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男子与俄罗斯母亲分别半世纪后重聚(组图) (转载)

作者:rongrongrong  于 2010-12-24 10:34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通用分类:网络文摘

河南男子与俄罗斯母亲分别半世纪后重聚(组图) 2010年12月20日
  黎远康保存的母亲照片,这么多年来,想母亲的时候就拿出来看看,现在,照片上的母亲依然年轻,而自己已是满头白发河南商报记者 杨东华/摄

  每隔不久,他就把刀叉擦拭一遍,说不定哪天,妈妈和姐姐还要回来住,她们在那边用惯了刀叉,筷子会用不惯的

和母亲、姐姐唯一的合影照,早已泛黄,黎远康一直保存着。

2010年1月4日, 在阿拉木图市,黎元康(左一)母亲(左二)姐姐(右二)在母亲家合影

  1955年,黎远康的中国爸爸和苏联妈妈分开了6岁的他,还以为这次分别只是一个礼拜

2010年,在央视和俄罗斯国家电视台的帮助下,黎远康终于再次见到了妈妈此时,他已白发苍苍

  河南商报记者焦素芳 肖风伟/文 杨东华/图

  【序】

  12月18日晚,中俄跨国寻亲大型公益节目——《等着我》,经中国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俄语国际频道与俄罗斯国家电视台第一频道联合打造,在央视一套隆重推出。

  节目播出后,来自河南洛阳的黎远康异国寻亲的故事,深深打动了亿万观众。当《天之大》的歌声响起,这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在母亲面前长跪不起时,令无数人潸然落泪。

  有观众给河南商报发来短信,请予以关注,“我又看了两遍,泪流满面,一塌糊涂。这样的家庭生死离别,只有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才能产生。

  如果说《金婚》上演的是一对夫妻的爱情史,《大宅门》上演的是一个家族的兴衰史,那么,黎远康的故事,则是大时代的滚滚浪潮里,一个家庭半个世纪的亲情史。

  自今年5月起,央视俄语国际频道同俄罗斯同行开始了艰辛的寻亲之路,足迹遍布中、俄30多个城市和乡村。最终,以诗歌《等着我吧》为背景的节目 ——《等着我》,精心筛选出6个故事,分别代表了人类情感的不同侧面,有亲情的苦苦思念,有友情的纯真牵挂,有爱情的坚贞持守,更有大舍大爱的高尚情怀。 环节紧紧相扣,异国连线呼应,一波波的激情涌动让情感的高潮扑面而来。

  生离与死别,哪个更痛苦?黎远康觉得,还是生离。

  “亲人去了,我也难过。但我知道他就在彼岸,安静地等我,几十年后会与他相聚。生离则不同,活着的每一天,我都不知道她在哪里,她过得好不好。每一分,每一秒,这样的思念才最煎熬。”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黎远康经历过生生的离别。就在他6岁那年。

  一段以分手告终的跨国情缘

  黎远康的父亲黎怀钰,13岁时在一家兵工厂当学徒,后来到了成都双流机场做机械师。后来为了谋生,黎怀钰到了新疆,认识了当时在医院当护士的苏联姑娘瓦莲金娜。坠入情网的他们结为夫妻,1947年大女儿黎远礼出生。第二年的腊月二十三,黎远康呱呱坠地。

  新中国成立,黎怀钰和妻子响应国家号召,带着一双儿女来到东北。黎怀钰去了沈阳矿山机械厂,妻子瓦莲金娜则去了长春,在一家中学当老师。

  当时正是国家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在黎远康的记忆里,在沈阳上班的爸爸工作特别忙。“也没有节假日,只有春节的时候,才可以见到他。”

  和他相依为命的,只有妈妈和姐姐。

  黎远康至今记得,东北的那间小宿舍里,妈妈准备的面包、牛奶和烤肠。“当时家附近有养奶牛的俄罗斯人,他们的牛奶熬好了,上面的奶油厚厚一层,可香了。”

