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90后妹子年薪35萬,談談我為何沒存下錢

[複製鏈接]

3012

主題

3946

帖子

7099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09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天河水 發表於 2014-11-5 04:2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回憶的舊傷疤,撕開傷口讓我的淚流成沙

作者丨The storyteller

原諒我選擇了一個如此文藝矯情的開頭,因為實在不想自己有一天會這樣坐下來回望過去的兩年時光。這次規劃作業算是一個契機,逼迫我回望,也算是給過去和現在的自己一個交代。

以前一直覺得做這樣一個財務規劃是一件難為情的事兒,像是把自己過去的二逼都暴露在了大家面前,現在覺得或許也是一件好事。畢竟23歲也不算大,以夢為馬,才能更好的規劃人生。

一、基本情況介紹
首先介紹下我的基本情況吧:91年女孩紙一枚,坐標帝都。12年大學本科畢業後於當年9月開始工作並於今年6月離職。家中的情況是父母在老家生活,平時離我較遠,他們財務狀況小康,不需要我照料,但也拒絕對我進行補給,可以說和我的財務是完全獨立的。大概在我大三的時候父母就不再給我錢了,他們更願意去二人世界,就算給我錢還要讓我還高利貸(比如給5000要還6000嗚嗚嗚我真是充話費送的啊!)。

截止今年六月,第一份工作做了一年零九個月的我按理來說的純到手薪水(扣除稅和五險一金)應該在42萬左右,若加上我九月份又開始的新工作(在創業公司做團隊負責人),應當為43萬左右,但事實上我只攢下了5萬多資金和一定的期權。那麼這硬生生的30來萬去哪兒了呢?這中間的故事我會在後面的感悟中講。

二、風險測試和財務診斷
按照簡七的風險測試表,我的情況屬於高風險承受能力+中高風險承受態度;財務診斷方面,我在魔鬼團第二課也已經把我的基本財務情況PO出來啦,這些財務數據幸運的得到了簡七專業的點評,並且告訴我其實我的財務狀況至少沒有我想的那麼糟糕,從現在開始努力還是有希望的。

三、短期財務目標
明年初開通美股賬戶(5000美金的閑置資金即可開通);
30歲前(2021)年前,積累100萬以上的可投資資產,為自己創業積累資金。
還有一個願望是目前還沒有想好要不要去做的,就是去讀個MBA,因為去美國讀MBA比較貴,所以還在考慮中呢。當然如果能在30歲之前完成突破,去讀書也是一件積累經歷,開拓視野的過程。

四、夢想測算
根據簡七的表格和我的樂觀估計,到2018年底我的投資資產可以在86萬左右,那一年我27歲,那麼按此進度,到了30歲實現100萬還是跳一跳就可以夠到的目標噠。

五、改善方案
1. 保險:
目前我的投資組合裡面不涉及保險,這個也是我希望最近就著手的事情。感覺自己的資產和身體健康狀況完全處於裸奔狀態,為了防禦可能發生的風險,還是要對保險做一些規劃。

2. 提高投資回報率:
按照簡七的風險測試,我目前無論是資產配置還是投資回報率都和我的風險承受能力及態度是不相匹配的。我的很多錢放在了火雞這種回報率很低的地方,而股票和基金表現也並不讓人滿意。當然,這也從側面證明了知識層面上的匱乏對實際收成的影響。因此,學習一些風險較高回報率也相對高些的投資方式,對這個時候的我來說是重中之重。

3. 努力開源:
除了自己的本職工作,更多的考慮在其他方面做些提升。希望能夠在現有基礎上做些其他有意義並擅長之事,多尋找不同的機會,將收入水平做一個提升。

六、我的故事和個人感悟

1. 感悟一:勤儉才能興業。開源重要,但節流更加重要。
好了,乃們期待的「消失的30多萬」要開始揭秘了。這個我非常不好意思承認,甚至在父母拿這個說事兒嘲笑我的時候,我都很不開心,覺得我沒有啊我壓力很大啊peer pressure很崩潰啊我不是腦殘啊——但無論如何,何種借口都不能掩飾這樣一個事實——是的,我把這些錢都花掉了,純消費哦,除了屯了超多書供自己看以外,沒有任何,注意是任何,可以跟「資產」貼邊兒的東西。

嗯,沒錯,這是我第一次,大庭廣眾下承認這一點。

為什麼說承認這一點很需要勇氣呢?因為自己從小就是挺乖的孩子,也沒有過什麼誇張的消費的。這都源於我畢業選擇的第一份工作——這是一份薪水還不錯,但加班也相當瘋狂的工作。我們出入的是北京最高的大廈(地標性建築我不想說的太明顯),和各種打扮入時財富值爆棚的人打交道。我們的客戶主要是各大知名投行、PE和各種土豪民企。就連我們這些新人平時出差也都飛頭等艙、商務艙;由於常常出差,幾乎把所有的五星酒店都住過一遍,手裡攢了各種卡。

