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摘:关于淞沪抗战 -摘自张爱萍传记:从战争中走来

作者:sujie_alex  于 2009-4-16 07:41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作者分类:网文|通用分类:网络文摘|已有8评论

(转贴者按:有感于最近几年,给老蒋和国民党翻案粉饰之风甚嚣尘上,故收集资料试图进行比对分析...)

......

父亲说,你把地图翻来看看。


上海地区实际上是夹在杭州湾与长江口之间的一个半岛,水网密布、地势平坦,地域狭窄,属战略防御的浅近纵深。在这样一个既无战场筑垒准备,又无回旋机动余地的地幅内,面对强敌,国民党囤积精锐主力70万大军,摆开了决战架势,这在战争初期,在战略指导上,是极其轻率的,也是危险的。从战役布势和兵力运用上看,是典型的内战套路。国民党军队是在追剿农民起义军和吞并地方军阀势力中崛起的,虽人数众多,但作战指导思想远不能适应二战机械化兵团大纵深突击的特点。既未形成纵深梯次的配置,又未掌控强大的反突击预备队。一线部署绵亘狭长,紧贴水域,在日舰炮不断轰击下徒增伤亡;二线兵力既不能支援一线,也不能相互构成犄角。这就给对方分割、围堵、聚歼提供了便利。其实,日陆军战术呆板,平推硬攻,但即使这样,开打十天后,防御体系即被日军割裂。由于没有组织起强大的战役反突击,增援部队逐次添油,不疼不痒,导致各守军被敌紧紧咬住,无法脱身,待援无望,最终只能在一城一地孤立拼杀。

 
11月12日,日军于杭州湾金山卫登陆成功,对国民党军实施侧后迂回。以二战的水准,这并不是上档次的行动,但由于我方只顾正面,原守军调离,遂腹背受敌,导致整个防线瓦解。仓皇间蒋介石又下令全面撤退,最终形成了兵溃如山倒的狼狈局面。上海沦陷。

 

淞沪会战书写了中国抗日战争史上壮烈的一页。参战军民面对强敌,浴血拼杀,以25万伤亡的高昂代价,毙伤9万敌军,粉碎了日本3个月亡我中华的迷梦,可歌可泣。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初战一仗,国民党精锐主力即被打残,由此导致首府南京的轻易陷落,30万生灵涂炭,日军沿江长驱直入,直逼我中原腹地。这一仗,是否就如现代许多评论家说的,提高了中国军民抗战的士气和信心呢?还是给当时的人们对抗战的前途、对胜利的希望,蒙上了一层阴影呢?父亲回忆时说:“ 可以看清楚了,依靠国民党抗战,没有希望。

......

2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鲜花

发表评论 评论 (8 个评论)

9 回复 borninheaven 2009-4-16 11:02
主要是情报不灵。 金山那滩涂根本不宜登陆, 烂泥滩太宽, 大小船只没法靠近岸边, 坦克根本无法在上面开, 就是人行走都很困难。如果有设防的话,那小日本丢上几万条命也爬不过这烂泥滩。
4 回复 宜修 2009-4-16 11:08
学习。
2 回复 吴钩 2009-4-16 11:58
先顶一下.
白崇喜给老蒋出谋说, 将日军引入长江平原水乡, 湖泊河沟众多, 这样日军机械化部队就展不开, 再歼灭日军. 这使老蒋放弃了固守凇沪的决心. 这军事思想也许是好的, 但随后的一系列战役失误导致了失败.
6 回复 homepeace 2009-4-16 13:31
假如把老蒋的这么多军队归老毛指挥,抗战早打胜了!
4 回复 sousuo 2009-4-16 22:07
给谁也不行,中国当时根本没有支持战争的工业基础。
7 回复 宜修 2009-4-16 22:14
sousuo: 给谁也不行,中国当时根本没有支持战争的工业基础。
技术层面或许如此。
2 回复 sousuo 2009-4-16 22:25
其实,战争从来都只是技术层面说了才算。

但从来不这样说,因为,这样一说,正义就无处容身了。

从古时侯的秦灭六国,成吉思汗,满兵入关,到后来的二战,朝鲜越南,伊拉克什么的都是如此。
3 回复 瓦子角 2009-4-17 06:44
如果当时是毛泽东是头,这仗肯定是另一种打法。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sujie_alex最受欢迎的博文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4-9 16:20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