  瓦莲金娜的亲人都在苏联。也许是思念父母姐妹,也许是因为和丈夫长期分居两地。1955年,瓦莲金娜提出要回苏联。

  一场未曾预料到的久远别离

  黎远康说,爸爸的亲人都在成都,他又是个特别孝顺的人,每个月发了工资都要给奶奶寄钱,当然不可能跟妈妈一同去苏联。

  意见不一致,只有商量孩子怎么办。“爸爸妈妈都是很民主开明的人,有天吃完晚饭,就问我们到底跟谁走。姐姐选择跟妈妈,我觉得爸爸很可怜,就说那我跟爸爸吧。妈妈同意了,爸爸放心地回了沈阳。”

  可母亲终究是母亲,自己身上掉下来的肉,没有人舍得随便放弃。“妈妈还是带走了我和姐姐。先是坐绿皮车,后来是闷罐车,这样一直到了满洲里。”

  黎远康的爸爸回到家,看到家里没有一个人,就给侨办打了电话,侨办打电话到了满洲里。在那个小站上,一家三口被拦了下来。

  黎远康和母亲、姐姐在满洲里租了间民房,住了一个礼拜。父亲赶到了满洲里,跟母亲商量。

  大人们的痛苦,小孩子是不知道的。那时候,黎远康还是每天跟姐姐到院子里玩。多少年后,黎远康想起隔着玻璃窗争执的父母,还会黯然泪下。

  最终的分别还是来了。站台上,爸爸牵着黎远康的手要回沈阳,妈妈牵着姐姐的手要回苏联。看着流泪的妈妈,黎远康扭头喊道:“妈妈、姐姐,你们都不要哭。我和爸爸过一个礼拜就回来找你们!”

  黎远康没想到,他原以为一个礼拜就能见面的妈妈,55年后才再次出现。而他的父亲和母亲,这对乱世里结合的夫妻,一直到死,都未能重逢。

  《等着我吧》

  ——献给B·C

  等着我吧我会回来的

  只是你要苦苦地等待,

  等到那愁煞人的阴雨

  勾起你的忧伤满怀,

  等到那大雪纷飞,

  等到那酷暑难挨,

  等到那死神,也一次次被我挫败!

  等到别人

  不再把亲人盼望,

  往昔的一切,一股脑儿抛开。

  等到那遥远的他乡

  不再有家书传来,

  思念是一种病,心病。在特殊的历史时期,甚至压抑到不能也不敢说出来。

  然而,历史的风云在变幻,一旦遇到阳光和水,它就会生根发芽,迎风见长。

  黎远康的思念,就经历了这样从压抑到爆发的历程。

  远离妈妈的“小苏联”

  妈妈,对黎远康来说,成了梦里的回忆。

  有天半夜醒来,黎远康看到爸爸在纳鞋底。“我脚上的鞋破了,他想自己给我做一双。”看着爸爸低头纳鞋底的身影,黎远康心想:如果那是妈妈该多好!

  1956年秋天,黎怀钰到苏联援建内地156个重点项目之一——洛阳矿山机器厂(现为中信重工)工作。黎远康也跟爸爸来到了洛阳。“我们在洛阳没亲人。没人带我,爸爸就把我带到厂里。”工人们见面就逗他:“喂,你这个‘小苏联’又来了!”

  20世纪60年代,中苏交恶。看着与妻子相见无望,黎远康的父亲再婚了。此时,黎远康正在子弟学校上学。

  作为混血儿,黎远康自然成为同学们嘲笑的对象。每次受了伤害回家,黎远康都会拿出妈妈走前与他和姐姐拍的合影,流泪。“跟妈妈说着话,我就会平静下来。”

  1963年,黎远康高中毕业。“遇上了文化大革命,停课闹革命。1968年洛阳矿山机器厂招工,我进厂当了一名工人。”

  在那个人人自危的年代,谁有海外关系就有可能会被当成特务,“怎么去找?就是思念也只能偷偷放在心里。”

