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5年前预测医生过剩20%谈起

作者:yunmu  于 2019-10-12 22:57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通用分类:文史杂谈|已有14评论

从美国25年前预测医生将过剩20%谈起

大家都知道, 现在美国医生和生物学博士的就业市场是冰火两重天, 一方面是市场上找不到足够的医生, 另一方面是许多生物学博士成为多年的博士后,又称老千.或许很少人知道,20多年前美国曾预测现在医生会过剩20%,

上世纪90年代,分子生物学如日中天, 尤其是1996年第一只克隆羊“多利”诞生以后, 许多人认为世界进入了生物学的世纪, 生物学将给人类带来无数的科学奇迹, 健康福利和就业机会.许多预防和治疗的工作在分子生物学的灵丹妙药面前将变得简单和高效. 例如,现在慢性疾病癌症,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等消耗超过80%的资源,如果基因疗法能够根治这些疾病,还要那么多医生干什么?

 当年的医学教授们甚至说如果NIH基金申请书里不包含一些分子生物学的技术,那恐怕是没有获得资助的可能了。你可以看到某些白发苍苍的老教授还在自学分子生物学的情景。尽管本人作为单一PI申请到的一个NIH R01基金没有含有分子生物学的技术,但是也含有当年其它的先进技术成分。

1994,纽约时报报道了著名的美国医学协会期刊《JAMA》预言医生将大量过剩的文章并冠以醒目的标题: Study predicts large surplus of physicians(研究预测医生的大量剩余)。其它研究也说医生将要过剩,医生的收入将要减少。一般而言,当时美国医学界估算,20年后美国医生将过剩20%. 这些研究主要是按照当年HMO医疗保险的改变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来进行预测的.

这些文章还说,即使政府没有实施医疗改革,到本世纪末,医生的医生总数也将达到55万人,这将比这个国家需要的医生多出大约15万人.当年多数研究医生供应趋势的专家们都支持美国医生将会过剩这一观点.

谁知道历史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现在美国在职医生的总数已经超过70,而显现出的不是医生太多而是太少了.医生的总收入(Compensation)2011年到2017年的6年内增长了50%. 近年IHS顾问公司为美国医学院协会提供的研究预计到2025年美国将短缺4万到9万名医生.研究报告说,如果要尽可能快速缩小医生供不应求的问题,医疗体系必须多头并进,这包括通过科技来改善效率,更多地培养医生助理等低一级的员工等。

从目前来看,分子生物学的发展没有原先预料的那么快,大多数疾病并非单基因疾病,慢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多是多个相关基因和生活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基因疗法基本上还是处在研究阶段, 基因工程制造药物有所进展, 基因测试在某些疾病例如乳腺癌检查中大显神通,但在心血管疾病检查中却进展很慢。

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检出某些单个基因对乳腺癌的发生有着十分强的预测性。例如,大约10%-15% 的乳腺癌和它的易感基因BRCA1 BRCA2有关。美国女性约有12%在其一生中会患上乳腺癌,但是如果妇女携带有这两个基因的其中一个,这种概率增加到70%左右. 也就是有BRCA1 BRCA2基因的妇女患上乳腺癌的风险比一般妇女的高了6倍。

而现在认为主要心血管疾病的易感基因属于一组成百个基因的数量基因,这个基因群和不良的生活方式的都可导致发病。在联邦政府的Medicare健康保险计划决定不再支付CardioDx公司的心脏病基因检测之后,这家拥有16年历史的医疗诊断公司于今年关闭了。政府停止支付的理由是心脏病的基因测试是不必要的,对患者没有多大用处。也就是说精准度不够。

但是,当年没有人预测到的AI却开始进军医学界了.例如, 自从第一张手掌 X 光片图像为临床医学打开了透视的影像诊断大门以来,随着 X 光片以及更多影像技术(超声波,CT,核磁共振等)的发展,医生能够越来越清晰地洞察人体组织结构的病变, 从而作出正确的诊断。但是已经报告AI对某些病变能够作出更为精准的诊断, 例如AI能够在30秒内识别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高血压眼底病变,老年性黄斑,青光眼等一系列眼底疾病. 效率也超过了人工检查的好多倍.

