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跟隨李嘉誠投資西方?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硨磲大爺 發表於 2016-3-17 03:2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亞洲兩大金融中心香港和新加坡的銀行家們表示,亞洲企業大亨們正在竭力應對影響他們家族企業財富和福祉持續增長的兩大威脅。

  第一個問題是如何多元化投資,減少對步履不穩的中國經濟的敞口。第二個問題則更為根本:如何應對「內患」,即家族成員爭搶父輩辛苦創建的企業所構成的潛在威脅。

  香港各大企業應對這些挑戰的方式,簡直讓亞洲財富管理行業的人士目瞪口呆。亞洲最富裕的投資者之一李嘉誠不斷收購外國資產,同時對名下產業進行重組以平穩推進接班規劃,而郭氏家族旗下的新鴻基地產(Sun Hung Kai Properties)帝國在經過一場家族權力爭鬥之後,繼承問題開始塵埃落定。

  滙豐(HSBC)北亞私人銀行業務聯席主管凱文•赫伯特(Kevin Herbert)在其位於滙豐大樓的13層辦公室里表示:「讓這些家族企業的家長們夜不成寐的是下一代的繼承問題。我們的客戶在不同的司法管轄地有許多資產,因此規劃這種財富變得和資產的開發及管理同樣重要。」滙豐大樓由諾曼•福斯特(Norman Foster)設計。

  他說,儘管亞洲客戶天然青睞本地的IPO及投資交易,但他們已經意識到美國、歐洲和澳大利亞這些發達市場所能提供的「機遇」。

  鄧普頓新興市場集團(Templeton Emerging Markets Group)董事長麥朴思(Mark Mobius)最近在新加坡浮爾頓酒店(Fullerton Hotel)的私人銀行業高管晚宴上表示:「李嘉誠或許在出售中國的資產,但他在那裡仍有大量的資產。」

  「與所有聰明的投資者一樣,他在進行多元化;他在歐洲、美國以及世界其他地區投資。但中國的增長仍然驚人。」

  許多財富管理行業內的人士表示,多元化如今已成為不可抗拒的趨勢。奧緯諮詢(Oliver Wyman)駐新加坡的亞洲財富和資產管理業務主管托比•皮特韋(Toby Pittaway)表示:「許多家族正在將資產多元化,減少在亞洲的配置,增加歐洲資產。這種情況是較為多見的,不僅僅是發生在香港或中國內地的少數幾個大亨身上。」

  這種轉移正在加速。他說,鑒於人民幣以及中國國內股市前景的不確定性,越來越多的亞洲投資者尋求全球多元化投資的建議。

  上海高級金融學院(SAIF)副院長朱寧表示,特別是,中國家庭正設法將人民幣計價資產換成美元資產。許多人用光了每人每年5萬美元的外匯購買額度,於是轉向專事國際投資的「網際網路融資公司」,這類公司正迅速成為中國新的財富管理平台。

  朱寧表示:「就貨幣種類和地理區域來說,中國財富多元化的程度仍然非常低。但市場暴跌動搖了國內許多投資者的信心,他們不再相信監管機構有能力兌現曾經許下的承諾。」

  他說,跨國銀行正受益於這種資產轉移。人們認為中國境內投資乏善可陳,而中國企業家和官員們越來越願意向香港的美國和瑞士銀行付費獲得資產配置和海外投資方面的建議。

  瑞士聯合私立銀行(Union Bancaire Privée,簡稱UBP)的私人銀行業務首席執行官龍基利(Michel Longhini)表示,在過去,富裕的亞洲客戶在香港、新加坡、中國內地和泰國購買公寓。瑞士聯合私立銀行最近收購了英國財富管理公司Coutts的亞洲分公司。

  他說:「如今,這些客戶在西班牙看到了同樣的機遇——西班牙正在展開大規模的重建活動。」

  瑞士各銀行與香港本地客戶之間業務繁忙,其中一些客戶在40家私人銀行開設了賬戶。

  隆巴德•奧迪耶(Lombard Odier)的亞洲業務主管樊尚•迪阿梅爾(Vincent Duhamel)舉了一位香港大亨的例子。這位大亨儘管冒了很大的風險,但他在過去30年裡創業成功,最近受到該行安全、傳統形象的吸引而成為其客戶。

  迪阿梅爾表示:「我們告訴他,30年來他的資產年均增長30%,我們不可能與他的這種回報率相媲美。但我們可以留出一小部分資產,給他穩定但不會非常高的長期回報。唯一的保證是,30年後我們仍在這裡,我們不會讓其他任何活動分心。」

  亞洲企業傾向於購買南歐國家的房地產而不是投資於大中華地區,一部分原因是中國當局越來越不可預測。

  花旗私人銀行(Citi Private Bank)駐香港的亞洲優選投資主管羅傑•培根(Roger Bacon)表示:「當中國當局開始在市場上干預時,就有太多不可估量的因素了。」