  每个特别的时刻,他都想妈妈

  所有的情感都是这样,越压抑越浓烈。“特别是在人生每个最重要的时刻。”

  1972年,黎远康结婚了。1973年,他抱着第一个孩子,掉了泪。“妈妈要是看见自己孙子,不知多开心。”

  1982年,黎远康的爸爸得了淋巴瘤。看着在病床上一日不如一日的爸爸,黎远康突然意识到,如果找不到妈妈和姐姐,那将是他和爸爸一生的遗憾。

  “我跟爸爸说了我的想法。已经说不出话来的他噙着泪,一直在点头。那一刻,我就发誓,无论如何,也得找到妈妈。”

  从那年开始,黎远康开始了寻母之路。

  “1988年中苏关系解冻,从那时开始,只要有人去苏联,我都要让人给当地红十字会带封信。”信里面夹着的,还有那张发黄的合影。

  “底片真的太旧了。”黎远康的妻子张建华回忆说。“1985年,照相馆的师傅说底片都发黄了,可能洗不出来。我说没事,你只管洗吧。”

  这张老旧的底片后来又洗了七八次。每次都洗七八张,黎远康认认真真地写好信,托人带过去。可每次都没有一点音信。

  天之大

  作词:陈涛

  演唱:毛阿敏

  妈妈月光之下

  静静地我想你了

  静静淌在血里的牵挂

  妈妈你的怀抱

  我一生爱的襁褓

  有你晒过的衣服味道

  妈妈月亮之下

  有了你我才有家

  离别虽半步即是天涯

  思念何必泪眼

  爱长长长过天年

  幸福生于会痛的心田

  天之大

  唯有你的爱是完美无瑕

  天之涯

  记得你用心传话

  天之大

  唯有你的爱我交给了他

  让他的笑像极了妈妈

  等到一起等待的人

  心灰意懒——都已倦怠。

  等着我吧——我会回来的,

  不要祝福那些人平安:

  他们口口声声地说——

  算了吧,等下去也是枉然!

  纵然爱子和慈母认为——

  我已不在人间,

  纵然朋友们等得厌倦,

  在炉火旁围坐,

  啜饮苦酒,把亡魂追荐……

  你可要等下去啊!

  千万不要同他们一起,

  忙着举起酒盏。

  等着我吧——我会回来的,

  死神一次次被我挫败!

  就让那不曾等待我的人

  说我侥幸——感到意外!

  那没有等下去的人不会理解——

  亏了你的苦苦等待,

  在炮火连天的战场上,

  从死神手中,是你把我拯救出来。

  我是怎样死里逃生的,

  只有你和我两个人明白——

  只因为同别人不一样,

  你善于苦苦地等待。

  (作者:西蒙诺夫写于苏联卫国战争初期)

  一千次失望,一千零一次重新开始。

  等待,哪怕等得希望都没了,还要等待,等待奇迹出现。

  奇迹,不是每个人都能等到,然而,黎远康母子等到了。

  黎远康没想到,在自己60多岁的时候,老天又把6岁时夺走的东西全部还给了他。

  看着面前的白发老人,恍若隔世

  一千次失望,一千零一次重新开始。

  2007年冬天,黎远康得知自己老师的儿子张飞,在华为公司莫斯科分公司上班,就托老师带了资料过去,在网站上发了。“后来他又把我的资料送到了俄罗斯国家电视台的大型公益寻亲栏目《等着我》。”

  网络的神奇就此发挥。2009年,中央电视台俄语频道开播,“他们注意到了那个网页,从那时开始,陆续有人和我联系。”

  其实就在黎远康寻找母亲的同时,母亲也在一直寻找孩子。瓦莲金娜和女儿把资料寄到了俄罗斯国家电视台的《等着我》栏目组。栏目组的工作人员偶然发现,黎远康的资料与该栏目组保存的一份来自哈萨克斯坦的寻亲资料高度吻合。

  这年的12月25日,在央视俄语频道和俄罗斯国家电视台大型寻亲栏目《等着我》的帮助下,黎远康来到了莫斯科。“登上飞机的那一刻,我突然有种强烈的预感。担心妈妈万一不在了,姐姐也肯定能找到。”

  12月27日下午,黎远康和儿子黎明分赴俄罗斯国家电视台和央视演播厅现场。看到屏幕上的黎明,已经80岁高龄的瓦莲金娜颤巍巍地问:“孩子,你爸爸在哪里?”

