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益唐的故事 ZTZTZTZTZTZT

作者:poi  于 2014-9-20 10:05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通用分类:网络文摘

关键词:台湾人, 文章, 故事, 2014, 读者

 

【暗语:

今天读了几十篇张益唐的文章; 挑出来两篇台湾人写的; 读到一个读者回应时, 很有共鸣

LCW 

2014 08 07 at 22:54:46

看到這一篇文章,我真的被感動了,眼中泛淚,思緒不能停止..那是一段怎樣的生活啊? 無數的子夜低迴,無數的思索,無數的人情冷暖,才能在那一瞬間接近上帝的榮耀

 

 

http://www.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content-80396-109583

學術作為一種志業,孤獨是難免的,張益唐卻走得比別人更曲折,博士畢業後長達八年流離學術圈外;去年,年近六十仍是講師的他,以一份邏輯清楚、完美論證的論文,對難倒無數學者的「孿生質數猜想」提出證明,頓時掀起一番波瀾。

去年四月,張益唐投了一篇稿子到數學界權威雜誌《數學年刊》,接下的一年,他的人生,有了過去五十八年以來從未想像過的變化。

他所撰寫的主題是「孿生質數猜想」。若非數學界專業人士,可能對這個主題聽得一頭霧水,但簡單地說,這是數學世界裡一道「百年難解」的習題,自一八四九年法國數學家波利尼亞克提出後,一六○餘年來,還沒有人能夠稍微像樣地進一步證明或反駁這個猜想的對錯,直到張益唐的這篇投稿出現。

一般而言,像《數學年刊》這類頂尖刊物,處理的都是極複雜的論述,因此從投稿到審畢刊登約需兩年。然而,張益唐這篇稿件卻以破紀錄的三周時間審完並發表;更罕見的是,其中一名審稿人──亨利伊萬尼克更決定自曝身分,身為當代知名數論學者,他公開為這篇論文背書,表示「這篇證明邏輯清楚、論述完美」。

這篇投稿,頓時在數學界掀起一陣波瀾,最有趣的是,在那當下,學術圈竟沒人知道論文作者「張益唐」究竟是誰?

論文近乎完美
評審:幸未埋沒人才

沒人知道,這個嚇壞所有數學家的天才,年近六十還只在大學擔任講師;也不知道他在取得博士學位後,有長達八年的時間流離於學術圈外,只能在賣潛艇堡的賽百味(subway)小店裡打工、擔任收銀員;這個解出數學界百年難題的傢伙,在此之前,只發表過兩篇論文。

台大數學系教授于靖表示:「去年參加瑞士理工學院的數論研討會,大家都在談張益唐。」于靖透露另名論文審稿者的說法,「剛開始評審們沒人相信一個突然冒出來的人可以做到


一周後他們再認真審查,不得不服氣,整篇論文只找出四個錯字,感嘆地說『還好這樣的人才沒有被埋沒』。」

這一年來,張益唐陸續獲得瑞典皇家科學院羅夫.肖克獎、美國數學學會科爾數論獎、瑞士奧斯恃洛夫斯基獎、世界華人數學家大會晨興數學卓越成就獎,每個都是數學界重量級獎項。其中,他是第一位獲頒羅夫肖克獎的華人,而在今年七月,他則當選中研院院士。

論文發表沒幾天,哈佛數學系教授丘成桐即邀張益唐前往哈佛演講,丘成桐高度讚賞張益唐的學術突破,「這是很多大數學家夢寐以求的大結果,有幾百年的歷史了,尤其是張教授的證明引進了很新的想法。」于靖解釋,在數字宇宙裡,無限大的數字猶如遠端星雲,看不見也寫不完,即使用最好的電腦也計算不了,但張益唐的論文證明,「即使人力、電腦走不到那麼遠的遠方,那也沒關係,我們仍然知道在無限大的質數中也存在有限的距離。」

先後遇見貴人
助友解題展現實力

一夕翻身成為學術明星,新罕布夏大學亦提供終身教職,張益唐在接受專訪時卻這麼說:「我覺得出名好像不見得是個好事情。」面對紛至沓來的邀約,「我就喜歡一個人安安靜靜地過日子。現在總有很多事情,靜不下心,太忙亂。」

張益唐出生於北京,從小著迷數學,小學就讀起中學程度的科普書。十一歲,中國發生文化大革命,他隨家人流放鄉下種田、做工,十年期間沒有接受正規教育,養成他靜靜思考、自學的習慣;文革結束,他憑自學考取北京大學,成為文革後第一屆數學系學生。

