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標題: 放棄尊嚴,既可惡也可憐 [列印本頁]

作者: 平凡的鵝卵石    時間: 2015-6-8 07:40
標題: 放棄尊嚴,既可惡也可憐
       近日,接連發生了一些負面事件,當事人都是老人。一件發生在昆明,一七旬老人竟然在公交車上大便,遭到眾人譴責時,還辯稱「拉屎不犯法」。這已經不是第一起類似事件了。另一件發生在山西晉中市太谷縣,64歲老人郝某駕駛電動汽車過十字路口時闖紅燈,交警執法時,郝某竟駕車撞向交警,後來又取出一把砍刀追砍交警,被制服時已砍傷多名警員。
  對這樣的老人,有人發明了一句話來解釋:「不是老人變壞了,而是壞人變老了。」但是,這句話,還是傾向於外部描述,它不能幫助我們理解這部分老人的負面行為背後的心理背景。這些事情的一再發生,人們很想知道:這些老人的精神狀態究竟發生了什麼樣的變化?闖紅燈並追砍交警,64歲了還這麼兇狠,可見年輕時也不是個善茬,「壞人變老」的特徵比較明顯。但是,在公共汽車上大便,這樣的事情是極其少見的,估計這在當事人也是第一次。因此,想到了一種可能性:放棄,或者說,自我放棄;放棄了對自我的要求,放棄了自己的社會形象,一句話,放棄了尊嚴——類似於「破罐子破摔」的心理。
  人在年輕的時候,要戀愛、結婚;要就業、升職;要撫養孩子;這些人生的任務,會促使人提升自己,注意自我形象,給異性、同事、上級留一個好印象,塑造一個比較好的人際環境。到了老年,或者這些任務都完成了,不需要給誰留好印象了,對自己的約束就放鬆了。有的人,這些人生任務完成得不太好,到了這個年紀,也不可能補救或彌補了,產生「破罐子破摔」心理的可能性就比較大。
  同樣是戀愛、結婚、就業、撫養孩子,對不同的人,意義也是不同的。對一部分人來說,這些事情,真的是當作「任務」來完成的,所謂「任務」,就是外部給予的;大家都這樣,那我也這樣;歷來如此,我也如此。至於這些事情對於「我」的人生或生命具有什麼意義,可能不會去考慮,去追求;這樣的人生,一半是按部就班,一半是隨波逐流。自尊意識,即個人的尊嚴意識從未被喚醒過。
  沒有積極主動的人生態度,本來就是一種無形的放棄。這樣的人,如果人生再遭遇一點挫折、失敗,自覺處處不如他人,「破罐子破摔」就會在行動上表現出來。一個會在公共場所如此不顧個人形象的人,沒有自尊的人,很難想象,他在單位里是受人尊敬的、家庭氛圍是和諧幸福的、鄰里關係是和睦融洽的。這樣的人,既可惡,也很可憐。(戎國強)




歡迎光臨 倍可親 (https://big5.backch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