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巴爾的摩:孰是孰非 黑人與警察為何衝突不斷?

[複製鏈接]

9098

主題

9296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341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沈三白 發表於 2015-4-29 05:1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巴爾的摩:孰是孰非 黑人與警察為何衝突不斷?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    專題:美國巴爾的摩最新動態
  美國小鎮弗格森的槍聲剛剛平息,巴爾的摩又因黑人青年格雷之死陷入騷亂,警察被示威者砸傷,大量警車遭到焚燒,沿街店鋪也被示威者洗劫,美國警察與黑人之間的緊張關係再次升級。一邊是警察過度執法致黑人殞命,一邊是民眾用暴力手段實施報復。美國警察和黑人彷彿陷入了冤冤相報何時了的境地,孰是孰非,雙方也總是各執一詞,究竟是什麼讓警察和黑人民眾的關係如此劍拔弩張?
  綜合媒體4月27日報道,在美國,相比於白人階層,黑人的犯罪率、吸毒率、罹患艾滋病等疾病的概率都高得多。貧困導致受教育程度下降,較低的受教育程度導致無法找到一份好的工作改善生活,找不到工作又意味著失業,失業意味著更高可能的犯罪幾率,意味著更深層次的貧困,這幾乎是一個死循環。據美國司法部估計,有三分之一的黑人男性會在一生中的某個時刻入獄,這比白人男性的概率要高出5倍。
  報道稱,自1960年代的「平權運動」以來,美國政府的補償行動確實給了黑人諸多優惠政策,甚至在大學錄取率上向黑人傾斜。然而,受益的只是少數黑人精英,他們得益於優惠政策,又加上成績不錯,得以躋身中產階級,甚至進入上流社會。當少數黑人精英逐漸搬離黑人社區,大多數剩下來的普通黑人更難受到正面影響,只能在自己小圈子中混日子,一大群人爭奪稀少的資源,最終讓他們更難擺脫貧困接受良好的教育。因此儘管平權運動已經過去半個多世紀,人們依舊會在紐約街頭聽到這樣的提醒:「千萬不要去哈林區,那裡住的都是黑人,不安全。」
  報道稱,美國總統奧巴馬也坦言,在這個國家,很少有非洲裔美國男子沒有過在商場購物被跟蹤的經歷。由於黑人居高的犯罪率,而且手中有槍的可能性又極大,當警察對黑人執法時,會下意識的認定對方「有問題」,因此就很容易下重手甚至開槍。正如此次巴爾的摩事件,格雷看到警察后逃跑就成了警察逮捕他的理由。而這種情況一旦出現,白人警察又很容易被黑人民眾指為「種族歧視」。
  報道稱,在美國,公民可以合法持槍,儘管受到嚴格的法律規範,槍支泛濫依然嚴重。為了降低警方用槍可能造成誤傷的可能性,美國警槍的殺傷力都相對較小,子彈擊中目標后無法貫穿,但民眾手中持有的槍支一般都沒有做過此種處理。因此,美國警方被授予的執法尺度也就相應放得很寬,使用槍支的門檻變低。另外,出於反恐等原因,過去十多年,美國警察裝備逐漸與戰場士兵看齊,行動方式也日趨軍事化。
  報道稱,1990年,美國國會授權軍方向警方轉交過剩的軍事裝備,起初用於加強打擊販毒團伙,後來重點轉為打擊恐怖主義活動。軍方移交的軍用裝備越來越多。美國公民自由聯盟2015年6月發表的報告顯示,轉交警方的軍備規模持續增加,由1990年總值100萬美元,增至2014年大約4.5億美元。 美國司法部去2014年一份報告也透露,全美各地近400個警察局和上百個機構用聯邦政府撥款購置了橡皮子彈和催淚瓦斯。美國警察這種高軍事化也使得過度執法難以避免。
  


  巴爾的摩的美國警察在逮捕騷亂者
  報道稱,警察以白人為主 有色人種對警方缺乏信任 美國警察局的種族構成往往不能與其服務的城市種族構成相對應。在美國最大的5個城市中,白人警察比例遠遠高於白人的人口比例,黑人、 西班牙裔和亞裔則相反。例如,費城有37%的白人,警察局裡卻有57%的白人警察;達拉斯有42%的西班牙裔,卻只有24%的西班牙裔警察;紐約黑人和亞裔分別佔26%和13%,黑人警察和亞裔警察卻只有16%和6%。同樣按人口比例,坐牢的非洲裔美國人是白人的6倍;平均每15個非洲裔美國兒童中,就有一名兒童的家長在坐牢。
  報道稱,在美國有一種現象是白人警察比黑人警察多,黑人罪犯比白人罪犯多。這種情形下,也不免造成有色人種對警方缺乏足夠的信任。民調機構蓋洛普公司2014年11月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自1985年以來,美國人對警察的信任指數整體上呈上升趨勢,但在對警察的信任程度上,白人與有色人種之間有一定差距。自1985年以來,有色人種對警察的信任指數平均低於白人10%以上,並在2001年達到25%的最大差值。美國警方與黑人,甚至可以說是白人警察與黑人的矛盾日益尖銳,不論是弗格森事件還是巴爾的摩騷亂都是美國這個熔爐社會中依然存在的種族歧視問題的縮影。種族歧視得不到徹底解決,第二個黑人布朗和第二個黑人格雷也可能在其它城市出現。


閱讀詳情: https://big5.backchina.com/news/2015/04/28/359801.html#ixzz3YdlpgmU9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2 18:5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