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后的香港人

作者:飞鸣镝  于 2014-10-6 11:26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通用分类:前尘往事|已有12评论

关键词:香港人

1945年,香港人口为50万,至1950年,香港人口大增到220万,由于中华民国的货币政策,国民政府没收全国人民的黄金、外币,强迫人民对换后来因恶性通货膨胀而变得几乎毫无价值的法币及后来的金圆券 ,从中国涌港的有部份私藏黄金、外币的富有人士,更大量的为难民,香港几乎变成了一座巨型难民营。 当时的教会不分宗派,总动员参加救济,给难民提供食物、衣被,开放教会为收容所。 并供给建屋材料,或直接兴建平房区,难民营供难民居住。 1950年后出生的香港人,生活大多非常艰苦,虽然来港不少在大陆来说已经是最富有的一群,但都追不起香港的生活质素,更不用和发达国家如英国比较,香港人力成本增长的速度远低于资金增加的速度,整个50年代,香港是百多年来和英国人均GDP相差最远的年代,由民国时期稳定的30%下降到整个50年代的23%,这情况持续到东南亚排华,资金涌入前。经过60年代的快速增长,香港的人均GDP不但回复到英国GDP30%这开埠以来高位,而且不停破记录,香港人均GDP70年代初更由英国GDP55%升到80年代初的90%,此时,西方绝大多数列强人均GDP亦不及香港,1987年香港人均GDP更超英国。

五十年代以及六十年代初期,香港经济还未走出战后的萧条,加上当时大量国内人移居香港,使香港人口暴增,平民百姓大都生活困苦。 那时一般香港人居住环境很差,很多人住在山边的木屋,后来政府建了很多叫做「七层大厦」的廉租屋,安置了很多家庭,但更多的人不够资格被安置,要住在战后唐楼用木板分隔的板间房中,一家七口一张床,一幢旧楼就住着七十二家房客,此题材亦被拍成不少电影和记录片,几十人共用一个厕所和厨房,艰苦程度差过现在的劏房  立法会议员谢伟俊回忆起几十年前在荷花楼的生活,反映当时对生活质素的一些要求: 他家自行在单位间出两间板间房,一间是爸爸、妈妈的,另一间是祖父、祖母的,他们三姊弟就睡在客厅。 他认为那时代的人都会互相鼓励,互相帮忙,人们努力奋斗,是一个十分坚毅的年代。 

香港人口在1950年为220万,但自清末起,因为香港和英国美国的经济差距,大量人口被充当华工到发达国家,自华工需求式微后仍不断有人从香港偷渡到英美,香港也成为往东南亚、台湾等地的中转站,香港在1980年前的迁出人口亦包括这220万人之中,有不少名人在四、五十年代居港或在香港出生,如马英九 220万人中在1960年应只剩回160(当中20万自然增长,80万人口迁出)1980140(当中20万自然增长,40万人口迁出),现今应只有约140万人(当中30万自然增长,30万人口迁出),所以目前香港的主流人口为逃港者以及1980年后抵港的家属1950年前抵港的人口只占较少的比例,另外有部份人先由香港逃到东南亚再回流香港。 另外,由香港偷渡到美国者,很少回到香港,香港与美国的人口往来多为大量的净迁出。 现今香港的人口组成亦包括一定多数量在1980年后抵港,而非逃港者家属的人口。

偷渡到香港的人大多来自是邻近香港的珠三角地区,当中广州最多,其次亦有人从惠州和海陆丰抵港,他们大多途经深圳 ,广东其他地区基本上极难偷渡到香港,因为当时没有高速的船只,步行距离又过长,而外省便几乎没有机会了。但部份和干部关系好的人,仍可先到广州再经深圳抵港。 邻近香港的人口大多集中在广州以及珠三角,而且广州人都是城市人,所以偷渡客的人数以广州最高,当时​​深圳仍以农耕为主,人口不多,但深圳邻近香港,偷渡香港最容易,是大多数偷渡客必经之地。

当时广州人偷渡到香港主要目的地为香港市区,这些人当中有黄霑 顾嘉辉许冠杰罗文、夏雨卢海鹏曾钰成 刘梦熊列孚刘千石黄永帜等现时的香港名人。广州是大城市,地图上用大圈代表,故偷渡的大陆人,有「大圈仔」的称号。而从深圳偷渡的客家人,目的地为新界的村落。  不少大陆人以为偷渡潮来港都是农民,其实他们不少是广州人,而且偷渡的农民中不少亦是广州的知青。 因为偷渡潮使广州话使用的人口在香港达到压倒性优势。