而因為工作性質是乙方,我們的老闆也總是強調我們的「專業性」,剛來的時候,老闆就會斥責A同事領帶和皮鞋的顏色不一致,「回去換!」或者B同事的衣服穿得太沒品、太low了,簡直「毫無職業性」。我剛來上班的第一天,就和另一位新人被一名「老人」訓斥了,她說,「你們倆就背這樣的麻袋來上班嗎?」這樣尖銳的話語我現在還記得,也對這個環境有了第一次排斥。

因為需要融入環境,我也開始學慣用「貴」的東西的堆砌來打扮自己,並且越來越熟練。我也開始習慣吃個100多塊一份的沙拉;來個人均八百塊的聚餐;買個四位數、五位數的包包……因為工作實在是太忙,我們幾乎沒有周末,也沒有節假日,所有的時間都花在了出差、加班、通宵和補覺上,所以自己的生活也是一團亂麻:被偷、被搶四次,光這樣的橫禍就造成了2w多的損失。

以前喜歡寫日記,總結自己的習慣也由於這忙亂的時間表而被徹底荒廢了。這兩年,是我至今為止最不堪回首的兩年,不僅僅是財務角度上的。我還發現周圍和我一起入職的同事也慢慢開始習慣了這樣的日子,更可怕的是很多人還引以為傲。但不知怎麼的,我心裡總有一個部分是抗拒的:我希望成為大家的一員,不希望另眼看待,但卻也在內心深處開始對這個大環境產生了越來越多的厭惡。

高薪和高福利的工作是個容易幻滅的泡沫,你在泡沫里,飄飄然以為自己很高上大,然而離開這個泡沫,你就什麼都不是。接不了地氣、又扔不掉高傲。最後只能爬回去另一個泡沫繼續維生……在這裡,我可以看到那個叫做慾望的東西從人們的體內噴薄而出,張牙舞爪;它吞噬一切又過分龐大,收入、時間和工作能力的增長都無法彌補。

在看到了諸多行業內三四十歲的人的經歷后,我突然就頓悟了:由儉入奢容易,而由奢入簡難啊。頭等艙、五星酒店、甚至所有出差換來的會員卡,都是同樣的泡沫,目的是套牢你的心,讓你對這樣的消費習慣習以為常,並進入惡性循環,直到再也無法離開。但我開始意識到,這些東西,是別人給的,不是你自己有的。所以他們給了你,也就隨時能要回去。他們並沒有損失,損失的是你自己。想到這裡,我就開始立志,趁著現在年紀小,消費習慣還沒定型,還是要趕快離開。以後要坐自己花錢的頭等艙,這才是真正真實的。

意識到這一點,我就決定開始抽身了。當然還有諸多其他方面的原因,比如學習曲線太緩對我來說挑戰不大;之前因內心掙扎導致的抑鬱情緒過於嚴重而尋求過專業治療;因為身體狀況實在是下降太多而對這個工作的意義產生了懷疑;而工作的上升之緩和升職成本之大也是我考慮過的。但其實這都不是核心,最重要的是,我可以一眼看到我十年後、二十年後的樣子——和我的很多上司一樣,被工作消磨了意志,削減了鬥志,從這裡離開也只能尋求下一個類似的避難所的那個樣子,那個只能靠壓縮生活時間和生活樂趣來換取高薪和高消費的樣子——我不喜歡。
我需要把節奏放慢。

所以我辭掉了工作,換了一個環境,並開始靜下來反思自己。我首先意識到的就是自己財務狀況的混亂,在諮詢一些前同事後,我發現很多前同事竟然都是年光一族。有個同事比我還多工作了一年多,可現在竟然一分存款都沒有。還有個同事,七年前就跨入了年薪百萬的行列,卻依舊在北京租房子住;與之相對的,是他高配的寶馬車,奢侈的手錶和定製的西服風衣,甚至幾百萬的年終獎,也被他以買一個最新的法拉利收場。我因此覺得訝異,這也就是我來到這裡,和大家交流的原因。我發現很多收入不高的小夥伴,積攢財富的能力遠遠高於一些所謂的高收入人群。為此我也認真讀了很多理財方面的書,其中《鄰家的百萬富翁》對我這個狀況啟發最大,其中最讓我有感觸的一句話就是:「有著高品質生活質量的人並不等於高級財富積累者,甚至往往是相反的。」書中還拿出了我們這個行業的人舉例子,用以說明這一類人只是為了給外人留下光鮮 的印象,而實際情況只能是冷暖自知了。

辭職之後,我報名了一個國外的禪修班,本是抱著緩解抑鬱情緒的目的去的,卻有了意外收穫。在禪修中心,所有的物資都相對匱乏,洗衣服、洗澡、洗臉、洗手都用同一塊香皂,可以說是給什麼用什麼,做什麼吃什麼。衣服就那幾件,洗了穿穿了洗,過了苦行僧般的十幾天。但結束之後,我的收穫反而是最大的,除了禪修本身的收穫外,我第一次意識到,其實人活著,需要的東西很少很少,沒有必要的花費和投入實在是太多了。這不僅是金錢意義上的,更是精力意義上的。倘若我們能把自己的資金和精力,都投入真正有意義的事兒上,生活該多美好啊!

