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最为自由和最为强大的国家如何走向灭亡

作者:Brigade  于 2018-11-11 02:06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作者分类:转文|通用分类:文史杂谈|已有3评论


  罗马,别名永恒之城,世界的首都。

  她的历史延绵了三千年,其中有一段极为璀璨的时光,在不同的年代不断激发后世的想象。

  从公元前510年到公元27年,罗马从一个小城变为地中海的霸主。

  迦太基的陷落、凯撒遇刺、安东尼与克莱奥帕特拉的传说,时至今日仍然流传于世。

  从马基雅维里到莎士比亚,从法国大革命到美利坚合众国的创立,罗马共和国的遗产从未消失。

  罗马共和国的历史恢弘壮阔,如何能在一天读完?

  英国伦敦大学历史学者戴维·M.格温为“牛津通识读本”撰写了《罗马共和国》一书,用一百多页的篇幅梳理与罗马共和国有关的关键历史。

  从共和国的诞生到极盛,到覆灭之后的遗产,戴维·M.格温教授追溯了罗马共和国令我们着迷的原因,因为对后世而言,罗马共和国“提供了一个范例,一个获取激励的源头,以及一个警示性的故事”。

历史迷雾中的罗马神话

  罗马共和国的崛起和衰亡在西方文明史中占据着特殊的地位。从最初坐落于台伯河畔七丘之上的一座毫不起眼的小城,罗马逐渐成长为古代地中海世界的霸主。

  有关罗马人的传说为罗马建城、王政时代和共和国的建立绘制了一幅生动精彩的画面。不管这些传说是否真实可信,它们反映了罗马人对其过往历史的解读及其在共和国成立之初对世界的看法。


《埃涅阿斯逃离特洛伊》,费德里科·巴洛西,1598

  根据传说,罗马历史起源于特洛伊城的陷落。当希腊士兵从木马中蜂拥而出,结束十年特洛伊战争之际,特洛伊王子埃涅阿斯将烟火弥漫下的城内最后一批幸存者聚集在一起。在他的带领下,特洛伊城的逃亡者们首先抵达了北非迦太基,从那里又到了意大利,最终在拉丁姆平原定居下来。

  然而,事实上,爱神维纳斯之子埃涅阿斯并非罗马城的真正建立者。但他的儿子尤鲁斯·阿斯卡尼乌斯成了拉丁城市阿尔巴·隆加的国王。他是尤利乌斯家族的祖先,后来的尤利乌斯·凯撒和罗马皇帝奥古斯都就出自这个家族。

  尤鲁斯·阿斯卡尼乌斯的后裔统治了阿尔巴·隆加许多世代。此后一个名叫阿穆利乌斯的心怀不满的王子,废掉哥哥努米托尔,篡夺了王位。老国王的儿子悉数被杀,仍是处女之身的女儿瑞娅·西尔维娅则被迫献给灶神维斯塔,成为一名维斯塔祭司。然而,命运之神改变了接下去发生的一切。瑞娅因遭到强暴而产下一对双胞胎男婴,她认为孩子的父亲是战神马尔斯。


铜铸母狼雕像(可能是伊特鲁里亚人原作),狼身下的婴孩由15世纪的一名教皇添加

  阿穆利乌斯逼迫瑞娅将婴儿抛至台伯河边。然而,双胞胎兄弟罗慕路斯和雷穆斯靠着吮吸一头母狼的奶汁活了下来,并由一名国王的牧人收养长大。刚成年,兄弟俩就推翻了阿穆利乌斯的统治,恢复了祖父的王位。

  随后,罗慕路斯和雷穆斯回到台伯河畔当年被遗弃的地方,在附近的帕拉丁山上建立了一个新的部落。

  然而,兄弟间的不和迅速升温以至白热化。两人都争着要当这个新兴城邦的国王,最后诉诸暴力,雷穆斯被杀。未来将一统地中海世界的罗马城邦就在这鲜血四溅的环境中诞生了。传统观点认为,公元前753年,罗慕路斯以自己的名字命名了他所建立的这座城市,因而成了罗马的第一任国王。

  考古发掘显示,早在青铜时代(公元前1000年之前)罗马地区就有人类存在。帕拉丁山上第一个重要的定居地是于公元前8世纪青铜时代所建的一些木屋。这表明公元前753年这一传统的罗马建城日期或许比我们认为的更加准确。

  伊特鲁里亚人对早期罗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罗马(Roma)这个名字可能就是个伊特鲁里亚词(Ruma)。公元前6世纪出现的罗马城是仿照伊特鲁里亚城市建立的。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

  根据传统记载,共有七位国王成功统治了罗马近两个半世纪之久,罗慕路斯是第一位王。罗马的第七位也是最后一位国王是卢修斯·塔克文尼乌斯·苏佩布(高傲者塔克文)。

  罗马共和国并不是一夜之间产生的。塔克文·苏佩布在公元前510年被逐仅仅标志着罗马在风雨飘摇的漫漫征程中迈向伟大的第一步,此后的数个世纪充满了内忧外患。在这种严酷的考验下,共和国被锻造出来,罗马逐渐征服了意大利地区并向更远处扩张。独具特色的罗马共和国政治和社会结构开始形成,并孕育出在古代世界前所未见的一种力量。

