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态辨识与信息观

作者:反弹琵琶  于 2015-11-25 10:41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作者分类:大众哲学|通用分类:文史杂谈|已有1评论

 

【大众哲学的宗旨强调,要按世界的本来面目去解释世界,这就需要冲破陈旧思维模式的束缚,革新某些不再适应形势需要的术语﹑概念﹑命题,淡化哲学的职业色彩。】

  

〖通则〗信息当指所知的第一性客观存在,物质-运动-空间-时间-信息五位一体,人们只能从观念上而不能在实际中将其相区分;思维与信息是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反映者 — 信息表达之谓也,时下信息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其对象基本上为信息表达所包办;为区别信息与信息表达,后者可称之为讯息,换言之,对象是否可视为时间的函数,乃是界定信息与讯息的要件。

  

过去时、现在时、将来时,如此时态表达似乎为基本常识,而我认为,如此时态表达略显粗疏,太生活常识化,甚至影响到对唯物主义的正确理解。恩格斯认为:能量守衡、物质不灭,已知或未知的物质世界,统统不过是一种运动形式向另一种运动形式的转换;没有无物质的运动,也没有无运动的物质,对象的主要运动形式决定着该对象的性质。 当我们把客观世界理解为运动过程,势必要对时态观有所苛求。

  

旧形式逻辑非此即彼的二值逻辑是形而上学的思维方法,而模糊逻辑在[0][1]之间任意取值,非此非彼,即此即彼。这种连续值逻辑是反映运动变化过程所必需的辨证思维方法。

  

具体的客观运动变化过程,既谈不上将来时,也无从捕捉所谓现在时。凡是存在的,都是历史的,习惯上所说的过去时、现在时、将来时,也仅仅过去时是有客观信息可考的;所谓现在时等同过去时;而将来时不过是无信息可考的假说。实际上过去时、现在时、将来时并非无的放矢,其适宜用来界定诸如消息、情报、假说等等讯息。狭义的历史以社会变迁为对象,广义的历史以整个物质世界为对象。就前者而言,人们对社会运动信息的接收和处理,几乎不可能是直观的,或者说直观的只能是信息碎片而非完整意义上的信息。也就是说,人们对社会运动信息的接收和处理从某种意义上说均为间接的,均依赖于讯息。不走样的史记再真实,仍属于讯息而不是信息。发生的一切,一切的历史,人们要反映他,离不开抽象,离不开综合,这抽象这综合,只能是对社会运动信息的表达。对于当年大跃进的表达,彭德怀甚至比领袖更客观。不客观的表达背离着信息,不客观的表达又似乎成为后续信息的前提,从这个意义上讲,信息和讯息反倒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如此这般,讯息经济(所谓信息经济)的提法或许也并非强差人意了。历史唯物主义教程告诉我们,生产力的发展自有其客观规律,人们如何对其表达并不起决定性作用,客观规律是超意识形态的。不管人们是否感悟或接受客观规律,客观规律都要为自己开辟道路向前发展。社会客观发展规律总能留下清晰的轨迹,这就是社会发展的客观信息,科学地接收和处理社会发展信息,是一代又一代人为之奋斗的目标,起码还不会在这一代人手中终结。

  

认识论对信息概念的解释长期来可以说是不到位的,这必然导致思维的混乱,阻碍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健康发展。通过辨析信息概念与讯息概念的区别,有助于进一步认识录音、照片、录像等信息不可全信的原因。

  

正确认识信息概念,关键在于认识到信息的客观性和物质性,区分开信息与信息表达。信息是过程,是时间的函数,是历史;信息所应表达的是事物的运动存在形式、空间存在形式、时间存在形式,这几者人们只能在意识中而不能在实际上将其相区别。信息受相应时空限制,是唯一的,不可加工的。相反信息表达不受相应时空限制,是可加工的。

 

汉语中信息概念的广泛使用,好象是近几十年的事,当初信息概念的对象多指第一性客观存在,现如今信息概念的对象却一步步与第一性客观存在生分起来,而作为信息表达形式的讯息却成为信息概念的新宠,信息概念的对象也不可避免地泛化,成为时髦的标签,衍生出信息产业、信息经济等新名词、新理念。打个比方来说,以前人们习惯于上博物馆接受信息,现在却被告之,只有图书馆和互联网才是信息的正宗。

  

一个概念的确立,在于名实相符,约定俗成。以此来衡量信息概念,简直可说是有名无实,本来虚拟与现实是对立的,但二者却被奇迹般统一于信息概念,不知这是认识论的福音还是认识论的负担。或许也可以这么说,有的人无从理性地认识和解释当今的现实世界,于是乎只能借信息概念将其摆平。

 