  黎明说:“他现在就在莫斯科。”

  老人一下子愣住了。黎远康就在此刻走进了演播室。

  “我脑海里一直还是55年前照片上妈妈的样子。”看着面前的白发老人,黎远康有恍若隔世之感,“旁边的主持人对妈妈和我说,这是真的,这是真的!”

  紧走几步,抱着妈妈的腿,黎远康不由自主地跪了下来。他在妈妈耳边低语:“妈妈,我终于找到你了!”

  妈妈的眼泪和呢喃就在黎远康的耳边,一遍一遍:“孩子,我也一直在找你,在找你啊……”

  后来,黎远康才知道,节目开播前,自己所待的房间,与妈妈所在的演播厅只有不到50米的距离。

  而这50米,他和妈妈却走了55年。

  童年时的感觉又回来了

  2009年12月31日,黎远康在俄罗斯国家电视台的帮助下,来到了妈妈与姐姐生活的地方——阿拉木图。“我们到的时候是凌晨五六点。早上妈妈 几乎没休息就给我做了早餐。”时隔半个多世纪,坐在餐厅里吃着妈妈烤的面包、红肠,还有妈妈自酿的苹果酒,“童年时的感觉又回来了。”

  2010年8月23日,黎远康把母亲接到了北京。一个礼拜的时间,黎远康的妻子领着老人转遍了北京的各个景点。长城上老人看到一个大匾:不到长 城非好汉。旁边的俄罗斯朋友问老妈妈这话用俄语怎么讲。老人皱着眉头想了一会儿,突然蹦出一句话:“这上面的意思就是到了长城不登上顶就是大坏蛋!”

  “妈妈就是这么一个幽默风趣的老太太!”黎远康说。

  9月1日,瓦莲金娜和女儿来到洛阳。为了母亲和姐姐的到来,黎远康忙活了整整三天。床上是新的被单、床罩,茶几上是台湾的水果山竹、莲雾。冰箱里是妈妈最爱吃的面包、牛奶和红茶……即使这样,黎远康还在一直问女儿:“快帮我想想,还缺啥奶奶喜欢的?”

  那一段时间,是黎远康最开心的日子。走过大超市,他让妈妈看里面琳琅满目的商品。走过楼下的面包房,他说:“妈妈,这家面包房就是给你开的,你想吃什么尽管说!”

  在母亲面前,他又变成了那个最调皮的孩子。

  有人说。五十岁的时候,我们已经看到了人生的底色。该经历的,该有的,都尝试过了。

  黎远康没想到,在自己60多岁的时候,老天又把6岁时夺走的东西全部还给了他。

  这样意料之外的失而复得,真的是一种大惊喜。

  记者手记

  时代造就的不幸又被另一个时代弥补

  采访黎远康时,他泡了一杯茉莉花茶。

  淡淡的茉莉花香,在房间里弥漫,黎远康的脸上,满是幸福的表情。

  母亲瓦莲金娜回国前,黎远康采购了各种中国特产,礼物装了十几个旅行包,其中就包括茉莉花茶。

  “他恨不得把所有的好东西都装进包里。”黎远康的老伴说。

  对于年过六旬的黎远康来说,礼品再多,也无法表达对母亲的爱,但是,面对注定要天各一方的他们,这或许又是他最好的尽孝方式。

  见到母亲和姐姐,黎远康已心满意足——“知道母亲和姐姐身体健康,生活得很好,也让他们不要记挂我,这就好了。”

