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客异论:科举废 儒士颓 不甘寂寞是书生

作者:它乡异客  于 2017-1-10 11:19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作者分类:杂谈|通用分类:文史杂谈|已有3评论

关键词:科举, 儒生, 知识分子

  

科举废 儒士颓 不甘寂寞是书生

       科举制从隋朝(一说唐朝)开始实行,直至清光绪卅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前后经历一千三百余年,成为世界延续时间最长的选拔人才的办法。对中国在内的汉文化圈诸多国家,以及西欧国家启蒙影响深远。

       科举制极大程度改善了之前的用人制度,彻底打破血缘世袭关系和世族的垄断;“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部分社会中下层有能力的读书人进入社会上层,获得施展才智的机会。在中国一千年多年漫长的封建社会中,通过科举来选拔政府官员,鼓励青年尚学苦读,求得功名,科举制无疑具有极大的进步意义。19世纪80年代后,随着西学的传播和洋务运动的发展,科举制度发生改变。1905年9月2日,袁世凯、张之洞奏请立停科举,清廷诏准其所奏,将育人、取才合于学校一途。至此,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了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最终被废除。

        科举废除,彻底断了儒生们的仕途。新学堂的兴起,挤压了旧私塾的生存,延续千年的读书之人儒生、书生的称谓,也逐渐演变成了学生、知识分子。

        清末民初较早的一批的“知识分子”,一些人出国留洋一些人做了传统的“教书匠”外,似乎并未有太多的出路。于是“知识分子”们就不甘寂寞起来,其鼻祖当属以康有为、梁启超及其“戊戌六君子”的“公车上书”事件所开先河。此后就不得了了,王国维、严复、林语堂、胡适、周树人、周建人,蔡元培,陈独秀、李大钊......崛起一批所谓“社会精英”。

       在这些精英里面,特别值得说一说的是陈独秀、李大钊。陈独秀、李大钊不仅把“马列主义”这个异端邪说介绍到了中国,并激情满怀地预言:“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不甘寂寞的书生们,又一次惊世骇俗之举。这一次他们没有选择向“皇帝上书”,可能因此时已没了皇帝,而是将自己的主张公开昭示天下,他们与康有为、梁启超最大的不同是,他们不但敢说还敢做——建立了“私党”中国共产党!

       自此,他们不但改变了自己,也改变了中国的历史进程。

       近代中国这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90%以上都是农民,他们的头等大事是如何填饱肚子,哪儿还有钱来供子女上学呢。所以但凡能识两字儿的人,都被人尊称为“先生”,社会也逐渐以学历高低来用人,这就使得年轻人以追求成为“知识分子”为时尚和实用。

       由于纸张、报馆、电话电报、广播的普及,舆论的作用被强化了,知识分子能言善辩、舞文弄墨,成了社会舆论的急先锋,已经成了“知识分子”的人,就更加“翘起尾巴”来,以为自己无所不知、无所不在、无所不能,无所不用。“知识分子”的夸夸其谈,眼高手低,鄙视工农,同行相轻的劣根也一同放大了。其实,知识分子理应回归到“教化愚钝、答疑解惑”教书匠的本行上来,顶级人才可做些学术研究,其他只是作为“敲门砖”而已,大可不必为自己背上“为民请命,替天行道”的包袱。“秀才造反,十年不成。”、“百无一用是书生”就是这个道理。鲁迅先生笔下“孔乙己”的形象,就是极其生动的写照。

       就拿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大名鼎鼎的大知识分子陈独秀、李大钊来说,李因被军阀张作霖绞杀,结果未可揣测,而陈由于自身的原因,最终被自己一手创建的党所抛弃,抑郁而终并未独善其身,成了匆匆的历史过客。这本身就为“先知先觉”的知识分子做了最好的注脚。

       而毛泽东恰恰却是个例外。在陈独秀因创办《新青年》而名声远播之时,毛泽东还只是个“愤青”,在后来的人生实践中,逐步摸索出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脚踏实际一步一个脚印向着自己的人生理想迈进,“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唯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勇往直前百折不回终成大业,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写下了前无古人浓墨重彩的一笔,堪称近现代知识分子的翘楚和楷模,令“无数英雄敬折腰”羡慕嫉妒恨!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鲜花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

3 回复 小康人家 2017-1-11 03:00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周树人的家庭影响就是在绍兴乡下雇个保姆是两元钱,到了北京,每月好几百的收入,雇个保姆还是只给两元钱,还有一个汉奸弟弟周作人。所以它乡异客 的血统论真是高明。
3 回复 它乡异客 2017-1-12 11:35
小康人家: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周树人的家庭影响就是在绍兴乡下雇个保姆是两元钱,到了北京,每月好几百的收入,雇个保姆还是只给两元钱,还有一个汉奸弟弟
对于鲁迅这样一位大家,不去看其对中国近现代思想史、文学史及亚洲乃至世界的深刻影响,不去看为中华民族留下的《鲁迅全集》(2005版)18卷约700万字宝贵的精神财富,而去追究给保姆两元钱和一个早已脱离了兄弟关系汉奸弟弟,未免太吹毛求疵了吧!
2 回复 小康人家 2017-1-23 10:50
它乡异客: 对于鲁迅这样一位大家,不去看其对中国近现代思想史、文学史及亚洲乃至世界的深刻影响,不去看为中华民族留下的《鲁迅全集》(2005版)18卷约700万字宝贵的精神
那是向你对北大的学生右派的评论学的。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3-4-16 14:27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