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小米攜手Ouya 豬在風口就能飛?

[複製鏈接]

6483

主題

6581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136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SHOWERDI 發表於 2014-8-25 16:3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SHOWERDI 於 2014-8-25 16:40 編輯

   
     小米選擇電視遊戲來爆破客廳娛樂的確站在風口,但站在風口,豬也能飛起來≠站在風口,豬就會飛起來。

   雷軍有一句名言,「站在風口,豬都能飛起來」。

  在移動互聯網發展之初,巨大的需求、無序的供給,給了小米手機一個天然的騰飛良機,藉助「性價比」利器,小米一炮而紅。

  小米的嗅覺很靈敏,如今它又開始尋找到了下一個風口,客廳娛樂的市場剛剛興起,但整個市場未來的規模可能達到千億元,這是一個巨大的待開發的金礦。

  小米又一次站在了風口

  8月下旬,有消息顯示,小米聯合美國視頻遊戲服務商Ouya,將後者遊戲平台接入到小米小米盒子和小米電視當中。

  Ouya的CEO Julie Uhrman向路透社表示,雙方合作的細節還沒有敲定,但可能會讓Ouya作為一個頻道的方式安裝在小米盒子和電視的操作系統當中,玩家們可以在小米盒子中選購專門由Ouya開發的遊戲。

  在探討這個事情之前,我們必須要注意到的一點是廣電總局又一次的約談了未來電視,也就是CNTV,而且點名批評了樂視、小米等於CNTV這個播控平台合作的企業在UI上違規。

  而在此前的7月,廣電已經連發數到金牌對整個盒子市場開始整頓,這被視作181號文件的正式落地,可以預見的是未來的互聯網電視以及盒子,在影視內容上將被廣電套上一層有一層的枷鎖。

  在7月份那場阿里的客廳發布會上,一個很明顯的事實上本來要重點來講述的影視內容被一帶而過。那麼在影視內容受到打擊的情況下,遊戲將天然的成為電視端的另一個爆破點。而阿里也是這麼乾的,在發布會現場重點講述了它的雲遊戲平台。

  所以,小米會選擇這個方向,並不讓人意外。復旦大學的教授李良榮老師有一句非常有名的名言,電視的本質是娛樂。

  電視這個載體與手機、PC都不一樣,手機的本質是通信,基於通信開發了娛樂、辦公等等,但他依然是一個通信工具,而PC則是一個天然的辦公屬性。

  電視娛樂的本質將給電視遊戲天然的成長土壤,而除此之外,還有三重原因將支撐電視遊戲的大踏步。而廉價的安卓遊戲盒子、智能電視自帶的系統將成為這一波電視遊戲的主潮流,類似Xbox One、PS4隻能分得小眾市場(詳情請見我之前的文章,《三巨頭爭食中國市場都沒戲》),所以小米的確是站在了風口。

  首先我們來分析一下那三重原因:

  第一,電視遊戲區別PC、手機,會成為整個家庭的娛樂需求

  有很多人會認為,電視這種形態不適合客廳化的那種整個家庭娛樂的要求。

  這根本就是偽命題,要說適合整個家庭娛樂的遊戲環境,電腦、手機都不適合,而只有電視才適合。

  而且現在各種多人娛樂式的遊戲正在慢慢的發展,類似體育類、射擊類、益智類的遊戲都可以多人共享。

  當體感設備發展到一定的程度,硬體的價格下來之後,電視遊戲將會成為客廳家人娛樂的一個主要內容,這一點毫無疑問。

  而且,我們需要注意的一點是,為什麼在網路發展的當下,網吧雖然在減少但依然存在,就是因為PC遊戲如果需要多人共享的樂趣,只能去網吧「排排坐,開黑」,而這反而會成為電視遊戲的一個爆點。

  第二:電視遊戲的體驗

  遊戲發展了這麼多年,掌機遊戲、電視遊戲、街機、PC遊戲、手機遊戲等等可以說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產物。

  純論效果而言,PC也好、手機也好都趕不上電視遊戲的體驗以及畫面的衝擊性。

  這也是為什麼在PC遊戲大行其道、手機遊戲瞭望春天的時候,國外的Xbox、PS、Wii依然大賣(雖然較頂峰有所下滑),國外的用戶對於追求極致遊戲的態度是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

  而在技術發展的當下,當一台電視的功能越來越趨向電腦話,當網路、社交等問題不再將電視遊戲隔離成一個孤島的時候,電視遊戲理應得到迅速的發展。

  第三:開發者的湧入

  越來越多的開發者正在湧入電視遊戲市場。

  從端游、到頁游再到手游,每一個時代都早就了一批一夜暴富的富人,而手游的紅利期已經結束。

  該瓜分的資源已經瓜分完畢,你指望一個小的手游團隊動輒耗費上百萬人民幣甚至美元來購買IP根本不現實。你指望一個小的手游團隊能在產品優良差度相差無幾的情況下干趴下巨頭,那隻能是手遊行業帶給手游從業者們的一個烏托邦。

  順理成章的,將有更多的團隊放棄手游從而在電視遊戲剛剛開始興起的時候轉戰電視遊戲。

  平台方也樂於在起步的時候給予更多的扶持以及資源,來支撐這些團隊的發展,從而構建大屏端的遊戲生態。

  看上去一切都很美好,但是基於整個大環境下的美好對於小米而言並不能確保自身的美好。

  站在風口,豬也能飛起來≠站在風口,豬就會飛起來

  在與Ouya合作之前,其實小米已經在遊戲上做了很多嘗試,其中包括2000萬美元收購西山居4.7%的股權、請來原麒麟遊戲的CEO尚進出任小米遊戲總經理、入股迅雷成為迅雷最大的股東、和西山居一起成立電視遊戲工作室西米等等。

