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國戰疫期間,美國在背後搗鼓的這幾件事值得警惕

[複製鏈接]

5950

主題

8072

帖子

2萬

積分

貝殼精神領袖

Rank: 6Rank: 6

積分
29030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仲國民 發表於 2020-2-12 10:4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熱門資訊• 2020-02-11 22:11:03• 國際• 閱讀
​執筆/李小飛刀

在中國上下一心全力抗疫之際,美國政府近日向國會遞交了新財年的政府預算報告。在總額4.8萬億美元的預算中,國防預算高達7046億美元,比世界上國防預算排名前10的其他9個國家的總和還要多。

儘管美國駐華使館聲稱,美國是目前全世界提供捐助最多的國家,努力要在國際上擺出一副和藹可親的樣子,可這份預算案卻誠實得多,用於對外援助的預算大砍100多億美元。

美國政府摳出這筆錢可不是為了國內精準扶貧的,五角大樓說得明白,要將「寶貴的資源」「投入與中國和俄羅斯的大國競爭」中去。

中國緊鑼密鼓在抗疫,世界上其他友好國家在緊鑼密鼓的幫助中國,而美國在緊鑼密鼓地窮兵黷武,有中美關係學者告訴刀哥:永遠不要指望美國會良心發現,跟你脈脈溫情地來「山川異域、風月同天」那一套。美國從不把處理大國關係當成談戀愛,絕不會為了給對方留一個好印象,而損害自己的利益。

1
此次預算案中,國防部分「僅」增加了0.1%。

不要小看這0.1%背後的殺氣。在美國國防部長眼中,為了有效針對中俄,美國國防預算年增長率需要保持在3%~5%,最少最少也要2%(2019年中國國防預算下調0.6%,俄羅斯更是連年下降),今年上升的這0.1%,是將非國防開支削減5%,勒緊美國人民的褲腰帶,不吃不喝搞軍備的結果。

具體展開來看,環保局的預算被砍26%,住房與城市發展部被砍15%,商務部被砍37%,而在此次疫情中被中國社會所熟知的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CDC)被砍9%。


根據美國疾控中心的統計,自去年9月29日流感季開始以來,美國至少有2200萬人感染,12000人死亡。CDC的預算還要被砍,看來在美國政府眼裡,大國競爭比小老百姓的性命重要得多。

同時,國防預算這0.1%增長指向也很明確:把更多的資源花在諸如超高音速武器、人工智慧和大數據、第五代通信技術、核企業現代化、導彈防禦和應急部隊準備等先進領域,整個財年的武器研發測試和評估預算因此將提升到創紀錄的1066億美元。

具體來說,有為新成立的太空軍投入154億美元、為網路安全與作戰投入98億美元、為高超音速研發項目提供32億美元。同時,重點投資更新核武庫,其目的不用說,還是「為了與中俄競爭,尤其是為亞太地區可能發生的高端戰鬥做好準備。」

同時,自特朗普上台後年年被砍到只剩400多億美元國務院及國際開發署預算,也不都是拿出去援助「做好人」的,其中有近6億美元專款專項用於「專門用於反制中國惡意影響力、支持美國推進的自由與開放的印太戰略。」嘴上說是「反制」,大家都知道,這就是「顏色革命」活動經費。
2
美國人揮拳從來不會一擊了事。

就在遞交預算同一天,近一段時間黑中國黑得尤其積極的美國國家反間諜與安全中心發布了新戰略,稱「中國和俄羅斯在利用一切國家力量工具針對美國」,美國必須「利用所有國家力量工具」予以反擊。

而美國媒體時間非常趕巧的刊登文章稱中國從玉米到大飛機的技術都是「從美國偷來的」。

媒體還放出消息,稱美國政府本月將公布一項新的限制措施,要求國際學生在美留學生涯的每一個階段都要申請新的許可。

國家反間諜與安全中心中心的負責人上周與司法部長巴爾、聯邦調查局局長克里斯托弗·雷一道,參加了在華盛頓舉行的有關「反擊中國對美國的間諜活動和盜竊」的「吐槽大會」。會上,這些人口中的中國簡直比他們的上帝還厲害,從國防機構到矽谷企業、從學術界到政界、從農業到科技等無所不包,中國對美國的滲透「無處不在、無孔不入」。


