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派音乐的魅力——拉威尔的波莱罗舞曲

作者:Duffy  于 2016-9-10 11:19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作者分类:杂记|通用分类:音乐欣赏|已有2评论

印象派音乐的魅力——拉威尔的波莱罗舞曲

 

       十九世纪后半期,正是法国印象派画家的全盛时期,即使你不懂绘画,也应该能够罗列出以梵高,雷诺阿为首的一堆人名。但是如果说起印象派音乐大师,即使搞音乐的也未必能知道几个。

        法国作曲家莫里斯-拉威尔(1875-1938)就是著名的印象派音乐大师。而拉威尔的“波莱罗舞曲”又堪称印象派音乐的代表作。

        2013年回北京那次,我内弟知道我喜欢音乐,又建议我们去参观一下“国家大剧院”,于是,提前几周,就订购了在国家大剧院演出的中央交响乐团星期音乐会的票。他是属于发烧友级的音乐爱好者,我只是业余级的。演出曲目之一就是拉威尔的“波莱罗舞曲”。这首乐曲,我在五十多年前就听过,而且听了第一遍就印象极其深刻,“过耳不忘”。全曲共计十七分钟,一个主旋率和一个几乎对称,又不完全对称的应答辅旋律,交替出现,这首乐曲妙就妙在,它只有一个旋律,一个节奏,一个速度,从头到尾就是一个巨大无比的渐强符号。试想,持续十七分钟的一个旋律,一个节奏,一个速度,不得把人听得烦死了,睡着了?其实不然,它却使你越听越爱听,越听越入迷,越听越激动,恨不能跟着乐曲狂欢起来。这就是印象派音乐的魅力。

       1928年,西班牙芭蕾舞女演员伊达·鲁宾斯坦创作了一个表现西班牙吉普赛女郎的舞蹈,约请拉威尔为她写一篇舞蹈音乐。于是,拉威尔就创作了这首波莱罗舞曲,波莱罗舞曲原来是一种西班牙古典舞的曲式,最初是以西班牙响板和玲鼓打出的节奏感极强的民间舞曲。拉威尔只是借鉴了这一曲式的精髓。在小鼓无休止的三拍子节奏背景上,由各种乐器演奏的两个17小节的旋律不断反复。直到最后,交响乐队管,弦,鼓,号齐上阵,加上和声部以及焰火,把全曲推向高潮。  

下面的连接是【维也纳交响乐团 版】的拉威尔“波莱罗舞曲”:

- Maurice Ravel BOLERO - Wiener Philharmonic   【维也纳交响乐团

http://www.youtube.com/watch?v=KK23BhEQVyU

据说这是最接近拉威尔原创意境的版本。当你闭上眼睛,你看到的是在西班牙的一个小酒馆里一个吉普赛女郎在餐桌搭成的舞台上缓缓起舞,演绎着各种舞姿的变幻,随着乐曲的发展,舞姿越来越狂野,最后引起众看客们疯狂的追捧。全曲延续17分钟,是拉威尔最理想曲速。

具有独特风格的小泽征尔指挥的“波莱罗舞曲”: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581425/

下面是另一个曲速稍快的拉威尔“波莱罗舞曲”的版本:

波莱罗舞曲      【安德烈-瑞欧版本】

http://www.youtube.com/watch?v=3-4J5j74VPw

 当你闭上眼睛,仔细欣赏时,你看到的是在遥远的天际,一队手持大刀长矛的敌军士兵,踏着军鼓,缓缓向我方开来,随着距离越来越近,敌军士兵越显威武雄壮,杀气腾腾,双方将士摩拳擦掌,气氛也变得越来越紧张。在短兵相接的瞬间,刀枪辉映,火光冲天 ,战马嘶鸣,硝烟弥漫。加上和声部以及强烈不和谐音的渗透,又配上焰火的烘托。敌方士兵丢盔卸甲,一溃千里。(人们说这个版本更贴近波莱罗舞曲的原始风格)

听这样的乐曲,你能“烦死了”“听睡着了”麽?即使你不懂音乐,我想你一定也已经记住了这段主旋。同样的旋律,你已经感受到完全不同的场景和故事。这就是音乐的魅力!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2

鲜花

刚表态过的朋友 (2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6 回复 秋收冬藏 2016-9-10 11:34
谢谢介绍,常听的音乐,旋律很熟悉,就是没有去认真求源。我联想起来的是天方夜谭里的故事~
8 回复 meistersinger 2016-9-10 12:26
10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其它[音乐欣赏]博文更多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3-23 13:11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