画饼充饥、望梅止渴一类成语,似乎就有些所谓信息经济的影子,画饼作为饼概念的思维形象化输出,是对客观实物的表达,除此,画饼无所谓信息。画饼可以克服假饿,却无从替代新陈代谢的客观需要,吃饱吃好要靠消化相应的实物,而非消化信息表达。信息经济的立论支点所强调的是实物经济的表达,即独立于实物经济的讯息流,然而讯息流并不可能真正独立于物流之外。画饼的虚拟性和暂时性,如果加以放大,或许与所谓信息经济有相通之处。

 

为区分信息与讯息的异同,不妨以王铁成为例做进一步探讨。影片《周恩来》中,王铁成的屏幕形象,可视为对周恩来的信息表达,而表达效果如何,取决于对王铁成相应客观信息的分析。观众从中既可感受周恩来也可感受王铁成,即使有人忽略王铁成而只见周恩来,这周恩来也只能理解为讯息而非信息。同理,读传记《周恩来》所得到的周恩来信息,不过是读者借形象思维对其信息表达的再现。换句话说,假如蒋介石笔下的周恩来,很可能就是另一种信息。实际上周恩来的客观信息是相应时间的函数,具有唯一性,与其生命存在相始终。引申而言,信息对应于客观历史,信息表达对应于历史文献。

  

就认识机制而言,信息-信息元的过渡,成为了沟通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的桥梁。客观信息通过相应媒介为人的感官所接收,随之产生一系列物理化学反应 — 相应的电信号逐级传递到神经中枢,大脑硬件借助点阵式的形象编码符号系统和语言式的抽象编码符号系统,对感官信号先期处理,即以主观形式复制拷贝外界信息 — 超脱于原信息时空限制的信息元。作为对外界客观信息的符号表达,由语言编码符号注册拷贝信息元尚处于反映的初级阶段,只有再经过大脑思维程序软件加工处理后,才达到反映的中级阶段 — 概念信息元。与客观信息有对应关系的概念信息元是启动思维的直接动力。信息元的超时空特点,使大脑对其储存成为可能。被储存的信息元随时可以被调出,不同的信息元也可以在头脑中排列组合;信息元排列组合既是反映新的客观信息的需要,也是表达未知信息可能性的手段;信息元的排列组合同时也是造成歪曲的反映和不着边际的表达的直接原因。如当年的地心说不可一世,但它正是一种歪曲的反映;而当年的日心说备受摧残,但它却是科学的假说。假说一旦为客观信息所证实,假说也就过渡为反映。

  

当前最热门的话题大概就是信息时代如何如何,似乎过去的年代信息一直未成气候,这难免不是一种误读。原子、分子作为概念出现不过百年左右,而原子的客观信息大概自宇宙之初就在那里了,只不过以前未被解读而已。物质世界的客观信息与宇宙相始终,从任何一点切入,信息量都是无限的。信息作为概念,其内涵和外延本应与整个物质世界相同步,而人类对客观信息的认识和表达,已属于第二性的存在,只能是与客观信息有别的讯息。讯息是对信息接收/处理后的表达,是对信息元的综合/抽象,是对信息价值的整合。所谓信息爆炸、信息时代等等,所反映的不过是随着生产方式的发展,人类接收/处理信息的规模和能力正呈几何级数膨胀。所谓信息爆炸、信息时代、信息传递等等如果用讯息爆炸、讯息时代、讯息传递等等所置换,或许更合于实际。讯息可以是客观的,也可以是主观的,甚至是虚假不着边际的,看看互连网上的所谓信息流,其不足者恐怕比比皆是。

  

当年,张琳再次改写历史,拿下了男子800米自由泳金牌,并打破了该项目的世界纪录,为中国游泳实现世锦赛金牌零的突破!相关信息为时间的函数,能够以感官直接接收该信息者寥寥,大多数人只能透过信息表达来体味相应信息。摄影机(录象)胶带所纪录的实况作为信息表达,相对于第一性客观信息,显然是超时空的,时间的函数亦无从谈起。尽管观众看纪录片时其感官接收机制与现场目击者大同小异,但比之第一性客观信息而言,接收对象(录象)已化作虚拟时空。如果说张琳的第一性客观信息是历史本身,那么相关录象可视为历史表达。历史表达在这里是对客观历史的拷贝克隆,但是从理论上讲,历史表达显然允许再加工。历史与历史表达的反差,无非就是信息与信息表达的反差;即使二者在信息价值上如出一辙,仍属于不可混淆的两个范畴。

  

物质不灭并不意味着我们地球文明的永恒,假如遥远的将来太阳的膨胀覆盖了地球轨道,从其不灭的物质中绝难再现地球文明的点滴信息,恩格斯所说的生物的运动、社会的运动,到那时将转化为其他的运动形式 — 机械的-物理的-化学的┄┄而信息长存。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鲜花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2 回复 反弹琵琶 2015-11-25 10:44
因不懂英文,不知英文中与信息概念对应的词汇为何?且其意涵如何?在此讨教.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4-25 03:39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