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徐才厚傳記》中途流產的背後(圖)

[複製鏈接]

7176

主題

7333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249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據最新一期《鳳凰周刊》披露,《徐才厚傳記》在開工一年之後,因為徐才厚落馬而中途流產。策劃和撰寫該傳記的是軍方人士,去年中秋節前後,《徐才厚傳記》組一行,曾尋訪徐才厚的母校九三小學,大連市和西崗區政府聯繫了多位徐才厚的小學同學和任課老師。

  名人出傳記是當下之時尚,徐才厚作為前中央軍委副主席,早已是名聲在外、如雷貫耳,有人為他寫傳記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然而,出人意料的是,徐才厚的人生未能善始善終,在退休之年依然難逃反腐利劍的追逐,從一代名將淪為涉嫌違紀違法的階下囚徒。

  在如今的公眾眼中,徐才厚貪得無厭、十惡不赦,而在其昔日的同學和老師眼中,他卻依然憨厚老實,令人津津樂道。據徐才厚小學同學文玉等人回憶,徐才厚的父親在西崗區附近做工,農村出來的徐才厚沉默寡言,卻特別好學,還擔任過班裡的學習委員。《徐才厚傳記》組的人員還找到卧病中的當年教徐自然課的老師,老師對徐也讚譽有加。

  徐才厚的前後形象為何反差如此之大?不是同學和老師以前看走眼了,而是徐才厚隨著仕途的升遷而改變了。在很多貪官的身上,我們都能看到感人肺腑的勵志故事,同時又能看到人人唾罵的違法亂紀劣行。可見,在一個缺少強有力監督機制的官場,很多有口皆碑的好官最後蛻變成貪官除了自身定力不夠之外,都有身不由己的成分。

  徐才厚不是神,而是人,是人就可能經不起誘惑,可能犯錯誤。能堅持原則的人往往都是有信仰而意志力堅定的人,否則,只要有合適的土壤,再好的人也可能變得不堪入目。看看徐才厚在早年的經歷,說心裡話,只要不是鐵石心腸者都會對其表示憐憫,對於他後來的升遷,也都會報以掌聲。然而,身居高位的徐才厚最終走上了貪腐的不歸路,成為了官場上的反面典型,不得不讓人扼腕長嘆。

  從去年9月中旬開始,《徐才厚傳記》寫作組工作人員,專程赴長興島徐氏故里、大連西崗徐的母校等地,尋訪徐的成長往事。然而,這本構思中的將軍傳記還未完工,主人翁徐才厚便已經鋃鐺落馬。傳記被迫流產,在人走茶涼的中國社會,不值得大驚小怪,但是,傳記可以有很多種,不一定非得溜須拍馬、文過飾非,能客觀描述一個人的經歷和評價其人生的傳記才是最富有價值的傳記。

  準備為徐才厚立傳的是軍方人士,其官方背景不言而喻。如今《徐才厚傳記》流產,看似因為徐才厚落馬,其實是因為寫作組對傳記的定位本身就有問題。策劃之初,徐才厚才剛剛退休不久,寫作組肯定是希望能通過《徐才厚傳記》來展現徐才厚的曲折和輝煌歷程,涉及到對他的個人評價也必是正面的。等到徐才厚落馬,他們便談虎色變,退避三舍。

  走進國內的書店,各種傳記多如牛毛,尤其是政治人物的傳記,往往跟事實有不少出入,傳記對其評價甚至與民間對其評價大相徑庭。而在境外出版的國內政治人物傳記,又往往太過負面。總而言之,真正做到客觀公正的傳記並不多。

  《徐才厚傳記》的寫作既然已經啟動這麼久,不應該因為徐才厚的落馬而戛然而止,寫作組應該改變思路,將徐才厚的是非功過一網打盡,將一個真實的徐才厚展現在讀者面前。徐才厚的早期經歷可以激勵讀者奮發圖強,而後期的腐敗經歷則可以作為反面教材,警示後來者要遵紀守法、潔身自好。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8 17:3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