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一個讓馬化騰頭疼,即將超越馬雲的人,他是如何拿下Uber中國「一姐」的?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硨磲大爺 發表於 2017-2-14 06:2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文系創業智庫(微信ID:cyzk88)原創;作者:靜爺;

  

  江山多嬌人多情,自古紅顏愛英雄。

  2年前,因為他的出現,她從「高大上」的高盛,放棄優渥待遇,自減薪酬,加入了一家成立不過兩年的創業公司。她的好友都很不理解:「你放棄了這麼好待遇的高盛,跑去跟的哥打交道,什麼情況?」

  如今,她成了這家創業公司的總裁。在她和他帶領下,這家創業公司兩年間,幹掉所有對手,成為估值340億美元,最可能趕超百度的巨型獨角獸。她也被戲稱為把馬雲、馬化騰、李彥宏搞暈的奇女子。而她和他,也被譽為互聯網圈的一對「絕配」。

  

  今天,又一位奇女子——她的堂妹也上演著類似的故事。

  這個故事的男主角是一個「不安分」的技術宅。

  有人說他是一個即將超越馬雲的人,

  他創立的公司4年估值突破600億,

  已有5.8億用戶,1年內賣出上百億廣告。

  

  

  有人說他是一個讓馬化騰很頭疼的人。

  在他的產品上用戶日均使用時長僅次於微信,

  已威脅騰訊「霸主」地位。

  小馬哥曾對他全力圍剿,依然滅不掉他。

  

  騰訊曾一度想要收購他,他卻霸氣回應:

  「當騰訊員工沒意思!」

  

  看到這裡,不知道多少排著隊,盼著進入BAT的童鞋,可能不禁要問:這傢伙誰呀?這麼囂張?

  

  這個「囂張」的技術宅,就是今日頭條創始人張一鳴。

  

  在中國互聯網圈,美團王興、雪球方三文和今日頭條張一鳴,被稱為「龍岩三傑」。今日頭條(T)和美團(M),加上程維創辦的滴滴打車(D),形成的TMD組合,被視為目前對 BAT帶來最大衝擊的挑戰者。

  

  據張一鳴10月份一次公開講話透露,截至2016年9月底,「今日頭條」已經有5.8億用戶,日活用戶超過6300萬。2016年7月26日,艾瑞發布2016中國獨角獸企業估值榜單,今日頭條以 92.3億美金的估值位列第 6。

  然而,每一個光耀的成功者背後,都會有一堆不為人知的辛酸血淚史。

  在取得如此「囂張」的成功之前,他曾4次創業,但四戰四敗;他曾招聘到凌晨,連年夜飯都吃炒麵……

  Uber中國「一姐」為何選擇了他?

  10月24日下午,今日頭條創始人張一鳴證實,原Uber中國的「一姐」柳甄已確認加入今日頭條。

  

  對於柳甄會擔任什麼職位以及分管哪塊業務,張一鳴給出的回答是:

  「會加入核心管理團隊,一起為把頭條建成全球領先的互聯網科技公司而努力。崗位和職責方面,我們內部是根據公司和個人發展動態調整的,目前沒有對外公布的信息。」

  

  一個月前,柳甄剛剛對外公布了從Uber中國離任的消息。9月30日下午,柳甄在微信朋友圈發了一封「給所有關心我和關注我的人」的文章,在文中,柳甄回顧了加入Uber一年多的經歷,「合併是插曲,不是結局」。而這也是柳甄離職的內部信。

  在眾多「標籤」環繞下的柳甄,既是Uber中國戰略負責人,又是柳傳志的侄女、滴滴公司總裁柳青的堂妹。富有戲劇化的是,在擔任Uber中國戰略負責人期間,她和她的堂姐柳青,曾一度斗得死去活來,甚至通過媒體發聲PK,隔空較量。而今年4月26日,美國《連線》雜誌發布的年度全球25名天才榜單中,柳青、柳甄雙雙入選。

  