  黎远康一家的寻亲遭遇,与这个时代的变化密不可分。

  在那个中苏关系还算过得去的年代,黎远康的父亲黎怀钰认识了在中国工作的苏联女孩瓦莲金娜,坠入爱河。

  新中国成立后,黎怀钰和妻子一起去东北,和很多苏侨一起,为新中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1955年2月1日,苏联向中国外交部通报了苏方撤侨的大致方案,居住在中国多年的11万余名苏侨被分两次集体撤回苏联。

  这一事件的背景是:长达四年的卫国战争,使苏联遭受了重创,夺去了苏联2000多万人口,他们中大多数是青壮年。因此,战争结束后,苏联劳动力资源极度匮乏,这与其繁重而艰巨的战后重建工作发生了矛盾。

  为解决粮食严重不足的问题,苏联在哈萨克斯坦、西伯利亚、乌拉尔、伏尔加河流域等地区投资开垦大面积荒地。由于劳动力资源匮乏,苏联将目光投向其最大的海外侨民群体——中国苏侨。

  黎远康的母亲瓦莲金娜就是这批苏侨中的一员。

  谁料,中苏关系由“交好”转为“交恶”,这一别,对于黎远康的父母而言,竟是生死之别,之于他们母子,竟然会相隔半个世纪。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中苏“混血儿”的身份,让黎远康不敢说母亲是苏联人,那份对母亲的思念,只有深深扎根于心里。

  其实,在另一个国度,母亲瓦莲金娜又何尝不思念远方的儿子?但这份亲情与思念,却不得不暂时埋藏起来。

  所幸的是,冷战时代宣告结束,一个“和平与发展”的年代渐渐走来。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中苏关系逐步恢复正常,黎远康与母亲的寻亲愿望,终于从石缝中挤出。

  他们,开始向官方写信,表达寻亲的愿望;他们,开始借助国与国之间的人员流动,漫无目的地捎信寻亲;他们,开始借助互联网和电视台,全世界寻找牵挂半个多世纪的亲人……

  55年前,时代造就的不幸,终于又被另一个时代弥补。

  黎远康语录

  “人生的三个节点,会特别想念母亲——孩子时、成年后、晚年。”

  “55年来,我无时无刻不在思念我的母亲。这是人之常情。”

  “儿时的我,每当看到别的孩子摔倒,母亲将他扶起来,拍拍身上的土,把他抱在怀里,我想那个孩子要是我该多好啊。我感觉这就是幸福。我渴望母爱的呵护。”

  “就像电脑里的硬盘,我的记忆只能滞留在1955年我们分别的时候。毕竟55年过去了,母亲以后什么样子,他们生活如何,我不得而知。”

  “55年来,我家一直给妈妈留把椅子,这椅子是我给母亲准备的,逢年过节,全家团聚,在一块吃饭照相的时候,我多么希望,忽然有一天,母亲突然出现在这里,她就坐在这把椅子上。”

  花絮1

  为发邮件方便,键盘上贴俄文字母

  现在,给妈妈打电话和发邮件成了黎远康最幸福的事。

  为打字方便,他在电脑键盘上贴上了俄文字母。

  前几日,央视寄来了录好的碟子,黎远康躲在书房里,看一遍哭一遍。

  黎远康的妻子还透露:“他说,之所以找妈妈,是想让妈妈看到,自己的儿子,在中国过着一个正常人普通幸福的日子。妈妈在那边也很好,我们不用再互相牵挂,这就好了。”

  花絮2

  妈妈和姐姐送了几十公斤重的刀叉作礼物

  在阿拉木图住了几天,黎远康要回中国了。

  那天早上,他们去了附近一个市场。

  黎远康想要10副刀叉,妈妈和姐姐到洛阳家里的时候可以用。

  妈妈果真为黎远康挑了刀叉,“不过是三层,136副”。

  黎远康背着这些几十公斤重的刀叉上了飞机。

  “后来妈妈和姐姐来洛阳,用的就是这些刀叉。”黎远康很开心地说。

  亲爱的弟弟,

  你好!昨天给你写的信收到了吗?今天我已取得了去中国的签证,我现在已经能够到中国去了,我们很快就会见面。你能不能帮我买火车票,到北京后就把钱还给你。

  我到中国,是带美元好,还是带人民币呢?从北京到洛阳需要多长时间?票价是多少?