所以我幾乎沒有經歷過渡,就適應了工資減半,削減消費至最低的日子。但其實還有一個更重要的事情支撐著我繼續走這樣的生活,這就是我接下來要說的感悟二啦。

2. 感悟二:設立目標並且認真執行,有時候孤軍奮戰和孤注一擲並非壞事。
因為開始梳理自己的生活,也逐漸發現了自己的短期和長期生活目標,並意識到,這些目標的實現必須伴隨著一定的財富積累。有夢想是好事,但是究竟怎樣實現是更值得思索的事兒,那充沛的資金確實是一個保障了。

我一直的夢想就是能夠創立自己的企業,為社會上至少一部分人帶來福祉。當然這個夢想聽上去有些扯,甚至遙不可及,不過我一直樂觀的認為,已經在思索的路上,就已經比躺在高薪的枕頭上睡大覺強百倍了。我對自我的探索還不夠,所以總是不知道怎樣才能運用自己的優勢,滿足一部分人的需求。或者說對自己本身的優勢就認識不足吧,所以還需要慢慢沉澱、積累、回顧自己,我相信答案總會有的,最重要的是我已經在路上了。

我的父母和我的感情非常好,三個人在一起的時候,常常能聊天聊到天黑,打球打到腿軟的。不像傳統的60后,我的父母非常開明,他們尊重我的意見,給我所有必要的支持,但卻很少給我財務上的支持。他們和很多那個年代的人一樣,不懂得理財,把資金基本都存在銀行里,我也因此沒有受到過什麼財商啟蒙。但即便這樣,我依然度過了衣食無憂條件不錯的整個童年和少年時光。之前工作遇到挫折的時候,少不知事,總不開心的怨念,為什麼別人的父母都能給他們這個那個,我的父母卻不給我。後來在和爸爸的一次溝通中,終於慢慢理解了他們,其實我的父母也並非冷血,他們因為和以前一樣相信我的能力,所以相信我憑藉自己終究能走的出來。如果我真的到了落魄街頭,無家可歸的地步,他們也不會放手不管;他們還說他們一定會給我財務上支持的,是教育。如果我想出國讀書,他們一定會全力支持我去讀。可是我知道,父母也在慢慢變老,我怎麼可能忍心讓他們花錢來為我操心呢?

當然,之前有人說,80后90初出生的這一代,恰好出生在了機會貧瘠的溝壑里,錯過了60后的下海創業大潮,70后的互聯網起點大潮,以及95后的移動互聯網大潮。的確,80后90初,是互聯網的移民,更是移動互聯網的后移民,我們確實與其他幾代人相比缺乏了相應的優勢,也是很多人消極的認為「拼爹」時代到來的原因。可正是如此,孤軍奮戰和沒有父母財務支持的你,才比同齡人多了更多的鬥志和奮鬥的勇氣,多了更多背水一戰堅持努力的決心啊。孤軍奮戰沒什麼不好,關鍵是要把壓力轉變為動力,實現自我的突破。

3. 感悟三:找到適合和值得自己奮鬥的事兒,比尋找一個庇護所重要的多。
之前我說過,我一直認為,在這個年代,重要的是發展自己的能力和影響力,這比依靠一個大公司的名氣而飄飄然重要的多。也因此,我希望以我的個人經歷在這裡提醒論壇上的各位,盲目或單純的追求高薪或許是個陷阱,前提是你要明確你在拿什麼東西做交換。若是拿健康、陪伴家人的時間、發展自己的精力和其它生命中重要之事作為trade-off,我倒認為還不如慢慢積累來的踏實。作為自我提升的一部分,我一直相信,只要自己不放棄自己,一直在向上前進的路上,該有的總會有的,財務上的,其他方面的,都是如此。所以,也不用過分擔心和急躁,不是嗎?:)

以上,獻給簡七的各位小夥伴們,與諸君共勉,也是自己第一次鼓起勇氣把這些經歷寫出來,獻給自己過去這混亂不堪的兩年。自己理財方面的能力還很弱,還要多多和各位請教和學習。以上均為真實故事和想法,請大家未經允許切勿轉載,在此拜謝各位。寫了這麼多才發現,生活總是在別處,但其實自己何嘗不是生活在一段故事裡呢;)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8 23:5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