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相矛盾的供需曲线

作者:mali50  于 2014-9-1 06:49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通用分类:政经军事

关键词:西方经济学, 市场需求, 价值论, 产品, 成本

交换价值与交易成本》一文认为商品的交换价值不只是价值,包括使用价值,在市场上的简单投影,因为交换价值受商品本身的价值以外的许多因素的影响。影响交换价值的外部因素中最重要的是供求关系。这里的需求有其内涵和外延,即需求愿望和需求强度。需求愿望是商品的价值所引起的心理反射。其强度受外部因素的影响。供求失衡可以影响购买机会进而影响需求强度,结果以显性或隐性的成交成本影响商品的价格。

西方经济学把价值说成是需求创造的。对供求关系的研究成了西方经济学的重要课题。研究的目的就是要建立由市场需求产生价值的需求价值论。其中的基本逻辑就是:需求影响商品价格;把价格与价值混为一谈后,需求于是影响商品价值,进而把需求看成是价值的源泉。至于为什么会产生对某种商品的需求,西方经济学闭口不谈需求与商品使用价值的关系,唯恐使反对劳动价值论的最后稻草——需求再与劳动粘到一起。这是因为商品的价值或使用价值是劳动创造的。需求本身不能创造使用价值,虽然可以为产品创新和设计提供参考。人们不会对没有使用价值的商品产生正常的需求。

于是西方经济学小心翼翼地在影响需求的因素中避免谈及由劳动创造的使用价值对需求的影响,在列举影响需求的八大因素时,不惜昧着良心和职业道德把商品的使用价值的影响摈除在外。这八个因素是:1) 可支配的收入2) 个人的喜好、 3) 借贷及其成本、4) 替代品和互补品的价格、5) 人口数量和结构、 6) 对将來的预期、 7) 教育程度、 8) 买家地理条件以及天气或气候变化,如雨量增多导致雨伞需求上升。最后一点实际上暴露了需求与效用的关系,但仍然不愿公开承认,用“个人的喜好”来搪塞。本来需求就有喜好的意思。问的正是影响喜好的因素是什么。结果一个循环让人说不出话来。号称科学的经济学已经堕落为资本的政治奴婢和宗教。

图一:目前经济学中的供需曲线

因此在西方经济学中,需求量只是价格和购买力的函数,而与效用或使用价值无关。这充分表现在令西方经济学无比自豪的供需曲线中。在无人不知的供需曲线图中,横坐标通常表示需求量或供应量Q,纵坐标表示商品价格(见图一)。其中的需求曲线是根据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的需求定理所作。需求定理认为:其它条件不变时,价格下跌需求量上升,反之亦然。这就是说需求与价格的大小是反相关的,或者说需求函数D = D(P)的斜率或一阶导数dD/dP < 0。为简单起见,图中的供需曲线用直线表示。但这条所谓的需求曲线到底说明了什么?主流西方经济学从来就没说清楚。需求曲线上的一个点所对应的数量究竟是该处价格水平上的欲望需求量还是交易量?如果是欲望需求量,那到底是如何确定的?

由于需求价值论实际上无法独立确定欲望需求量,因此在具体研究中,西方经济学把定义中的需求欲望与最后的成交量混为一谈,或者说用成交量来量度需求量。在讨论需求曲线时也是这么做的。当需求量是以成交量来计算时,需求曲线上的每一个点都是成交时的价格和需求量。这时的需求量与价格之间的对应已经是交易发生后的事实,因此与供应大小或供需是否平衡没有关系。由于需求方与供应方是在相同的价格上完成交易的,交易时的需求价格也是供应价格。这就是说一旦成交量与价格的函数关系确定后,知道了供需之间的比例也就知道了供应量与价格之间的函数关系。

比如说,需求量D与价格P成反比,则需求函数可用下面的线性关系式来表示:

D = Dmax – αP

其中最大需求量DmaxP = 0时的需求量。是需求曲线(这里是直线)的斜率,表示需求随价格变化的速度,因此可以叫作需求的价格变率(现有经济学喜欢用弹性一词来代替变率)。假定供需之间的比例S/D = k(k ≧ 1,因为需求D是用成交量表示的,所以供应量S不能小于D,即S ≧ D),将D = S/k代入需求函数得

S = k(Dmax – αP)

这便是供应量与价格之间的关系。把最大供应量写成Smax = kDmax,再把供应的价格变率写成-β= - kα,供应函数变成

S = Smax - βP

在这个例子中,供应量也与价格成反比,但斜率和P = 0时的初值不同于需求曲线。由于k ≧ 1,供应线比需求线更陡,或者说坡度更大。但以价格为纵坐标,供应量为横坐标时,则相反(见图二)。当S = D时,供需达到平衡。在这个例子里,平衡点在D = 0处,平衡价格也是最大价格Pmax = Dmax/α。这是因为供应量不能小于成交量。