  小米對於電視遊戲的布局或許早在一開始要進入客廳領域已經在謀划,而基於小米的生態系統,小米在電視遊戲上肯定是要成為一個平台般的存在。

  與Ouya的合作更是印證了這一點。

  移動平台上,小米嘗到了甜頭,小米應用商店所帶來的利益,也正是小米商業模式中最重要的一環,小米其實就是要做一個渠道分發者的角色。

  但是電視與手機不一樣,小米要在電視上再做一個平台或者說分發渠道可謂是困難重重。

  其一:市場的領航者是樂視

  我曾聽過這樣一段故事,小米電視原本應該早於樂視,但小米沒有樂視堅決,高通晶元在之前不完善,樂視和高通一起折騰,小米坐等結果,而等到完善了,小米才出工程機了。

  這個故事的真假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小米的在電視領域的確是被樂視給甩開了,從概念到生態全方位的落後。

  這直接導致的最嚴重的一個情況就是,樂視在電視領域重複了小米在手機領域曾做過的事,小米在手機領域顛覆了中華酷聯,樂視在電視領域顛覆了傳統的「5+1」。

  最直接的情況就是,小米正重蹈魅族在手機上的覆轍,成為市場的跟跑者,比硬體,樂視與小米的或許相差無幾。

  比概念,樂視的超級電視品牌先入市場,有著先入為主的狀態,其次樂視在內容的豐富程度上也高出小米好幾個段位。

  小米的電視、機頂盒既然在銷量上快速攀升,必然導致後續的想象力展開。

  其二:電視平台的競爭格局

  現在的電視遊戲尚屬早期,但是現在已經冒出來不知道多少平台了。

  前段時間百視通在「第十屆中國國際動漫遊戲博覽會(CCG)」上宣布,Xbox One首批遊戲應用通過有關部門審核,並且聯手完美世界、巨人網路、久游等12家境內品牌遊戲供應商,創立了國內首個「家庭遊戲產業聯盟」。

  此外,海信、長虹、TCL號稱在智能電視上的廣告、大數據、遊戲、應用商店等領域達成戰略聯盟。再比如百度的電視遊戲平台、阿里的雲遊戲平台等等。

  這僅僅只是本身遊戲外的,在來看,今年3月份中興九城在北京開Funbox時,九城是拉了一批的遊戲廠商來站台,盛大、愷英、駿夢、游族、心動、觸控、頑石、藍港等等組建了所謂的飯盒聯盟。

  其次,再看完美,完美這一段時間裡面,對電視遊戲產業可能是所有端游巨頭裡面最重視的,去年就開始和各個硬體廠商開始了合作,包括聯想、華為都是它的合作廠商。

  同時在合作的另外一面,我們看看完美的大動作,全資收購了口袋巴士、電玩巴士,另外傳聞中還收購了太平洋遊戲、766,在加上2012年收購的178 20%的股權,遊戲圈內基本有可能發生收購的大一點的遊戲網站都跟完美沾上邊了。

  完美要做平台的目的這不就是很明顯了嘛,只是與中興九城的硬體平台稍有不同罷了,目的都是一樣的。

  電視遊戲還剛剛開始起步了,各個抱著平台夢的「大拿」們就魚貫而入了。

  在手游、頁游時代,各大遊戲廠商是吃足了渠道方的苦頭,關於分成比例什麼的,基本上都是渠道方說了算。

  而且這估值啊,你看91可以賣到19億美元,頂級的手游公司,帶著泡沫效應頂死了也就幾十億人民幣,差距不是一點點啊。

  所以這也造成了到了電視遊戲時代,所有人都是提前準備,這格局不是一般的混亂啊。

  相比以上這些平台,小米的優勢在哪裡?完美、九城這些遊戲行業的老江湖,資源上肯定有優勢;百視通這樣的好歹可以藉助Xbox的名號晃蕩一陣子;TCL這些傳統廠商雖然服務爛的一塌糊塗,UI簡直反人類,但是保不準人家現在量大,開發者也喜歡。

  可小米,真的開不出優勢在哪裡。

  其三:小米的主要用戶群在哪裡?

  小米的主要用戶群是以學生為主,這一點無需否認,這一群體所表現出來的典型特徵就是在消費能力上還有所欠缺。

  因此,小米在一開始得以以「性價比」這樣的宣傳快速俘獲這樣的一群人。

  但是電視與手機可不一樣,電視的存在場景,購買場景與手機有著巨大的差別,電視的消費人群可以說都是屬於中高端的人群,尤其是對智能電視這個概念的。

  那麼,很顯然,這也是為什麼小米盒子可以目前成績還不錯,但小米電視的成績卻很暗淡,因為客廳娛樂這一需求其實還是偏中高端一點,而不像智能手機一樣,到哪裡都OK。

  以上這三點,將造成小米在電視遊戲上可能不會有太大的作為,小米選擇電視遊戲來爆破客廳娛樂的確站在風口,但站在風口,豬也能飛起來≠站在風口,豬就會飛起來。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0 20:1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