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铁路撞车到中国制造, 谈中国南海应该一战的必要性。

作者:kissmyaaa  于 2011-7-25 06:19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通用分类:热点杂谈|已有2评论

中国铁路业捅了这么大的漏子, 其实前些天的各类小事故接连不断就基本上已经暗示了这个大事件的必然。 这种拿着人民生命摸石头过河的方式, 实在是不能不令人叹息。 中国政府部门和国有企业向来把自己当成救世主, 当成游戏的规则制定者。 很少去考虑人民的利益和人性化的准则。 所以出这么大的事故也是迟早的事情。 能让乘客在毫无电力通风的情况下关在车厢里几个小时而不给一个交待, 就会有今天失去电力而撞车的结果。 高铁在项目的论证上,相信政府和专家们一定是花了不少时间和功夫的, 但是这个论证的整个过程, 缺乏的就是广大乘客的角色。 高官和专家们不在意停电的结果, 也不去考虑正常供电终止情况下的第2 方案和第3供电方案, 更没有防范风险及高瞻远瞩的动机。 因为高官们是不用高铁的, 他们自己成了小白老鼠在车厢里焖上几个小时, 也许撞车的事故就不会发生了。 现在的当官的,也多忙于应付眼前的事件, 不会深想一步的。 比如前些天的一辆动车晚点, 他们的结局方案就是让晚点的车的乘客挤上另一班车。 根本不考虑每辆车的最大载量, 更何况万一出了事故, 这不是雪上加霜? 先不说多出来的乘客在没有坐位的情况下万一出现刹车和事故时基本上是没有安全保障的, 就连起码的原来乘客的利益受到了侵犯也被问题的解决给掩盖了。 希望这次生命和血的惨状能够引起中国官员们和专家们在作好大喜功的工程的同时, 也对决策的过程有所反思。
从撞车的现场来看, 到发现中国自造的车厢还是比较坚固的。 有2 节车厢的一头栽在地上, 但是整个车厢的结构并没有太大的损害。 这既反映了中国制造有其崛起的一面, 但是也影射了中国制造的软肋, 即,建立在仿造基础上的所谓自主设计的形象神不像。这辆列车所受的冲击量不可谓不大,但是从车厢的形状上来看, 材料的选用和设计的标准似乎只考虑了坚固这个因素, 但是明显的忽略了冲撞的保护和缓冲。 国外一个系列车型的的成形, 都要在设计和材料上考虑这个因素。  大家看到很多国外的汽车生产厂家反复进行汽车冲撞试验, 就是为了在车高速行驶冲撞的时候, 可以出现车毁人不亡的情景。反观中国的汽车生产厂, 大概 根本就没有这样的设计考量。 中国的汽车广告都是宣传自己的车是多么的豪华, 鲜有广告说自己的车是多么安全的。 中国制造的这个现状一天不改变, 就有一天会吃大亏。 这样的大亏, 就包括现代化的战争中瞬间决定一个民族前途的武器系统。 
过去的10年来, 中国的军事现代化, 尤其是中国的武器装备已经有了质的飞跃, 但是这个飞跃也只是在没有系统的检验的情况下的“中国制造”, 就向能跑起来的高铁一样的穴门多多。 不在实战中检验应用一下, 到了真正的战场, 就会因为小小的问题而导致最后的失败。 南海小国的挑衅, 就恰恰给了中国一个机会。 只有在实战的情况下, 才能够把问题暴露出来, 也只有这样的实战, 才能够找到差距和漏洞。 中国应该把南海的几个小丑的挑衅作为为武力解放台湾的试验场, 只有这样, 我们才能说中国自己制造的武器是可以抗衡外来干涉的。 等关键战争真正来临时再看结果, 必然是出现和高铁一样的悲惨结局。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3

鲜花

刚表态过的朋友 (3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1 回复 goodoctor 2011-7-25 08:07
那是北洋水师,不是现在。
1 回复 kissmyass 2011-7-25 08:35
您是说现在的政府海军连北洋的都不如了?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3-29 12:57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