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楊連寧:中國經濟就像李娜劉翔

[複製鏈接]

3012

主題

3946

帖子

7099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09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天河水 發表於 2014-9-30 03:4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來源: 虎落平原

拚命透支也能拿金牌,但超常的極限發揮,埋下的韌帶、軟骨損傷,疲勞性、隱性骨折與骨髓水腫等 傷病久治不愈,難以康復。因而,從成績峰頂突發斷崖式滑落就不奇怪——這就像「中國經濟形成了一種偉哥模式」(水皮語),就是荷爾蒙摻假,刺激出來的短暫 亢進,總是後繼乏力,是不是?

后發趕超的中國經濟,與后發趕超的中國競技體育,都是政府坐莊的舉國體制。因而,傾盡國力的GDP至上≈官辦的錦標至上;市場上的壟斷寡頭≈賽場上的金牌巨 星;富豪們的揮金如土建立在大眾的省吃儉用上≈明星們的耀眼金牌建立在群眾體育的荒蕪(廣播體操都沒了)與大眾健康的不良上。因而,不但兩者的「不穩定、 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溫家寶語)相似,「一頓吃傷,三頓喝湯」的一曝十寒也相似。

「危機與蕭條是高漲階段播下種子的必然結果,要阻止蕭條的到來,唯一有效的辦法是防止高漲的出現」(哈耶克語)。就像上坡與下坡是同一條路,成本透支與虧本補償也是同一枚硬幣的正反面,更如高投資與低消費是硬幣的兩面一樣。

建立在大筆借貸、高築債台、透支未來、寅吃卯糧甚至東牆西補、挖肉補瘡上的高增長戛然而止之後,「什麼都漲了,就是工資不漲」「什麼都降了,就是物價不 降」。今年以來,財務恐慌與資金鏈斷裂,終於從企業傳遞進了家庭。增長衰退引發的企業倒閉、隱性失業與消費萎縮,眼見得愈演愈烈:門可羅雀的慘淡經營,從各類小店擴大到了大型超市——我看到大超市裡的必需品賣場里,蔬菜、水果、肉食櫃檯已縮減到10年來最小,顯示消費者掏腰包已慳吝到節衣縮食的地步!

為什麼?因為房價、房租與水電油氣等剛性消費價格高企。蹺蹺板一頭高另一頭就低,消費者只好縮減彈性消費:少買衣服少吃菜,就是保住房按揭,保私家車加油,保居家物業賬單,保計劃外應酬的無奈之舉,也是勒緊褲腰帶應對滯脹緊日子的唯一辦法。

曾經預言「誰也不必對中國發展放緩感到驚訝」的朱鎔基,說自己「一直有GDP恐高症」。他預言「通貨膨脹對經濟發展只有害沒有利」「靠通貨膨脹來刺激經濟發展是『飲鴆止渴』」。被他不幸言中了:如今我們「自己拉屎自己吃」——作為飲鴆止渴的惡果,滯脹也即增長性衰退,就是市場法則在報復中國人了——滯脹是指經濟的需求面失靈: 私人消費不足以充分利用可用生產能力。

人民幣20年超過美元200年的發鈔量,為什麼還鬧錢荒?國內工資總額還不抵灰色收入的1/2,錢都跑哪兒去了?房地產與政府基建的泡沫「雙雄」,像兩個巨型癌腫那樣每天狂吸營養,印再多票子也填不滿這兩張血盆大口!因而,泡沫破裂就會虛擲投資,擠占消費,耗竭收入,吞噬儲蓄,誰也回天乏力。(見楊連寧著《中國人為什麼活得累》東方出版社2014年8月版)

「從某種程度上說,中國的『低消費高投資』像是一種龐氏騙局」(克魯格曼語)。中國的鍍金時代提前結束后,中國人乍富還窮、假富真窮的真相也正在水落石出 ——存款多了,吃肉吃菜吃水果卻少了;穿金戴銀多了,用水、用電、用氣、加油卻少了;房子大了,汽車新了,低廉充裕的生活必需品卻少了。玩著5千元的 iPhone手機,卻不敢多打5分鐘電話;住著市價3百萬的房子,卻要為5毛菜錢討價還價;開著幾十萬的車子,卻要為5元停車逃費······

「當今世界,沒有哪種信任能比民眾對政府支出抱有的信任更持久,更有影響力。然而,政府投資往往是個比任何私人投資都不究實責、不堪信任的投資」(黑茲利特語)。比方說,大眾都以為政府是扶貧救世主,其實,政府對於民生必需品的壟斷專賣,正是通脹飆升、製造貧困的流水線。譬如說,我國水價是美國的5倍,電價是美國的1·2倍,油價高過美國,天然氣價格也是美國的4倍。美國手機同網免費,夜間免費,沒有漫遊費。我國網速不及美國的1/2,上網費卻是美國的 4·5倍。與道路基本免費的美國相比,我國的過路費、過橋費與停車收費,更是水銀瀉地——要命的是,我國的人均收入,約是美國的1/10。

兩相對比,你不妨試想一下:假如政府僅把學費、醫療費大幅降下來的話,脫貧者會有多少?僅把0·2元成本賣成1元/千瓦時的電價減半收取的話,脫貧者又有多少?有人測算過,假如政府僅把油費路橋費等物流成本降下來的話,物價也會降低30%!你再試想一下,假如政府放棄水電氣+土地+住宅+汽油+道路+學校+ 醫院+電話+電視+網路+銀行+保險的壟斷專賣的話,全國該有多少人口脫貧致富呢?

金牌強國的中國,並不是體育強國。2008年京奧會上,前總理溫家寶祝賀美國金牌第一時,曾對小布希說:「你們是體育強國!」言下之意,中國只是體育大國。同理,中國經濟之所以大而不強,也因為民窮而國富,並不是真富真強。

「一切真正的危機的最根本的原因,總不外乎群眾的貧困和他們的有限的消費」(馬克思語)。一貫講究滋補的中國人,過去曾被貶為「東亞病夫」。其實,時至今日,你走進國內任何一家醫院也能感受到,中國人仍舊是世界上體能比較孱弱的那個民族。

在一個可比較的坐標繫上,誰都不得不承認,當今世界,那些比中國還窮的民族國家,無論是北非人、南非人,還是南亞人、南美人,體能看上去都比中國人強健一些。因而,中國人其實並沒有徹底摘掉「東亞病夫」的帽子。

在全民健康不良的廣譜參照系下,李娜和劉翔也不代表中國人的強健,對不對?同理,在高度節約的大眾消費參照系下,GDP躍居世界第二,也不代表中國人真的富起來了,不是嗎?拔苗助長的金牌與拔苗助長的GDP一樣,都不能天天當飯吃。

退役的李娜與劉翔,還得干點別的,才不至於坐吃山空。與「一頓吃傷、三頓喝湯」的大起大落相比,「持久性投資,持久性經營,持久性收入,持久性消費」(弗里德曼語)的良性增長,不是更值得我們追求嗎?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0 11:3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