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知識青年與工農相結合不應中斷

[複製鏈接]

8500

主題

8690

帖子

6萬

積分

貝殼光輝歲月

Rank: 6Rank: 6

積分
65305
yongbing1993 發表於 2019-7-21 08:1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知識青年與工農相結合不應中斷



現在有人宣揚歷史虛無主義,徹底否定知青運動。然而,這些親歷者中的許多人卻認為,知識青年與工農相結合不應中斷。   當然,應當總結經驗和教訓。如能有計劃地、採取分期分批地、輪換的方式,組織城市知識青年參加農村農場建設,這對於改變農村落後現狀,無疑具有重大戰略意義。

1964年9月9日,大家曾走到了一起上山下鄉;   50年多后的今天,又聚會了。說說這代老知青。「老知青」親身體會到:知識青年與工農相結合的上山下鄉千萬不應中斷。人的認識要正確反映事物的同一性。事物具有同一性和差別性,而具有同一性的事物就屬於一個圓圈。老知青就屬同一個圓圈,老知青就是上山下鄉的同一性。老知青,這是一個光榮的稱號。多年來,無論在哪裡,從不違言自己曾是老知青,而且是文革之前的「老知青」;  因為當年是響應毛主席和黨中央的號召,通過自願報名,走「知識青年與工農相結合」道路的。

當年到的是國營農場的生產隊,從此成為農業產業工人階級的一員;  經歷多年「把人變成鋼鐵」體力勞動鍛煉,很自然地生長出勞動人民的階級感情,融入到廣大勞動人民的大圓圈之中。這些人的思想感情從整體上說,已經再也離不開這個大圓圈了。作者和一些老戰友有同感,有的影視作品往往重在描繪知青的「苦難」、「孽債」等等,很少描寫知識青年為農村建設做貢獻的積極精神狀態。那可能是因為有的作者儘管當過知青,但時間不長,沒有真正融入知青上山下鄉這個圓圈;  更可能是沒有站在廣大勞動人民這個大圓圈中來看知青上山下鄉這個圓圈,沒有真正認識知青上山下鄉運動的本質和主流。

它是說,人的認識要正確反映事物的螺旋式上升,也就是要反映事物否定之否定的客觀發展規律。事物經過圓圈運動,看起來某些方面好像回到了原點,但是經過不斷地揚棄自身,會發生本質的根本變化。今天老知青們再次歡聚一堂,也是否定的否定。我們與50年前相比,最顯著的變化就是思想的升華。農場經歷培育出我們一系列重要精神:

  一是與傳統觀念決裂的精神。文革前,從城市到農村的知青還是少數。面對城鄉差別、腦體差別、工農差別,我們這批人認識到了這種決裂的必要性,也切身感受到實行這種決裂所需的決心和勇氣。

  二是為國分憂的精神。祖國當時發出了知識青年到農村去、到邊疆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  我們是身體力行,響應這種召喚的人,是把這種召喚變成現實的人。我們引以為自豪!

  三是艱苦奮鬥的精神。我們都經歷過連續勞動二、三十天不休息、起早帶晚搶收搶種;  都頂過烈日、冒過風雨;  都體驗過收穫勞動果實的由衷喜悅。這種精神對於當下的中國極為重要。據媒體披露,美帝國主義策劃對社會主義國家「和平演變」,有個「十條戒令」,其中有兩條說到要設法消解中國人刻苦耐勞的精神。足見我們保持這種精神對於捍衛偉大祖國何等重要!

  四是無私奉獻的精神。我們第一年每月工資只拿15元人民幣,後來每月19元、21元和23元不等,平均每人管理棉田達到14、15畝;  但是記憶中,當時幾乎無人為此斤斤計較、發牢騷。大家知道,當時農場的利潤都上交國家,這說明,我們確實稱得上為國家做出了無私奉獻。

  五是忍辱負重的精神。因歷史的原因,我們這個生產隊非工農家庭出身的人數相對集中,一些品學兼優的知青曾遭遇過這樣、那樣的不公平。但是,絕大多數戰友都沒有氣餒,而是積極向上,始終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許多人後來回到城市,成為各方面的骨幹,有的還當上全國勞動模範。那年月,我們這個生產隊靠戰友們自己的力量,就能利用工余時間排練出「南海長城」那樣的多幕大型話劇;  文娛演出隊被選拔到場部,受到廣泛好評。現在想來,很了不起!

  六是自強不息的精神。從下鄉的第一天起,我們中就有不少人堅持讀書學習,並常年堅持。以我們隊的馬XX為例,前些年我看到他拍了電視劇,腦中立刻浮現出他夏天在蚊帳中,點著煤油燈天天夜讀的情景。第一年我和他一個組,我是組長,因每晚要到隊部開會、接受勞動任務,睡覺較遲;  可是我每天都不知老馬是何時熄燈的,而第二天一早,他又照常和大家一起扛起鋤頭下田。他今天成為專業作家,沒有持之以恆的堅持學習,是不可能的。像他這樣自學成才的,在老知青這個圓圈中,有一批人!

  我認為,上述精神綜合起來,可稱之為「老知青精神」。這種精神,乃是中華魂的組成部分。當今要實現「中國夢」,很需要發揚這種「老知青精神」!  

  現在有人宣揚歷史虛無主義,徹底否定知青運動。然而,我們這些親歷者中的許多人卻認為,知識青年與工農相結合不應中斷;  當然,應當總結經驗和教訓。如能有計劃地、採取分期分批地、輪換的方式,組織城市知識青年參加農村農場建設,這對於實現「中國夢」,無疑具有重大戰略意義。

  我們這批在農場待過十幾年的老知青,現在都七十歲上下了。人是肉體與靈魂的結合。肉體漸漸老朽,這是自然規律。但是,「老知青精神」不應當逝去!  其實,體現人類的繁衍發展的,主要是精神財富的積累。為此,我們這些過來人應當為弘揚「老知青精神」做點有意義的事。大家趁身體尚可之時,可以寫點親身經歷,讓真實的「老知青精神」充實中華魂,代代相傳。

毛澤東熱為何持續升溫、經久不衰、日臻醇厚? 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一個重要原因不可忽視,這就是毛澤東是有史以來最為廉潔、最為清正、最為公正、最為無私的歷史偉人之一,其偉大人格感天動地,驚神泣鬼,甚至讓他的勁敵都佩服的五體投地,使其歷史地位和影響,隨著時間推移,日久彌新,越來越高,正所謂「公者千古,私者一時」。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18 18:0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