在偷渡潮抵港的港人中,不少人在内地已有妻子、儿子、兄弟姊妹,使珠三角及广东沿海地区,特别在广州,出现父亲是港人,儿子是广东人的情况,1980年后也不停有广东亲属抵港,但因为来港名额有限,长大成人的儿子和兄弟,一般很多年后也排不到,但内地新娘等候数年便可到港。1990年到2001年,移民香港的内地人有533,552名。 每天配额150 这是大陆制定的政策,香港没有权参与,形成了一个被动的局面。

现今香港最多潮汕人的地区是九龙东,九龙东潮人联会永远荣誉会长陈鉴林便经常以潮州人身份拉票而且成功当选。

较早期来港的潮州人居于的铜锣湾东角、跑马地、北角、上和西环一带,这些区份至今仍有些潮州人口,但不达到一个主流的水平,西环至今仍是潮州人在港岛的聚居中心。在港岛北岸的潮汕人不少为1945年前已在香港定居,因为语言相约,潮州人亦很常和闽南人混居。

香港早期的商业和政治中心是以英国人为主导的中环。而铜锣湾则为福建,特别是闽南华侨营商的中心,后来和广府人营商的中心尖沙咀一同成为三大商业中心。而天后则为全球福建人共同信仰,妈祖亦为福建人,满清以前,华人的富豪几乎都是福建人,在中国,除满族以外,根本很难开发商业,所以在港初期营商的华人大多数为福建华侨,而现今的铜锣湾天后则为闽南人最初在香港的零售营商中心,旧湾仔沿海便有汕头街厦门街的闽南人姊妹街,经营由香港到东南亚以及世界各地的贸易,闽南人特别是泉州人选了这地点,原因都是靠近英国公司怡和主导的铜锣湾东角码头,方便和英国贸易。后来贸易需求大增,世界华人巨富郭春秧在民国时期,便在铜锣湾天后附近的北角建设一个与仅次于英美的列强荷兰及荷兰殖民地印尼贸易的中心,而此区后来成了福建华侨(特别是印尼)以及福建人的聚居地。

在香港的福建人团体不包括潮汕人,但潮州人实大多数是在南宋末期,因逃避外军入侵导致的战乱,十几万莆田人移民到现在的潮州,而现今莆田人则为闽南闽东人的结合,与潮州人又不相同了,但潮州话和泉州话有高度的相通性,反而同为闽南的漳州话和泉州话的相通性低很多。而福建社团不包括潮州人,泰国外,出东南亚营商致富不包括潮州人,在香港的福建财主资本亦不包括潮州人。福建闽南地区在明期已经到东南亚发展,到了清朝,中国特权阶层满族是华人之中最富有的,不过当时东南亚为欧美列强的殖民地,人均GDP超越满清,故福建华侨还是最富的。现今不少香港富豪皆为潮州人,潮州人在香港早期多为苦力,在铜锣湾东角、北角以及上环聚居,这些区份亦有不少福建人,特别是泉州人,马时亨高永文亦是在北角长大的。在香港早期的潮汕人多为苦力,与潮州和福建闽南地区被分为2省有关,潮州地区在大陆人均GDP到现时仍大量落后于广府及闽南地区,来港的大多只能由苦力做起,到今上今日,香港不少富豪已为潮汕人。

在东角得到的货物大多在铜锣湾天后寄卖,使铜锣湾天后成为香港贸易和购物的中心,后来又重新规划移到东角,当时在铜锣湾天后的绝大多数为福建人,后来因为郭春秧的开发,把铜锣湾的福建人聚居地引伸到北角。由于福建闽南人长时期在各殖民地工作,特别是闽南人人口大多数的新加坡英国人很欢迎闽南人到香港工作。在大坑,则有客家原居民和福建的客家人如胡文虎以及其他福建人,铜锣湾后来又来了四邑人富商利希慎家族和水上富商霍英东家族,尖沙咀又引入各商人投资。

中国自民国时代因为战乱,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民国时期人均GDP一直落后于非洲1950年更落后于非洲两倍。当时福建、广东以外的大城市亦不如非洲、印度 ,比如上海就一直落后于印度金融中心孟买及其他非洲大城市。中国除了富有的满族 ,以及生活较好的政府官员以及和政府官员关系密切的少量富商外,多为生活在极贫穷线下的人,原因是当时不停地出现过很多政府,政局混乱,难以累绩财富。而香港稳定,在民国期的人均GDP和日本、新加坡相若,是英国1/3,贴近东欧国家如希腊 