图二:供需曲线之例

但是西方经济学却根据所谓的供应定理来另外确定供应曲线。供应定理说:其他条件不变时,商品的供应量随价格的上升而下降,反之亦然。即供应量随价格的增加而增加,或者说供应量与价格变化是正相关的。可见供应曲线S = S(P)的斜率大于零,即dS/dP > 0,走向恰与需求曲线相反。图一中的供应曲线S就是根据这样的供应定理所作。供应曲线与需求曲线在某个点上相交。这交点所在的坐标就被说成是供需平衡时(也就是相等时)的供应量或需求量以及相对应的价格。这种解释与人们的经验并不相符,因为常言道物以稀为贵,反过来物多则贱。这是说物价与供应量是反相关的。而在图二到图四中,根据需求量或成交量所作的供应曲线是与人们的经验相符的。

当需求量用成交量来表示时,供应量不可能小于需求量。但在图一中的供需曲线交点以下的低价位上,价格相等时的需求量大于供应量D > S,而在交点以上的高价位上,价格相等时的需求量小于供应量D < S。这种情形恰与人们所熟悉的供求关系相反。事实上,没有理由认为需求曲线和供应曲线一定相交。供应量大于成交量或需求量是市场的常态,只不过库存时间有长有短。只要库存稳定且时间不是太长,就可以大致认为是处于需求平衡的状态。这时的供应线处于需求线的上方,并大致与需求线平行。图三表示供求平衡时的供需曲线。当随时可以上市的库存量I恒定时,供求平衡时的供应量是S = D + I

图三:供求平衡时的供需曲线

现有经济学把供需平衡视为一个点意味着供需平衡时的价格是固定的。这个固定价格对应于同样固定的供应量或需求量。事实上,当供应量或需求量变化时,平衡价格在市场的调节下也会跟着变化。或者说在一定的范围内,供求之间的失衡可以通过市场调节和引起的价格变化来消除。前文所说的隐性成交成本就是市场自动调节使供求达到平衡的一种方式。在市场调节成功的情况下,供应曲线大致与需求曲线平行,就像刚才说的那样。这是现有经济学中的供应曲线解释不了的。当供求平衡时,需求和供应都仍然会随价格的变动而变动。因此在市场调节的作用下,供求平衡不是如西方经济学所说的一个点,而是一段曲线,也就是需求曲线和供应曲线平行或重合的那段曲线。

图四:需求间断的例子

市场的调节功能是否是无限的?不是。因为市场本身不是无限的。西方经济学把供求理论建立在无穷市场的隐性假定上,因此供应曲线和需求曲线都是连续的单调函数。由于需求是人们对商品使用价值的心理反射,商品的需求量不只取决于价格,而且有赖于使用价值和购买力。使用价值不同的商品有不同的最大需求量Dmax。图四表示需求曲线在最大需求量处会发生间断,以至在价格减小时销售量不会明显增加。尤其是效用差、变质、过季和濒临淘汰的商品再便宜也乏人问津。这时的需求曲线在最大需求量之后跳到某个低价位上变成与供应轴相重合。当这个价位低于成本时,厂家继续生产和供应这一商品就会亏本。因此厂家供应的增加也会停止在厂家亏本前的临界价格点Pc上。

有人说目前的供需曲线不是只在一个价格点上达到平衡。在价格和需求构成的平面上布满了需求曲线。供应曲线穿过所有这些需求曲线便形成一条连续的平衡曲线。于是供应曲线与无数需求曲线相交。所有这些交点都在供应曲线上,构成连续的供需平衡曲线。如图一中的平衡点E0E1、和E2。然而在供需平衡时,需求随价格的变化与供应随价格的变化一致,都是随价格的上升而上升的。这正是西方经济学所说的供应与需求的关系:需求增加則需求曲线右移,均衡量增加和均衡價格上升;需求減少則需求曲线左移,均衡量減少和均衡價格下降。这一结果恰与需求定理相反。由于需求定理同样被用于供需平衡的情况,这个有悖于需求定理的解释不能成立。

由此可见西方经济学的供需曲线无法描述供需平衡时,需求与价格之间的变化关系。之所以产生这样的矛盾,是因为那些供需曲线和定理是为资本家垄断市场服务的,反映的是垄断市场中的供求关系。资本家操纵不了需求,但能操纵价格和供应。当价格较低时,资本家减少供应,迫使物价因供不应求而上涨,然后在高价位处增加供应。但迄今为止,发达国家的垄断经济还没有控制所有领域。市场仍然受着供求关系的调整。在这些不断调整的市场上,西方经济学的供应曲线不过是反映了资本家的一厢情愿,而与客观现实相去甚远。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1

鲜花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3-24 09:10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