  優步中國近年在國內市場取得的成績,離不開柳甄的努力。根據研究機構數據顯示,2016年第一季度專車市場整體保持了高速增長,優步中國以7.8%的市場份額位列第二位。在加盟優步中國后,柳甄曾陸續打破了Uber城市拓展「鐵三角」機制,並重新設計了新的組織架構,劃分了西北、華南、華東三大區,統戰全國各城市業務。

  在談到加入Uber之前的經歷時,柳甄說:「之前我一直在矽谷做律師。律師有很多種,我是交易律師。在矽谷,這種律師和客戶的聯繫是很緊密的,幫創業公司融資,和創業公司一起成長。經常我們的客戶有斯坦福MBA畢業的,開著破車,來我們事務所說:「我呢,有個想法,幾個天使投資人給了點錢,你願意幫我設立公司、幫我融資嗎?」

  在確認加入今日頭條之前,曾有傳聞稱易到向Uber中國高級副總裁柳甄伸出橄欖枝,準備請其加盟易到!易到創始人周航也在公開場合曾經多次說過,他和柳甄的私交很好,這對「文藝青年」經常在私下交流。

  然而,柳甄最終沒有選擇繼續留在出行共享領域,而是是選擇了一次新的冒險:今日頭條。

  

  

  有業內人士分析認為,柳甄或將如何掌舵今日頭條的出海大業。

  今年以來,今日頭條開始布局海外,就在本月16日,印度本地新聞聚合平台Dailyhunt對外宣布,獲得今日頭條領投的2500萬美元D輪融資,經緯印度、紅杉印度、Falcon EdGE, Omidyar和沃達豐的前CEOArun Sarin跟投。Dailyhunt是印度知名的本地新聞聚合平台,Dailyhunt方面對外公開表示,該平台目前已有2800萬活躍用戶,月網頁點擊率達45億次。有媒體分析稱,這是今日頭條出海的一次練兵,希望做成「印度版今日頭條」。

  柳甄的國際化業務背景和尋找投融資或是她日後在「今日頭條」發力的助推器。

  曾是沒上進心的技術宅

  1983年,張一鳴出生在福建龍岩的一個事業單位家庭,父親在去東莞開辦電子產品加工廠之前是市科委的工作人員,母親是護士。與事業單位大院里其他父母對子女嚴加管束不同,熱愛嘗試新鮮事物的父母很早就給了張一鳴寬鬆環境。

  張一鳴說在大學時期,他是一個沒有上進心的人。他主要在做三件事情,一是寫代碼,因為他是搞技術的,二是看書,看了很多很多書,三是修電腦。基於此收穫了三件事:耐心,知識,夥伴。

  2005年,從南開大學微電子和軟體工程專業畢業的張一鳴,面前有八九個條件誘人的offer,「但是都太沒有挑戰性,不來勁。」

  那一年,Web2.0時代到來,很多互聯網人離開公司開始創業,張一鳴看在眼裡,拿定主意,「這才是來勁的事兒」。

  畢業后,他放棄了所有offer和師兄一起創業,開發了一款面向企業的協同辦公系統。但由於沒有認清市場需求,不久,張一鳴的第一次創業便以失敗告終。

  四度創業,四度失敗

  2005年互聯網創業大軍的那一批人,以酷訊的陳華為代表,普遍愛冒險卻屢遭失敗,被行業戲稱為屢敗屢戰的「Loser」。

  因為經常看陳華的博客,覺得這個人和自己志趣相投,於是,張一鳴毛遂自薦。

  2006年2月張一鳴進入旅遊搜索網站酷訊。作為酷訊的第一個工程師,他全面負責酷訊的搜索研發,一年後成為技術高級經理,手下管理著40多人,最終擔任技術委員會主席。成為管理者之後,技術出身的張一鳴很想學習大公司的管理方法,於是在2008年離開酷訊去了微軟。

  在酷訊工作時,有件事讓張一鳴感受強烈。他想訂一張回家的火車票,但那時候去火車站買票很難,網上也不知道何時會出現二手票。酷訊當時已有的搜索是需要用戶主動輸入信息去搜,實時查詢二手票信息。