北大碩士畢業,教了一年書,他前往美國普渡大學攻讀博士,師從台灣數學家莫宗堅

張益唐做學問向來挑最難的下手,他選擇另一著名難題「雅可比猜想」,莫宗堅的成名論文亦為此猜想。七年來,張益唐在老師的基礎上繼續研究,卻在完成時發現細節上似有缺陷,因而和老師持有不同的學理見解,兩人從此產生矛盾,莫宗堅未曾替他寫下任何推薦信。他雖仍順利拿到博士論文,卻因為結果不夠完美而不願發表。

沒有博士論文、推薦信,張益唐有八年時間找不到教職,當時朋友在美國肯塔基州開了賽百味,索性找他幫忙。他住在朋友家的地下室,生活簡約,終日做著收銀的工作,張益唐說:「這之中當然有點無可奈何,但最重要是活下來,將來慢慢還是會有希望的。」

期間,張益唐沒有認真找過其他正職,「我對物質的需求很低,很少想要換工作。空閒的時候都在思考數學,如果是正職,我就沒時間研究數學了。只能說我還沒放棄數學。」生活中最奢侈的事,即是和朋友把酒言歡,酒量豪邁、學養豐富的他,文學、歷史、音樂皆有涉獵,詩詞過目成誦,隨手拈來皆文章;顛覆外界想像的是,他還是個NBA球迷,「我真的不是一個有怪癖的人,也有一些正常的愛好啊!」他這麼正經說明,反見趣味。

平淡生活中出現的兩位貴人,是他北大的學長唐樸祁和學弟葛力明。北大時,他們三人常一起討論數學,兩人都很佩服張益唐的智識。當時唐樸祁在英特爾工作,研究上有個盲點想不透,偶然和張益唐提起,兩人討論一番,三周後,張益唐給了建議,問題順利解決,兩人共同申請專利。而今,此專利於網際網路計算基礎有廣泛應用

 

此事令唐樸祁驚豔張益唐仍寶刀未老,於是特意向在新罕布夏大學任教的葛力明提起。在葛力明的推薦下,張益唐從編制外的助教做起,六年後轉為正式講師。即使薪資待遇不若正規教授,也缺乏研究經費補助,但相較以往生活,已安穩不少。

經濟穩定後,他結了婚。太太嘗試要他做學術外的工作,他始終不願意;他覺得數學理論很美,「本來這些問題都非常簡單,中學生都懂,但是你要確實在邏輯上證明它,卻又是那麼困難。我想它的美感就在這裡。」久了,太太理解他的執拗,也不再勸他。論文發表後,太太只交代一句,「記得梳頭髮」。

對於和莫宗堅不相往來的師徒關係,張益唐沒有太多解釋;倒是莫宗堅在這篇驚天動地的論文公布後幾天就主動發文,文中提及他有時會後悔沒幫張益唐寫推薦信。張益唐淡淡表示他沒讀過這篇文章,也沒興趣看。

人生沒有後悔事
「金錢非唯一選擇標準」

多年好友、美籍華裔指揮家齊雅格形容,張益唐從不嚼舌根,淡泊名利重情義,他曾打趣對齊雅格說,「那些得獎的錢我也不知道該怎麼花,還好我太太肯定知道。」他的手頭從不寬裕,但他對朋友總是慷慨解囊。十多年前,朋友的太太生產,他開車送夫妻倆去醫院,三天後再把兩人接回來;此後每年,逢小孩生日,朋友總會收到張益唐寄去的二百美元鈔票。朋友知道他的經濟也不好過,再三推辭,有時不好意思,就不兌現支票,好好收著。

關於科學研究,有個流傳甚廣的笑話:「我們很難在一片漆黑的房間裡找出一隻黑貓, 尤其是當房間裡根本沒有貓的時候

 

」張益唐對數學的執著,讓他從沒想過這一切是不是枉然,「我人生沒什麼後悔的事,就算證明題做不出來,我也不會覺得後悔。」他全心投入數學研究,和外界聯繫不多,他的妹妹曾在網路上貼出尋人啟事,以為他失蹤了,還是朋友看到替他回信,「你哥哥很好,在研究數學呢!」

