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沒有 '孝道' 一說的美國人, 是如何看待父母與子女關係的呢?

作者:8288  於 2018-8-15 09:43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網路文摘-移民生活|通用分類:子女教育|已有4評論

前兩天重讀法國人寫的<論美國的民主>,看到這樣一項關於美國早期國民教育的法令:

 

「鑒於人類之敵撒旦以人的無知當作自己最有力的武器,鑒於應該不再讓我們祖先的智力稟賦被埋沒,。。。,城市當局應該督促父母送子女上學,並有權對反對者施以罰款;如果繼續反對,社會便會承擔起家長的責任,強制收容並教育兒童,同時剝奪父親那來自上天賦予、但被他用於不良目的的權利

 

我想藉由這條很有美國特色的法令來跟大家聊聊美國人的家庭關係。


 

來美國之前我跟大家一樣,也常聽到關於『美國孩子長到十八歲就被掃地出門『的說法,即使留在家裡也會被父母收房租之類,以此證明美國人親情淡薄或者美國孩子自由與代價等等。

 

來美國之後,才發現人家也是有自己的邏輯在的。或許對於今天之中國會有一點借鑒。

 

首先,不得不承認從上到下多數美國人都把家庭放在比較重要位置的,比如總統去哪幹啥都要帶著第一夫人,比如下班或者周末找不到領導,都窩在家裡陪家人,比如同事桌子上大都擺著家人照片等等。這或許是因為應酬少,或許是老人不幫忙看孩子等等,但這背後可能還是有著很深的文化原因。

 

孩子出生即與父母平等

 

先看美國父母如何看待子女的出生?直接舉個以前提過的栗子。

 

我們都知道蘋果手機是富士康製造的,但為什麼蘋果之父的大名要歸於喬布斯呢?要知道富士康也耗費了大量的心血人力物力,才把手機做出來的。

 

原因也簡單,就是因為無論是手機的外觀還是用途,都不是富士康決定的,而是喬老爺子一手設計的。富士康只是按照既定流程生產出來,能影響到的方面僅限於質量、速度和成本等等。

 

這有點像父母和造物主的關係,父母雖然生了孩子,但卻決定不了孩子的性格天賦,甚至性別長相也很難決定,也更像是按照既定的流程,把孩子帶到這個世界上而已。

 

真正的父,應該是那個設計者 -- 可以稱呼為上天/上帝/天父等等。無論稱呼怎樣,很多美國人還是相信有個更高設計者存在的。相信孩子並不被父母擁有,孩子只是借父母來到這個世上。

 

如果覺得難以接受這點,可以想象一個場景「如果地上有六片葉子排成一條直線,你會相信這是自然形成的嗎?」,儘管概率上來說,這件事情是可能發生的。但真正見到地上有一條直線的六片葉子,還是很難相信不是人為的吧?而任何一個生命體要比一條直線的六片葉子要神奇精妙的多呀。

 

所以美國 <獨立宣言> 里最重要的一句話,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 所有人被造而平等,這也同樣適用於父母和孩子。因為同樣的被設計和創造,所以即使孩子是從父母肚子里出來,但在人格上依然與父母是平等的。也因此才有了開始那段法令里「剝奪父親那來自上天賦予、但被他用於不良目的的權利」的說法。

 

成長教育

 

有時候看美國朋友對待孩子的教育方式,更像是對待一個小實習生,往高端點說,是像對待一個實習期公民。因為在他們眼裡,孩子無論多小,首先都是一個在人格上與自己平等的人,所以享有基本的人權,然後是一個還不清楚社會規則,尚未具有獨立判斷力的實習期公民,所以需要在他們的監護之下慢慢訓練掌握社會規則和履行社會義務。最終在父母指導下,在生活實習中,慢慢成長為一個獨立思考的公民。


 

因為這樣的教育目標設定,父母是鼓勵孩子自我思考和做出判斷決定的。因為不斷練習,才是掌握規則和學會思考最快的途徑。

 

通常十八歲后,孩子們已經有了足夠的經驗去做出自己的判斷了。但這裡有個先決條件,就是在美國,從家庭到學校再到社會,與人相處的規則邊界是非常清晰明確穩定的。

 

只有在這樣環境條件下,孩子們通過之前的學習和培訓所獲得的判斷力才是行之有效的。這樣與父母在一起的成長過程就是在父母的引導下不斷強化對這些邊界的認識和熟悉。一旦熟悉了這些穩定明確的邊界在哪裡之後,孩子們內心是可以很自由的。因為知道邊界就在那裡,只要在這個邊界以內,想什麼,說什麼,做什麼都是可以的。這也是為什麼常常看到美國人沒大沒小保留一份天真的同時,對其他個體還都挺尊重的。

 

建立家庭

 

等孩子成為獨立的人,就會「離開父母,與妻子聯合,二人成為一體」。這是出自聖經的一段話。如今很多美國人可能都沒讀完一遍聖經,但就像我們沒人讀完一遍四書五經一樣,並不妨礙大家按照傳統在思考和做人。

 

在美國的家庭關係中,夫妻關係是作為第一關係而存在。所以成家基本就是兩個人之間的事。父母只能建議,很少參與,一般是尊重孩子獨立判斷的結果的。

 

因為成人的標誌是獨立的意志和判斷力,而判斷力有了就是有了,沒有相對有一說,所以也沒有相對成人一說,比如在孩子面前是大人,到了父母面前就依然是個孩子。

 

對待老人

 

對待老人的方式,美國人也是千差萬別。有些人會經常跟父母通電話問候,有些人也是長久不聯繫,有些人跟父母住一條街,有些人跟父母相處異國。這更多取決於從小跟父母建立起來的關係。

 

個人覺得靠法律來約束子女孝敬父母並不那麼明智。因為真正的孝敬一定是出於愛的。孔子都曰過:「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不同的是,除了夫妻的愛情,美國子女對父母的愛和父母對子女的愛差別不大。

 

而對於美國人老人自己,是有蠻多人獨居的,但說到獨居老人都是冷清凄苦可憐,我覺得是我們國人在用自己的思維妄自揣測了。

 

除了老人獨立的經濟和精神,還在於我們死亡觀念的不同。我見過一位看上去冷清凄涼的老人,但一聊天才知道,人家內心祥和,隨時等待上帝接自己回歸天家。

 

聽著有些冷漠,但如果死亡只是被看做一段新旅程的開始,那可能就像是我們所經歷過的畢業一樣,雖然會因為不舍而流淚,但還是會帶著對過往的美好和彼此的祝福,微笑滿足而去吧。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8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8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4 個評論)

回復 borninheaven 2018-8-15 11:01
宗教信仰不同!中國人信仰的是祖宗是上帝,代代相傳;美國人的上帝和父母無關
回復 老懞 2018-8-15 19:35
關鍵是西方的老人從小已經養成了獨立的習慣,把養兒女作為社會責任,他們退休後生活有保障,所以對子女的關心並不是非常迫切需要,這不等於子女沒有愛心。
回復 農家苦 2018-8-15 22:05
提醒一下美國人, 撒旦已變成了資本。資本主義就是撒旦主義。
回復 jc0473 2018-8-16 01:02
糖炒栗子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3-29 03:03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