  最近的市場干預包括鬧得沸沸揚揚的旨在阻止股市暴跌的「熔斷機制」。今年1月初,「熔斷機制」在一個星期內被觸發兩次,股指一個交易日內就暴跌7%。「熔斷機制」未能安撫投資者的情緒,反而讓交易員更加恐慌,隨後該機制被暫停,中國證監會(CSRC)主席肖鋼遞交了辭呈。

  去年中國工商銀行(ICBC)員工因舉辦豪華晚宴而遭到訓誡,而多名中國企業大亨被拘留——根據通常給出的官方口徑——「以協助官方調查」。

  品牌諮詢機構The Partners的新加坡辦公室負責人阿南•德波(Anant Deboor)在談到中國「富二代」的金融活動時表示:「中國運營私人股本基金的『太子黨』有一種新的自信和榮譽感,伴隨著一種特權意識,但有時也有陰暗的一面。」

  一些亞洲資產管理經理,甚至是香港這個相對自由的中國行政特區的資產管理經理,樂於讚揚嚴厲的監管體制。

  嘉實國際資產管理公司(HGI)行政總裁蔡秉華(Peng Choy)表示:「現在正在抓『老鼠倉』的參與者。」他指的是交易員利用個人賬戶搶在其所在資產管理公司買入某隻股票之前買入的行為。香港嘉實國際資產管理公司是中國一家主要基金公司嘉實基金旗下的國際子公司。

  「一些人認為他們可以靠賄賂搞定,但那是過去,如今這些人全都會坐牢。隨著越來越多的國際投資者投資於中國市場並希望增強透明度,中國正擺脫過去的做派。」

  蔡秉華支持出台一些旨在限制市場波動的機制,他表示,限制股價劇烈波動的熔斷機制可防止散戶陷於「盤中狂躁」的狀態。

  但許多評論員認為這些活動的監管機構不了解市場。上海高級金融學院的金融學教授張純信(Charles Chang)表示:「中國人不信任監管機構,這不是因為後者缺乏信託責任或者是因為他們認為監管機構心懷惡意,而是因為這些監管機構沒有接受過培訓或者與市場脫節。」

  他舉了最新的節儉運動的例子。張純信表示,在過去3年裡,政府官員被禁止參加國內外商學院的培訓項目,這被視為追求奢華的生活方式。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恰恰是這些人需要接受培訓,但現在他們卻沒有資格參與這些項目。怎麼能指望他們明白熔斷機制不奏效的原因或者IPO的註冊和架構方式呢?」

  高產的博客作者、私人股本公司曼達林基金(Mandarin Capital)管理合伙人傅格禮(Alberto Forchielli)等機構投資者也表達出同樣的失望。

  傅格禮表示:「中國人感到心灰意冷,認為本屆政府上台後退下來的那批官員比在職官僚更有能力。」傅格禮將中國人描述為投機性強、但謹慎的投資者,期望在國際上分散他們的風險。「只要中國提供更高的邊際回報,他們願意加大對中國的投資組合,但現在遊戲結束了。」

  移民也加劇了多元化投資趨勢。中國許多富裕家庭認為美國、英國或澳大利亞是宜居之地,這些地方有人身安全保障、能為他們的孩子提供更為優質的教育而且還有更高標準的醫療服務。

  最受歡迎的移民途徑包括美國EB-5簽證項目,此類簽證為在美國基礎設施項目上資50萬美元以上的外國公民提供綠卡。

  特拉華山谷區域中心(Delaware Valley Regional Center)總監潘永民表示:「這些投資項目百分百都與獲得綠卡有關。」

  潘永民一年有3個月呆在亞洲,主要是為中國內地客戶與美國創造就業的基礎設施項目牽線搭橋。

  迄今為止,似乎只有較為年輕的一代人才希望移民。潘永民表示:「就我看來,較為年長的中國富人不想離開。他們利用EB-5項目來讓自己的孩子繼續高等教育。」他估計,美國至少有25萬來自中國內地的學生。「40多歲的成功商人喜歡中國的生活。」

  實際上,中國商業和投資回報的吸引力依然非常大。中國已經成為新加坡頗具影響力的國家投資公司淡馬錫(Temasek)最重要的投資目的地之一。在淡馬錫2660億新元(合1900億美元)的投資組合中,投向中國的投資佔到27%。

  淡馬錫早先被視為新加坡經濟的最大支柱。然而,一些人預計中國最終將超過新加坡,成為該公司最大的投資市場,包括一些技術大拿在內的新的初創企業家階層回到中國對此起到了推動作用。

  淡馬錫中國區總裁吳亦兵表示:「我們認為中國的創新(尤其是網際網路商業模式)在全球居於領先位置,而且還出現了新的優勢。」他提到了百度(Baidu)、阿里巴巴(Alibaba)和騰訊(Tencent)等科技公司的「前沿」地位。

  「我們相信,中國將會出現越來越多的全球冠軍企業,比如我們投資的滴滴快的(Didi Kuaidi)。」滴滴快的是一家基於智能手機的叫車服務公司。

  這些亞洲機構不僅在矽谷尋找下一個Facebook,而且也繼續關注著中國。錯過下一個李嘉誠會讓幾代人心有戚戚。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0 05:2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