今年,北京大學請他為畢業生演講,他說,「我不相信金錢是人生唯一選擇標準。」他鼓勵有志於研究的年輕學子要有氣魄,「我們敢做大的學問!我們敢攻克大的難題!」

他一說完,掌聲響起,接著他退離講台一步,彷彿自覺剛剛的激情太張揚,身子半屈,笑著說了聲「對不起啊」,話鋒一轉,他又談起謙虛的重要。

張益唐
出生:1955
現職:新罕布夏大學數學系與統計學系教授
事蹟:為「孿生質數猜想」證明取得重大突破,獲得瑞典皇家科學院羅夫.肖克獎、美國數學學會科爾數論獎、瑞士奧斯恃洛夫斯基獎、世界華人數學家大會晨興數學卓越成就獎,並入選中研院院士

孿生質數猜想

質數是指只能被自身和1整除的數,例如:35711等。

質數對(p , p+2)稱為孿生質數。「孿生質數猜想」在1849年由數學家阿爾方.德.波利尼亞克提出,即當數值無限大時,也存在差距2的相鄰兩質數。

質數分布並不規則,因而百年來始終沒人能證明。而張益唐成功論證存在無窮多質數對,彼此差距都小於7千萬。將質數對的差距從無限大縮限到7千萬,即使離最終目標2仍有段距離,已是重大突破

 

 

_————————————————————————————————————

http://case.ntu.edu.tw/CASEDU/?p=6381

 

【探索十】張益唐-半生磨劍,一舉揚名天下知的數學家()

·         2013

·        

·         09

·         編輯:   kerinacloud

 

·         分類:  【探索講座】

·         0

作者陳文楠(國立清華大學物理所畢)  
責編Vita Chen (國立臺灣大學科學教育發展中心)    2013年的數學界有個激勵人心的研究與突破,鼓舞了許多默默從事學術研究的學者們,其研究的重要性與突破和主角傳奇性的人生,都讓人想起百餘年前一代物理學巨擘愛因斯坦的境遇。這就是本文要介紹的主角,華人數學家張益唐的故事。 在講述張益唐不凡的一生前,先談談他今年四月投稿在數學年刊<<Annals of Mathematics>>的一篇論文質數間的有限間距<<Bounded gaps between primes>>。在這篇論文中,他首次證明了無窮多的孿生質數對,其差小於七千萬。

《張益堂投稿<<Annals of Mathematics>>之論文》

 

