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IBM為何被股神巴菲特拋棄 只因陷入創新者的窘境

[複製鏈接]
硨磲大爺 發表於 2017-5-18 03:5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冀勇慶 老冀說科技

  最近,美國科技股又迎來了一波上漲行情,蘋果公司獲得了很少投資科技股的巴菲特的青睞,其市值繼續攀升,已經突破了8000億美元大關。

  與此同時,另一家也曾經輝煌一時的科技公司IBM的股價卻持續萎靡不振,以至於一直持有大量IBM股票的巴菲特都承認自己「看錯了」,並將手中的IBM股票建倉了三分之一,下一步也許就要清倉了。

  

  即使是不與蘋果、亞馬遜這些網際網路新貴相比,就算與同樣已經被看做是「傳統科技公司」的微軟相比,IBM的股價走勢也是差得驚人:在過去5年的時間裡,微軟的股價上漲了135.67%,至少跑贏了納斯達克指數(同期上漲了117.12%)。而IBM這家老牌科技公司呢,卻在過去5年裡默默下跌了21.7%。難怪巴菲特老爺子怪它不爭氣。

  

  股價下滑的背後,是IBM糟糕異常的業績,它已經連續20個季度(正好是5年)營收下滑了。

  

  IBM之所以出現如此難堪的狀況,在老冀看來,恰恰是陷入了「創新者的窘境」。何為「創新者的窘境」,就是那些管理非常完善的大公司,往往卻因為無法應對那些顛覆式創新,最後眼睜睜地走向了衰落。

  IBM就是這樣的一家公司,它有著沿襲100年之久的藍血文化,有著雄厚的基礎研發實力,也有著非常完善的管理體系,就連目前中國最成功的科技公司華為,當年也是拜IBM為師苦學IBM的IPD等管理精髓。

  IBM的高層也有著非常強的前瞻性,早在1990年末期網際網路剛剛興起的時候,IBM就提出了「電子商務」的概念,並在其後提出了「隨需而變」的理念,並影響了一大批中國企業。此後,IBM也先後力捧過「大數據」、「雲計算」等概念,如今都已經成為科技公司的標配。2008年,IBM提出「智慧的地球」的概念又再一次震驚了世界,它具備如此的前瞻性,以至於直到去年才被眾多網際網路公司力捧的「人工智慧」概念所取代。

  

  可是,超前的戰略並沒有為IBM帶來真正的收益,這是因為,雖然IBM認為這些概念確實是前進的方向,但是卻被自己沉重的肉身和既得利益綁架了。

  舉個例子。IBM也知道雲計算是方向,公有雲將來會大行其道,但是如果IBM真的投入大量資源發展公有雲業務,馬上就會衝擊到IBM現有的、高利潤的大型機、伺服器和商業軟體業務。

  於是,IBM只好一方面與Google一起高舉「雲計算」的大旗,一面又「教育」客戶:還是私有雲更可靠,還是自己買硬體和軟體更可靠。直到最後,亞馬遜AWS、微軟Azune等公有雲業務將IBM的現有業務衝擊得七零八落之後,IBM甚至還沒有建立起完備的公有雲技術和服務體系,最後只能通過高價收購美國第三大公有雲服務商Softlayer來遮羞。

  再舉個例子,也是一位IBM員工的親身經歷。IBM從2011年開始與新加坡陸路交通管理部門進行合作,對新加坡中央商務區所有地面交通情況進行分析,對交通信號燈進行了動態調整,避免交通堵塞。這個項目因為信息化程度高、疏堵效果良好,在當時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但是,最後這個項目卻黃了。究其原因,是陸路交通管理部門如果想持續進行這樣的智慧管理與運營,需要首先繳付巨額的支出。之所以需要支付巨額的支出,是因為IBM仍然堅持將自己的服務與昂貴的軟硬體捆綁在一起。「我只需要那顆明珠,但是你卻把很多鵝卵石也放在一起,要我統統收下。」

  當時的IBM既然看到了未來的方向,為什麼就不能夠像當年郭士納主政的時候那樣放手一搏呢?恰恰是因為此時的IBM已經管理得非常完善,而且還在彭明盛主政期間,愚蠢地推出了一個「2015計劃」,該計劃要求IBM的每股收益必須保持每年都增長,並在2015年達到20美元。

  而為了實現這個目標,IBM放棄了很多對未來的投資,裁掉了不少的研發項目,通過削減成本來達成目標。2012年接任CEO之後,羅睿蘭也延續了這一計劃。

  正所謂「欲速則不達」,大數據、雲計算等顛覆式創新對於IBM現有業務的衝擊,要比IBM預計的更早一些。從2012年開始,IBM的業績就開始了過山車行情,節節下滑。到了2014年10月IBM發布了令人失望的第三季度財報之後,也只能放棄了那個不切實際的「2015計劃」。直到今天,IBM也從來都沒有達到過20美元的每股收益目標。

  從IBM這個活生生的企業案例我們可以看到,管理完善、研發實力強、戰略前瞻、人才儲備雄厚……這麼多的優點,仍然無法避免一家大公司走向衰落,難怪當年英特爾創始人格魯夫說「惟有偏執狂才能生存」了。

  如果希望與老冀有更多交流,請長按並添加以下二維碼: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16 18:5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