人來篩選,而是有50人接受才能提名,或者提名方案只有40%就可以提名的話,香港可能大部分民主派都會接受。香港錯過了機會了,中國錯過了機會,本來應該有更好的一個方案的,所以這是很可惜的事情。但是已經過去了,因為這個失敗,才有了雨傘運動。雨傘運動都沒解決,又導致出現今年夏天這樣的事。

香港抗議圖片版權GETTY IMAGES

學生提問:關於言論自由,您是否覺得我們將來說話可能需要一些門檻?

陳:我是一個老媒體出身的人,報紙、網站我會看。我對自媒體、社交媒體沒有感覺如魚得水。我從來沒寫過博客微博,沒有公眾號,不發朋友圈。現在誰都可以發東西,我覺得基本是一件好事。雖然大家對社交媒體有這麼多批評,但沒有社交媒體這個世界就難以想象。

我們面臨的最大事情,是即將到來的全面管治,或者說絕對掌控的一個世界。這個世界在大陸科技的幫助之下,可能會快到來。這不是香港中國問題,是全世界問題,美國也在做,很多國家都在加強對所有人的監控。

這個世界來到時,社交媒體可能是唯一個人的武器。因為這個全面管治通過大數據、人臉識別、信用制度等,下一步可能就在香港推了。那個時候,也許我們會慶幸還有wechat(微信)可以討論。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2

拍磚

支持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2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2 個評論)

回復 oys 2019-11-2 01:49
騙人呢!
回復 fighter8 2019-11-2 11:13
還好我今天算是手賤,點進了這個帖子,才看到所謂香港人對斷水斷電的看法。不知道那個主張斷水斷電的評論家是不是我,就是我啦。我來回答你的問題。

這個陳生意思就是香港靠大陸供水供電供輔食,是大陸的錯。要不是你們賣我們水電輔食,我們早就自給自足了。還說對東江水的依賴令香港拆掉了很多水庫,意思是我們不能自給全賴你大陸。

這就跟我過去賣你糧食,現在沒有糧食賣給你了,你賴我說你必須賣,因為如果不是你當初賣我糧食我早種莊稼了,就是你要賣,我還把我的莊稼地都毀了。

我的勸告是,你這個道理你得先說服美國,再來說服中國。

根據你這個邏輯,那中國華為是不是一樣有權要求美國不得切斷供貨?過去是美國公司賣給華為電子產品原件,華為才沒有發展自己的貨源。還把本來自己的研發都停了。現在你美國說停供就停供,讓我們華為斷了炊,接下來就要斷氣了。你們不能不人道,不講道理。

看見了?先去說服美國給中國華為繼續供貨,還有其他各大洲飢餓的人民都跟香港人一樣有理由要美國供糧充饑。然後再來找中國要水電。

至於因為有了東江水你們把你們的 水塘拆了,那是你們自己活該。明明做生意,沒有生意頭腦,以為這個世界都是共產主義了?

還有,說買東江水「但這是需要付錢的,是雙贏的商業項目」? 過去是雙贏,現在不是了,因為中國政府不能養著中國的敵人,給香港提供獨立的條件。否則中國政府必須下台。

「有一位評論家說,只要斷水,香港就沒救了。這個是將香港當成敵人的說法,將香港敵對起來。」

瞧你說的香港那麼少女一樣清白。香港要港獨,要為美國對華開戰點燃火性。這是中國最大的威脅和敵人。你死我活。你真把中國人都當東郭先生了啊?到時候沒辦法了,這是唯一的辦法。

斷水斷電,叫你們這些假洋鬼子一夜回到解放前。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3 21:20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