此一關於質數的研究,解決了人們長久來對於孿生質數是否具有無窮多的分佈這一猜想。那這樣的一個研究,是屬於一個大問題呢?還是數學研究的一個小分支呢?我們可以由它隸屬於著名的希爾伯特23個數學問題,而得知張益唐的研究是極其重要的!那什麼是希爾伯特的23個基本問題呢?這是一代數學巨人十九世紀數學家代表大衛-希爾伯特(David Hilbert),於1900年在巴黎召開的國際數學家大會,在一系列演講數學問題中提出23個他對於數學這門學問全面思考的基本問題,其直接影響了整個二十世紀的數學研究發展方向。在這二十三個問題中,1-6是數學基本問題,7-12是數論問題,13-18是代數與幾何問題,19-23是屬於數學分析問題。這23個問題經過整整一世紀的奮鬥,大部份已經獲得解決了,但仍有少數仍未攻克。而最新被證明的,就是第8道問題中關於孿生質數的猜想。 希爾伯特當年提出的問題是 : 存在無窮多個質數P,與P+2都是質數。寫成數學就是(P, P+2)都是質數,而這樣相差2的質數對稱為「孿生質數」,根據希爾伯特的提問,他認為應該存在無窮多對這樣的相差2的孿生質數,但如果存在該如何去證明呢?這就是百餘年來數學家想攻克的巨大目標之一。而今年四月,張益唐提出一個有效的證明方式,證明了將具有無窮多對的質數對,其差值d小於七千萬,也就是(p, p+d)這樣的質數對具有無窮多對,而d小於七千萬,初看之下,似乎仍未解決希爾伯特當年提出d=2的情況,但張益唐是提出一個有效的方法,可以不斷的下修差值d,而此一方法簡潔又有效,因此立刻轟動全球數學界,有做質數相關研究的,幾乎都立刻投入利用張益唐的方法來下修差值d,截至20137月,差值d已經被修正到五千多,距離終極目標〝2〞已經不遠了。 在百餘年與孿生質數猜想搏鬥的歷程中,提出最終戰略給予一擊的張益唐到底是何許人也呢?是才氣煥發如同電影心靈捕手麥特戴蒙飾演的青年數學天才?還是在史丹佛或麻省理工任教,年齡在四十歲以下已拿下菲爾茲奬為職志的青年教授呢?但出乎人意料之外的,張益唐只是在美國一個算是鄉下,還不錯的新罕布夏大學數學系任教多年的講師,而且還年近六十歲。這樣的一個年紀與職位,在一般社會大眾的眼光中,是失敗的。就如同保羅奧斯特筆下的小說《月宮》,主角的父親,由於學術研究生涯失敗,只能在美國內陸二流學院中流轉當個萬年講師,是個既不富有,也沒什麼社會地位的人。而在科學社群的評價中,一個年近六十,純教學的講師,其生涯等同是保羅奧斯特另一本著作《布魯克林的納善先生》中,男主角的外甥湯姆一樣。湯姆攻讀博士多年,但最終無法完成博士論文憤而燒毀,只能在紐約街頭開計程車為生。在現代的科學社群中萬年講師與計程車司機是一樣的。 而本文的主角張益唐,也有著類似湯姆般的際遇,博士論文不順,求職不順。在小說中,湯姆開起了計程車,而張益唐則是在取得普渡大學博士後,百般求職不順,一度在連鎖快餐店Subway工作起來。但現實往往比小說更精彩,這句老話一再的被印證著,張益唐顛沛次流離的前半段人生,是作家可以根據經驗、根據想像力發揮在小說中的,但其十年磨一劍(對照其沈潛之久 只怕磨了二三劍都不止)後,一舉成名天下知的遇合,可就是文學家想不到的離奇。但其相似度,又讓人直想起一個世紀前沈潛在瑞士專利局的愛因斯坦(一樣是博士畢業後求職不順利,只能最後找到一個在專利局審專利的不起眼工作,但在工作之餘做出了重要的研究,一出手就震攝世人)。 張益唐本身帶有傳奇色彩的一生,從他就讀北京大學數學系78級開始。這是文化大革命之後,北京大學數學系首次恢復招生的級別。那一年的入學生,是多屆混齡的,最大到三十多歲,最小到十六七歲。張益唐1955年生,當年進北大數學系時,已23歲了。為什麼當年的北京大學會是這樣的一個情形呢?原因是文化大革命時,整個中國的高等教育幾乎全面停擺,所謂的知識青年必須下鄉去插隊,向廣大的工農群眾學習。此中的詳細情形,可以由近代作家阿城的中篇小說《棋王》一探究竟。那當時的中學生呢?則可以由一部改編自作家王朔的中篇小說《動物兇猛》而成的電影《陽光燦爛的日子》得知:當時中學生在學校的讀書學習是極其隨性自由的,師生的位置常常是顛倒的。總知,在大時代的浪潮下,張益唐以現今來看的23歲高齡,進入了北京大學就讀,開始了在數學上的專業學習。在文革剛結束,一切草創相對開放的時代背景下,在北京大學自由學風的傳統下,張益唐一頭栽進了純數學研究,奠定了一輩子與數學相伴的基礎。 張益唐在北京大學的七年裡,取得了學士與碩士的學位,碩士論文是跟著潘承彪教授從事數論方面的研究。接著就到美國的名校普渡(Purdue)大學攻讀數學博士,師從臺灣過去的學者莫宗堅。在普渡那幾年,張益唐挑戰了著名的「雅可比猜想(Jacobian conjecture)」作為博士論文的題目,什麼是雅可比猜想呢? 雅可比猜想是代數幾何中關於多變量多項式的一個著名猜想,由數學家Keller1939年提出。此一猜想提出迄今,仍未被成功證明,算是一項世界級的難題。 在普渡數年後,張益唐公開宣布其成功證明了雅可比猜想,這引起了極大的關注。因為要是年方三十多歲的張益唐成功的證明了雅可比猜想,那四年一度得獎者年齡必須在四十歲以下的菲爾茲獎,就很有可能將是張益唐的手中物了。雖然諾貝爾獎並沒有數學項目,但在學界眼光中,四年才頒一次且嚴格規定受獎者年齡必須在四十歲以下的菲爾茲獎,其難度與珍視程度是在諾貝爾獎之上了,這也可以由著名的電影《心靈捕手》中不斷提到菲爾茲獎可見一班。從這邊可以看見,從求學時代起,張益唐就已經是以解決數學界的大問題,動輒數十年或百年以上的難題為研究職志,他不是為了快速取得成就而把目標鎖定在較容易解決的問題上。 回到張益唐的博士論文上,當他宣佈破解了雅可比猜想時,立刻吸引了許多數學家的注意,也展開了檢視的工作。在這樣的一個難題的證明,往往是數十頁的長度。讓人遺憾的是,張益唐整篇論文幾乎是很成功的證明,只是其中的一個引用,藉以論證下的的引用,被人發現有誤,但這引用是來自於他的指導教授莫宗堅已發表的一篇論文。這樣的一個錯誤,讓張益唐跟許多前人一樣,栽在雅可比猜想這個讓許多數學家以為破解了,但其中的證明卻往往出現著小錯誤的特性。 為此,張益唐不願意發表他的博士論文,但根據評價,那仍是第一流的數學工作,曾被圈內人評為當時最佳的雅可比猜想的證明,因此張益唐最終還是獲得了名校普渡大學的博士學位。取得了博士學位,接下來張益唐的人生理當開始展開璀璨的一頁,但讓人沒想到,他卻因為被捲入時代的浪潮,讓他人生往另一個方向前進。