  从公元前510年到前275年,罗马在意大利半岛的支配地位建立起来。罗马人的统治将意大利众多民族联合起来,从北部的伊特鲁里亚人到南部的希腊诸城邦。这些民族在罗马的领导下形成一个持续向外扩张的联盟,对罗马的成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征服意大利途中,罗马共和国的社会和政治结构不断完善。到公元前275年,定义了罗马共和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已牢固地建立起来。元老院的集体领导制既提供了稳定的环境,又疏导了贵族的野心。公民大会和选举给了罗马公民一个发声的渠道,而农业经济又为罗马军队提供了人力支持。罗马的同盟网络从周边的拉丁民族一直延展到大希腊地区的城市。这让罗马的资源储备更为雄厚,进而实现了对意大利中部和南部的控制。

  但罗马仍然只是一方霸主。其影响力仅存在于意大利半岛内,而对于更广阔的地中海事务,罗马起到的作用十分有限。


第二次布匿战争和马其顿战争时期的地中海地区

  然而,到公元前3世纪,这一情况开始发生转变。罗马人的视线拓展到意大利以外,这让罗马和北非城邦迦太基之间爆发了直接冲突,而后者是罗马共和国建立以来所面对的最危险的敌人。从公元前264年到前146年间,两大强国之间的霸权争夺战差点让罗马倒在了迦太基脚下。这场战争也让罗马拥有了一段最为跌宕起伏的故事,并造就了一批英雄。通过三次“布匿”战争,罗马最终击败了迦太基,从此成为地中海上真正的霸主。

共和国的覆灭与帝国的代价

  公元前146年迦太基和科林斯城的毁灭再次印证了罗马共和国对地中海世界的统治。再无敌人能对元老院的权威和罗马军团的军事实力形成威胁。


罗马共和国—帝国疆域变迁,棕色为罗马共和国,紫色为罗马帝国

  然而,仅过了一个世纪后没多久,罗马共和国就垮台了。共和国依赖的政治和社会平衡机制在混乱和内战中分崩离析。终极大权从元老院和罗马人民转移到皇帝一人之手。

  从真正意义上说,罗马共和国是自身成功的一个牺牲品。共和政制不断进化,是为了满足一个小型意大利城邦发展的需要。作为一个政治制度,共和政制是一项卓越的成就。它稳定而不失灵活,并能在集体和个人统治之间保持谨慎的平衡。但这个制度却从未为管理一个帝国做好准备。对外扩张给罗马共和国的政治结构和元老精英阶层的集体权威带来源源不断的压力,这种压力同样让罗马的社会和经济结构不堪重负。

  历史上少有时代能比罗马共和国那充满创伤的最后一段时光对后世拥有更强大的吸引力。

  古代世界的最强权在血腥的纵欲中颓然崩塌。公元前2世纪的危机削弱了元老院的集体权威,同时见证了操控罗马共和国晚期政坛的首批军阀的出现。在盖乌斯·马略和卢修斯·科尔涅利乌斯·苏拉之后是马尔库斯·里奇尼乌斯·克拉苏、格涅乌斯·庞培·马格努斯以及盖乌斯·尤利乌斯·凯撒,这三人组成了所谓的“前三头”政权。克拉苏死后,庞培和凯撒的同盟在内战中瓦解,后者成为胜利的一方。


公元前44年,凯撒遇刺前夕罗马共和国的行省疆域

  凯撒在公元前44年3月15日被刺身亡并未能拯救危亡中的共和国。马尔库斯·尤尼乌斯·布鲁图斯及被称作“解放者”的同胞们所采取的孤注一掷的行动只会使罗马陷入另一场长达十年的内斗之中。


《谋杀凯撒》,卡尔·西奥多·冯皮洛蒂,1865

  最终,凯撒的继子盖乌斯·尤利乌斯·凯撒·屋大维亚努斯在公元前31年的阿克提乌姆战役中击败了马尔库斯·安东尼和克莱奥帕特拉。四年后,他取名奥古斯都,此为罗马帝国顶替罗马共和国的标志。

  罗马共和国的灭亡并不是一个命定的故事,而是一个关乎野心和自我牺牲、天才和愚蠢的纯粹人为之事。在共和国最后岁月那长存于世的魅力中,蕴含的正是这些普遍的人类特质。

罗马共和国的遗产

  大约7世纪末,一个无名僧侣在今天仅存的这部完整的西塞罗《论共和国》复本之上,誊写了拥有无数版本的奥古斯丁的《诗篇注释》。西塞罗这部伟大的政治学论文的残稿,以及无法追忆的无数亡佚的共和时代的作品,是有关罗马共和国的记忆在中世纪走向衰落的一个悲哀的证明。