疾病是患病机体形态结构和代谢功能超过生理性波动的种种改变。而病理诊断是在大体观测器官的改变、镜下观察组织结构和细胞病变特征而做出的疾病诊断,因为它直接地观察器官和细胞变化, 所以它比利用各种影像所做出的诊断更具有客观性和准确性。到目前为止,病理诊断仍被视为权威性的诊断。然而,现在AI对某些癌症指标的诊断的准确度和病理医生已经相匹配了。

现在也不好预测AI只是帮助医生来改善医疗成效,还是会引起医生供求关系的改变. 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要正确预测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主要参考资料

 http://www.nytimes.com /1994/07/21/us/study-predicts-large-surplus-of-physicians.html

 https://www.genomeweb.com/scan/cardiodx-closing-down#.XIEFzShKjtQ

 https://www.cancer.gov/about-cancer/causes-prevention/genetics/brca-fact-sheet

 https://artificialintelligence-news.com/2019/04/01/deepmind-first-product-eye-diseases/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鲜花

发表评论 评论 (14 个评论)

3 回复 qxw66 2019-10-13 03:33
1)高碳饮食是疾病之源
2)AI应会取代很多位置
3 回复 yunmu 2019-10-13 10:42
qxw66: 1)高碳饮食是疾病之源
2)AI应会取代很多位置
高碳饮食可能是某些疾病之源,但是仍然有待于更多的证据
3 回复 qxw66 2019-10-13 11:04
yunmu: 高碳饮食可能是某些疾病之源,但是仍然有待于更多的证据
等到老命没了
3 回复 yunmu 2019-10-13 17:51
qxw66: 等到老命没了
现代医学就这样,除了急性中毒,其它都是慢慢证实或证伪。因为有了记录,也能够一代又一代地往前走
3 回复 qxw66 2019-10-14 01:10
yunmu: 现代医学就这样,除了急性中毒,其它都是慢慢证实或证伪。因为有了记录,也能够一代又一代地往前走
除了急性---这个西医有点贡献。。。慢性基本是谋财害命。。。最后全部证伪---但等到这天,骨头早烂了
3 回复 yunmu 2019-10-14 04:39
qxw66: 除了急性---这个西医有点贡献。。。慢性基本是谋财害命。。。最后全部证伪---但等到这天,骨头早烂了
实际现代医学对防治慢性疾病的贡献也很大。
我的意思是像这种一直消费的食品,一般不会引起很高的早死风险,否则的话,医学界早就注意到了。如果有了流行病学或动物实验增加了早死风险的数据,因为影响死亡的因素很多和人类的特殊性,所以往往需要进行大样本随机双盲的临床试验近10年才能定夺。当然,如果流行病学或动物实验显示增加早死风险比较高,也要提醒大众及时注意。
4 回复 qxw66 2019-10-14 09:21
yunmu: 实际现代医学对防治慢性疾病的贡献也很大。
我的意思是像这种一直消费的食品,一般不会引起很高的早死风险,否则的话,医学界早就注意到了。如果有了流行病学或
没啥贡献。。。反式脂肪吃100年,妖魔化饱和脂肪60年。。。害死人上亿
3 回复 yunmu 2019-10-14 19:41
qxw66: 没啥贡献。。。反式脂肪吃100年,妖魔化饱和脂肪60年。。。害死人上亿
正是现代医学研究指出了反式脂肪的害处.