1949年上海政权易手,大批上海人移居香港,但上海富商之中更多是广东人和福建人,当中福建籍富有人士逃到英美和东南亚,而广东籍富有人士则逃到香港,因为民国时期,军阀混战,民不聊生,加上国民政府滥发法币金圆券 ,使不少江浙地区的人破产,而当时中国的江浙地区长时期在孙传芳统治下,而更早期由满清统治,及后又有日本侵华,在抗日战争中,日本把上海华界炸毁,上海大部份地区变成贫民区,使很多女性加入舞小姐的行列。江浙地区的经济算是全中国较差的地区,富有人士主要集中在宁波,而在上海的富有人士则只有少部份。当国民党的政策不能实施时,上海江淅富商仍能保留自己的财产,但大部份的江浙人士开始移居香港。 当时江浙上海一带经济实力远不及广东以及福建,上海最富有的人士都来了香港及台湾,但来港的富有人口不及广东,去台湾的富有人口远不及福建,使得现今香港的富有阶层只有少部份是江浙人士(包括上海人),但在头40名之中只有3名,远少于广府民系和闽民系总数的28名。

上海人在民国时期以及1949年后,由当时极贫穷的上海大量抵港,透过人事关系、通婚以及双非婴儿到港,因为上海人不是香港人主体,使很多香港人都认为香港上海人是大陆人,但在大陆的上海人却认为他们是香港人。在生活上受到不少挫折,初来港的上海女性不少因为想取快钱而加入色情行业,刘嘉玲亦曾被迫拍半裸照片,成为轰动香港娱乐圈以及传媒界的大事。  最初很多上海人多住在香港的公共房屋,如林海峰三姊弟居于励德村 ,而香港亦有不少比较穷困的上海人子女在大陆出生,90年代移居香港,如邓紫棋和Angelababy等,最初都居于九龙半岛。

上海分公共租界和华界,民国时期的华界在军阀的控制下,经济不行,及后在国民党军阀控制下,略为改善,但最后被日本人几乎全炸毁,在而公共租界则主要为洋人开设的各项设施,包括银行和工厂,利用中国便宜的劳工,为欧美生产成本低的货品。所谓上海人其实没有一个特别的民系,上海人之中包括绝大多数来自各省在军阀混战时家园被毁而到上海为外国人打工的农民工,部份寻找商机的各省人。日本人占领上海后,大批文人到香港避难,由于工作难找,不少人到码头替人搬行李,因为语言不通,鸡同鸭讲,到付钱时往往只能拿到半数。后来香港沦陷,大部分文人又辗转内地。1949年后,不少来自上海的左仔借口来香港做夜总会服务员混入北角。在1967年策动的暴动,北角区的破坏是全港之最,其中福建华侨的损失最多,策动者多为上海租客,而地主多为福建华侨,虽然此事只是部份上海人的行为,但不少福建人从此不肯再将物业租给上海人,从此北区上海人数量大减,只余下富有和已置业的那一班。香港富有的吴人多来自宁波而非上海。此外左派的长城公司,是上海江浙人的天下。

英国政府最初只开发香港岛的维多利亚城,因为大量广州人因太平天国战乱涌入九龙,而来港的人口又以男性比率较多,从而使此地区的色情行业发达。 至今上海街以及附近的砵兰街仍为香港最大型庶民色情中心。 二战后,因为福建富商郭春秧的后人在北角大办夜总会,随后附近的铜锣湾的游乐园又办类似的夜总会,当时上海人有丰富经验,上海人活跃的地区又扩展到港岛,但区内上海人数仍然远不及闽民系及广府民系多,只占区内人口的一少部份,北角以及湾仔在1970以及2000年以前都被色情行业的客人称为「港岛小上海」,来港的上海人最初大多从事夜总会的活动,受雇于福建华侨或广州资本,于油尖旺区 北角铜锣湾一带经营色情行业。港岛小上海最初为北角,后来则为湾仔(骆克道)2000年开始,湾仔发展商业区,色情行业式微,最后一个港岛小上海亦没有了,现在的上海街一带仍有不少上海人,是香港最多上海人的地方,但因人数有限,难像闽人和客家人有自己的圈子。 年轻一辈又害怕被人听到自己说上海话会被认为大陆人,已经很少有年轻人在这些地区使用上海话。

中国自民国时代因为战乱,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民国时期人均GDP(ppp)一直落后于非洲在1950年更落后于非洲两倍当时福建、广东以外的大城市亦难比非洲、印度,如上海一直落后于印度金融中心孟买及非洲大城市,中国除了富有的满族,以及生活较好的政府官员以及和政府官员关系密切的少量富商外,多为生活在极贫穷线下的人,原因是政权更换频繁,难以累财富。而香港在民国时期的人均GDP和日本、新加坡相若,但仍只是英国1/3,贴近东欧国家如希腊

