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阿拉伯故事

作者:belgiumchina  于 2011-2-8 06:59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通用分类:前尘往事

一个阿拉伯故事

                ·杨 明·

我因为经常向西欧一些国家民众中爱好中国文化的人们介绍书法文字,也就有机会和当地人还有移民交流各种文字的书写。他们当中也有来自北非的阿尔及利亚人,摩洛哥人。其中有一位对我说,他们的祖先是柏柏尔人,不是阿拉伯人,尽管他们现在也说阿拉伯语,后来也都说欧洲殖民主义者的法语。

说阿拉伯语的人是不是阿拉伯人?居住在街角的杂货店主说他们是阿拉伯人。这家人来自摩洛哥,既卖蔬果杂货,也卖法式长条面包,而且那面包是上乘的酥脆,口感极好的法式面包,其他店无法与之竞争替代。问题在于卖面包的这个人每次顺手拿面包之前,都要往手指头上吐一点儿唾沫,取下易粘的白塑料袋,然后再顺手从货架上取下一条面包放到塑料袋中,并接取支付的硬币。这样的习惯动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多数同讲阿拉伯语的顾客有的还行车来买货,从无异议。有一次我对他说,这样的操作过程有些不卫生,他立即表现出不快的表情,为自己强辩。只此一家,别无分店,要么顺从他的习惯,要么就从此不买他的面包。

说来,这也不是一个地方一个人的习惯,中国人在点钞票时,或者在看报时也有把唾沫吐到手指上翻报页的习惯。章含之在回忆乔冠华时说,乔冠华看不惯华国锋看报时这样做,尤其不要在出访的国际场合这样做,引起了两人间的不快和矛盾。

看来从亚洲到非洲,再到欧洲,忠言总有那么点儿逆耳。当然,阿拉伯人最初只是生活在阿拉伯半岛,也就是今天的沙特阿拉伯地区。公元七世纪,他们突然强大起来入侵北非,也打到欧洲、西班牙等地区。阿拉伯人带来了阿拉伯文明,包括宗教文化和最著名的阿拉伯数字,现在连中国的钞票上印的也是阿拉伯数码,中国人发现数学计算还是用阿拉伯数字的快捷,没有人用中文摆算式方程,可见优胜劣汰自然选择的功效。而阿拉伯语言的传播,使得北非所有国家都世代讲阿拉伯语。至少宗教一直传播到东南亚和印度尼西亚。现在印度尼西亚这样一个几亿人口的大国在结束苏哈托的独裁统治,也开始以民主投票方式让人民选择国家领导人,实在是历史性的进步,令人刮目相看。亚洲的经济在发展政治制度的选择与建构也趋于合理化。至于公共卫生,印度尼西亚的情形我们不熟悉,而新加坡我们是知道的,那里对随地吐痰是要课以重罚的。在法国和比利时,政府管理部门紧盯不放的包括中餐馆的厨房卫生状况。中国人当中的一部分人不管在国内和国外都有随地吐痰的不良习惯。中国人常说一块“一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

外国人会把一个中国人的行为归结为所有中国人的习惯,正如一个街角的阿拉伯人醮着唾沫卖面包,人们会误以为阿拉伯人都是如此,这当然不太可能。不过有一点是文化宗教习惯,阿拉伯人开的银行在存贷款是不计算利息,所以,街角杂货店主每到年终都将在比利时银行取回的利息分发给忠实的常年顾客手中,这点儿甜头使得生意兴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没有改变。

□ 寄自比利时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鲜花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4-18 10:56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