  於是,張一鳴在午飯時段花了一個小時寫出一個小程序,把他自己的需求用程序固化、存儲下來,讓網站機器定時自動幫他搜索,一旦有了搜索結果就簡訊通知他。在寫完這個程序不到半小時,張一鳴就收到了簡訊提示,然後買到了票。不用買黃牛票,也不用在電腦前一直待著,這個小程序對他的價值非常大。

  此後,張一鳴就一直在思考,如何更有效地發現信息。

  當飯否被關閉之後,海納亞洲找上門來,希望出資由張一鳴創立一家房產信息網站。2009年10月,張一鳴開始了第一次獨立創業,創辦了垂直房產搜索引擎「九九房」。在九九房,張一鳴開始涉足移動開發,6個月間推出掌上租房、掌上買房等5款移動應用,在當時的移動互聯網環境下實現150萬用戶,是房產類應用的第一名。

  「我這時候對移動市場有了認識,感覺個性化信息推薦在手機上的需求更大。」張一鳴在2011年底辭去了九九房的CEO職位。

  從大學畢業以來的8年裡,張一鳴經歷了4次「重新開始」:從開發協同辦公系統失敗到作別「酷訊」,再到關閉「飯否」、放棄「九九房產網」……2012年,他決定再來一把。


沙發
 樓主| 硨磲大爺 發表於 2017-2-14 06:24 | 只看該作者
  第五次,創立今日頭條

  「我發現,互聯網發展到今天,人們獲取信息的方法依然落後!」在張一鳴眼裡,互聯網上雖然有海量信息,但人們找到想要的信息卻很難。

  2012年年初創辦了位元組跳動公司,開始籌備「今日頭條」產品。

  bytedance開發出名為「今日頭條」的手機應用,成為國內增速最快的新聞客戶端。除了「今日頭條」,位元組跳動旗下還有「內涵段子」、「搞笑囧途」、「內涵漫畫」、「好看圖片」、「今晚必看視頻」等12款應用。

  在同一後台的產品內涵段子等作為測試,確認萬無一失后,「碼農」出身的張一鳴帶領十幾個工程師,費時三個多月,開發出「今日頭條」的最初版本——只要用戶綁定社交賬戶,「今日頭條」就開始分析用戶的社交數據,找到用戶的興趣所在,再推薦用戶可能感興趣的資訊。

  在張一鳴看來,移動互聯網帶來的信息爆炸,使人們面對的選擇越來越多,面對信息超載,人們常常無所適從。在這種情況下,信息獲取方式將不再是傳統媒體採用的人工編輯模式,而是更加智能和個性的自動化推薦,推薦引擎便開始展現技術優勢,發揮威力了。「越是在移動互聯網上,越是需要個性化的個人信息門戶。我們就是為移動互聯網而生的。」張一鳴說。

  今日頭條誕生時間正好與移動互聯網大發展的時間相吻合,充分享受了移動互聯網初期的紅利,獲得爆髮式增長。上線90天,「今日頭條」便獲取1000萬用戶。

  曾一度被指責是「剽竊者」

  在先開心地宣布成功融資,張一鳴轉眼又遭遇鋪天蓋地的質疑。「剽竊者」、「新聞搬運工」的指責,打得張一鳴措手不及。攤上大事後,他第一反應不是去拜訪「冤家」,而是一臉困惑地問同事,「他們說的和我們做的好像是兩碼事,為什麼會針對我們?」當時「今日頭條」「碼農」遍地,卻無人負責公關。

  張一鳴還在朋友圈「吐槽」:「今日頭條沒有為自己發稿說話;今日頭條上能看到今日頭條的負面鏈接……儘管頭條裝機用戶上億;儘管1分鐘即可推送全國;儘管有時非常氣憤!」不少朋友提醒他,CEO不是這麼做的!這時,「程序猿」CEO張一鳴才開始調整心態,嘗試著與外界溝通,決心「做一家公眾公司」。