1950年代,大量迁入大陆富有人士后,虽然他们的人均GDP有大陆平均的6倍(现今上海市有大陆平均的2倍),但仍不及香港的人均GDP,拉平均后,人均只有英国的1/4。1960年代开始,东南亚富有人士,以福建籍为多,大量迁入港岛,人均GDP由英国的1/4升到英国的1/2,在1970年代更贴近英国。而香港在1950为2218,大陆为446。单位是1990 International Geary-Khamis dollars。此时期由中国大陆来港的人口,多为中国及东南亚的富有人士,而英国不是任意批准贫穷人口抵港,在抗日战争前,香港人口稳定地增长。

198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香港偷渡潮亦完结,中国人均GDP在1985年超越非洲,现为印度的四倍,而香港人均GDP亦在1987年超越英国,不少中国富有人士由优才计划抵港。

          

本文的人均GDP都来自经济学家maddison搜集的历史数据,简短版可参考英文版维基List of regions by past GDP (PPP) per capita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1

支持
8

鲜花

刚表态过的朋友 (9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12 个评论)

7 回复 安良 2014-10-6 12:51
如今香港政壇上也是上海人的天下, 反中的余若薇,陈方安生,毛孟静等等,兩面派的范徐丽泰,工商业除了李,郭,郑之外,大都是上海人,宁波人如吳光正等, 前大法官杨鉄樑也是上海仔,在六十,七十至八十年代,上海人垄断了香港的印刷业,纺识印染业,电筒铁工等制造业, 商业则垄断出入口,英洋行高等职员大部份是上海逃下来的,主要他们懂英语!
如今闹的哄哄的佔中三子其中一子也是上海人,而网民整天骂的所谓港灿,港怂, 其实是骂,,,人, 对自由行最反感最歧视的大都是,,,,祖籍的, 因为歧视,看不起"沒有他她们高文化"的就是他她们的优良传统,他们就是,,,,,,,人!
0 回复 飞鸣镝 2014-10-6 13:24
安良: 如今香港政壇上也是上海人的天下, 反中的余若薇,陈方安生,毛孟静等等,兩面派的范徐丽泰,工商业除了李,郭,郑之外,大都是上海人,
有意思。小编替我改了标题,只好增加上海人的份额。
0 回复 nierdaye 2014-10-6 17:46
我在香港工作的时候,快到春节的时候,同事就问我:用普通话讲,就是- 你乡下是哪里,也就是你老家哪里。同事的向下(老家)确实是广州,福建,深圳的比较多。有一个同事的父母是80年代来自大陆移民香港。
1 回复 金竹陶器 2014-10-7 03:33
有很多上海人。。。碰到不少的香港上海人
1 回复 飞鸣镝 2014-10-7 12:34
nierdaye: 我在香港工作的时候,快到春节的时候,同事就问我:用普通话讲,就是- 你乡下是哪里,也就是你老家哪里。同事的向下(老家)确实是广州,福建,深圳的比较多。有
其实广州人也是有乡下的,这么多年只见过一个广州人说没乡下,有人马上问:你是旗人?他说:我就是旗人。
1 回复 飞鸣镝 2014-10-7 12:41
金竹陶器: 有很多上海人。。。碰到不少的香港上海人
我倒是一个也没有碰过。
1 回复 ryu 2014-10-7 13:18
飞鸣镝: 我倒是一个也没有碰过。
飞鸣镝 ,你去'大公報'、'文hui' 、 '星島' 和出版社、写字間看看,那里就碰得到了,
1 回复 安良 2014-10-7 15:10
他她们在外都是说粤语了,除了你也是上海的,否则他她们不跟你说,外表分不到了!
1 回复 飞鸣镝 2014-10-7 17:59
ryu: 飞鸣镝 ,你去'大公報'、'文hui' 、 '星島' 和出版社、写字間看看,那里就碰得到了,
查良镛第一个,周星驰第二,利智?
0 回复 飞鸣镝 2014-10-7 19:00
安良: 他她们在外都是说粤语了,除了你也是上海的,否则他她们不跟你说,外表分不到了!
陈方安生、范徐丽泰、讲粤语完全没口音,反而广东的潮洲人有口音。
1 回复 ryu 2014-10-7 21:41
飞鸣镝: 查良镛第一个,周星驰第二,利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3-25 06:58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