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在冰火两重天(杨老师观影笔记《冷战》)

作者:杨立勇  于 2019-3-8 05:05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通用分类:大话影视|已有3评论

(杨老师观影笔记《冷战》)
爱在冰火两重天

波兰电影《冷战》有着典型的东欧语言宏大叙事的风格,高冷怀旧的黑白影像,铁幕烙印的歌舞升平,和亡命天涯的爱欲情愁。

因为它也有一个革命时期的文工团,有人就牵强附会地把它比为“波兰版”的《芳华》,其实两者格局完全不在一个层次上。

男主人公的遭遇,反而与《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中的托马斯有几分相似:极权体制内有良知的知识份子,在享有既得利益的同时,无法低下尊贵的头颅。于是选择背井离乡去做一个天涯沦落人。西方给予这些来自铁幕后的“叛国者”的,除了自由一无所有。虽然不必再向权贵低头,却要为三斗米折腰!无论是极权体制或者是自由世界的资本卧榻之侧,都容不得知识分子哪怕是轻微的鼻息。于是痛苦选择回归母国,纵使回去面临的是牢狱之灾或苦役也在所不辞。

这就是极权体制内公知的两难境地:既无法心安理得地在体制内做同流合污的既得利益者,又无法在自由世界找到“组织”,找到成就感和归宿。

《冷战》这个名字听起来很恢宏壮阔,其实只是故事发生的年代背景,主线还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爱情故事。不过,再狗血的爱情,在风云峥嵘的大时代背景下,便有着一种悲情,一种美丽的哀愁。本来已经获得自由的男主人公,为了爱情视死如归回去被判15年劳改;本来已经功成名就的女主人公,为了爱情曲线救国与老外结婚出国去和男主人公团聚。再后来为了救出牢里的爱人嫁给权贵。但是,像男女主人公这样的悲剧性人物,无论是在极权体制内或是在自由世界里,他们的爱情终归成不了眷属。他们的爱刚烈如伏特加,硬朗如西伯利亚冰块。他们爱在冰火两重天里,而爱火终究会被苟且偷生之冰浇灭。

《冷战》整个色调是冷的,人物是冷的,连爱情也是冷的,而结尾更是冷得令人战栗。

“到那边去吧!那边的风景更好一点。”同时各吞下一大把安眠药的男女主人公,静静地坐在古道西风残照里(无端想起了傅雷夫妇,翦伯赞夫妇和谢家荣夫妇)。

《冷战》是波兰黑白大师帕夫利科夫斯基的另一部佳作(上一部是去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阿依达》)。但它这次败给墨西哥导演阿方索卡隆的《罗马》。我个人的观感是:看《罗马》如音响发烧友在壁炉边欣赏欧洲名厂的电子管音响设备播放的音乐,唯美,流畅,几乎无杂音无瑕疵,像一片蓝光碟;看《冷战》如在雪地里听现场演奏《悲怆交响曲》,沉重,忧郁,冷冽,却又几乎不动声色,像木心的文字。


高兴

感动
1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2

鲜花

刚表态过的朋友 (3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

2 回复 粒子在 2019-3-10 17:47
极权体制内有良知的知识份子,在享有既得利益的同时,无法低下尊贵的头颅。于是选择背井离乡去做一个天涯沦落人。西方给予这些来自铁幕后的“叛国者”的,除了自由一无所有。虽然不必再向权贵低头,却要为三斗米折腰!无论是极权体制或者是自由世界的资本卧榻之侧,都容不得知识分子哪怕是轻微的鼻息。于是痛苦选择回归母国,纵使回去面临的是牢狱之灾或苦役也在所不辞。
1 回复 空空丸 2019-3-20 16:13
爱在冰火两重天
2 回复 小博人 2019-4-8 13:35
冷色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3-4-18 14:23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