張益唐取得博士學位時,正是近代數學家求職最困難的一段時期。這個情勢主要是來自冷戰結束,蘇聯崩潰,大批高素質的數學家在當時經濟接近崩潰的俄羅斯無法生活,於是進入了西方國家。蘇聯在二十世紀初期十月革命後,為了迎頭趕上西方,銳意改革數學教育,從二次世界大戰之後,蘇聯在數學教育或數學研究上,在世界是居於領先地位的。也因此,當大批的數學家湧入西方世界求職時,初入社會的新鮮人張益唐在求職上便面臨的很大的困難。而與指導教授關係並不十分熱絡的的他,在沒有獲得大力推薦下,張益唐並沒有順利的在大學取得教職或博士後研究,也並沒有在研究機構任職,而慢慢的與眾人失去了聯繫。 下一篇,我們將進入張益唐人生中算是最為艱困的一段時期,他做過許多與學術專業相關性極低的工作,但在沈重的生活壓力下,張益唐仍然沒有放棄他最愛的數學。在半生磨劍之堅持與毅力下,終於一舉破解百年來的數學難題最重要的關鍵!他是如何做到的呢? 作者陳文楠(國立清華大學物理所畢)  
責編Vita Chen (國立臺灣大學科學教育發展中心)   

514日頂尖期刊《自然》專文介紹張益堂之證明。(來源:《自然》期刊)

 