  後來,張一鳴的朋友圈不吐槽了,改挖人跳槽:「到最有爭議的,干最有挑戰的工作:產品、技術、公關、法務,全都要!」

  這個曾習慣「講道理」的「程序猿」,開始學著「談生意」了。

  後來,關於「今日頭條」的爭議持續了很長一段時間,但與「今日頭條」合作的媒體卻越來越多。

  「糾紛不少,但多數以合作結尾」,張一鳴語速仍那麼快,語氣已平和許多:「我們和媒體有合作基礎,他們生產內容,我們分發內容——這是上下游關係,不是競爭關係。」

  「我的願望,就是給每個人的興趣和需求畫像,精準推薦信息,讓『早知道就好了』這句話被說得越來越少!」

  威脅騰訊霸主地位,拒絕騰訊收購

  2016年5月,今日頭條宣稱累計激活用戶數已達4.8億,日活躍人數超過4700萬,成為僅次於騰訊的第二大資訊平台,其快速崛起對門戶形成巨大壓力。

  馬化騰曾說過一句著名的危機論:「就算你什麼沒做錯,你不再年輕就是個錯誤」。每出現一款現象級的產品,騰訊的社交帝國可能就會多一份隱憂。每一款現象級產品的出現會很大程度上稀釋掉對騰訊產品的注意力。

  從2015開始,騰訊開始意識到今日頭條的威脅,推出了天天快報APP,在微信、應用寶、騰訊網、Qzone等多產品的推動下,天天快報的MAU(月度用戶量)迅速飆升至4000多萬。此外,騰訊新聞這一騰訊網的主要APP產品,也迅速切換成推薦引擎分發內容,「狙擊」今日頭條的意圖顯而易見。

  值得一提的是,百度目前也推出「百度媒體號平台」,準備向媒體及內容合作夥伴所開放內容分發渠道,UC推出「媒體賦能計劃」,讓媒體向天貓商家一樣擁有自己「內容店鋪」。

  作為移動互聯網巨大流量入口,今日頭條無疑成了BAT的「公敵」。

  2016年7月8日,自媒體「開八」在其公眾號推送了一篇《爆料:據說騰訊要投資今日頭條了》的文章,並稱騰訊給今日頭條的估值是80億美元。

  一周之後,張一鳴發內部郵件否認此事,並表示「躺在QQ和微信大樹下模仿別人,這樣多沒意思。」

  張一鳴在發給公司內部的郵件中稱,有位同事鄭重地跟我說,他來加入頭條的目的可不是為了成為騰訊員工。「我當然也不是」,張一鳴說:「我創立公司,才不想成為騰訊高管,躺在QQ和微信大樹下模仿別人,這樣多沒意思。」

  一個CEO的「夜生活」

  翻看張一鳴的朋友圈,夜生活出現的很頻繁……簡單來說,他的夜生活,不是在閱讀,就是在夜宵。對宵夜的熱愛,還是蠻強烈的。民以食為天是硬道理。

  去年的年夜飯也是在夜宵中度過的。第一張圖是一份普通的雞蛋香腸炒麵,唯一跟平時不同的是飯後多吃了一碗剝好的石榴。

  當然除了吃,他還是喜歡看書。老是吃宵夜、老是熬夜看書,在這種生活規律下,久而久之,他被人推薦了一本書《程序員健康指南》。

  談起自己的生活狀態,張一鳴稱每月花費還不到3000塊錢。「我覺得奮鬥的目標不是為賺錢和享樂,雖然經濟回報也很重要。我對奢侈品、手錶、汽車、煙酒都沒愛好。支撐我的是自我實現,希望有更多的創造體驗,更豐富的人生經歷,希望遇到更多優秀的人。」

  張一鳴:優秀年輕人的五個特質

  不僅是一個能和一幫「碼農」為「今日頭條」寫了上萬行代碼的優秀程序員,一個四年估值92.3億美金的獨角獸公司CEO,張一鳴還是一位優秀的面試官。在過去10年裡,張一鳴面試過小2000個年輕人。

  這些年輕人最初水平都差不多,但後來的發展差別非常大。對此,張一鳴總結出了優秀年輕人的5個特質。

  

  張一鳴說:

  第一,有好奇心,能夠主動學習新事物、新知識和新技能。

  今天不太謙虛,我把自己當做正例,然後再說一個負例。我有個前同事,理論基礎挺好,但每次都是把自己的工作做完就下班了。他在這家公司呆了一年多,但對網上的新技術、新工具都不去了解。所以他非常依賴別人。當他想要實現一個功能,他就需要有人幫他做後半部分,因為他自己只能做前半部分——如果是有好奇心的人,前端、後端、演算法都去掌握、至少有所了解的話,那麼很多調試分析,自己一個人就可以做。

  第二,對不確定性保持樂觀。

  比方說頭條最開始時,我跟大家講:我們要做1億的日啟動次數。(當然,現在不止1億了,我們現在的日啟動次數已經差不多5億。)很多人覺得,你這家小公司怎麼可能做得到呢?大公司才能做得好。所以他就不敢努力去嘗試。只有樂觀的人會相信,會願意去嘗試。其實我加入酷訊時也是這樣。那家公司當時想做下一代搜索引擎(最後也沒有做成,只做了旅遊的垂直搜索)。

  我不知道其他人怎麼想的,我自己覺得很興奮。我確實沒有把握,也不知道怎麼做,但當時就去學,就去看所有這些相關東西。我覺得最後也許不一定做成,或者沒有完全做到,但這個過程也會很有幫助——只要你對事情的不確定性保持樂觀,你會更願意去嘗試。

  第三,不甘於平庸。

  我們在座各位,在同學中已經非常優秀了。但我想說,其實走向社會後,應該再設定更高的標準。我見到很多大學期間的同學、一起共事的同事中,有很多非常不錯的人才,技術、成績都比我好。但10年過去,很多人沒有達到我的預期:我覺得他應該能做得很好,但他卻沒有做到。

  很多人畢業后,目標設定就不高了。我回顧了一下,發現有同事加入銀行IT部門:有的是畢業后就加入,有的是工作一段時間后加入。為什麼我把這個跟「不甘於平庸」掛在一起呢?因為他們很多人加入,是為了快點解決北京戶口,或者當時有些機構有分房補助,可以購買經濟適用房。

  後來我就在想一個問題,如果自己不甘於平庸,希望做得非常好的話,其實不會為這些東西擔心:是否有北京戶口,是否能買上一套經濟適用房?

  不甘於平庸很重要。我說不平庸,並不是專門指薪酬要很高或者技術很好,而是你對自己的標準一定要高。也許你前兩年變化得慢,但10年後再看,肯定會非常不一樣。

  第四,不傲嬌,要能延遲滿足感。

  我在這裡舉個反例:兩個我印象比較深刻的年輕人,素質、技術都蠻不錯,也都挺有特點。我當時是他們的主管,發現他們在工作中deliver的情況始終不好。他們覺得其他同事比他們做得差,其實不是:他們確實可以算作在當時招的同事裡面TOP 20%,但誤以為自己是TOP 1%。所以很多基礎一點的工作,比如要做一個調試工具,他就不願意做,或者需要跟同事配合的工作,他就配合得不好。

  本來都是資質非常好的人才,人非常聰明、動手能力也強,但沒有控制好自己的傲嬌情緒。我覺得這和「不甘於平庸」不矛盾。「不甘於平庸」是你目標要設得很高,「不傲嬌」是你對現狀要踏實。

  第五,對重要的事情有判斷力。

  選什麼專業、選什麼公司、選什麼職業、選什麼發展路徑,自己要有判斷力,不要被短期選擇而左右。上面一些例子,也都涵蓋了這一點。比如當時很多人願意去外企,不願意去新興的公司。06、07年,很多師弟、師妹問我職業選擇,我都建議他們去百度,不要去IBM、微軟。但實際上,很多人都是出於短期考慮:外企可能名氣大、薪酬高一點。

  雖然這個道理,大家都聽過很多遍。剛畢業時薪酬差三五千塊,真的可以忽略不計。短期薪酬差別並不重要。但實際上,能擺脫這個、能有判斷力的人,也不是特別多。

  本文系創業智庫(微信ID:cyzk88)原創;作者:靜爺;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2 20:2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