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村村通工程惊现"筷子路"  (ZT)

作者:roaming  于 2010-3-20 10:22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通用分类:网络文摘|已有4评论



“筷子路”由两条宽70到110厘米的水泥条和中间一条宽70厘米左右的填充带组成,水泥条与填充带的宽度并不固定[/td][/tr][/table]

  修车厂里的修车沟让无数司机头疼,将车左右两边轮胎恰好“骑”到两个水泥条上,又不使车掉进沟里,确实不易。

  但有没有司机设想过,要在这种情况下开几公里车呢?


  往来于四川省通江县古宁寨村的司机不仅要天天想,还要天天在上面开。这里的道路形似一双直插入深山的筷子,故当地人称之为“筷子路”。有人戏称,这是双向车道(仅限摩托车),中间还有绿化带(不到1米)。

  如此“有创意”的这条路,究竟是怎样修建出来的?

  亲历“筷子路”

  古宁寨村属四川省通江县洪口镇,总人口1728人,最高海拔1100米。

  3月12日,中国青年报记者驱车从通江县出发前往古宁寨村。两个半小时后,上午10时许,记者终于来到了这段“筷子路”的起点。“筷子路”由两条宽70到110厘米的水泥条和中间一条宽70厘米左右的填充带组成,水泥条与填充带的宽度并不固定。

  踏上“筷子路”,记者一行所遇到的麻烦接踵而至,首要问题便是如何让车不掉到沟里。

  在“筷子路”上,并不是所有路段的水泥条之间都有填充物,有些地方是十几厘米深的沟。按照司机的话来说,“掉到沟里的话就得叫人把车搬出来,才能继续行驶”。当然,这个假设建立在记者一行的面包车底盘没有被撞坏的前提下。

  所幸司机师傅技术过硬,小面包车总算骑在了两条水泥带之上,但车的轮胎距沟只有十厘米左右。

  古宁寨村坐落在山上,这意味着记者一行需盘山而上。盘山路最多的就是弯道,这便是记者一行所遇到的另一个问题,转弯。

  骑道而行,司机还算应对自如,可转弯让司机犯了愁。本来,90度以上的弯道对于四川的司机来说,算不了什么,问题在于道路中间有一条沟,司机一转方向盘,前轮还骑在路上,后轮没准就掉到了沟里。

  司机减速,换挡,不时地刹车,过不去。乘客下车看一看,指挥小面包换一个方向,这样,终于过了第一个大弯。

  就这样,小面包在山路上“战战兢兢”地行驶着,路边的景色也由少量的农居和梯田换成了山壁与悬崖,车离山崖最近时只有几十厘米。记者在车里往下看,不禁一阵头晕。这时,尴尬的情况发生了,前方拐角处传来了马达声。

  记者本来以为,这段路也许只是汽车与汽车之间无法错开而已。但现在发现,一辆摩托车便能把记者认为很“苗条”的小面包车堵住。

  于是,双方停在路上,左边是山,右边是崖,前面是车,后面是坡。

  “往后倒一下吧,下了这个坡道,有一处可以错车的平地。”骑摩托车的人说道。

  可是,在上坡的情况下倒车比较有难度,司机师傅想寻找一下其他方法。此时,又一阵马达声传来,一辆白色中型卡车在前方弯道处出现。

  “倒吧。”小面包司机叹了口气。

  数分钟的挪腾后,车辆终于错开,摩托车上的乘客与记者擦肩而过时说,“再往上走走,上面更难。”

  小面包车又恢复了行驶,这期间又与几辆摩托车“狭路相逢”,此时,两条水泥带之间的沟已被土石所填充。水泥条、填充带的宽度也在不断变化着,直到填充带变得比车还宽。

  无奈,司机只能将车的一侧开进填充带,之后,记者的头因为颠簸不断撞向车壁。

  中午11时许,记者一行终于来到了古宁寨村村委会所在地。里程表显示,从“筷子路”入口到这里,仅有3公里多,时钟显示,这3公里路让记者一行爬了半个多小时。这3公里的路,四川当地媒体的评价是“隐患重重”。

  “你们这司机技术真不错,3公里才开了半小时。”初听古宁寨村村民的评价时,感觉像是在讽刺。“以前有个司机,在半山腰处被填充带里尖尖的山石硌崩了轮胎,结果耗了半天时间才上来。那司机上来以后就说,‘我再也不来这地方了’。”

  返程后,记者一行的司机也说了同样的话。

  “修路钱没准被当官的给黑了”

  公路为什么会修得像“筷子”一样?

  曾有人就此道路发帖议论,认为“修路钱没准被当官的给黑了,要不然路怎么少一块”。

  在古宁寨村,中国青年报记者也听到了同样的声音。“这路是村干部修的,听说国家投了钱让他们修路,结果却修成了这样,你说是什么原因?”在上山的路上,一个骑摩托车的人对记者说。

  那么,网帖反映的每家集资几百元来修路的事,是不是事实?