  西方对罗马共和国以及古人曾经生活过的那个世界的兴趣随着14世纪文艺复兴的开始而复苏。对于古典艺术和文学的欣赏首先发端于像佛罗伦萨这样的意大利城市,罗马文化的兴起在这些城市里获得了特别的反响。意大利学者如彼特拉克(1304—1374)开始收集散落在各地的罗马共和国文化的遗物,罗马共和国的那些理想也被用来服务于新的社会和政治模型。随着文艺复兴传播至整个欧洲,古罗马以不同的形式被重新诠释以广泛满足各类需求。这一改造过程具有的绝对多样性,体现在处于文艺复兴时代两个截然不同顶峰的两人所写的著作中:佛罗伦萨人马基雅维里的政治哲学,以及英国人威廉·莎士比亚的戏剧。

     

  透过马基雅维里实用性的眼光而非奥古斯丁的宗教视角,作为获取灵感之源,罗马共和国在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复杂的政治环境中获得了新的重视。

  伊丽莎白时代英格兰的剧院和马基雅维里的佛罗伦萨政治委员会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但对威廉·莎士比亚(1564—1616)来说,罗马共和国对他的吸引力并不小。在生动呈现古罗马上,莎士比亚戏剧的影响力不逊于任何现代媒体。

  有三部莎士比亚的戏剧是基于罗马历史事件创作的,分别是:《尤利乌斯·凯撒》(1599)、《安东尼与克莱奥帕特拉》(1606)以及《科利奥兰纳斯》(1608)。

  文艺复兴对于罗马共和国记忆产生的影响极其深远,这种影响没有比在18和19世纪大革命时代的激荡岁月里表现得更为明显的了。罗马古老知识的复兴为席卷欧洲和新大陆日益高涨的反对专制王权的斗争又添了一把火。罗马共和国为去君主化的政府提供了一个理想范本。

  卢梭在他的《社会契约论》(1762)中采用并完善了孟德斯鸠对罗马共和国的看法。任何一部作品都未能像这本书一样激发了法国大革命的理想。在寻求理想社会的过程中,卢梭将目光投向古代罗马,试图理解“地球上最为自由和最为强大的民族是如何行使其至高无上之权力的”。

  
卢梭(左)与约翰·亚当斯(右)

  对于形塑美国的先驱者来说,罗马共和国提供了一个现实可行的模板,借此他们可以获得指引。约翰·亚当斯就是这批人中的一员。他在1787年发表了那篇杰出的论文——《为美利坚合众国政府宪法辩护》。作为继乔治·华盛顿后的美国第二任总统,亚当斯笃信历史上以罗马为原型的均衡政体。他最为青睐的政治家是西塞罗。

  从罗马帝国到教父时期,再到文艺复兴,最后至大革命时代,不同世代都在对共和国的记忆进行重新解读,以服务于这个正在变化的世界的需求。这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一直前进,未加中断,直至今日。

  罗马共和国跌宕起伏的历史在我们的想象里从未停止拨动我们的心弦,无论是遭高卢洗劫的罗马城,还是穿越阿尔卑斯山的汉尼拔,抑或是卢比孔河岸边以及三月十五日殉难的尤利乌斯·凯撒。

  《罗马共和国》

  The Roman Republic

  丛书名:牛津通识读本

  ISBN: 9787544771566

  作者:(英国)戴维·M.格温

  译者:王忠孝

  定价:32.00

  出版:译林出版社

  点击封面即可购买

  一本书揭开罗马共和国的历史风云

  古典历史资深研究学者戴维·M.格温所著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晏绍祥作序推荐

  这本小书的出版,固然不可能一夜之间改变国人对罗马的认识,但它至少为我们了解这个伟大的古国打开了一扇小小的窗户,同时也让我们见到,即便在罗马共和国史这样古老的领域,今人与古人的对话也从未停止过,并且将继续下去。

  ——晏绍祥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中国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研究会副会长

延伸阅读

《罗马:一座城市的兴衰史》

  

  作者:[英国] 克里斯托弗·希伯特

  译者:孙力

  定价:88.00元

  ISBN:9787544772242

  出版:译林出版社

  点击封面即可购买

  轻松的笔调,幽默的文风,描绘罗马城近三千年的沉重历史

  123幅高清图片,定格历史瞬间

  畅销英美世界三十余年,摆进罗马国家博物馆

  希伯特讲述的故事是西方文明的核心,但它充斥着残忍、腐败、贪婪和道德的退化。这座城市建立伊始,便是兄弟间的自相残杀,它存活过一个又一个世纪,不断被掠夺、被征服、被占领。但另一方面,人性与艺术在历史中交织在一起。希伯特完美地呈现了这种高度成就与卑劣堕落的同生共存。

  ——《泰晤士报文学副刊》

摘自:译林出版社 8月20日

1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1

鲜花

刚表态过的朋友 (2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

2 回复 ryu 2018-11-11 04:45
神话一样的历史文化。
1 回复 Brigade 2018-11-11 08:49
ryu: 神话一样的历史文化。
留下不少好东西。
1 回复 方和尚 2018-11-26 14:58
真想哪天去看看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3-4-22 11:43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