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电影进入新世代了吗

作者:春飞野  于 2015-8-13 17:34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作者分类:一曲江湖|通用分类:大话影视

关键词:国产电影

近年来,中国电影产业飞速发展。刚刚过去的7月,中国电影票房累计达54.9亿元,成为华语电影史上首个单月破50亿元的月份。电影市场的火爆让人们对中国电影的未来充满期待——

国产电影进入新世代了吗

  2015年暑期档,国产电影的表现可谓惊喜连连,所取得的票房成绩具有标志性意义。刚刚过去的7月,票房累计达54.9亿元,成为华语电影史上首个单月破50亿元的月份。漂亮的票房数据,似乎意味着国产电影进入了新的时代。

  日前,由中国电影家协会、中国电影出版社主办的“《捉妖记》:国产大片的新标杆与新世代”主题研讨会在北京举办。与会专家指出,仅从几部叫座的国产影片很难得出国产电影已经开启新世代的结论,但这些电影却为国产电影今后的创作、营销、发行等各个环节树立了新标杆。

  国产电影开始回归故事和创意

  近年来,中国电影产业飞速发展。国产电影的票房更是从十多年前的10亿元上升到2014年的296亿元。在这一背景下,今年的暑期档票房又创造了新的标杆。

  除了票房上的突破,中国电影制作在技术上也越来越向好莱坞的标准看齐。《大圣归来》等动画制作代表了国内动画行业中较高的水准,而《捉妖记》中50%~60%是特效制作,真人与动画的结合,技术进步在其中起到的作用更是不言而喻。正如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协会副会长叶宁所说,技术要是立不住,我们怎么和好莱坞抗衡?

  除了技术的支撑,好电影的核心仍要讲述故事。多数人所理解的“大片”是大投资、大制作,而《捉妖记》的编剧袁锦麟说:“大片的大是想象的大,创意的大,内容的大。”《大圣归来》和《捉妖记》都是从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汲取精髓,发挥极具现代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讲好了一个“中国故事”。而《捉妖记》中的“胡巴”作为原创角色,拓展了人们对“妖”的固有想象。在北京伯乐营销总裁张文伯看来,不同于以往“熊大”“熊二”和“喜羊羊”等卡通形象有电视动画的基础,在电影放映前就有广大儿童作为粉丝群体。“胡巴”作为原创卡通形象,通过一部电影就打开了局面,可以用“平步青云”来形容。由此可见,回归到故事和创意本身,这也是中国电影正在努力的方向。

  互联网为国产电影插上翅膀

  互联网的发展在中国经过了近30年的时间,而受其影响的一代人已经成长为电影市场的主力观众。《大圣归来》吸引了广大年轻的动漫爱好者,《煎饼侠》是人气网剧《屌丝男士》的延伸,而当下被热炒的“IP电影”也都是植根于互联网文化。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尹鸿认为,《捉妖记》讲了人妖两个世界交叉的故事,而这样带有魔幻色彩的非现实主义的题材正符合当下年轻人的口味。正是互联网的发展,为这类题材的电影准备好了一批核心受众。《捉妖记》准备了7年,若是提早推出,恐怕中国的观众还没有准备好。

  互联网的发展也改变了电影营销的方式。目前的中国电影都极为重视互联网营销,据腾讯视频副总编辑常斌介绍,腾讯现在推出的“为虎添翼”战略,就是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为影片造势,此次也参与了《捉妖记》的互联网营销。常斌说,此次在《捉妖记》上的资源投入达到了空前的规模,微信新闻插件的推送可以实现对上亿用户的投放。同时开通互联网购票渠道,使得线上购票达到了26.5%的比例。

  互联网对于票房的助力还体现在口碑传播方面,《大圣归来》上映后,“自来水”在网络上为影片宣传造势,鼓励了越来越多的观众走进影院。普通观众更多地通过互联网了解电影的信息,了解电影的口碑。

  电影“新世代”渐成主力

  互联网所影响的青年一代成了中国电影观众的主力,青少年群体成为中国电影争夺的主要观影人群。尹鸿认为,《捉妖记》能赢得票房和口碑双丰收,很重要的一点是传递了可以共享的价值观。在电影中,人妖并不因为种族不同而势不两立,妖并不代表着绝对的邪恶,人性也呈现出复杂的一面,这是崇尚多元文化的年轻人更愿意接受的世界观。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周星则表示,之前人们总觉得现在的青年观众很幼稚,事实上是因为过去提供给他们的是贴近他们幼稚和喧闹的作品。而好的电影,“是让年轻观众觉得好玩儿,同时诱发他内心的善良和对世界的希望”。周星说。今年暑期档有个很让人欣喜的现象,观众开始为诚意买单,制作团队用心创作打动了观众,使得他们愿意走进影院支持国产电影。从中可以看到,电影创作在进步,年轻的观众们也在成长。

  不仅是观众,电影的制作者们也迎来了年轻的世代,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李迅指出,好莱坞的许多年轻导演,如电影《哥斯拉》《第九区》和《移动迷宫》的导演都是做视觉特效出身,美国人将其形容为“新人潮”。而就中国目前暑期档上映的电影来看,青年导演、跨界的新人导演也备受瞩目,他们也将合力为中国电影树立起一个又一个的新标杆。

  研讨会上,专家们认为现在谈中国电影,或中国大片已经进入新世代,恐怕还为时过早,中国电影仍处在工业化的进程当中,还需要更多的优秀作品来开启中国电影新世代的大门。然而,目前中国电影的发展势头为新世代的到来添砖加瓦,尤其是中国商业电影在模式上的不断创新,为中国电影产业的未来提供了无限可能。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鲜花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3-29 01:13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