  我给你写这些,你明白吗?

  前段时间,我们这里下很大雨,屋子都进水了。这几天,我们这里气温逐渐回落,温度在24至27摄氏度。

  你现在是在工作,还是在休息?如果收到来信,请回复。

  吻你们。

  你们的阿拉(黎远礼)

  亲爱的姐姐:

  你好,来信已收到。

  来中国最好带人民币。北京到洛阳大概需要八九个小时,车票30美元左右。我的家就是你的家,我的钱就是你的钱,不要考虑钱的事儿。

  我们已经做好接待你们的准备,我在北京的同学,已在冰箱里准备了好多好吃的东西,等待你的到来。

  爱你们的鲍里斯(黎远康)   尽管再见时,母子都已两鬓斑白,但朝思暮想了半个多世纪的亲人,毕竟重逢了。

评论 (0 个评论)

rongrongrong最受欢迎的博文
  1. 四张直通门票全出炉 张继科,王皓,郝帅,和马龙进世乒赛 (转载) [2011/03]
  2. 意外打击让天津男乒冲超梦碎 主将关键时刻掉链子 (转帖) [2010/10]
  3. 郝帅成国乒第101位世界冠军 27岁生日最好的礼物 (转帖) [2010/10]
  4. 郝帅成国乒第101位世界冠军 悲情英雄生日当天圆梦 (转帖) [2010/10]
  5. 国乒功勋给足球教练上课:没无能队员只有无能教练 (转载) [2011/02]
  6. 月末 曹云金 (转载) [2010/09]
  7. 给大家讲一讲今年夏天在瑞士坐火车遇见查火车票的事 [2010/11]
  8. 高晓松出事前风采照人 "三色别墅"尽显书香门第(组图) (转载) [2011/05]
  9. 河南男子与俄罗斯母亲分别半世纪后重聚(组图) (转载) [2010/12]
  10. 史冬鹏:刘翔依然是我的偶像 他选择退役我就退役 (转帖) [2010/09]
  11. 高晓松法庭上深情自辩两分钟 四个“我愿意”(图) (转载) [2011/05]
  12. 高晓松的辩护词 (转载) [2011/05]
  13. 过年的大馒头送史铁生 倪萍 (转载) [2011/01]
  14. 组图:主人让狗爸爸叼着狗崽子去卖 (转帖) [2010/08]
  15. 夫妇为29岁孝顺养女寻找亲生父母(组图) (转帖) [2010/11]
  16. “背撞墙”运动可降血糖 (转载) [2011/03]
  17. “忙男”多用热水冲冲背 (转载) [2011/03]
  18. 军装照 (转载) [2011/03]
  19. 智慧老人 (转载) [2011/03]
  20. 香味文具有毒 可引发白血病 (转载) [2011/03]
  21. 残疾男子先后资助或收养3名外地孤儿(图) (转载) [2011/02]
  22. 塘沽一家肉饼小店老板诚信引各地打工者慕名前来(转载) [2011/03]
  23. 姐姐寻找10年见到失散44年亲妹妹(图) (转载) [2011/03]
  24. 6岁男孩靠砸铁丝卖钱生活 腿生毒疮无钱看病 (转载) [2011/03]
  25. 29年前弟弟救落水儿童遇难 哥哥如今见义勇为擒贼 (转载) [2011/03]
  26. 皮囊 (转载) [2011/03]
  27. 男子高中时受伤截瘫 同窗轮流照顾其35年(图) (转载) [2011/03]
  28. 知青年代 情同手足 (转载) [2011/03]
  29. 免费培养三千六百穷孩子 执刀剪自立“理”天下 (转载) [2011/02]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3-26 13:15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