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如果你不想孩子變笨,請這麼做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3萬

帖子

6萬

積分

貝殼光輝歲月

倍可親決策會員(19級)

Rank: 6Rank: 6

積分
6034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新鮮人 發表於 2015-5-29 11:4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如果你不想孩子變笨,請這麼做
2015-05-27

有一種「笨」,是學來的

  梭子魚「笨死了」

  科學家做過個實驗,把一條梭子魚放進一個有許多小魚的水池裡,任何時候梭子魚餓了,只要張張嘴,把小魚吞進去就行了。過了一段時間,科學家用一 個玻璃瓶罩住了梭子魚。開始時,小魚在瓶子外面游來游去,梭子魚就迎上去,但每次都撞在了瓶壁上。慢慢地,梭子魚的衝撞越來越少,最後,它完全絕望了,放 棄了捕食小魚的所有努力。這時,科學家取走了套住它的瓶子,備受打擊的梭子魚沉到了池底,一動也不動了。無論有多少小魚在它的身邊甚至嘴邊游來游去,它都 不會再張張嘴。最後,這條可憐的梭子魚就這麼活活餓死了。

  聽了這個故事,也許你會說,這條梭子魚真是笨死了。

  梭子魚原來並不笨,捕食小魚是它的拿手好戲,它是一條能夠獨立生活的正常的魚。可是,無數次的碰壁后,梭子魚開始懷疑自己捕魚的能力,後來,它徹底絕望了,堅信自己是一條笨魚。這種無能感最終害死了它。

  「越學越笨」的孩子

  美國幼兒教育家凱茨在孩子身上也發現了類似的現象,他稱之為「習得性愚蠢」。他說,很多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會因為某些原因,逐漸產生對學習的無能感,並因此而喪失了自信心。在他人的眼裡,就會覺得他們「越學越笨」了。

  那麼,孩子是怎麼變「笨」的呢?

  ◆ 永遠也贏不了的遊戲

  如果我們讓孩子玩一個遊戲,這個遊戲的難度超出孩子現有的理解能力,但我們又不向他做任何講解,結果孩子總是不知道該怎麼玩,每次嘗試都失敗,那麼孩子的感覺會越來越糟糕,不用別人說,他也會覺得自己很笨。

  若是在孩子的生活里,他很少得到「贏」的感覺,最終,他可能就會變成一個看起來笨頭笨腦又畏手畏腳的孩子。

  ◆ 過早的知識傳授

  一些熱衷於所謂「智力開發」的父母,積極地對幼小的孩子進行讀寫算訓練。那些學業知識不符合幼兒的認知特點,孩子雖然也能靠鸚鵡學舌的方式死記硬背下來,但並不理解,所以往往並未能促進他們的智力發展,反而給孩子帶來很大的學習壓力,降低了對學習的興趣,挫傷了自信。

  ◆ 大量的負面暗示

  有一個充滿寓意的童話故事:有一位美麗的公主,從小就被一位巫婆關在一座高塔上面,每天只能見到巫婆。巫婆每天都對她說:「你的樣子丑極了,見 到你的人都會感到害怕。」公主相信了巫婆的話,怕被別人嘲笑,不敢逃走。直到有一天,一位王子經過塔下,看到了公主那如仙的美貌,驚為天人,救出了她。這 位公主才對著鏡子意識到自己原來如此的美麗。

  事實上,很多父母都可能在無意間充當了「巫婆」的角色。

  說孩子「真笨」是一些父母的口頭禪,說起時甚至帶著愛意。可是,孩子接受到的就是「笨」的信息;有時,望子成龍的父母有意無意地拿孩子與別人相 比,「你看人家丁丁多聰明!」「李阿姨的女兒都能用英語和老外對話了,她比你還小呢。」……有時,父母在朋友、外人面前表現謙虛,「我兒子不行,很笨 的。」「這孩子很沒腦子的。」

  整日被淹沒在如此大量的負面暗示里,孩子怎麼能不真心實意地相信自己真的很笨?

  當孩子因為上述種種原因,深信自己的腦子很笨、學習能力很差的時候,他就會產生嚴重的自卑感和自我懷疑,他的潛意識就會產生「保護作用」,拒絕新的資訊進入記憶庫,來保護主人的信念是對的。結果就真的成了「學什麼都學不會」的笨孩子。

  如果你不想孩子變笨——

  ★讓他體驗成功的喜悅

  當孩子獲得成功,體驗到快樂時,大腦里會釋放出「腦內嗎啡」,這種化學物質會驅使孩子想重複這一經驗。 所以,從這個角度,我們可以說「成功是成功之母」。

  在做遊戲、玩玩具、做手工、參加競賽及做家務等等活動中,鼓勵孩子大膽嘗試,適當引導,讓孩子可以通過一定努力品嘗到勝利的喜悅。比如,當孩子 躍躍欲試想幫媽媽洗碗時,不要嫌麻煩,或是怕他打碎碗而拒絕他,不妨為他搬個高度適中的凳子,為他戴上圍裙、套袖,告訴他怎樣輕拿輕放,怎樣沖洗乾淨。當 孩子洗好一隻碗時,大聲誇讚他幹得真棒,孩子會很快樂,對自己的能力充滿自信!

  對小孩子來說,各種探索都是學習的機會,那麼,就讓我們 「為孩子找一棵矮點的蘋果樹,讓孩子踮起腳,伸手就可以摘到蘋果」。一次次成功的體驗會讓孩子信心百倍,動力十足地向下一個更高的目標邁進。

  ★ 興趣永遠第一

  凌志軍在暢銷書《微軟小子》里講了個故事,朱麗葉的兒子沃倫秉性聰慧,才14歲,就已完成高中學業,可以上大學了。在這種情況下,大多數中國父 母都會很自豪地敘述孩子的成功,朱麗葉卻並不想讓兒子現在就上大學,原因是想讓他更多地享受童年時光,讓他做他喜歡的事情。 她與作者有如下的問答:

  「作為老師,你覺得「成績、興趣、快樂童年、道德」中什麼對學生最重要?」

  ——「興趣永遠是第一。沒有興趣就沒有一切。有了興趣,偉大的成績便隨之而來。」

  「那麼,作為母親,你覺得什麼對孩子最重要?」

  ——「興趣,還是興趣。我希望他有一個很快樂的童年。不過,興趣還是第一位。有興趣才有快樂。」

  這位母親的信念與一位前蘇聯的教育家異曲同工。一次,這位教育家給學前班的孩子們上課。他準備了一個「發言球」,一邊從講台扔出去,一邊說

  「2+3=」,哪個孩子接到球,哪個孩子就說出答案,孩子們學得很高興。聽課老師有的就不理解,說你這不是多此一舉嗎?直接提問不就可以了嗎?要什麼「發 言球」?他回答說,沒有「發言球」,當然也可以提問,但是孩子們卻沒有了發言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句話已成老生常談,卻仍被很多父母熟視無睹。如果你希望孩子越來越聰明、越學越愛學,那就把激發、呵護、提高孩子對學習活動的興趣放到每日日程上吧。

  ★ 告訴孩子,失敗了沒關係

  學習、活動總有勝敗、輸贏,怎麼給予孩子評定是一門藝術。因為孩子本身不具備自我評價能力,大多數是靠他人對自己的態度來進行自我認識。>>>給孩子挫折也是一門藝術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海納百川,  有容乃大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5 19:2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