不單隻是動嘴,這些人也不斷在中美關係中製造緊張氣氛,開展「獵巫行動」。有學者告訴刀哥,這些人的目的是要所有中美間正常的交流活動都恐怖化為間諜行動,所有促進中美交流的人都是間諜。近期非常惡劣的一個事件是他們所策劃的,哈佛大學化學系主任查爾斯·利伯因參與「千人計劃」以及中國武漢科技大學的活動而被捕的事件。這件事震動了美國學界,學者認為,這些人是在警告美國社會:凡是想幫助中國或者促進中美關係的,都可能是下一個利伯。

此外,比起國內身患流感的2200萬人美國國民以及18000多確診新冠肺炎的武漢患者,一些平時跟衛生醫療八竿子達不到邊的美國政客似乎格外關心目前有18例確診病例的台灣,他們不斷上下鬧事,從邀請台灣作為世衛組織觀察員到要求世衛應「直接和台灣衛生當局聯繫」,再到議員聯名警告國際民航組織將台灣排除在外是置「2300萬人的性命與安全於不顧」。

有台灣問題專家告訴刀哥,從再度炒作台灣「入世」到賴清德訪美,美國人是把台灣牌和疫情牌湊成對子出,明裡暗裡吧台灣當做一個政治實體看待,企圖挑戰一中底線,突破一中框架,很大程度上是蔡英文勝選所帶來勇氣,讓這幫人嗓門近一段時間來都很響。台灣所謂防疫缺口根本不存在,這點所有人都很清楚,美國就是有意趁人之危,拿疫情做文章。
3
全球化背景下,傳染病對各國的安全都構成挑戰,唯有積極推動國際合作,方可營造共贏環境。而美國在武漢疫情中的表現,不過是故伎重演,早在瘋牛病、禽流感、SARS肆虐時,美國針對疫病流行地區的禁運、藉機出台支持台灣加入世衛組織的法律等行為便已將單純的公共衛生事件政治化。

上文提到的那位中美關係學者告訴刀哥:不因為其他國家內部出現什麼變化而放鬆大國競爭和擠壓的力度,這是冷戰後美國國際戰略不變的主題。前些年,有人炒作所謂「民主國家間不打仗」的話題,似乎中國國內搞了自由化,美國就會放棄對中國競爭做法。現在看起來,這種看法是極為幼稚的。

上世紀90年代,俄羅斯葉利欽政府曾有一段時間與西方走得很近,同時國內經濟民生面臨很多困難,而美國對俄羅斯的打壓卻也最迅速最決絕。所以決不是你「洗心革面、重新做人」,或者國內出現了人道主義問題,美國就會心慈手軟放下屠刀的。



此次武漢疫情,國際社會基於人道公益站在中國一邊,許多國家甚至在自身存在困難的情況下也力所能及地身處援手,而美國不過做做樣子,正如白宮國家安全顧問羅伯特·奧布萊恩在一個會議上所表現得那樣:用1分鐘的時間談美國願意援助中國,用99分鐘的時間批中國的南海、香港、新疆及知識產權問題。

美國在處理大國關係中間,就是這樣一副冷冰冰的面孔,大國競爭佔主導是其外交思維一以貫之的特點,只要是可能挑戰美國霸權的,美國的態度就是鐵血,即便是持理想主義觀點的人士,其本質依然是現實主義的底色。

所以看待與美國關係,不能抱有理想主義的態度,不能感情化片面化,過於樂觀最終只會損害自身利益。近來有美國媒體在武漢街頭採訪,發現人們對美國援助很冷淡。中國人過去從未指望過美國會給予實質性幫助,未來也不會做這樣的指望。

圖片均來自網路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0 15:5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