1991年在普渡大學取得博士學位畢業開始,到1999年後進入新罕布夏學院擔任非編制內助教的數年間,是張益唐人生中算是最為艱困的一段時期。在大環境蘇聯數學家的湧入,個人與指導教授關係的不熱絡與自己對博士論文的不滿意造成不願意發表,張益唐在求職上碰到了巨大的困難,連一個正常該有的博士後研究職缺都尋覓未得,一時在生活中面對了極大的困境。那為什麼張益唐不回到中國去工作呢?回到1991年,當時張益唐要回到中國是有很高的難度的。這是因為1989年的六四民運,在海外的張益唐是同情與支持天安門上的學生運動,在廣義上他是被歸類與海外民運分子密切互動的人,因此在客觀上當時他是很難回到中國任職,在主觀上他也不願意回到當時的中國任職。 在生活還是要過的情況下,畢業後的六七年,張益唐做過許多與學術專業相關性極低的工作,例如餐館的幫手、送外賣、臨時會計等。但在沈重的生活壓力下,張益唐仍然沒有放棄他最愛的數學,在夜深人靜時,一隻筆與幾張紙,他仍然能延續他年少時立下的志向,繼續鑽研數學上的難題。在這一段艱苦的歲月中,人與人互相幫助的情操,就溫暖的吹撫在張益唐身上。當時在美國南方有一位同是北京大學畢業的校友經營了幾家Subway速食店,在得知張益唐的困境後,極力想幫助他,但又怕他拒絕,就巧妙的在每一季的財報結算時,商請張益唐幫忙進行報稅與財報整理的工作,讓張益唐能最低限度地運用了數學的專業,維持了一定程度的生活。這樣的生活過了數年之後,轉機來到了張益唐的生命中。 一樣是人與人的情誼,讓張益唐的生命進入了下一篇章的關鍵人物是同樣畢業於北京大學且在普渡大學完成博士學業的唐朴祁。當時在電腦公司工作的唐朴祁在1999年到紐約參加一項學術研討會,他找到了當時在紐約打工的張益唐,聊到了當時工作上面臨的一個困境,那是一個關於基礎網路運作的數學理論問題。張益唐與其詳談後,說讓他回去想一想。三個禮拜後,他將解決問題的主要思路寄給了唐朴祁,最後兩人一起解決了問題並申請了一項至今在基礎網路架構中被廣泛運用的專利。在這一次兩人的合作中,張益唐檢視了自己的能力,發現寶刀未老,能在極短的時間內解決一個算是重要應用的難題。而對唐朴祁而言,他發現這個認識多年的學長,當年在北大被稱為極有才氣的才子,仍然不改其志且實力仍然雄厚,因此他找上了另一位北大畢業的校友張益唐的學弟葛力明。 葛力明與唐朴祁都是北京大學1980級的校友,當年在北大數學系時,張益唐是葛力明的助教,兩人也一起參加過大學部的討論課,葛力明是熟知張益唐實力的。當時他已經是新罕布夏大學數學系的知名教授,也同時在中國的科學院擔任培育下一代科學家的工作,在數學界算是小有名氣。他在聽了唐朴祁說起張益唐的遭遇不久後,在1999年底就安排張益唐進入新罕布夏大學擔任非編制內的講師,主要的工作是擔任大學部一些課程的教學。而張益唐在兩位學弟的幫助下,結束了將近十年到處打零工維生的漂泊生活,在新罕布夏大學這個幽靜的環境落腳了下來,重新回到了學術界。 1999年開始至今的十四個年頭,是張益唐人生中算是最為平靜與充滿恬淡滋味的一段歲月。在葛力明大力的幫忙與擋住系上其他人質疑的壓力下,張益唐在五六年後轉為編制內的講師,持續為新罕布夏大學數學系的學生授課,在人生半百前後才算是有了一個穩定工作。儘管薪資不高,社會地位也並不高,但能夠在高等教育的殿堂下,與學生一起討論著最新的數學進展,並且能夠盡情地利用圖書館等資源,並且不用擔心行政或爭取研究經費等雜事,對張益唐而言,也許是最好的安排了。在人生的後半段過著平淡不為外界所重,與大家幾乎甚少聯絡,甚至讓自己的親妹妹在網路上發出尋找哥哥行蹤訊息的生活。張益唐不為所動安靜且認真地工作著,不管是賺取薪資的教學工作或是他持續一輩子的數學研究。而他平淡的生活就在2012年迎來最天翻地覆的變化了。 20127月學校放暑假的時候,張益唐照慣例到科羅拉多州的老友音樂家齊雅格家中渡假,一個在後院抽煙沈思的下午,他歷經了幾乎像是神諭般的20多分鐘,思考多年的難題解法,其主要思路像是閃電般蹦進了他的腦袋……張益唐立刻著手後續的工作。 2013417日一篇關於數論的論文投遞到了數學界最嚴苛的期刊《數學年刊》(Annals of Mathematics),這是一個從投搞到被接受刊登平均時間要兩年的頂尖學術期刊.而不到一個月,當代最頂尖的數論專家之一亨利.伊萬尼克公開宣稱這是一篇漂亮極了且具重大突破的發現,而521 日,張益唐這一篇關於孿生質數猜想就以破紀錄的速度被刊登出來了。 在純數學的領域上,孿生猜想的證明有其重要性;而在現實世界的實際應用上,關於質數的分析,是直接影響現今網路世界中加密傳輸的根基。張益唐這一篇劃時代的論文一刊登,緊接著是另一個頂尖期刊《自然》的專文介紹,英國老牌報紙《衛報》的報導,與世界最知名大學哈佛大學的專題演講,一場連走道都擠滿聽眾的演講……此時,年近六十的張益唐,已經站上了世界的舞台了。 在文章的最後,用張益唐自己的話來總結他傳奇性的一生。他說過:「我的心很平靜。我不大關心金錢和榮譽,我喜歡靜下來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能夠不在乎世間的榮辱,執著專心地做好內心的最愛,是張益唐能夠破解百年來的數學難題最重要的關鍵,而此一態度,也展現在今年7月他到臺灣參加華人數學家大會時,獲頒晨興數學卓越成就奬時,仍是極為低調不願意太曝光可見一般。 謹以此文祝福張益唐在未來仍能在成名後的繁忙生活中繼續悠游在他最愛的數學,並且期待他完成下一個重大突破。

 

 

 

评论 (0 个评论)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3-29 04:33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