对于饱和脂肪, 尽管动物实验反复证实高饱和脂肪确实会导致低密度脂蛋白含量增高和动脉硬化,现在的定论主要来自一项回顾了72项涉及64万人的流行病学研究成果的 医学荟萃分析(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2014:160)。该研究发现, 没有明确的证据支持饱和脂肪的害处,饱和脂肪吃得最多和最少的人群,心脏病发病风险相同。然而也没有说减少饱和脂肪总量的膳食会害死多少人.  目前还没有针对饱和脂肪的大型临床试验的结果.
其实,现代医学也有错误,但是它对每一种预防或治疗的方法能够定性定量地提出来,然后让其它人来检验,不断地修正和完善
4 回复 qxw66 2019-10-15 00:15
yunmu: 正是现代医学研究指出了反式脂肪的害处.
对于饱和脂肪, 尽管动物实验反复证实高饱和脂肪确实会导致低密度脂蛋白含量增高和动脉硬化,现在的定论主要来自一项回
现代医学不是有错误,而是瞎掰
3 回复 yunmu 2019-10-15 03:21
qxw66: 现代医学不是有错误,而是瞎掰
这只是你的意见,你必须给出事实才能令人信服
3 回复 qxw66 2019-10-15 03:30
yunmu: 这只是你的意见,你必须给出事实才能令人信服
当然99.9999999%的人不信偶的。。。反正偶有亲身体验,避之不及
3 回复 yunmu 2019-10-15 19:29
qxw66: 当然99.9999999%的人不信偶的。。。反正偶有亲身体验,避之不及
同情,医学进步是指整体在进步。对一些个体有某些局限性,还有副作用和医疗事故等等
3 回复 qxw66 2019-10-16 01:08
yunmu: 同情,医学进步是指整体在进步。对一些个体有某些局限性,还有副作用和医疗事故等等
这是宣传
3 回复 yunmu 2019-10-18 07:48
qxw66: 这是宣传
当然有部分是宣传,但是大部分是事实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yunmu最受欢迎的博文
  1. 妙药神菜马齿苋 [2020/08]
  2. 饥不择食 鹿和菜果 [2020/09]
  3. 多强和多久的活动才能抵消一天静坐对身体的害处 [2019/04]
  4. 说亚洲人阴茎小是没有事实的偏见 [2021/10]
  5. 为什么糖化血红蛋白高于6.5%定为糖尿病但美国医师学会的控糖目标是7-8% [2019/03]
  6. 日本人比美国人身体活动少吗? [2019/08]
  7. 美国房子和房产税 [2021/06]
  8. 成年移民能把英语学到母语水平吗? [2020/09]
  9. 机器人会取代医生吗? [2019/07]
  10. 美国新冠病毒感染者概况和中国的比较类似 [2020/03]
  11. 自杀是因为心理素质太差吗 [2019/04]
  12. 为什么亚裔大学毕业生的优秀率低于白人毕业生 [2019/04]
  13. 德州兴起和加州减速 [2021/04]
  14. 多数营养补充剂和延年益寿无关 [2019/07]
  15. 遗传风险不会影响生活方式对心血管疾病的作用 [2019/08]
  16. 新冠新热点巴西青壮年死亡比例高 [2020/05]
  17. 东亚人是否对新冠病毒较为易感? [2020/02]
  18. 1918西班牙大流感及它与新冠肺炎的异同 [2020/03]
  19. 在去年12 月或9月样本中检出新冠抗体的意义 [2020/12]
  20. 拉丁裔的新冠表现和健康饽论 [2020/06]
  21. 浅谈基础疾病和新冠病情 肥胖可能不增加病亡风险 [2020/04]
  22. 如果死的是华人会是什么结局? [2020/06]
  23. 2020年美国10大死因及它们的一些关系 [2022/02]
  24. 为什么受到伤害的是华人? [2020/09]
  25. 这次大选民调比2016年的失准 [2020/11]
  26. 神经病和里根总统遇刺 [2020/09]
  27. 我们应该怒向歧视而不是躲避歧视 [2020/05]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3-28 08:39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