  “开会说要每家集资100元左右,但我还没交。”

  在村委会旁边的商店门外,几个村民坐在一起。当记者问起有关这条“筷子路”的事情时,抱怨声不绝于耳。

  “这路都是村干部自己的人修的,根本就没招标。”

  “以前有个承包修路的,结果有村干部要收他3万元,他就不修了。”

  “你说修路的水泥不够才给留个沟吧,那村干部却把修路的水泥卖给别人建房子了!”

  抱怨之外,村民们对这条路还是有肯定的态度。

  “不过雨天能走路,这比以前强。”谈话间,一辆小型卡车开到了商店前,几位村民便上了车,“而且有固定的车能来村子了。”

  不久后,记者见到了古宁寨村村委会主任刘清谊。

  “我感觉莫名其妙,这全是误会!村干部找人修路是因为没人愿意竞标。之前那个承包方?他的确修了一半不干了,不过不是因为村干部要他的钱,而是他自己 觉得没钱赚,所以才走的。为什么没钱赚?我跟你坦白说啊,我们村里总共有上级政府的补助117万元,现在收到的只有86万元,而我们要修的却是东西两段共 6.2公里的水泥路,一公里标准乡村水泥路的造价是35万元以上,而我们的钱一公里平均不到20万元。卖水泥是因为东段路修完水泥有富裕,就卖了点水泥给 村民修房子,但卖水泥的钱还是用在修路上面。”

  “那就是说资金不足,不得已才选择这种‘筷子路’?那向村民集的资哪里去了?”记者问。

  “‘筷子路’其实叫轮迹路,这是省里认可的路。你看,我们不修路,上面领导不允许,下面百姓也不高兴,可是钱又不足,我们只能这样修。至于集资的事, 我感到莫名其妙,我们只在村民大会上说过这个想法,还没有开始集资。记者同志你可以出去问一下,看看哪家交了钱?”刘清谊回答说。

  “那么,公路的建设是否符合标准?”记者继续发问。

  刘清谊笑了,“我说合标准你信么?昨天上级关于轮迹路的调查组刚来过,你问问他们就知道了。”

  他接着说:“我知道你的意思,就是怀疑村干部把钱吞了呗。这几天,领导问的、记者问的、村民问的,都是这个问题。老百姓的疑问我知道,我一开始也以为 国家会给我们全额的修路款,但是情况并不是这样。我可以坦白地说,这条轮迹路还没有修完,在还有31万元资金完工后才到位的情况下,我们为了把这条路修 完,村委会在镇政府的担保下向信用社借了5万元,我还把自家的猪、牛卖了,赊着一屁股修路债。结果大家还是不满意,真是莫名其妙。”

  “更让我莫名其妙的是,有的村国家一公里给补助30万,为什么我们村只有20万?”

  ……

  加上文中没有出现的,在整个采访过程中,刘清谊一共说了6次“莫名其妙”。

  县级政府应承担农村公路建设的主体责任

  与刘清谊一样莫名其妙的,还有记者。

  在得到通江县交通局认可古宁寨村轮迹路“基本符合标准,村民未筹资,刘清谊所说的修路款项与实际情况相符,村委会已将到位的86万元补助资金全部用于工程建设”的答复后,记者很纳闷,官方声称“筷子路”属于“村村通”工程,难道这个“通”指的是这样“通”?

  “这很正常啊。”小面包车司机告诉记者,他的家乡情况也是如此,“只不过每家凑了几百块钱,就修成了标准的乡村水泥路。”

  这也是古宁寨村村干部的设想,但群众不同意,对于贫困地区来说,几百元很要命。

  那么,在一个重点扶贫村,农民不凑钱的话,就只能走“筷子路”?

  交通部规划研究院综合发展与战略研究所徐丽所长给出了答案:“农村公路的责任主体应是地方政府,国家根据自身财力及各地发展情况给予一定补助。”

  徐丽所长说:“事实上,最近5年,国家对农村公路建设的扶持力度已经非常大,补助金额超过建路款项的20%,这个比例已经远远超过了对国家高速公路和 普通国道的投资比重。同时,国家对西部农村公路建设的补贴额度也更多。‘村村通’工程中的补助额度没有专门的统计数据,但实际上,国家对这一块的补助占建 路资金总数的比重更大。”

  “国家的补贴是否足够建设出合格的农村公路?”记者问道。

  “国家的支持力度已经非常大,但仍然远远不能满足农村公路的建设需求。”徐丽所长表示,“省、市、县各级地方政府都应该担负起为农村公路建设养护安排 资金的责任。其中,县级人民政府应该承担最主要的主体责任,在集中建设期,应加大对农村公路的财政安排,同时,每年还应在财政支出中安排固定合理的比例, 用于农村公路的养护。”

  记者注意到,在问及修路资金的时候,刘清谊没有提到过通江县政府。

  修路“主体”出了多少钱

  “县里面没有配套资金。”“只是古宁寨村的路没有吗?”

  “据我所知,县里的其他乡村公路也没有。”

  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通江县交通局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办公室主任王本发如是说。在记者采访之前,他刚从古宁寨村第二次调查归来。

  在王本发出示的,由通江县交通局局长王振签发的《通江县交通局关于洪口镇古宁寨村村道路建设的情况汇报》上,记者看到,“该村通达、通畅项目共计补助 资金117万元……2006年,省厅下达该村村道路通达计划5.5公里,国家补助资金55万元;2009年,省厅对同一条道路又下达了通畅计划,国家补助 资金62万元。”

  记者没有找到通江县政府出资的资料。

  “我听说有些村子得到的补助是30万元一公里,比古宁寨村多10万元,这多出来的钱是配套资金吗?”记者问道。

  王本发回答说:“那还是国家补助,我们县里只有10条村路是这样的标准。”

  “实话实说,我知道政策上对于‘村村通’工程的公路,地方政府应该有配套资金,可是我们配套不出。”王本发说。

  “而且县财政收入才五六千万,有时发工资都有点拮据。”通江县交通局一位工作人员补充道,“现在县里面全靠国家的财政转移。”

  “所以修路资金主要应靠村民自筹,但村民不愿出钱,我们就只能在每公里20万元的补助标准内想办法,最后确定了修轮迹路,这是不二之选。而且这种路是 省里认可的路形,能有效节约成本,满足群众出行需要。”随后王本发给记者展示了一些照片,“古宁寨村的轮迹路没有建成,完成状态的轮迹路应该是这个样子 的。”

  照片中的轮迹路十分平整,路中间的沟与水泥条两旁的外沿处等高,由泥土与石片构成。

  “那么,以后公路的保养费用是由县里出钱吗?”记者问。

  “就和修路一样,主要得靠村民自主筹款。”王本发回答。

  “听说您上午去古宁寨村调查情况,是不是上山一路很颠簸呢?”记者换了一个问题。

  对方笑而不答。

  “您觉得是水泥路好还是轮迹路好呢?”问题变得直接。

  “不考虑成本的话,还是水泥路好一些。”回答也变得直接。

  接着,王本发诉苦说:“修路花的不是小钱,以古宁寨村为例,标准3.5米宽的水泥路,在那里修,也许不止40万元一公里。一条路下来,几百万进去了,全县那么多村子,而且还有饮水等问题需要解决,但我们只是个国家级贫困县啊。”

  最后,王本发告诉记者,通江县总共有7条轮迹路。

  不能全部依靠国家补助

  “这件事情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农村公路建设发展中面临的一种窘境。”在接受中国青年报采访时,徐丽所长说。

  徐丽所长表示,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的筹集有多种渠道。其中,以县一级地方政府为主体,国家、省市提供一定补助,另外还可以发挥企业积极性,结合旅游、矿 产等资源的开发利用,共同筹集农村公路建设资金。在农民修路愿望非常迫切而且有能力并自觉自愿的情况下,也应鼓励和允许农民自筹资金修路。

  徐所长指出,在当前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筹集问题上,仍然存在一定的制度缺失。

  “绝大多数的地方政府都没有将农村公路建设资金列入财政预算中,对地方政府出资也没有硬性规定。在国家层面上,目前主要是从车购税中安排一定资金对农 村公路建设进行补贴,这也使得国家对国道建设投资的比例只有15%,大量的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建设要依靠银行贷款;地方政府主要依靠国家和省的补助资金以 及转移支付的少量燃油税资金,建设养护农村公路,资金不足的问题十分突出。如何使地方财政在农村公路建设上真正起到保证公共服务的作用?这必须从制度上进 行规范和解决。”

  徐丽所长担忧地说,“一些地方政府往往不能担负起修建农村公路的责任,甚至全部依靠国家的补助。很多农村公路在建设中出现资金不足的问题,导致这些农 村公路路基、路面、养护设备的建设质量不高,更不用提以后的养护和管理费用了。如果养护跟不上,三五年后,一些农村公路的情况可想而知。”

  “农村公路建设是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环节,只有进得来、出得去,才能使农村经济和农民生活水平得到快速发展。希望各级地方政府都能关注农村公路建设,担当起公共服务的责任。”徐丽所长最后说。
1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鲜花

发表评论 评论 (4 个评论)

0 回复 來美六十年 2010-3-20 10:58
從前美國私人住宅有些車房前之drive-way這樣的
1 回复 德州龙 2010-3-20 11:06
在缺钱的情况下修这样的路也比不修好啊,就是在转弯的地方要修全,还要多加几个会车的地方,中间的沟要用泥土填平
1 回复 wazhh 2010-3-20 18:34
这种事发生在中国好像并不奇怪吧
0 回复 jrcj 2010-3-20 20:07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4-13 05:32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